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过分注重经济利益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远远不及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文章从我国物流业的非可持续性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切入,研究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關键词]生态系统;生态物流系统;激励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704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忽视经济发展背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物流推动了经济发展,很少顾及物流引发生态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缺少建设生态物流的内在动力。而实际上,物流是一个以废气、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同时又大量消耗燃料、能源的产业。因此,增强物流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设生态物流系统,是发展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课题。
1生态系统和生态物流系统
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供我们赖以生存。这个生态系统中不仅包括共生共存的众多生命体,也包括无机物和有机体相互作用并产生的物质交换;另外,在特定范围内的所有生物个体(群落)和其生存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伴随生物多样性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产生鲜明的能量结构,这样的任何一个单元也被称为生态系统。人类在从最初期的无视自然到后来的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实质: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远远不及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环境的自净能力承载不了人类向生态系统中排放过多的废弃物。此时人类已警醒,应该善待地球这个大家园。若想今后更好地生存,必须协调好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系统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更进一步的发展。
物流系统是经济系统中的子系统,指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因所需要运输的交通工具、包装设备、装卸和搬运的机器、仓储设施、通信设施、人员等互相牵制的动态因素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目的是为了企业能够在供应链运转下,不仅单单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对货物、信息、服务在生产地和销售地实现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的正反两方向的存储和流动,而且也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流通机能的整合。
2我国物流业的非可持续性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同其他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比,我国的现代物流企业更加注重它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没有考虑非可持续性发展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后果。这种非可持续性发展的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就目前情况讲,我国的物流行业大多还停滞在简单的仓储和运输这种粗放模式下。这种粗放模式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和资源浪费主要有:燃料浪费、噪声增加、排气质量下降、运输物资特别是化学危险品的泄漏等。第二,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一方面在物流运行过程中产生了资源的过度损耗,另一方面也使得物流活动得以迅速扩大和发展。物流企业采取的各种优化措施只是为了提高经济,换句话说,现代物流系统实际上只是一个经济系统,不是健康的生态系统。第三,因为信息不对称,监管部门很难掌握企业实际对环境污染的具体情况。由于责权不对等,监管部门自身也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如何让企业认识到这种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是我们必须做到的,科学地优化设计物流活动,从可持续性发展出发,而要做到这点,不能只在理论和口头上下功夫,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让企业做到真正的自觉自愿。总之,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已经受到现代物流活动的威胁,所以我们必须以生态大系统中去考虑现代物流,努力建设一个生态物流系统。
3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生态物流系统发展
生态物流系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就是使物流系统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各个组成部分朝着既定目标发挥作用的一种机制。站在经济视角看,环境的污染是“市场失灵”的表现。“环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它的特点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指产品一旦提供,就不能排除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免费享受它所带来的利益,非竞争性指生产成本的增加不会由于消费人群数量增加的变化而变化。在市场运作过程中,“经济人”作为经济的主体,不考虑或较少考虑自身的行为或决策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影响,只是为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他们有可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自觉地给其他人或群体造成了危害。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产生了“外部效应”,其中对其他人产生的不利影响叫作“外部不经济”。如果大家共同拥有某项资源,在共同使用某项资源的情况下,外部效应极易产生。所以,站在物流企业角度看,一方面,企业在短期内的经济效益不会受社会效益减少的影响,反而采取措施优化本身的物流活动会加大其自身的成本;另一方面,一家企业所作的努力对社会总效益产生的效果短时期并不是很明显。这种短期目标观念削弱了物流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物流系统的积极性,所以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对其进行激励和约束。对于环境这种公共品,它所具有的两种特征使得私人提供的服务必然是有限的,社会必须要通过政府部门来提供充足的公共品的服务。
31建立经济激励机制
经济激励机制是指政府在价值规律的前提下,采取各种经济措施:如为了影响物流企业的行为而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税收等。鼓励企业改善能源消耗方式,对主动优化物流活动的设计和改善,从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企业应给予一定的奖赏或鼓励,反之则应给予相应的处罚,采取“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征收污染费等措施。在政府短期内难以筹集大量资金用来投入环保产业的实际情况下,可以采取鼓励私人资金投入的经济手段,例如给予投资者一定的优惠政策,或减免一部分税收。通过实施经济杠杆,让企业主动或者被迫来考虑环境污染及资源的浪费问题。对于废弃物的处理,既因为技术上的难度;又因为废弃物乃是公共品,大多数物流企业愿意让政府出面。因为企业建设逆向物流机制需要政府的引导,通过逆向物流大大地降低资源的浪费,既减少环境的污染,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报废产品拆分和再利用,既给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还可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经过时间的蜕变,这些激励措施会变成完善的机制,使企业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32强化法律约束机制
法律约束机制是指通过法律或政府监管条例来对企业产生影响。很多国家为了束缚企业的环保行为而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在我国现有的物流系统中,由于价格不合理、物流网络不健全以及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导致资源大量的消耗,系统的物流效率低下。这些问题解决的必要条件,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制定相关的制度,构建复杂缜密的物流网络,使物质在生产、交通运输、生活消费等在网络上完成定向转移,让各环节上的行为达到理性化。这种微观上的理性化以及宏观上的有序化,既可以帮助企业继续向良好方向发展,又可以带动社会整体福利的增加。
33加强社会监督机制
社会监督机制是指让社会公众来共同监督物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让其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机制。应当通过舆论宣传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社会监督机制鼓励人们积极加入到建立生态物流系统的活动中来。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地球人的义务,我们应该在对大自然合理索取的同时,建立科学的物质再利用机制使物流系统变成生态物流系统。
参考文献:
[1]黄波试论我国生态物流的构建[J].企业家天地,2011(8):216-217.
[2]陈大勇区域生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J].物流研究,2010(19):30-32.
[3]左玉辉环境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1
[關键词]生态系统;生态物流系统;激励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704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忽视经济发展背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物流推动了经济发展,很少顾及物流引发生态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缺少建设生态物流的内在动力。而实际上,物流是一个以废气、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同时又大量消耗燃料、能源的产业。因此,增强物流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设生态物流系统,是发展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课题。
1生态系统和生态物流系统
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供我们赖以生存。这个生态系统中不仅包括共生共存的众多生命体,也包括无机物和有机体相互作用并产生的物质交换;另外,在特定范围内的所有生物个体(群落)和其生存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伴随生物多样性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产生鲜明的能量结构,这样的任何一个单元也被称为生态系统。人类在从最初期的无视自然到后来的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实质: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远远不及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环境的自净能力承载不了人类向生态系统中排放过多的废弃物。此时人类已警醒,应该善待地球这个大家园。若想今后更好地生存,必须协调好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系统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更进一步的发展。
物流系统是经济系统中的子系统,指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因所需要运输的交通工具、包装设备、装卸和搬运的机器、仓储设施、通信设施、人员等互相牵制的动态因素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目的是为了企业能够在供应链运转下,不仅单单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对货物、信息、服务在生产地和销售地实现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的正反两方向的存储和流动,而且也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流通机能的整合。
2我国物流业的非可持续性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同其他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比,我国的现代物流企业更加注重它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没有考虑非可持续性发展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后果。这种非可持续性发展的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就目前情况讲,我国的物流行业大多还停滞在简单的仓储和运输这种粗放模式下。这种粗放模式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和资源浪费主要有:燃料浪费、噪声增加、排气质量下降、运输物资特别是化学危险品的泄漏等。第二,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一方面在物流运行过程中产生了资源的过度损耗,另一方面也使得物流活动得以迅速扩大和发展。物流企业采取的各种优化措施只是为了提高经济,换句话说,现代物流系统实际上只是一个经济系统,不是健康的生态系统。第三,因为信息不对称,监管部门很难掌握企业实际对环境污染的具体情况。由于责权不对等,监管部门自身也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如何让企业认识到这种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是我们必须做到的,科学地优化设计物流活动,从可持续性发展出发,而要做到这点,不能只在理论和口头上下功夫,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让企业做到真正的自觉自愿。总之,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已经受到现代物流活动的威胁,所以我们必须以生态大系统中去考虑现代物流,努力建设一个生态物流系统。
3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生态物流系统发展
生态物流系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就是使物流系统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各个组成部分朝着既定目标发挥作用的一种机制。站在经济视角看,环境的污染是“市场失灵”的表现。“环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它的特点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指产品一旦提供,就不能排除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免费享受它所带来的利益,非竞争性指生产成本的增加不会由于消费人群数量增加的变化而变化。在市场运作过程中,“经济人”作为经济的主体,不考虑或较少考虑自身的行为或决策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影响,只是为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他们有可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自觉地给其他人或群体造成了危害。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产生了“外部效应”,其中对其他人产生的不利影响叫作“外部不经济”。如果大家共同拥有某项资源,在共同使用某项资源的情况下,外部效应极易产生。所以,站在物流企业角度看,一方面,企业在短期内的经济效益不会受社会效益减少的影响,反而采取措施优化本身的物流活动会加大其自身的成本;另一方面,一家企业所作的努力对社会总效益产生的效果短时期并不是很明显。这种短期目标观念削弱了物流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物流系统的积极性,所以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对其进行激励和约束。对于环境这种公共品,它所具有的两种特征使得私人提供的服务必然是有限的,社会必须要通过政府部门来提供充足的公共品的服务。
31建立经济激励机制
经济激励机制是指政府在价值规律的前提下,采取各种经济措施:如为了影响物流企业的行为而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税收等。鼓励企业改善能源消耗方式,对主动优化物流活动的设计和改善,从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企业应给予一定的奖赏或鼓励,反之则应给予相应的处罚,采取“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征收污染费等措施。在政府短期内难以筹集大量资金用来投入环保产业的实际情况下,可以采取鼓励私人资金投入的经济手段,例如给予投资者一定的优惠政策,或减免一部分税收。通过实施经济杠杆,让企业主动或者被迫来考虑环境污染及资源的浪费问题。对于废弃物的处理,既因为技术上的难度;又因为废弃物乃是公共品,大多数物流企业愿意让政府出面。因为企业建设逆向物流机制需要政府的引导,通过逆向物流大大地降低资源的浪费,既减少环境的污染,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报废产品拆分和再利用,既给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还可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经过时间的蜕变,这些激励措施会变成完善的机制,使企业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32强化法律约束机制
法律约束机制是指通过法律或政府监管条例来对企业产生影响。很多国家为了束缚企业的环保行为而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在我国现有的物流系统中,由于价格不合理、物流网络不健全以及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导致资源大量的消耗,系统的物流效率低下。这些问题解决的必要条件,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制定相关的制度,构建复杂缜密的物流网络,使物质在生产、交通运输、生活消费等在网络上完成定向转移,让各环节上的行为达到理性化。这种微观上的理性化以及宏观上的有序化,既可以帮助企业继续向良好方向发展,又可以带动社会整体福利的增加。
33加强社会监督机制
社会监督机制是指让社会公众来共同监督物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让其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机制。应当通过舆论宣传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社会监督机制鼓励人们积极加入到建立生态物流系统的活动中来。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地球人的义务,我们应该在对大自然合理索取的同时,建立科学的物质再利用机制使物流系统变成生态物流系统。
参考文献:
[1]黄波试论我国生态物流的构建[J].企业家天地,2011(8):216-217.
[2]陈大勇区域生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J].物流研究,2010(19):30-32.
[3]左玉辉环境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