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比较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lI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NeerII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1例,女15例;年龄20~57岁,平均40.3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锁定钢板组20例(采用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钩钢板组26例(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术后1年左右取出内固定物。术后3、6个月采用Co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19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19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19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骨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lI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NeerII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1例,女15例;年龄20~57岁,平均40.3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锁定钢板组20例(采用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钩钢板组26例(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术后1年左右取出内固定物。术后3、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并复查肩关节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内固定物在位情况。取出内固定物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再次评定疗效。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8.30个月(平均24.0个月)随访。锁定钢板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22.3±2.8)周,较锁骨钩钢板组的(26.5±3.1)周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后2周、末次随访时,锁定钢板组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74.1-4-6.1)、(77.3±4.9)、(81.2±3.6)、(90.3±3.1)分]均高于锁骨钩钢板组[(66.64-4.4)分、(70.44-4.0)、(76.74-3.7)、(85.8±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钩钢板组术后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2例。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骨不连和钢板螺钉断裂。结论对于NeerlI型锁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锁骨钩钢板,前者可避免对肩峰周围软组织的侵袭损害,使患者肩关节功能得到满意的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内侧柱的不同支撑重建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稳定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并完整随访1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46例,女84例;年龄18 ~ 88岁,平均56.1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6例,三部分骨折52例,四部分骨折22例.根据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情况分为4组:骨皮质解剖复位组60例,多枚螺钉置入组12例,单枚螺
目的 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孟氏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孟氏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Bado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孟氏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21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98例,女121例;年龄为65~ 99岁,平均77.8岁.记录患者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统计可能对内固定失败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对影响内固定失败的各项因素(P<0.05)进行多
目的 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ESIN)固定技术治疗儿童孟氏骨折的适应证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并完成随访的27例儿童孟氏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12例;受伤时年龄为4.0~13.3岁(平均7.3岁).左侧12例,右侧15例.骨折按Bado分型:Ⅰ型19例,Ⅲ型5例,Ⅳ型3例.1例Ⅳ型尺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桡骨骨折行ESIN固定;其他患者尺骨骨折均采用闭合
目的 评估骨外固定支架动力化对兔胫骨干截骨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影响. 方法 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各15只,体质量为2.0~2.5 kg.取其右侧胫骨干截骨骨折作为实验侧,左侧完整胫骨干作同期对照.将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n=10):动力化组:术后6周内维持双横杆构型坚强固定,6周后去除外固定支架内侧横杆,改为单横杆构型弹性固定直至骨折术后12周;坚强固定组:术后恒定维持双横杆构型,模拟坚强固定
目的 探讨股骨生物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应用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1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16例;年龄为75~95岁,平均83.5岁.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Ⅲ型23例,Ⅳ型8例.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先在预定平面截断股骨颈,将股骨距下移复位,利用生物柄假体
关节软骨具有传导应力和减少磨擦的独特作用,其损伤将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关节软骨本身没有血供、神经和淋巴组织,破软骨细胞缺乏,且塑形能力相对较低;基质陷窝中的软骨细胞代谢活性低,主要通过渗透获得必需的营养和排出代谢产物,损伤后不能或难以自我修复,一直是骨科界的重大挑战.本文从关节软骨的解剖和生理特征入手,对其主要修复方法和生物学难点做一简要概述。
目的 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及分型对复杂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的78例C型(AO分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资料,男38例,女40例;年龄25 ~ 72岁,平均55岁.根据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及其类型将患者分为3组: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36例(A组),合并Ⅰ型尺骨茎突骨折20例(B组),合并Ⅱ型尺骨茎突骨折22例(C组).术
目的 比较侧卧位与平卧位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4月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且体质量指数>26kg/m2的4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体位不同分为两组:侧卧位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70.3±2.7)岁;骨折AO分型:A1型8例,A2型10例,A3型4例.平卧位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