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被各国广泛认同并逐步推行,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比例长期保持在70%以上。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面对高碳型的电源结构,电力行业已成为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是电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逐步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电网中将引入大量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可再生能源、微网等智能化因素,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传统输电检修模式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研究智能电网条件下输电检修优化模式与实施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智能电网;输电检修;实施方案
引言
新时期的中国面临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等客观需求,发展智能电网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发展智能电网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目前,我国己成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我国将承受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此时,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成为我国应对全球压力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电力工业改革进程的推进,包括双边交易、集中交易等方式的推行,电力市场供需双方的互动将日趋频繁,这要求电网能够灵活支持各类电能交易。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我国电网正逐步向“特高压”方向发展,尤其在特高压交流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突破,为改善电网大范围资源配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关于智能电网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对较慢,电网的消纳能力、受端市场的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且随着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电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以及节能调度等问题正面临着重大挑战。
1 输电设备故障模式
(1)设备故障模式可分为两类:可检修、不可检修。一些故障可通过检修进行改善,如人为错误,制造、设计错误,气候因素如光照、冰雪灾害等。这些问题的风险率在设备的寿命周期中通常是个常数,输电检修不能降低风险率。本文主要研究设备故障概率随着服务或者运行年龄增加而增加的故障模式,因此检修可以修复相应的状态,从而降低风险率。该故障模式称为可检修故障模式。在整个运营期间,变压器需要承担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热力、电力以及机械特性,如绝缘恶化、局部放电、热点等问题。
(2)绕组故障绕组。故障由很多因素造成,包括光照、过载或者短路。绝缘强度低造成的过载、短路,导致绕组产生额外热量,对其造成损害。光照或者外部短路可能造成通过绕组导体的电流超出平常高好几倍甚至幾十倍。巨大的短路电流对变压器绕组造成机械压力,由于电磁力的作用,与短路电流成正比。短路电流造成电磁力的大小可达到数百万牛顿。这种力可能造成绕组导体的变形甚至摧毁固定变压器的部分零件。如果短路电流持续超过正常水平,绕组导体可能受到高温,导致熔化或者纸绝缘无效。此外,上述现象将导致高电压或者低电压绕组遭受位移、变形或者缺少,绕组高度的不同将导致安匝不平衡和轴向力差,最终造成激烈振动。
2 智能电网状态检测关键技术
状态检修是以设备当前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通过先进的状态监测手段、可靠性评价手段以及寿命预测手段,判断设备状态,识别故障的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及其严重程度、故障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并根据分析诊断结果在设备性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或故障将发生之前进行维修。状态检测技术是基于状态的检修或预知性维修服务的一种技术,其发展是源于状态检修对于电网装备状态信息获取、分析、评判的技术性需求。传统的设备状态信息包括巡检、运行工况、带电检测、停电例行试验、停电诊断试验数据等。智能电网对状态信息的获取范围将与传统电网发生很大的变化。未来智能电网的状态信息不仅包括电网装备的状态信息,如:发电及输变电设备的健康状态、经济运行曲线等;还应有电网运行的实时信息,如:机组运行工况、电网运行工况、潮流信息等;以及自然物理信息,如:地理信息、气息信息等。
3 输电检修技术保障
3.1组织工作人员熟悉技术标准,学习各项先进技术
我国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在电网环节实现关键技术和装备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目前,国家电网提出了《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制定了个技术领域、个技术专题和项关键设备的研制规划。因此,应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上述各类先进的技术,如次设备状态检测、数字化变电站的保护、监控系统以及相应的测控设备。
3.2加强各专业间的技术渗透
在智能电网建设条件下,各类高压设备将日趋智能化,传统而言的一、二次设备的界限日趋模糊,例如引进电子式互感器技术后,其相应的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测控设备等装置,均免去了内部的隔离转换电路及部分信号处理电路,尽管设备内部结构的基本原理保持不变,但其外部的运转方式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上述设备界限模糊的现象,将导致专业间的相互渗透,因此,需要组织现有各专业人员相互学习,培养跨专业的技术人才。
3.3提高关键岗位的“准入门槛”
针对高试验以及继电保护等专业,要求新进入人员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包括掌握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计算机类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够沉着冷静处理故障等。只有保证新进人员具适应关键重要岗位的基本特质,才能保证整体技术岗位人员素质的逐步提高,进而促进智能电网建设的顺利进行。
3.4提高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
智能电网是电力工程、通讯和信息技术的深层次结合,与现有传统电网对比,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掌握相关技术是进行设备检修的必然条件。加强专业技术队伍信息技术水平,是变电设备检修队伍适应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之需。
4 结束语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一方面,电网网架结构将不断扩大,电网资产将趋庞大,电力施工、安装、检修、运行维护及其技术管理的工作量也呈阶梯式增长,此时,如何制定有效的输电检修策略,对于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智能电网中大量先进技术的引入,可实现对设备状态、故障诊断以及灾害预警等信息的实时监控和评估,这为提高输电设备自动诊断及安全运行奠定基础。因此,针对智能电网建设对输电检修所产生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制定有效的输电检修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智能电网;输电检修;实施方案
引言
新时期的中国面临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等客观需求,发展智能电网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发展智能电网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目前,我国己成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我国将承受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此时,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成为我国应对全球压力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电力工业改革进程的推进,包括双边交易、集中交易等方式的推行,电力市场供需双方的互动将日趋频繁,这要求电网能够灵活支持各类电能交易。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我国电网正逐步向“特高压”方向发展,尤其在特高压交流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突破,为改善电网大范围资源配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关于智能电网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对较慢,电网的消纳能力、受端市场的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且随着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电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以及节能调度等问题正面临着重大挑战。
1 输电设备故障模式
(1)设备故障模式可分为两类:可检修、不可检修。一些故障可通过检修进行改善,如人为错误,制造、设计错误,气候因素如光照、冰雪灾害等。这些问题的风险率在设备的寿命周期中通常是个常数,输电检修不能降低风险率。本文主要研究设备故障概率随着服务或者运行年龄增加而增加的故障模式,因此检修可以修复相应的状态,从而降低风险率。该故障模式称为可检修故障模式。在整个运营期间,变压器需要承担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热力、电力以及机械特性,如绝缘恶化、局部放电、热点等问题。
(2)绕组故障绕组。故障由很多因素造成,包括光照、过载或者短路。绝缘强度低造成的过载、短路,导致绕组产生额外热量,对其造成损害。光照或者外部短路可能造成通过绕组导体的电流超出平常高好几倍甚至幾十倍。巨大的短路电流对变压器绕组造成机械压力,由于电磁力的作用,与短路电流成正比。短路电流造成电磁力的大小可达到数百万牛顿。这种力可能造成绕组导体的变形甚至摧毁固定变压器的部分零件。如果短路电流持续超过正常水平,绕组导体可能受到高温,导致熔化或者纸绝缘无效。此外,上述现象将导致高电压或者低电压绕组遭受位移、变形或者缺少,绕组高度的不同将导致安匝不平衡和轴向力差,最终造成激烈振动。
2 智能电网状态检测关键技术
状态检修是以设备当前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通过先进的状态监测手段、可靠性评价手段以及寿命预测手段,判断设备状态,识别故障的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及其严重程度、故障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并根据分析诊断结果在设备性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或故障将发生之前进行维修。状态检测技术是基于状态的检修或预知性维修服务的一种技术,其发展是源于状态检修对于电网装备状态信息获取、分析、评判的技术性需求。传统的设备状态信息包括巡检、运行工况、带电检测、停电例行试验、停电诊断试验数据等。智能电网对状态信息的获取范围将与传统电网发生很大的变化。未来智能电网的状态信息不仅包括电网装备的状态信息,如:发电及输变电设备的健康状态、经济运行曲线等;还应有电网运行的实时信息,如:机组运行工况、电网运行工况、潮流信息等;以及自然物理信息,如:地理信息、气息信息等。
3 输电检修技术保障
3.1组织工作人员熟悉技术标准,学习各项先进技术
我国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在电网环节实现关键技术和装备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目前,国家电网提出了《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制定了个技术领域、个技术专题和项关键设备的研制规划。因此,应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上述各类先进的技术,如次设备状态检测、数字化变电站的保护、监控系统以及相应的测控设备。
3.2加强各专业间的技术渗透
在智能电网建设条件下,各类高压设备将日趋智能化,传统而言的一、二次设备的界限日趋模糊,例如引进电子式互感器技术后,其相应的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测控设备等装置,均免去了内部的隔离转换电路及部分信号处理电路,尽管设备内部结构的基本原理保持不变,但其外部的运转方式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上述设备界限模糊的现象,将导致专业间的相互渗透,因此,需要组织现有各专业人员相互学习,培养跨专业的技术人才。
3.3提高关键岗位的“准入门槛”
针对高试验以及继电保护等专业,要求新进入人员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包括掌握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计算机类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够沉着冷静处理故障等。只有保证新进人员具适应关键重要岗位的基本特质,才能保证整体技术岗位人员素质的逐步提高,进而促进智能电网建设的顺利进行。
3.4提高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
智能电网是电力工程、通讯和信息技术的深层次结合,与现有传统电网对比,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掌握相关技术是进行设备检修的必然条件。加强专业技术队伍信息技术水平,是变电设备检修队伍适应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之需。
4 结束语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一方面,电网网架结构将不断扩大,电网资产将趋庞大,电力施工、安装、检修、运行维护及其技术管理的工作量也呈阶梯式增长,此时,如何制定有效的输电检修策略,对于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智能电网中大量先进技术的引入,可实现对设备状态、故障诊断以及灾害预警等信息的实时监控和评估,这为提高输电设备自动诊断及安全运行奠定基础。因此,针对智能电网建设对输电检修所产生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制定有效的输电检修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