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创新教学需要从思维个性化的培养和训练着手,思维个性化的培养和训练又应从发散思维的联想性、形象思维的创造性和抽象思维的深刻性上着手。经常化、具体化的训练可以逐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文章。
“文章最忌随人后。”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思维的个性发展,是最深刻的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个性化的根本特征。思维是需要训练的,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作文训练的核心。在作文训练设计中,教师应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设计的首位。这种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尤其要注重启发思路,传授方法,以此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发散思维的联想性,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从各种不同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思考,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发散思维的训练又可先从单个的概念开始,通过发散思维的充分联想,让学生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譬如由“花”可以联想到山花烂漫,想到“日出江花红胜火”;也可以想到秋,“霜叶红于二月花”;可以想到花开富贵、和平幸福;可以想到与“花”有关的感人故事。
联想和想象是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它们像一种触媒,使学生由此及彼、从已知到未知,产生新的感知,新的意象,能使有关材料尽快汇集,或形成对某一个问题的多种视角,从而打开记忆的仓库,解决“下锅之米”,写文章不再感到无话可说。要让学生浮想联翩,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许多与之有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训练要做到经常化、具体化。例如在学了朱自清的《春》之后,让学生去想象文章中描绘的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等图画。在学了古诗《十五从军征》之后,让学生想象十五岁出去征战,八十岁归家的老翁所见家园的荒凉、老翁的言行及心境的痛苦无奈。再让学生借助想象,应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具体描绘。
二、形象思维的创造性,语言表达的形象性
形象思维的训练,就是教学生学会创造出“形象”的方法。这应结合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进行。譬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作者在小说中把他迂腐、清高、善良等复杂的性格通过他的一言一行刻画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那么这个形象作者是怎样想出来的呢?对此,学生可能会议论纷纷:作者难道认识生活中的这个人,或是听别人说过这个人的故事……在此基础上用作者鲁迅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来做回答:“人物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这时,学生可能会惊叹人物原来是“造”出来的。然后,让学生来“仿造”人物:用甲同学的脸型,乙同学的眼睛,丙同学的腔调与举止,丁同学所做的事情……一开始写出来,可能会有画虎类猫的感觉,但学生毕竟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了创作方法。
形象思维的了解与掌握,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先前留存在脑海中的毫不相干的片段一下就联系起来了,再经过分解——组合,组合——分解的多层面的形象思维,便会在大脑产生出新的形象,较之以前作文中出现的单薄干瘪的形象,它是亲切感人丰满的。这时候,学生千方百计地想把头脑中形成并反复出现的这个形象诉之于文字。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会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写作中语言表达的形象性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抽象思维深刻性,语言表达的严谨性
深刻思维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式。没有深刻的思维,文章就不会有思想的高度。针对学生作文停留在单纯的记事、作文没有深度的现象,笔者故意出一些已有定论的问题让他们讨论,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
在以“成功与失败”为话题的作文指导课上,多数学生的观点都是“失败是成功之母”。难道现实生活中成功与失败就只有这种关系吗?鼓励学生就这个问题从不同侧面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争论,思维的火花迸射,写出了观点不同、见解深刻的文章。如《不以成败论英雄》、《成功的前提并非失败》、《成功也孕育失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功常常躲在失败的背后》等。
在讲《爱莲说》时,结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观点让学生大胆讨论。学生正反两方激烈讨论,各抒己见,道理深刻,论辩有理有据。通过这样深刻思考的训练,学生作文语言表达既严谨,又有深度。
总之,要构建学生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作文教学就要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事实证明,大量有效的练习,可以逐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设了良好的作文环境。
“文章最忌随人后。”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思维的个性发展,是最深刻的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个性化的根本特征。思维是需要训练的,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作文训练的核心。在作文训练设计中,教师应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设计的首位。这种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尤其要注重启发思路,传授方法,以此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发散思维的联想性,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从各种不同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思考,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发散思维的训练又可先从单个的概念开始,通过发散思维的充分联想,让学生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譬如由“花”可以联想到山花烂漫,想到“日出江花红胜火”;也可以想到秋,“霜叶红于二月花”;可以想到花开富贵、和平幸福;可以想到与“花”有关的感人故事。
联想和想象是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它们像一种触媒,使学生由此及彼、从已知到未知,产生新的感知,新的意象,能使有关材料尽快汇集,或形成对某一个问题的多种视角,从而打开记忆的仓库,解决“下锅之米”,写文章不再感到无话可说。要让学生浮想联翩,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许多与之有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训练要做到经常化、具体化。例如在学了朱自清的《春》之后,让学生去想象文章中描绘的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等图画。在学了古诗《十五从军征》之后,让学生想象十五岁出去征战,八十岁归家的老翁所见家园的荒凉、老翁的言行及心境的痛苦无奈。再让学生借助想象,应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具体描绘。
二、形象思维的创造性,语言表达的形象性
形象思维的训练,就是教学生学会创造出“形象”的方法。这应结合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进行。譬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作者在小说中把他迂腐、清高、善良等复杂的性格通过他的一言一行刻画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那么这个形象作者是怎样想出来的呢?对此,学生可能会议论纷纷:作者难道认识生活中的这个人,或是听别人说过这个人的故事……在此基础上用作者鲁迅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来做回答:“人物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这时,学生可能会惊叹人物原来是“造”出来的。然后,让学生来“仿造”人物:用甲同学的脸型,乙同学的眼睛,丙同学的腔调与举止,丁同学所做的事情……一开始写出来,可能会有画虎类猫的感觉,但学生毕竟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了创作方法。
形象思维的了解与掌握,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先前留存在脑海中的毫不相干的片段一下就联系起来了,再经过分解——组合,组合——分解的多层面的形象思维,便会在大脑产生出新的形象,较之以前作文中出现的单薄干瘪的形象,它是亲切感人丰满的。这时候,学生千方百计地想把头脑中形成并反复出现的这个形象诉之于文字。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会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写作中语言表达的形象性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抽象思维深刻性,语言表达的严谨性
深刻思维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式。没有深刻的思维,文章就不会有思想的高度。针对学生作文停留在单纯的记事、作文没有深度的现象,笔者故意出一些已有定论的问题让他们讨论,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
在以“成功与失败”为话题的作文指导课上,多数学生的观点都是“失败是成功之母”。难道现实生活中成功与失败就只有这种关系吗?鼓励学生就这个问题从不同侧面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争论,思维的火花迸射,写出了观点不同、见解深刻的文章。如《不以成败论英雄》、《成功的前提并非失败》、《成功也孕育失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功常常躲在失败的背后》等。
在讲《爱莲说》时,结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观点让学生大胆讨论。学生正反两方激烈讨论,各抒己见,道理深刻,论辩有理有据。通过这样深刻思考的训练,学生作文语言表达既严谨,又有深度。
总之,要构建学生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作文教学就要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事实证明,大量有效的练习,可以逐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设了良好的作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