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4月2日,一栋新的摩天大楼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市中区破土动工。31个月后,400多米高的建筑以划破天际之势矗立在高楼间,距离其2公里的吉隆坡标志性建筑双子星大厦,也只能“仰望”其势。
这个由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承建的吉隆坡又一地标一标志塔,勾勒出吉隆坡新的城市天际线,成为马来西亚第一高楼。而在建造过程中,许多世界纪录被不断刷新:
实现全球400米以,上摩天大楼最快建造速度;主体结构以平均2-3天一层的速度“增高”,创造了海外同高度核心筒施工的最快纪录;世界上首例塔楼外立面无任何施工设备、无任何后做结构的超高层……
到目前为止,中国建筑已承建了超过全国90%、全球50%的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从1982年企业正式组建至今,中国建筑如何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一路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
重组升级,“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中国建筑在海外的发展有历史、有故事。”正如中国建筑有关负责人所说,中国建筑从成立之初,就与“出海”有着莫大的历史渊源。
作为中国建筑的前身,早在1960年2月,国务院就正式成立了中国建筑工程公司,此后其长时间承担对外援建任务。改革开放后,国家着手重新组建中国建筑工程公司,并赋予其新的历史使命:开展海外经营。1979年6月,中国海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正式开启了“走出去”的艰辛路。当年,中国建筑进入香港和伊拉克市场,并在伊拉克签訂了我国第一份劳务输出合同,后来“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中国建筑又签订了我国第一份工程承包合同、第一份项目总承包合同。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内快速发展的环境,并与国际市场接轨,1982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17年底前完成改制并更名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宣告重组成立,这是我国建筑领域唯一一家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面对随之而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国建筑也进入到全新的历史阶段。
然而,“出海”闯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在异乡的土地上扎根,这个难题摆在了刚刚完成内部重组升级的中国建筑面前。
1982年,中国建筑进入阿尔及利亚,面对强大的欧洲同行业竞争对手,凭借质量和速度,其迅速打开市场,站稳脚跟。然而,上世纪90年代,正是阿尔及利亚的动荡期。严峻的形势让绝大多数外国公司相继撤出阿尔及利亚市场,中国建筑却凭着冷静的市场分析,不放弃、不认输,不背弃承诺,与阿国人民共克时艰。
阿姆拉·阿巴迪亚8000公顷农田灌溉项目便是这一历史时期的见证。1990年,随着市场不断拓展,中国建筑成功签下了这个项目,开始参与阿尔及利亚民生领域的工程建设。在之后的十几年里,灌溉项目经历了停工、复工、完工、临验,最终在2010年竣工,先后历经二十年时间。正是这种“重义守约”的精神,让中国建筑发展为阿尔及利亚本土市场最大的建筑承包商。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建筑更是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坚定践行着“大海外”战略。至今,中国建筑累计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6000余项工程。其中一大批已成为当地标志性、代表性建筑。
创新驱动,不断升级的技术实力
在北京“中国尊”项目顶部,有一个红色的巨型“金刚罩”,这是中国建筑自主研发的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通过塔机与模架一体化安装与爬升,突出解决了塔吊爬升与模架顶升相互影响、爬升占用时间长、爬升措施投入大等制约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问题,其实现的创新与突破,被喻为“在工厂里造摩天大楼”。如今,智能平台不断改良创新,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产品,高效性、适应性、安全性和智能化上实现了飞跃,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建筑在超高层建设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这也是中国建筑敢于在诸如吉隆坡标志塔这样的项目中,刷新各项纪录的底气来源。
走进北非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的新机场工地,一座屋面钢结构最大跨度达180米,拱高45米的建筑在这片广袤的土地“延展”开来,气势之恢宏,让人惊叹。这座由中国建筑承建的项目,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预计可达到1000万人次,将成为北非地区的航空枢纽。然而当初在修建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建筑钢结构跨度大,节点复杂,在国内航站楼施工中都颇具难度,北非基础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这样的项目实施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由中国建筑自主研发的“钢结构工艺设计辅助软件”成为解码难题的“钥匙”。该软件是在Auto CAD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把人工操作的工艺设计程序通过计算机语言进行集成整合,实现了零件信息及图形自动集成、图形修改拟合、坡口快速标注、排版数据处理和批量生成焊接地图等5大工艺设计关键步骤的智能化,有效提升钢结构工艺设计效率40%,同时提高工艺设计质量。该软件在阿尔及尔新机场航站楼的运用,解决施工难点的同时也使得钢结构工艺设计初步实现了标准化、智能化。
产业转型,助力企业走向更大平台
中国建筑重组之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五个年头、深圳等四个首批经济特区设立的第三个年头。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做“中国最大的建筑企业集团”的梦想得以实现,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生根以及席卷全球的科技变革,一轮新的升级在中国建筑展开。
2000年之前,中国建筑主要从事房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是单纯的承包商角色。随后,中国建筑提出“五三二”的结构优化目标,即房建占比从超过90%降到50%;基础设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占到30%;地产相关投资占到20%。
2018年9月,中国建筑宣布,和埃及投资与国际合作部签署35亿美元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二期项目总承包合同,与埃及东部油气公司签订了61亿美元的埃及苏伊士炼油及石化厂项目总承包商务合同。据悉,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二期项目毗邻在建的中央商务区一期,由20多栋商住
及配套综合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建成后将成为埃及新首都商业价值最大、综合功能最强的核心地块。而埃及苏伊士800万吨炼油及石化厂项目位于中埃两国重点合作的苏伊士运河经济开发区内,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埃及炼油及石化产品的生产和出0创汇能力,促进埃及经济的产业升级和快速发展,带动中国石化行业设备、技术和标准的出口。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让中国建筑在海外基础设施业务的比重迅速增长,阿尔及利亚南北高速公路、文莱淡布隆大桥、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延长线项目、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码头(一期)……在中国建筑交出的成绩单中,也能明显感受其在房地产之外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飞速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建筑下一站又将定下怎样的目标?中国建筑给出的答案是:2030年争取进入“世界500强"前十名,成为世界投资建设领域的第一品牌。到2050年,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责编:李卉嫔
Since the proposal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SCEC) has remained committed to implementing the"greater overseas" strategy whilst overcoming more difficulties and innovating with keener determination. By now, CSCEC has undertaken more than 6,000 projects in over 130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cluding a large number of landmarks and iconic buildings.
这个由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承建的吉隆坡又一地标一标志塔,勾勒出吉隆坡新的城市天际线,成为马来西亚第一高楼。而在建造过程中,许多世界纪录被不断刷新:
实现全球400米以,上摩天大楼最快建造速度;主体结构以平均2-3天一层的速度“增高”,创造了海外同高度核心筒施工的最快纪录;世界上首例塔楼外立面无任何施工设备、无任何后做结构的超高层……
到目前为止,中国建筑已承建了超过全国90%、全球50%的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从1982年企业正式组建至今,中国建筑如何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一路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
重组升级,“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中国建筑在海外的发展有历史、有故事。”正如中国建筑有关负责人所说,中国建筑从成立之初,就与“出海”有着莫大的历史渊源。
作为中国建筑的前身,早在1960年2月,国务院就正式成立了中国建筑工程公司,此后其长时间承担对外援建任务。改革开放后,国家着手重新组建中国建筑工程公司,并赋予其新的历史使命:开展海外经营。1979年6月,中国海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正式开启了“走出去”的艰辛路。当年,中国建筑进入香港和伊拉克市场,并在伊拉克签訂了我国第一份劳务输出合同,后来“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中国建筑又签订了我国第一份工程承包合同、第一份项目总承包合同。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内快速发展的环境,并与国际市场接轨,1982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17年底前完成改制并更名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宣告重组成立,这是我国建筑领域唯一一家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面对随之而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国建筑也进入到全新的历史阶段。
然而,“出海”闯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在异乡的土地上扎根,这个难题摆在了刚刚完成内部重组升级的中国建筑面前。
1982年,中国建筑进入阿尔及利亚,面对强大的欧洲同行业竞争对手,凭借质量和速度,其迅速打开市场,站稳脚跟。然而,上世纪90年代,正是阿尔及利亚的动荡期。严峻的形势让绝大多数外国公司相继撤出阿尔及利亚市场,中国建筑却凭着冷静的市场分析,不放弃、不认输,不背弃承诺,与阿国人民共克时艰。
阿姆拉·阿巴迪亚8000公顷农田灌溉项目便是这一历史时期的见证。1990年,随着市场不断拓展,中国建筑成功签下了这个项目,开始参与阿尔及利亚民生领域的工程建设。在之后的十几年里,灌溉项目经历了停工、复工、完工、临验,最终在2010年竣工,先后历经二十年时间。正是这种“重义守约”的精神,让中国建筑发展为阿尔及利亚本土市场最大的建筑承包商。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建筑更是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坚定践行着“大海外”战略。至今,中国建筑累计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6000余项工程。其中一大批已成为当地标志性、代表性建筑。
创新驱动,不断升级的技术实力
在北京“中国尊”项目顶部,有一个红色的巨型“金刚罩”,这是中国建筑自主研发的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通过塔机与模架一体化安装与爬升,突出解决了塔吊爬升与模架顶升相互影响、爬升占用时间长、爬升措施投入大等制约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问题,其实现的创新与突破,被喻为“在工厂里造摩天大楼”。如今,智能平台不断改良创新,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产品,高效性、适应性、安全性和智能化上实现了飞跃,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建筑在超高层建设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这也是中国建筑敢于在诸如吉隆坡标志塔这样的项目中,刷新各项纪录的底气来源。
走进北非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的新机场工地,一座屋面钢结构最大跨度达180米,拱高45米的建筑在这片广袤的土地“延展”开来,气势之恢宏,让人惊叹。这座由中国建筑承建的项目,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预计可达到1000万人次,将成为北非地区的航空枢纽。然而当初在修建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建筑钢结构跨度大,节点复杂,在国内航站楼施工中都颇具难度,北非基础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这样的项目实施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由中国建筑自主研发的“钢结构工艺设计辅助软件”成为解码难题的“钥匙”。该软件是在Auto CAD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把人工操作的工艺设计程序通过计算机语言进行集成整合,实现了零件信息及图形自动集成、图形修改拟合、坡口快速标注、排版数据处理和批量生成焊接地图等5大工艺设计关键步骤的智能化,有效提升钢结构工艺设计效率40%,同时提高工艺设计质量。该软件在阿尔及尔新机场航站楼的运用,解决施工难点的同时也使得钢结构工艺设计初步实现了标准化、智能化。
产业转型,助力企业走向更大平台
中国建筑重组之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五个年头、深圳等四个首批经济特区设立的第三个年头。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做“中国最大的建筑企业集团”的梦想得以实现,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生根以及席卷全球的科技变革,一轮新的升级在中国建筑展开。
2000年之前,中国建筑主要从事房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是单纯的承包商角色。随后,中国建筑提出“五三二”的结构优化目标,即房建占比从超过90%降到50%;基础设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占到30%;地产相关投资占到20%。
2018年9月,中国建筑宣布,和埃及投资与国际合作部签署35亿美元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二期项目总承包合同,与埃及东部油气公司签订了61亿美元的埃及苏伊士炼油及石化厂项目总承包商务合同。据悉,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二期项目毗邻在建的中央商务区一期,由20多栋商住
及配套综合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建成后将成为埃及新首都商业价值最大、综合功能最强的核心地块。而埃及苏伊士800万吨炼油及石化厂项目位于中埃两国重点合作的苏伊士运河经济开发区内,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埃及炼油及石化产品的生产和出0创汇能力,促进埃及经济的产业升级和快速发展,带动中国石化行业设备、技术和标准的出口。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让中国建筑在海外基础设施业务的比重迅速增长,阿尔及利亚南北高速公路、文莱淡布隆大桥、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延长线项目、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码头(一期)……在中国建筑交出的成绩单中,也能明显感受其在房地产之外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飞速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建筑下一站又将定下怎样的目标?中国建筑给出的答案是:2030年争取进入“世界500强"前十名,成为世界投资建设领域的第一品牌。到2050年,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责编:李卉嫔
Since the proposal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SCEC) has remained committed to implementing the"greater overseas" strategy whilst overcoming more difficulties and innovating with keener determination. By now, CSCEC has undertaken more than 6,000 projects in over 130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cluding a large number of landmarks and iconic buil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