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55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史教育的功能是德育教育。历史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的主体是人。他们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学习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分类号】G633.51
  一、为什么要在歷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教学的功能(目的)——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又是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大清帝国维新派人士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說“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家独立,少年自由则国家自由,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家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家雄于地球”。寥寥数言,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而近年网络曝光的2006年11月南京的彭宇案、2011年10月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及其类似的报道深深的拷问着中国人的道德底线,舆论一边倒的一致认为中国人道德缺失(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实在是令人担忧。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对国民的历史教育出现断层现象,国民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仅仅在基础教育的初中教育阶段才有较为粗略的历史教育,所以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教学中挖掘深层次的历史教学内容的含义渗透、灌输爱国主义教育体现着历史教学的时代主题(使命)尤其显得非常重要。
  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学习)古代仁人志士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荣辱的事迹,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报国之志
  历史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科学,它的主体是人,教材对历史人物事迹、贡献的介绍占了绝大部分的篇幅即历史人物的活动构成了历史课教学内容,编者有选择地将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人物还是反面的人物,无疑,这些人物的行为、精神对今后学生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对历史人物行为的学习,探究历史人物的精神,能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传说中上古时代尝百草而制药的神农、近代 “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现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设计了“人”字形状的铁轨,还对自己的员工说,现在,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注视着我们,我们必须要成功!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是我们个人的成功和失败,而是国家的成功和失败的詹天佑,等此类人物不胜枚举,恕不在此赘述,皆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们在得失融入方面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 而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利益,他们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事迹、贡献、精神,能激起学生的联想和民族自豪感,没有国家的前途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国家的荣辱就是个人的荣辱,我们的先人值得我们去追思,他们没有为中华民族丢脸,燃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无限敬畏之情,以他们为榜样 ,从而产生热爱中国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并为之勤奋学习,为祖国振兴、民族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学习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的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经过成百上千年积淀的文化是最能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特点的根深蒂固的显性元素,它不是某个人、某个阶层、某个集团才有的元素而是全体公民具有的共性元素——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贫民百姓都有的已经内化为精神显示在行为上的东西,是国家、民族之魂。 它决定人们的思想,是人们研判自己言行、道德规范取舍的标准,丧失了文化并丧失了人格、丧失了国格,就无从谈爱国主义。所以历史历史教学中加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中国文化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我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还有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在16世纪以前一直是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
  比如: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就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从而使造纸术在中国推广开来。唐朝时中国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将其首次用于战争。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在15世纪中期的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方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西方世界所应用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中国文化中四大名著享誉海内外,家喻户晓是世界文学界的瑰宝。遍及中国各地的中国雕塑艺术气势恢弘、生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表现了很高的中国雕塑艺术水平。
  通过对这些感性知识的学习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爱国情感表现为对祖国壮丽河山、灿烂科技文化、悠久历史和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热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心。“知之深,爱之切”,从而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总之,在中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不能单纯的罗列具体事例,也不能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必须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全面的正确的爱国主义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从而到达爱国主义教育实际效果与目的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杨晓山:如何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J].学园2013 21:126.
  [2]邹宇:“中国梦”引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文教资料2014 18:173-174.
  [3]王者恒:让历史引导未来——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思路[J].中学时代 2014 10:122.
其他文献
情境指的是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使学生在学
目的分析癌症风险评估系统在哈尔滨市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的运行现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探索完善癌症防治模式,制定科学、可行的癌症早诊早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国家癌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