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要想了解社会上发生的新鲜事,离不开新闻报道,更离不开能够披露事实、报道事实真相的新闻记者们,作为“2006年影响中国的九大记者”之一的白润岱,就是这样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新闻人。
白润岱,著名联墨家、诗人、记者,其创作的文学、书法作品屡次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奖,采写的新闻报道也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及省级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至2009年年底,他曾先后8次获得河南新闻奖一等奖,多次获得国家级相关奖项。
追寻梦想,由普通校对员做起
白润岱自幼便十分喜欢文学,他一直梦想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作家、书法家或者导演,然而,求学经历却与他的梦想有很大差距,大学时学的竟是法律专业,怎么会选择这个专业,他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可是梦想时时搅动他的心,1997年10月,河南商报面向全国招聘,他抓住了这个机会,通过考试进入了新闻机构。进入后,他发现,这与他的梦想仍相距较远,他并没有走上文学之路,成为一名记者或编辑,反而成为一名普通校对员,进行单调而枯燥的校对工作。
虽然校对工作很枯燥,但是却锻炼了白润岱的耐心、细心、观察力,培养了他沉稳的性情,他说:“校对工作虽然有些枯燥,但还是让我从中掌握了一些技巧,也找到了不少乐趣。”如他针对当时校对流程中的“唱校”与“默校”两种校对方法的利弊,独创了“点校”法,即他先一个字一个字大声点读一段清样,然后再对照原稿的这段文字,察看异同,找出错漏。他创造的这种校对方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原本需要两个人来完成的校对工作,变成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稿件的准确度,又减少了原稿中错字、错词、错句的误导和逻辑错误,以及录入员漏打的词句。
在报社中,校对工作是极不起眼、极为枯燥的一项工作,可是白润岱在他将近两年的校对工作中,仍获得了许多乐趣,空闲时,他经常会琢磨汉字的由来,他甚至发现现在一些简化字之所以会这样写,是由繁体字草书或狂草的形体演变而来的。这些发现,在带给他无穷乐趣的同时,也让他对词句的准确用法要求越来越高,这为他进入编辑行业,成为一名新闻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作为老新闻人,他不但要求自己的用词组句准确无误,同样一直强调要求其他记者写稿也要进入词句中,以强化新闻真实性的表现力度。
万事厚积而薄发,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白润岱能够走上编辑岗位便是得意于此。他在从事校对工作时,不但潜心研究校对工作,还时刻不忘自己的梦想,经常到报社资料室研究、学习其他知名媒体的办报风格、办报理念,以及编辑方法。1999年6月,机会来了。河南商报经济专刊部准备开设《生活便利》的新版块,可是对于怎样做好这一版块,社领导却没有统一意见,白润岱了解这一消息后,根据自己研究、学习心得,交上了一份方案,这份饱含他研究心得与心血的方案获得了社领导的充分肯定,他也因此正式进入了编辑行列。
白润岱虽然十分喜爱文学,对编辑也有过研究,但他毕竟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再加上他主办的又是一个新版块,工作自然极为辛苦。他不但经常需要加班排版,还需要策划选题,亲自出去采写稿件、编辑稿件。功夫不负苦心人,白润岱的辛苦付出使他的事业一步步迈上成功台阶,他由负责《生活便利》这一版块,发展到《家电》、《质量直通车》等版块全部由他负责,继而成为社里的重要支柱。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严谨细致的工作方式,必然会带来事业的成功,白润岱负责的版块稿件有思想,质量高,当总编室需要补充本地新闻编辑时,自然就想到了他,一个既能够让记者放心将原稿交付于他,又能够让报社放心其编辑稿件的人。
进入总编室后,白润岱仍保持着他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尤其面对总编室中经验、阅历都比他丰富的记者们,他始终抱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向他们请教。他的做法不但为自己积累了工作经验,而且带动了总编室的记者们,使他们由原本各自为战交稿了事转变成各抒己见、观点碰撞、集思广益写稿。这一转变,使他们编辑的新闻报道思想深度更大,表现力度更强。
让责任心扶着事实真相走
在白润岱的观念中,作为一名新闻人,首要的职责是报道事实真相,其次是查找问题,化解矛盾,再次是宣传正义,传播正能量。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现代网络盛行的时代,媒体炒作频繁,与一些人一概反对媒体炒作不同,白润岱认为,新闻报道需要炒作传播,但是前提是不能隐藏、掩盖真善美和假恶丑,而要能体现社会责任心,让正义伴行新闻报道,让正能量在读者中得以传播。要做到这一点,不能只报道事件,抛出问题就不管了,还应该提出建议,探究方法,或者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样的新闻报道,才是新闻人应该呈现给读者的,也才是应该大力炒作传播的。
比如针对国人对河南人的不良印象,白润岱认为,这就是某些新闻人责任心不强,新闻报道中没有传播正能量,反而大量传播负能量导致的。河南是人口大省,其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十三分之一,按照概率来说,如果13个人出现负面新闻,其中就可能有一人为河南人,某些媒体不注重揭露事实,并提出建议,反而为吸引眼球极力炒作“河南人”怎样怎样,久而久之,负能量大量传播,人们自然难免会对河南人产生不良印象了。
白润岱十分反感炒作假新闻,他既时刻警醒自己假新闻的危害,如果当初某些河南人出现负面新闻时,新闻人能够本着责任心,在揭露事实真相时,让正义扶行,多传播正能量,人们又怎么会只对河南人产生不良印象,而忽视了中原文化起源于河南,无论年景如何,河南省都能保持连年粮食增产等正面事实呢。他也经常提醒身边的新闻人,在做新闻报道时,一定要厘清思路,分清概念,尊重事实,提出问题后要探究解决方法,不能为了扩大知名度一味的危言耸听,夸大严重性,而丢掉了社会责任心,忽视了新闻的本质。
白润岱的想法一直影响着自身的行为处事与工作态度,正是他的责任心,让他在采写新闻报道时坚持正义,时时不忘传播正能量,也正是基于此,他才会策划、组织、深入报道了一系列深具影响力的重磅新闻,如“袁文龙等外派劳工海外受辱事件”、“谁在为僵死的毒工厂‘做人工呼吸’”、“巨能钙含有双氧水事件”、“染色小米事件”、“任文辉冤案”、“孔雀石绿毒浸鲜鱼事件”、“潼关工商乱收费至人死亡事件”、“祝氏服装加盟集团特大诈骗案”、“河南房产商自拆别墅建民间版限价房”、“中国制冷产业‘民权现象’探秘”、“郑东新区建设‘战略兵法’大揭秘”等大量富有积极意义的、在社会与民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力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与省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
“沙鸥浪里诮飙风,垂丝台上,独钓莺声。几番陶醉,离人幽梦,杳杳孤鸿。望巍岩摩天浴凝濛,世间何人居巅峰?力履穷峦览银汉,北斗应横。笑握勺柄,探洋尝羹。”这首《蟾宫曲·抒怀》,是白润岱于1996年7月在福州创作的,他在其中展现的情怀至今没变,一直支持着他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秉持着责任心,沿着正义报道新闻,做新闻人。
白润岱,著名联墨家、诗人、记者,其创作的文学、书法作品屡次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奖,采写的新闻报道也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及省级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至2009年年底,他曾先后8次获得河南新闻奖一等奖,多次获得国家级相关奖项。
追寻梦想,由普通校对员做起
白润岱自幼便十分喜欢文学,他一直梦想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作家、书法家或者导演,然而,求学经历却与他的梦想有很大差距,大学时学的竟是法律专业,怎么会选择这个专业,他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可是梦想时时搅动他的心,1997年10月,河南商报面向全国招聘,他抓住了这个机会,通过考试进入了新闻机构。进入后,他发现,这与他的梦想仍相距较远,他并没有走上文学之路,成为一名记者或编辑,反而成为一名普通校对员,进行单调而枯燥的校对工作。
虽然校对工作很枯燥,但是却锻炼了白润岱的耐心、细心、观察力,培养了他沉稳的性情,他说:“校对工作虽然有些枯燥,但还是让我从中掌握了一些技巧,也找到了不少乐趣。”如他针对当时校对流程中的“唱校”与“默校”两种校对方法的利弊,独创了“点校”法,即他先一个字一个字大声点读一段清样,然后再对照原稿的这段文字,察看异同,找出错漏。他创造的这种校对方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原本需要两个人来完成的校对工作,变成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稿件的准确度,又减少了原稿中错字、错词、错句的误导和逻辑错误,以及录入员漏打的词句。
在报社中,校对工作是极不起眼、极为枯燥的一项工作,可是白润岱在他将近两年的校对工作中,仍获得了许多乐趣,空闲时,他经常会琢磨汉字的由来,他甚至发现现在一些简化字之所以会这样写,是由繁体字草书或狂草的形体演变而来的。这些发现,在带给他无穷乐趣的同时,也让他对词句的准确用法要求越来越高,这为他进入编辑行业,成为一名新闻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作为老新闻人,他不但要求自己的用词组句准确无误,同样一直强调要求其他记者写稿也要进入词句中,以强化新闻真实性的表现力度。
万事厚积而薄发,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白润岱能够走上编辑岗位便是得意于此。他在从事校对工作时,不但潜心研究校对工作,还时刻不忘自己的梦想,经常到报社资料室研究、学习其他知名媒体的办报风格、办报理念,以及编辑方法。1999年6月,机会来了。河南商报经济专刊部准备开设《生活便利》的新版块,可是对于怎样做好这一版块,社领导却没有统一意见,白润岱了解这一消息后,根据自己研究、学习心得,交上了一份方案,这份饱含他研究心得与心血的方案获得了社领导的充分肯定,他也因此正式进入了编辑行列。
白润岱虽然十分喜爱文学,对编辑也有过研究,但他毕竟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再加上他主办的又是一个新版块,工作自然极为辛苦。他不但经常需要加班排版,还需要策划选题,亲自出去采写稿件、编辑稿件。功夫不负苦心人,白润岱的辛苦付出使他的事业一步步迈上成功台阶,他由负责《生活便利》这一版块,发展到《家电》、《质量直通车》等版块全部由他负责,继而成为社里的重要支柱。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严谨细致的工作方式,必然会带来事业的成功,白润岱负责的版块稿件有思想,质量高,当总编室需要补充本地新闻编辑时,自然就想到了他,一个既能够让记者放心将原稿交付于他,又能够让报社放心其编辑稿件的人。
进入总编室后,白润岱仍保持着他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尤其面对总编室中经验、阅历都比他丰富的记者们,他始终抱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向他们请教。他的做法不但为自己积累了工作经验,而且带动了总编室的记者们,使他们由原本各自为战交稿了事转变成各抒己见、观点碰撞、集思广益写稿。这一转变,使他们编辑的新闻报道思想深度更大,表现力度更强。
让责任心扶着事实真相走
在白润岱的观念中,作为一名新闻人,首要的职责是报道事实真相,其次是查找问题,化解矛盾,再次是宣传正义,传播正能量。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现代网络盛行的时代,媒体炒作频繁,与一些人一概反对媒体炒作不同,白润岱认为,新闻报道需要炒作传播,但是前提是不能隐藏、掩盖真善美和假恶丑,而要能体现社会责任心,让正义伴行新闻报道,让正能量在读者中得以传播。要做到这一点,不能只报道事件,抛出问题就不管了,还应该提出建议,探究方法,或者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样的新闻报道,才是新闻人应该呈现给读者的,也才是应该大力炒作传播的。
比如针对国人对河南人的不良印象,白润岱认为,这就是某些新闻人责任心不强,新闻报道中没有传播正能量,反而大量传播负能量导致的。河南是人口大省,其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十三分之一,按照概率来说,如果13个人出现负面新闻,其中就可能有一人为河南人,某些媒体不注重揭露事实,并提出建议,反而为吸引眼球极力炒作“河南人”怎样怎样,久而久之,负能量大量传播,人们自然难免会对河南人产生不良印象了。
白润岱十分反感炒作假新闻,他既时刻警醒自己假新闻的危害,如果当初某些河南人出现负面新闻时,新闻人能够本着责任心,在揭露事实真相时,让正义扶行,多传播正能量,人们又怎么会只对河南人产生不良印象,而忽视了中原文化起源于河南,无论年景如何,河南省都能保持连年粮食增产等正面事实呢。他也经常提醒身边的新闻人,在做新闻报道时,一定要厘清思路,分清概念,尊重事实,提出问题后要探究解决方法,不能为了扩大知名度一味的危言耸听,夸大严重性,而丢掉了社会责任心,忽视了新闻的本质。
白润岱的想法一直影响着自身的行为处事与工作态度,正是他的责任心,让他在采写新闻报道时坚持正义,时时不忘传播正能量,也正是基于此,他才会策划、组织、深入报道了一系列深具影响力的重磅新闻,如“袁文龙等外派劳工海外受辱事件”、“谁在为僵死的毒工厂‘做人工呼吸’”、“巨能钙含有双氧水事件”、“染色小米事件”、“任文辉冤案”、“孔雀石绿毒浸鲜鱼事件”、“潼关工商乱收费至人死亡事件”、“祝氏服装加盟集团特大诈骗案”、“河南房产商自拆别墅建民间版限价房”、“中国制冷产业‘民权现象’探秘”、“郑东新区建设‘战略兵法’大揭秘”等大量富有积极意义的、在社会与民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力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与省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
“沙鸥浪里诮飙风,垂丝台上,独钓莺声。几番陶醉,离人幽梦,杳杳孤鸿。望巍岩摩天浴凝濛,世间何人居巅峰?力履穷峦览银汉,北斗应横。笑握勺柄,探洋尝羹。”这首《蟾宫曲·抒怀》,是白润岱于1996年7月在福州创作的,他在其中展现的情怀至今没变,一直支持着他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秉持着责任心,沿着正义报道新闻,做新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