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实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即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全中国有九亿多农民,这个基础的稳固,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引导,农民需要文化,但农村文化工作的现状有喜有忧。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
关键字:农村;群众文化; 现状 ;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实力,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即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依靠这种自觉地影响凝聚人心,进一步激发农民的创造热情,为农村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全中国有九亿多农民,这个基础的稳固,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引导,农民需要文化,但农村文化工作的现状有喜有忧。喜的是农村文化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农村文化队伍逐年壮大,文化投入逐年增多,文化设施、农村的精神文明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忧的是在农村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比较严重,腐朽思想蔓延,少数地方宗教活动“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还有个别地方,特别是少数贫穷地区,文化设施落后,广大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多年来文化生活贫乏。作为一名曾在基层驻村蹲点的群众文化工作者,现在就目前农村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共同提几点意见和看法。
一、现阶段农村文化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农村的一些新问题令人担忧。党和政府在分析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时曾特别指出,影响农民切身利益的有四个问题:一是农民负担过重,二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过多,留守老人和儿童过多,三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堪忧,三是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因此,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道德行为的规范,理想信念的升华,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更好的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大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农村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思想认识不到位,经济文化不同步
俗话说“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许多地方经济建设搞的相当红火,但文化建设却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基层领导重农村经济建设而轻农村文化建设,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期,理论上虽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许多干部为突出政绩或理解上的偏差使文化建设近乎服从于经济建设,从而间接导致农村文化建设步伐始终跟不上物质文明建设步伐。在这种特殊的时代氛围之中,文化工作失去原有滋味。
2.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绝对总量尚有欠缺
许多农村文化工作难以开展,其中有许多问题,但最主要的还是经费投入不足。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文化事业经费总量有所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没有随着财力增长而增长。二是有些地方农村文化站没有专门的事业和活动经费,图书馆没有一分钱的购书经费。三是多数文化站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主要靠临时筹集,开展活动没有经费保障,这种现象尤其普遍。长此以往,农村文化建设没有经费保证,就可能出现滑坡的危险。
3.硬件建设有所增强,但发展后劲仍有不足
现有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从目前来看,效果是显著的,成绩是喜人的;但从长远来看,后继乏力,后劲不足。有的文化设施有“假、大、空”之嫌,外面看起来很像是那么一回事,颇为雄伟壮观,进去细一观察,内部设备陈旧或严重缺乏。此外,乡镇文化站机构设置的问题值得关注,有的文化站设在乡镇政府院内,成了乡镇政府的内部活动室,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文化站服务能力逐渐弱化。有的文化站设施被任意挤占挪用,造成文化场所日益缩小,阵地丢失现象严重。
4.思想观念略显滞后,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许多地方开展的文化活动覆盖面窄,群众参与不普遍。譬如,一些大型的市、县文艺展演活动,群众不仅参与者少,甚至根本无法参与。而县、市文化职能部门没有充分的时间发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文化工作者与农村群众之间严重脱节,文化工作者使文化活动过度倾向城市化,致使城乡群众文化衔接困难,许多文化活动仅仅满足城市群众,根本不能面向广大农村。连送戏下乡,也只送到镇乡,农村中缺少一个行之有效的文化网络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文化站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无法正常开展活动。文化站能组织一次大型的文艺活动少之又少。有些文化部门和单位不善于运用新手段和新方法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其行为方式过于简单和陈旧,对群众没有多少吸引力,有些文化站最拿手的是唱歌、跳舞等活动,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文艺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许多地方“为文化而文化”,只是在年节期间象征性的开展一些活动,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这些活动内容和形式雷同的多,群众参与率低,效果不佳。不能真正满足群众对文化的渴望。
5.从业人员数量增多,素质整体依然偏低
农村文化队伍人数增多了,但真正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却很少。造成农村文化人才少的原因很多,一是“门槛不高”,“先天不足”。一些地方和单位将文化岗位作为闲职看待,作为干部职工子女就业的“安置站”,进人不设“门槛”,致使文化队伍“先天不足”。有的文化单位专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经常处于“事无人干、人无事干”的两难窘境,文化单位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一大堆。二是体制不顺,压力不足,专干不专。对文化站的管理,体制不顺。条块难以协同,缺乏合力。以乡镇块块为主的管理方式,文化专干身兼数职,全身投入文化工作的精力、时间不能满足当地文化工作的需要;以市、县、区文化部门条条为主的管理方式,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对文化专干不重视,将文化工作视为部门的事,当“包袱”甩。四是培训不够,后天不足。因经费困难,文化专干很少有机会“充电”,致使文化专干知识得不到更新,技能得不到提高。农村文化站、图书馆队伍老化、素质较低、青黄不接、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非常严重。 二、关于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中国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繁荣富强。针对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和新的变化,如何改变农村文化局面,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下面就个人对这一问题认识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1.提高认识,巩固群众文化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
提高农民生活应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在经济指标不断上升的基础上,政府要把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研究群众的文化需要,更加重视农村的群众文化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毫无疑问是搞好农村文化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故此,我们各级的单位政府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上处罚,从建设先进文化的高度上来认识和重视农村文化工作。当前,应特别强凋我们经常提到的“四个纳入”,即: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经费要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文化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与支持,认真探索管理农村文化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注意运用各种工作机制和管理手段,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2.加大投入,营造文化建设合力
资金投入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各乡镇财政每年要加大投入文化建设经费;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发动全社会力量支持乡镇的文化建设发展,比如可以企业冠名广场文艺演出、大型的文化活动等形式激励各企事业单位能踊跃出资;另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正常渠道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经费扶持。通过多方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营造文化建设合力,从而能较好地从资金上保障乡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得以蓬勃发展。
3.理顺体制,抓好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制等存在的具体问题,我们必须及时有效的加以解决。对乡镇文化站要改革用人体制,择优汰劣,持证上岗,量化指标,考核业绩,动态管理。要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解决工作编制的问题,并做到专人专用。生活上关心他们的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解决后顾之忧。对民间艺人和“土专家”要制定等级考核办法,定期考核,颁发从业人员证书,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淘汰。定期对乡镇文化站的专职干部进行业务培训,组织考察参观,取他人之长,切实提高文化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4.贴近群众,满足广大农民文化需求
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是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紧扣这一目的,有的放矢地进行。要知道农民朋友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要从他们最关心的地方人手开展文化活动。既要送文艺、影视和图书,又要送时事政策、法律知识、科技信息、实用技术、文明生活、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做到农民喜爱什么送什么,农民需要什么送什么,把文化送到农民的“心坎上”。送文化形式也要改变过去的单一性,既要集中送,又要分散送;既要大部队送,也要小分队送;既要文艺科技卫生一起送,也可以单项送,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此外,还要把文化送到最基层的农村,让更多的农民朋友有机会享受文化大餐。让群众想要的文化生根开花结果。
5.标本兼治,由“搞文化”到培育农民文化自觉
农民群众是文化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文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培育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型农民,就要从培育农民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入手,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活动,广泛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尊重农民文化首创精神,增强吸引力,富有创造性,让农民群众在参与文化建设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散布于广大农村的“民间艺术家”和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熟悉农村,了解农村,活动在农村,其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和亲近性,容易为农民所接受,在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骨干和桥梁作用,也是培育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要加强农村文化实用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培养农村新型民间艺人,形成一支扎根农村的文艺队伍,增加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
关键字:农村;群众文化; 现状 ;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实力,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即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依靠这种自觉地影响凝聚人心,进一步激发农民的创造热情,为农村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全中国有九亿多农民,这个基础的稳固,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引导,农民需要文化,但农村文化工作的现状有喜有忧。喜的是农村文化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农村文化队伍逐年壮大,文化投入逐年增多,文化设施、农村的精神文明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忧的是在农村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比较严重,腐朽思想蔓延,少数地方宗教活动“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还有个别地方,特别是少数贫穷地区,文化设施落后,广大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多年来文化生活贫乏。作为一名曾在基层驻村蹲点的群众文化工作者,现在就目前农村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共同提几点意见和看法。
一、现阶段农村文化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农村的一些新问题令人担忧。党和政府在分析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时曾特别指出,影响农民切身利益的有四个问题:一是农民负担过重,二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过多,留守老人和儿童过多,三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堪忧,三是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因此,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道德行为的规范,理想信念的升华,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更好的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大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农村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思想认识不到位,经济文化不同步
俗话说“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许多地方经济建设搞的相当红火,但文化建设却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基层领导重农村经济建设而轻农村文化建设,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期,理论上虽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许多干部为突出政绩或理解上的偏差使文化建设近乎服从于经济建设,从而间接导致农村文化建设步伐始终跟不上物质文明建设步伐。在这种特殊的时代氛围之中,文化工作失去原有滋味。
2.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绝对总量尚有欠缺
许多农村文化工作难以开展,其中有许多问题,但最主要的还是经费投入不足。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文化事业经费总量有所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没有随着财力增长而增长。二是有些地方农村文化站没有专门的事业和活动经费,图书馆没有一分钱的购书经费。三是多数文化站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主要靠临时筹集,开展活动没有经费保障,这种现象尤其普遍。长此以往,农村文化建设没有经费保证,就可能出现滑坡的危险。
3.硬件建设有所增强,但发展后劲仍有不足
现有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从目前来看,效果是显著的,成绩是喜人的;但从长远来看,后继乏力,后劲不足。有的文化设施有“假、大、空”之嫌,外面看起来很像是那么一回事,颇为雄伟壮观,进去细一观察,内部设备陈旧或严重缺乏。此外,乡镇文化站机构设置的问题值得关注,有的文化站设在乡镇政府院内,成了乡镇政府的内部活动室,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文化站服务能力逐渐弱化。有的文化站设施被任意挤占挪用,造成文化场所日益缩小,阵地丢失现象严重。
4.思想观念略显滞后,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许多地方开展的文化活动覆盖面窄,群众参与不普遍。譬如,一些大型的市、县文艺展演活动,群众不仅参与者少,甚至根本无法参与。而县、市文化职能部门没有充分的时间发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文化工作者与农村群众之间严重脱节,文化工作者使文化活动过度倾向城市化,致使城乡群众文化衔接困难,许多文化活动仅仅满足城市群众,根本不能面向广大农村。连送戏下乡,也只送到镇乡,农村中缺少一个行之有效的文化网络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文化站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无法正常开展活动。文化站能组织一次大型的文艺活动少之又少。有些文化部门和单位不善于运用新手段和新方法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其行为方式过于简单和陈旧,对群众没有多少吸引力,有些文化站最拿手的是唱歌、跳舞等活动,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文艺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许多地方“为文化而文化”,只是在年节期间象征性的开展一些活动,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这些活动内容和形式雷同的多,群众参与率低,效果不佳。不能真正满足群众对文化的渴望。
5.从业人员数量增多,素质整体依然偏低
农村文化队伍人数增多了,但真正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却很少。造成农村文化人才少的原因很多,一是“门槛不高”,“先天不足”。一些地方和单位将文化岗位作为闲职看待,作为干部职工子女就业的“安置站”,进人不设“门槛”,致使文化队伍“先天不足”。有的文化单位专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经常处于“事无人干、人无事干”的两难窘境,文化单位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一大堆。二是体制不顺,压力不足,专干不专。对文化站的管理,体制不顺。条块难以协同,缺乏合力。以乡镇块块为主的管理方式,文化专干身兼数职,全身投入文化工作的精力、时间不能满足当地文化工作的需要;以市、县、区文化部门条条为主的管理方式,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对文化专干不重视,将文化工作视为部门的事,当“包袱”甩。四是培训不够,后天不足。因经费困难,文化专干很少有机会“充电”,致使文化专干知识得不到更新,技能得不到提高。农村文化站、图书馆队伍老化、素质较低、青黄不接、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非常严重。 二、关于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中国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繁荣富强。针对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和新的变化,如何改变农村文化局面,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下面就个人对这一问题认识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1.提高认识,巩固群众文化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
提高农民生活应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在经济指标不断上升的基础上,政府要把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研究群众的文化需要,更加重视农村的群众文化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毫无疑问是搞好农村文化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故此,我们各级的单位政府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上处罚,从建设先进文化的高度上来认识和重视农村文化工作。当前,应特别强凋我们经常提到的“四个纳入”,即: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经费要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文化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与支持,认真探索管理农村文化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注意运用各种工作机制和管理手段,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2.加大投入,营造文化建设合力
资金投入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各乡镇财政每年要加大投入文化建设经费;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发动全社会力量支持乡镇的文化建设发展,比如可以企业冠名广场文艺演出、大型的文化活动等形式激励各企事业单位能踊跃出资;另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正常渠道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经费扶持。通过多方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营造文化建设合力,从而能较好地从资金上保障乡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得以蓬勃发展。
3.理顺体制,抓好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制等存在的具体问题,我们必须及时有效的加以解决。对乡镇文化站要改革用人体制,择优汰劣,持证上岗,量化指标,考核业绩,动态管理。要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解决工作编制的问题,并做到专人专用。生活上关心他们的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解决后顾之忧。对民间艺人和“土专家”要制定等级考核办法,定期考核,颁发从业人员证书,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淘汰。定期对乡镇文化站的专职干部进行业务培训,组织考察参观,取他人之长,切实提高文化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4.贴近群众,满足广大农民文化需求
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是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紧扣这一目的,有的放矢地进行。要知道农民朋友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要从他们最关心的地方人手开展文化活动。既要送文艺、影视和图书,又要送时事政策、法律知识、科技信息、实用技术、文明生活、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做到农民喜爱什么送什么,农民需要什么送什么,把文化送到农民的“心坎上”。送文化形式也要改变过去的单一性,既要集中送,又要分散送;既要大部队送,也要小分队送;既要文艺科技卫生一起送,也可以单项送,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此外,还要把文化送到最基层的农村,让更多的农民朋友有机会享受文化大餐。让群众想要的文化生根开花结果。
5.标本兼治,由“搞文化”到培育农民文化自觉
农民群众是文化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文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培育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型农民,就要从培育农民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入手,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活动,广泛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尊重农民文化首创精神,增强吸引力,富有创造性,让农民群众在参与文化建设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散布于广大农村的“民间艺术家”和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熟悉农村,了解农村,活动在农村,其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和亲近性,容易为农民所接受,在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骨干和桥梁作用,也是培育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要加强农村文化实用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培养农村新型民间艺人,形成一支扎根农村的文艺队伍,增加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