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月,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法伦走马上任,接任中央司令部司令之职,掌管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这个“重中之重”。法伦的调任“牵一发而动全身”,五大战区中的3个重要战区司令都将发生变动,这着实够五角大楼忙活一阵。
各军兵种在美国战区司令的分配情况充分体现了海军在美军中的地位,以及美国“海洋立国”的理念,即通过控制“制海权”来夺取和维护全球的霸权。除了尚在组建之中的非洲司令部,五大战区中,海军占据3个、空军和陆军各1个。
法伦:外交官式的将领
威廉·法伦近40年的军旅生涯从一名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开始。在当飞行员时,他被同事戏称为“狐狸”,这个绰号在他离开前线、升任指挥官时还一直跟着他,熟识法伦的人背后都以“狐狸”称呼他。从越南战争到海湾战争再到科索沃战争,他在服役期间参与了美国绝大部分对外军事行动,不过他的飞跃始于海湾战争。当时,法伦奉命指挥“罗斯福”号航母上的航空团,此后便在海军平步青云。2000年他出任海军的第二把手——海军作战部副部长,2003年他又担任了美国舰队司令部和大西洋舰队司令,两年之后又被擢升为太平洋司令部司令。
虽然拥有骄人的作战履历,但法伦更像一名外交官。印度洋发生大海啸时,刚担任司令的法伦立即签署了他上任后的第一道命令,向印尼增派包括两艘航母在内的30多艘舰艇、100多架飞机、1万多名军人参加救援。这次行动突现了法伦善于抓住时机拓展美国利益的战略头脑。法伦大概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美军战区司令,这与他清楚认知中国崛起这一现实、积极与中国打交道分不开。法伦从上任之初就一直坚持中国是他工作的重点,上任不到两年就3次走访中国。在白宫或五角大楼,他的意见或建议往往是制定对华政策时的重要参考。
针对中美军事关系,法伦曾表示,美中之间不是正负相抵的“零和游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在军事方面的对话也应加强,以应对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挑战,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他也因此在美国政坛被贴上“对华接触派”的标签。针对有人对他是否存在亲华立场的质疑,法伦详细解释说,他积极推动与中国的军事交往,是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军事意图与能力。
法伦强调与中国交流一方面可以避免军事误判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针对美国驻太平洋军力的弱点加以强化,针对可能的冲突提出应变计划。在法伦的积极努力下,中美军事交流关系逐渐从低谷中走出。2006年,中国军官前往关岛观摩美军的演习,中美两国海军举行联合海上搜救演习等等,都表明中美军事关系沿着正常化的轨道在向前发展。
基廷:熟悉中国事务
在美政府决定法伦调任中央司令部司令之后,他留下来的空缺被陆、海、空三军所觊觎,各军种都挑选了优秀的高级将领来角逐这一职位,据称所有参与竞争的将领都具备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熟悉中国事务。最终,现任北方司令部兼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蒂莫西·基廷海军上将获得青睐,这一方面延续了60年来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一直由海军将领出任的传统,也与基廷在东亚地区丰富的服役经历不无关系。
基廷同样是出身海军,和他的前任法伦一样,基廷从海军学院毕业以后也是从舰载机飞行员干起。海湾战争时期,担任舰载机联队副队长的他,参加了对“沙漠风暴”行动的空中支援。到了伊战期间,他已担任中央海军司令部司令兼第五舰队司令,直接指挥美军从海上对萨达姆政权发起攻击。2004年,他出任了负责保卫美国本土的北方司令部司令。
纵观基廷的履历,尽管参加美军针对伊拉克发起的两次战争是其军旅生涯中的亮点,但其大部分的服役经历都是在西太平洋地区度过的。他曾担任过“小鹰”号航母打击群的司令,驻守在日本的横须贺海军基地。因而,他对亚太地区事务、特别是中国问题相当熟悉。
基廷接手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工作理念很明确,可以说是对前任法伦的继承和发展。基廷认为,若美国能在与中国的频繁接触中,让中国了解美军的实力与意图,可以消解中美之间以及台海的潜在冲突。他表示,接受任命之后,他将寻求与解放军发展一系列深入积极的互动关系,包括经常性与多元层面的互动。美国已经与中国合作进行了一些高规格的演训,并持续接触。美国也将借此机会更多地了解解放军武器系统的性能和作战能力。
雷努亚特:国防部的“大内总管”
基廷所空缺出来的北方司令部司令一职,美国防部长盖茨也相中了接班人——由他的高级军事助理维克多·雷努亚特空军中将出任。雷努亚特大学毕业后,于1971年加入空军服役。虽然他不是军校毕业,但是在军旅中的经历十分丰富,飞行时间达到3800多个小时,参加过60多次作战任务。在海湾战争中,雷努亚特曾率领第76战斗机中队参加了“沙漠军刀”和“沙漠风暴”行动,并在伊拉克南部禁飞区执行空中巡逻任务。
除了作战经验丰富,雷努亚特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名学者型将领。在伊战期间,他担任中央司令部作战局长,拟制了整个作战计划,以及后期的人道主义援助和战后重建计划。而在参联会工作期间,他一直担任战略计划和政策局局长,现在美军执行的《国家军事战略》就是在雷努亚特的主持下完成的。
2006年8月,雷努亚特开始担任国防部长的高级军事助理。这项工作十分重要,堪称五角大楼的“大内总管”。他不仅要陪同国防部长出访和视察,更要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军事咨询。此外,他还是国防部长与各军种、参联会和各战区总部之间的联络官,具体督办国防部长所交代的任务。可能由于是国防部长身边的“红人”,加上表现出色,雷努亚特成为北方司令部的准司令,这也意味着其军衔将从三星中将调为四星上将。
克拉多克:坦克战专家
现任欧洲司令部司令约翰·克拉多克陆军上将是一名典型的坦克战专家。从西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毕业之后,克拉多克就加入陆军担任坦克军官,并长期在欧洲服役。他曾经担任过“艾布拉姆斯”坦克系统的分析员,研究并改装该坦克系统的性能,可谓是从“基层做起”,对坦克了如指掌。
从克拉多克的经历来看,其在军中的上升速度可谓是“坐火箭”。1989年,他还是一个坦克营的营长,并在海湾战争时期率部参加了“沙漠军刀”和“沙漠风暴”行动,但到了2004年,他已经是南方司令部司令了。从少校到上将,他只用了15年的时间。和雷努亚特一样,克拉多克在出任南方司令部司令之前,也曾担任国防部长的高级军事助理之职。2006年,克拉多克又调任欧洲司令部司令。
斯塔夫里蒂斯:高学历将领
杰姆斯·斯塔夫里蒂斯海军上将2006年接替克拉多克出任南方司令部司令。1976年,他作为美国海军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加入海军服役。他先后担任过驱逐舰舰长、驱逐舰中队司令,并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率领“企业”号航母打击群参加了作战行动。有趣的是,斯塔夫里蒂斯和雷努亚特、克拉多克一样,在被擢升为南方司令部司令之前,也在任国防部长高级军事助理之职。
斯塔夫里蒂斯是一位十分好学的将领,拥有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头衔。☆
各军兵种在美国战区司令的分配情况充分体现了海军在美军中的地位,以及美国“海洋立国”的理念,即通过控制“制海权”来夺取和维护全球的霸权。除了尚在组建之中的非洲司令部,五大战区中,海军占据3个、空军和陆军各1个。
法伦:外交官式的将领
威廉·法伦近40年的军旅生涯从一名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开始。在当飞行员时,他被同事戏称为“狐狸”,这个绰号在他离开前线、升任指挥官时还一直跟着他,熟识法伦的人背后都以“狐狸”称呼他。从越南战争到海湾战争再到科索沃战争,他在服役期间参与了美国绝大部分对外军事行动,不过他的飞跃始于海湾战争。当时,法伦奉命指挥“罗斯福”号航母上的航空团,此后便在海军平步青云。2000年他出任海军的第二把手——海军作战部副部长,2003年他又担任了美国舰队司令部和大西洋舰队司令,两年之后又被擢升为太平洋司令部司令。
虽然拥有骄人的作战履历,但法伦更像一名外交官。印度洋发生大海啸时,刚担任司令的法伦立即签署了他上任后的第一道命令,向印尼增派包括两艘航母在内的30多艘舰艇、100多架飞机、1万多名军人参加救援。这次行动突现了法伦善于抓住时机拓展美国利益的战略头脑。法伦大概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美军战区司令,这与他清楚认知中国崛起这一现实、积极与中国打交道分不开。法伦从上任之初就一直坚持中国是他工作的重点,上任不到两年就3次走访中国。在白宫或五角大楼,他的意见或建议往往是制定对华政策时的重要参考。
针对中美军事关系,法伦曾表示,美中之间不是正负相抵的“零和游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在军事方面的对话也应加强,以应对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挑战,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他也因此在美国政坛被贴上“对华接触派”的标签。针对有人对他是否存在亲华立场的质疑,法伦详细解释说,他积极推动与中国的军事交往,是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军事意图与能力。
法伦强调与中国交流一方面可以避免军事误判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针对美国驻太平洋军力的弱点加以强化,针对可能的冲突提出应变计划。在法伦的积极努力下,中美军事交流关系逐渐从低谷中走出。2006年,中国军官前往关岛观摩美军的演习,中美两国海军举行联合海上搜救演习等等,都表明中美军事关系沿着正常化的轨道在向前发展。
基廷:熟悉中国事务
在美政府决定法伦调任中央司令部司令之后,他留下来的空缺被陆、海、空三军所觊觎,各军种都挑选了优秀的高级将领来角逐这一职位,据称所有参与竞争的将领都具备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熟悉中国事务。最终,现任北方司令部兼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蒂莫西·基廷海军上将获得青睐,这一方面延续了60年来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一直由海军将领出任的传统,也与基廷在东亚地区丰富的服役经历不无关系。
基廷同样是出身海军,和他的前任法伦一样,基廷从海军学院毕业以后也是从舰载机飞行员干起。海湾战争时期,担任舰载机联队副队长的他,参加了对“沙漠风暴”行动的空中支援。到了伊战期间,他已担任中央海军司令部司令兼第五舰队司令,直接指挥美军从海上对萨达姆政权发起攻击。2004年,他出任了负责保卫美国本土的北方司令部司令。
纵观基廷的履历,尽管参加美军针对伊拉克发起的两次战争是其军旅生涯中的亮点,但其大部分的服役经历都是在西太平洋地区度过的。他曾担任过“小鹰”号航母打击群的司令,驻守在日本的横须贺海军基地。因而,他对亚太地区事务、特别是中国问题相当熟悉。
基廷接手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工作理念很明确,可以说是对前任法伦的继承和发展。基廷认为,若美国能在与中国的频繁接触中,让中国了解美军的实力与意图,可以消解中美之间以及台海的潜在冲突。他表示,接受任命之后,他将寻求与解放军发展一系列深入积极的互动关系,包括经常性与多元层面的互动。美国已经与中国合作进行了一些高规格的演训,并持续接触。美国也将借此机会更多地了解解放军武器系统的性能和作战能力。
雷努亚特:国防部的“大内总管”
基廷所空缺出来的北方司令部司令一职,美国防部长盖茨也相中了接班人——由他的高级军事助理维克多·雷努亚特空军中将出任。雷努亚特大学毕业后,于1971年加入空军服役。虽然他不是军校毕业,但是在军旅中的经历十分丰富,飞行时间达到3800多个小时,参加过60多次作战任务。在海湾战争中,雷努亚特曾率领第76战斗机中队参加了“沙漠军刀”和“沙漠风暴”行动,并在伊拉克南部禁飞区执行空中巡逻任务。
除了作战经验丰富,雷努亚特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名学者型将领。在伊战期间,他担任中央司令部作战局长,拟制了整个作战计划,以及后期的人道主义援助和战后重建计划。而在参联会工作期间,他一直担任战略计划和政策局局长,现在美军执行的《国家军事战略》就是在雷努亚特的主持下完成的。
2006年8月,雷努亚特开始担任国防部长的高级军事助理。这项工作十分重要,堪称五角大楼的“大内总管”。他不仅要陪同国防部长出访和视察,更要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军事咨询。此外,他还是国防部长与各军种、参联会和各战区总部之间的联络官,具体督办国防部长所交代的任务。可能由于是国防部长身边的“红人”,加上表现出色,雷努亚特成为北方司令部的准司令,这也意味着其军衔将从三星中将调为四星上将。
克拉多克:坦克战专家
现任欧洲司令部司令约翰·克拉多克陆军上将是一名典型的坦克战专家。从西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毕业之后,克拉多克就加入陆军担任坦克军官,并长期在欧洲服役。他曾经担任过“艾布拉姆斯”坦克系统的分析员,研究并改装该坦克系统的性能,可谓是从“基层做起”,对坦克了如指掌。
从克拉多克的经历来看,其在军中的上升速度可谓是“坐火箭”。1989年,他还是一个坦克营的营长,并在海湾战争时期率部参加了“沙漠军刀”和“沙漠风暴”行动,但到了2004年,他已经是南方司令部司令了。从少校到上将,他只用了15年的时间。和雷努亚特一样,克拉多克在出任南方司令部司令之前,也曾担任国防部长的高级军事助理之职。2006年,克拉多克又调任欧洲司令部司令。
斯塔夫里蒂斯:高学历将领
杰姆斯·斯塔夫里蒂斯海军上将2006年接替克拉多克出任南方司令部司令。1976年,他作为美国海军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加入海军服役。他先后担任过驱逐舰舰长、驱逐舰中队司令,并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率领“企业”号航母打击群参加了作战行动。有趣的是,斯塔夫里蒂斯和雷努亚特、克拉多克一样,在被擢升为南方司令部司令之前,也在任国防部长高级军事助理之职。
斯塔夫里蒂斯是一位十分好学的将领,拥有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