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本文主要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实践与创新相结合、教学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三个方面对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进行浅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以推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关键词:新课标 有效 教学模式
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学的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着费时低效的问题,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吃力,但收效甚微。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呢?
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英语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语言交际能力。而语言交际能力是在语言操练活动中获得的,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能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强自信心,从而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害羞、惧怕和愤怒等情绪会抑制智力活动、分散注意力、减退记忆力等。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活动需要学生以广泛的热情和兴趣,积极主动地应用智力进行操练。
教师以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来创造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气氛,来满足激励学生参与的愿望,学生就会感到教师亲切可信,就会感到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就会感到教师对他的关爱,从而增强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他们就会以高昂的热情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教师上课的情趣,促使师生双方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教与学。教师也应善于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善于用体态语言,用鼓励的目光、会意的微笑、亲切的手势、得体的身体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驾驭课堂,巧于释疑、点拨。同时,教师也要既能注意教学目标的预设性,又能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巧用这些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促进他们更快成长。
2.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的思维训练出发,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既是学生的权利,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职责。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如有的学生其辨音能力强,有的语言归纳能力强,有的模仿能力强,这些个体差异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输入的反应、接收、内化和表达。由于学生个体语言能力有异,教师必须认识和了解学生,从学生情感出发,根据各人的特点,通过创设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励学生敢问、善思、能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示个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补短,获得最佳发展。同时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进行“自我表露”,达到成功教育。经验证明,抓住学生的特点,充分地让他们“自我表露”,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能力,达到了《新课标》的目的与要求,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把握好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当演员,自己当好“示范表演者”和“导演”。语言的学习不像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一门语言不仅仅是掌握这门语言的系统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应用这门语言的技能,应用所学语言与别人进行交际。掌握系统的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与人交际,交际才是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时实际上也是在与学生进行交际。教师应以正确的语音、语调、均匀的语速,辅以恰当的姿势起好“示范表演者”的作用。教师要科学调节学生的学习与其需要之间的关系,既能充分体现教学目的,又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情感需要实现和谐的统一。教师在课堂上要变主宰为主导,变一言堂、满堂灌为群言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领悟,尝试知识的迁移应用,善于应用激励机制和科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条件和能力,指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4.在课堂上营造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一般地说,教师总是爱学生的,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不少教师的爱,习惯为不溢于言表,而是以“严”去表现的,具体地说就是:我教你,你得认认真真地学,我说了,你就得听。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是以教师心中的“标准”为答案、为目标的。这虽然不是教师的本意,但这种师生之间是有距离、有鸿沟的,不良的师生关系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是一种善意的误导。
英语教学要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更要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的爱要以“宽”去表现——宽容、宽厚、宽松。“宽容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知识传授者。只有这种和谐、平等的、合作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转化为学生学习英语所需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构建学生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课堂。
《英语新课程》强调通过体验和实践发展听、说、读、写的技能,同时在发展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学习重点发展学生信息收集与信息处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与表达的能力。因此,高效的课堂应是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课堂。
首先,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基础知识的讲解,还是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培养,乃至最终综合英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教学活动(主要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因此,英语教学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学科。新课程中设计了“任务型”教学的活动,每个单元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和安排了听、说、读、写的活动。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在设计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活动时,应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综合地应用所学语言完成一些任务,促使他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人交流,在交际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某个任务。
其次,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新”的课堂。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发现、质疑、类比、分析、综合、联想、求异,而达到最后创造的过程。我们所谓的“创新”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依托课堂教学,增强创新素养,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创新离不开教学实践,而素质教育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创新。学生英语素质、英语能力的培养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个体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练出来的。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去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取得创新成果,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高效的英语课堂上得到统一。
新课标下,要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创造性地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而教师的创造力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何挣脱旧观念的束缚,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根据实际恰当地选择、运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反应了一个教师的创造力。新课程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活动,帮助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许多综合性练习、任务型活动和项目,需要学生观察、发现、探索、研究、动手实践,集体合作,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这些活动给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发挥其创造性提供了较多的空间。
三、构建教师教学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课堂。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外语教学也不例外。总体来讲,面对新形势和新教材,我们既要重视知识的给予,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努力创造条件和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具体来说,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设置疑点,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创造课堂交际环境,如何启发学生思考以及如何合理地利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等等,处处都体现教师在怎样地把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完美结合。具体来说,我们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就要注意教学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教师在讲授语言结构时,要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课堂教学的交际性。常规课堂要求是必备的,但英语教师要上好英语课,必须注意课堂上交际情景的构设,争取把教材活化为接近实际生活的话题,再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话题活化为交际。做到这些关键是教师的“导”。除了教参提供的导入、呈现、操练、练习和巩固方式以外,有的话题可以导成小品或短剧。而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在讲完必要的语言结构之后,由浅入深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和回答,也可以由此把阅读的话题拓展成为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近的讨论或辩论题目,以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而对于不同的答案可暂时不予理论,要鼓励学生对相同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回答。这样,学生不但可以从课堂内容受到感染,而且可以从师生交际中得到激励,并增强其主体意识,从而使个人智力得到发展,在相对轻松、和谐的语境中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李瑾瑜 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2]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况晨光 教师要注重搞好有效教学 中国教师,2005
[4]教育部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新课标 有效 教学模式
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学的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着费时低效的问题,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吃力,但收效甚微。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呢?
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英语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语言交际能力。而语言交际能力是在语言操练活动中获得的,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能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强自信心,从而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害羞、惧怕和愤怒等情绪会抑制智力活动、分散注意力、减退记忆力等。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活动需要学生以广泛的热情和兴趣,积极主动地应用智力进行操练。
教师以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来创造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气氛,来满足激励学生参与的愿望,学生就会感到教师亲切可信,就会感到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就会感到教师对他的关爱,从而增强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他们就会以高昂的热情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教师上课的情趣,促使师生双方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教与学。教师也应善于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善于用体态语言,用鼓励的目光、会意的微笑、亲切的手势、得体的身体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驾驭课堂,巧于释疑、点拨。同时,教师也要既能注意教学目标的预设性,又能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巧用这些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促进他们更快成长。
2.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的思维训练出发,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既是学生的权利,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职责。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如有的学生其辨音能力强,有的语言归纳能力强,有的模仿能力强,这些个体差异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输入的反应、接收、内化和表达。由于学生个体语言能力有异,教师必须认识和了解学生,从学生情感出发,根据各人的特点,通过创设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励学生敢问、善思、能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示个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补短,获得最佳发展。同时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进行“自我表露”,达到成功教育。经验证明,抓住学生的特点,充分地让他们“自我表露”,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能力,达到了《新课标》的目的与要求,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把握好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当演员,自己当好“示范表演者”和“导演”。语言的学习不像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一门语言不仅仅是掌握这门语言的系统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应用这门语言的技能,应用所学语言与别人进行交际。掌握系统的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与人交际,交际才是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时实际上也是在与学生进行交际。教师应以正确的语音、语调、均匀的语速,辅以恰当的姿势起好“示范表演者”的作用。教师要科学调节学生的学习与其需要之间的关系,既能充分体现教学目的,又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情感需要实现和谐的统一。教师在课堂上要变主宰为主导,变一言堂、满堂灌为群言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领悟,尝试知识的迁移应用,善于应用激励机制和科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条件和能力,指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4.在课堂上营造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一般地说,教师总是爱学生的,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不少教师的爱,习惯为不溢于言表,而是以“严”去表现的,具体地说就是:我教你,你得认认真真地学,我说了,你就得听。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是以教师心中的“标准”为答案、为目标的。这虽然不是教师的本意,但这种师生之间是有距离、有鸿沟的,不良的师生关系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是一种善意的误导。
英语教学要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更要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的爱要以“宽”去表现——宽容、宽厚、宽松。“宽容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知识传授者。只有这种和谐、平等的、合作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转化为学生学习英语所需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构建学生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课堂。
《英语新课程》强调通过体验和实践发展听、说、读、写的技能,同时在发展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学习重点发展学生信息收集与信息处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与表达的能力。因此,高效的课堂应是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课堂。
首先,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基础知识的讲解,还是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培养,乃至最终综合英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教学活动(主要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因此,英语教学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学科。新课程中设计了“任务型”教学的活动,每个单元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和安排了听、说、读、写的活动。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在设计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活动时,应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综合地应用所学语言完成一些任务,促使他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人交流,在交际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某个任务。
其次,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新”的课堂。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发现、质疑、类比、分析、综合、联想、求异,而达到最后创造的过程。我们所谓的“创新”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依托课堂教学,增强创新素养,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创新离不开教学实践,而素质教育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创新。学生英语素质、英语能力的培养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个体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练出来的。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去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取得创新成果,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高效的英语课堂上得到统一。
新课标下,要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创造性地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而教师的创造力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何挣脱旧观念的束缚,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根据实际恰当地选择、运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反应了一个教师的创造力。新课程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活动,帮助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许多综合性练习、任务型活动和项目,需要学生观察、发现、探索、研究、动手实践,集体合作,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这些活动给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发挥其创造性提供了较多的空间。
三、构建教师教学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课堂。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外语教学也不例外。总体来讲,面对新形势和新教材,我们既要重视知识的给予,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努力创造条件和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具体来说,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设置疑点,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创造课堂交际环境,如何启发学生思考以及如何合理地利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等等,处处都体现教师在怎样地把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完美结合。具体来说,我们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就要注意教学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教师在讲授语言结构时,要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课堂教学的交际性。常规课堂要求是必备的,但英语教师要上好英语课,必须注意课堂上交际情景的构设,争取把教材活化为接近实际生活的话题,再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话题活化为交际。做到这些关键是教师的“导”。除了教参提供的导入、呈现、操练、练习和巩固方式以外,有的话题可以导成小品或短剧。而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在讲完必要的语言结构之后,由浅入深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和回答,也可以由此把阅读的话题拓展成为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近的讨论或辩论题目,以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而对于不同的答案可暂时不予理论,要鼓励学生对相同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回答。这样,学生不但可以从课堂内容受到感染,而且可以从师生交际中得到激励,并增强其主体意识,从而使个人智力得到发展,在相对轻松、和谐的语境中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李瑾瑜 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2]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况晨光 教师要注重搞好有效教学 中国教师,2005
[4]教育部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