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武路上自强不息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宝和,天津市宁河县人,1962年生,中国武协会员,中国武术六段,傅(剑秋)氏形意拳第三代传人。现为天津市形意拳研究会副会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刘宝和1978年随形意拳大师傅剑秋先生亲传弟子杨义清学艺,严格要求自己,1985年被杨义清收为弟子(见图1)。2006年恩师去世,他再拜武术名家、深州郭氏传人陈长栓为师(见图2)。三十年如一日地练武刻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积累了精湛的拳技。
  2001年,刘宝和在山西平遥举办的国际形意拳邀请赛中初露锋芒,又在多次的国内国际大赛上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的成绩。2002年,在参加河北深州举办的首届形意拳散打擂台赛,他身手不凡,过关斩将,摘取得了85公斤级银牌。
  2003年,在北京举行怀柔举办的全国形意拳邀请赛上,又一举摘取了国家规定的高级套路和综合自选形意拳两块金牌,两个学生也获佳绩。
  自后,不论参加哪种形式比事赛,刘宝和均有优秀的成绩斩获。
  200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武林大会,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前四强(见图3)。用刘宝和的话说,中央电视台举办弘扬传统武术的散打擂台“武林大会”争霸赛,这是中华武林界的一件大喜事,至于此役最后谁能取胜,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刘宝和与对手黄大鹏,都是傅剑秋的传人。论起来,刘宝和还是黄大鹏的师叔呢!
  傅剑秋→王青山→马振邦→黄大鹏:
  傅剑秋→杨义清→刘宝和:
  为了这一段同门佳话,远在西安的同门师兄、著名武术家马振邦及时给予祝贺,并致问候,馈赠亲笔签名的自传一册(见图4)。
  同年,刘宝和在家乡开始进行武艺传授,弘扬和发展形意拳为己任。引领更多年轻人习练形意拳。弟子遍布多省市,从2007年起他开始收徒传艺,全国各地有志青年慕名前来拜师学艺,芦台的董凤军,杨鹏飞,张鹏举,刘帅,崔波。宝坻的白岩,沈童,高静,江苏的胡冠群,北京的杨涛,湖南的赵元,湖北王华军,山东的宋诗献,鹿国友,刘弘扬。天津的杜鹏,郑坤,张成,王超。河北张冬波,李朝臣。安徽张智忠,河南候小亮,上海王乃夫,山西李军,广东胡建超等。
  刘宝和凭着精湛的拳技和丰硕的成绩入选《传统武术名人名家大辞典》,并创办了讲武堂培训班。为传播形意拳文化做出了积极地努力。
  刘宝和说:“功夫,就是精力、体力,时间付出的总和,有感而发,还要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图5、图6为刘宝和的形意拳英姿)。
其他文献
我和张全亮先生都是吴式太极拳大家王培生先生的弟子,我比全亮先生大十岁,但他是我的师兄。今年7月13日有幸聆听张师兄谈太极文化之道,感悟颇多,略记如下:  全亮师兄谈到练拳时往哪一站,要求“头融天,脚融地,胸融空”。这句话我从他编写的《王培生传吴式太极十三刀》这本书里也看到过,觉得他对身体上中下三盘选用了“融为一体”的那个“融”字,实在称得上是“精到,妙绝”!  “拳术之道,尤宜先立基础,故初学,以
期刊
(接上期)  向外缠绕训练是指双方双缠推手时,防守方根据进攻方的动作,初次接手时由内接向外开始,继而以螺旋缠绕的运行轨迹,以双手为主同时加上腿、脚、腰、胯、肩等全身内外各部位的协调配合,化解对手进攻、再反攻而反复练习。练习缠绕的接触部位主要是腕部前臂、肘部上臂或部位之间的位移互换,也可以称为缠腕或缠肘。接手时按部位分内接腕与内接肘,在运行过程中双方悉心体会粘黏连随、顺化避害、不丢不顶、随曲就伸等操
期刊
本系程氏八卦掌法,由程廷华→刘斌→王文魁→白玉才→张铁生一脉相传。现住在北京长辛店的白玉才先生为王文魁先生的亲传大弟子,现为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当年与恩师王文魁先生同在一个单位工作,拜师得艺后,几十年如一日刻苦练功,现虽已年近八旬仍每天练功三四个小时。除白先生外,王公的传人还有其次子王正亭、婿夏云标,徐州张树华、马兴元、涿州寇景瑞、内蒙古康启龙等。  本文所述程氏八卦掌八形二十四小
期刊
站桩是摆成几个特定的姿势,在这几个特定的姿势基础上,对肌肉施加牵拉刺激与肌紧张反射相结合最后使肌肉建立一种弹力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在特定的姿势用力牵拉肌肉可被引出,被引出条件反射的肌肉的反射反应表现为肌肉内募集大量不同运动单位的肌纤维进行交替性收缩而强烈牵拉到肌肉内的弹性成分,产生、贮存弹性势能,人体再利用此弹性势能发力出拳、出腿,可增加出拳、出腿的速度和力量。这就是传统武术所说的“劲”,训练劲
期刊
编者:《搏击》杂志今年第4期“人物志”栏目,对杨式府内派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李正先生专门做过报道,本期又有机会,听李先生再讲讲他和“府内派太极拳”的事儿:  李正为府内派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是当前国内外著名太极拳家。他较全面地继承了府内派太极拳体系,专门从事府内派太极拳传播推广十余年,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目前,李正定居珠海市,在国内外教拳。他的香港、澳门弟子分别于2003年和2012年成立了香
期刊
赵氏实用擒拿从理、力、技、法四个方面来综合阐述了中国武术实用擒拿技术。只有明确了理、力、技、法,才能真正掌握赵氏实用擒拿的真缔。  (一)理——是实用擒拿技术的基础部分。他包括哲理、医理、武理、技理和法理。理为技之源。只学其技,不明其理,这样的学习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只有在明理基础上的练习,才能让你真正做到巧力、熟技、懂法。这就需要认真研习《九重天》中的各诀。  1、中国传统武术擒拿的本
期刊
编者:本拳谱经过了作者的校点,但文字似仍有若干舛误,且断句也有可商榷之处。现据原稿原文刊出,以俟读者逐一勘正。特此说明  (续上期)  第七章 乾坤桩势法之要则(5626)  歌诀:  通背初始乾坤桩,放长击远敌难抗。  大鹏展翅宇宙变,先发制人最难防。  开始为正劈、反劈、悠带、风轮势、劈搂攉挑、回手、开手、披身打挂、迅雷掌此法一至九、九九归一。  操法之要则:  初始规则宜将身站稳,静气凝神,
期刊
在武术交手传承叙述语言上,一般把两手臂当中、两腿当中称为“内”或“里”,把两手臂、两腿的两侧称为“外”或“边”,如“门内”、“门里”、“外上”、“边进”等。合步,是指双方的右脚或左脚都在前位站立。顺步是指一方的左脚和另一方的右脚在前位站立。  向内缠绕训练是指双方双缠推手时,防守方双手接手由外向内,同时腿、脚、腰、胯、肩等部位协调配合,以螺旋缠绕的运行轨迹,化解对手进攻、再反攻而反复练习。练习缠绕
期刊
太极拳与中国书法,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传统历史文化的瑰宝。  太极拳吸收了《易经》的阴阳学说,老子的道德学说,儒家的中庸之道,兵家的虚实论,中医的经络原理,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因此说,太极是哲学,太极是文化,太极是大道。  书法绘画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国学。她的辉煌和伟大,同样体现在阴阳、虚实、沉稳以及意念上。武术与文化的艺理是相通的。  习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劲,含胸拔背;书法绘
期刊
何淑淦先生(1933.3—2013.7)原籍山东定陶,是一代太极宗师洪均生先生的最早入门弟子。洪公曾说:“淑淦是我主动劝他学拳的,也是我学生中见过我师的第一人。”  1950年冬,何淑淦先生于济南正式拜洪均生先生为师,蒙师把手授艺,一丝不苟,从腰裆基本功,到一、二路套路,要求甚严,奠定了扎实的武术功底。  先生聪明睿智、文武兼修、交游甚广、从政有为。  1955年先生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洪公修书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