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宝藏》等电视节目的热播以及三星堆等重要遗址的发掘,国内逐渐兴起了一股“考古热”,然而大众眼里的“考古”,更多是基于盗墓类小说以及其改编的影视剧基础上形成的“考古”=“寻宝”的印象,这是十分荒谬的。本文主要从笔者的考古实习经历入手,回忆最真实的考古工地,纠正大众对考古的错误认知。
关键词 考古 田野考古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9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经过百年的不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回望来路,叩问初心,中国学者正是坚持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实证精神,才成功用田野资料构建了中国文明的史前基础。2021年正值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国家对考古学的重视和支持,我国的考古事业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态势。
曾经我也曾和大众一样,觉得考古是一件神秘的事情。直到研究生时期,机缘巧合下我选择了文博专业,因而有幸参与过两次田野考古发掘,从第一次下田野的不知所措到毅然决定写发掘报告作为我的学位论文,是成长也是选择。
2020年7月-11月,我参与了甘肃省礼县四角坪遗址的发掘工作,四角坪遗址位于礼县县城东北部的四角子山山顶,遗址的发现丰富和补充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体系的链条,对研究中国早期祭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来乍到--考古工作准备阶段
到达礼县当天,司机师傅载着我们一行人上山,山路蜿蜒陡峭,而驻地所在就是山路的尽头。将行李收拾好后,就领到了一个发掘包,里面有发掘必备的卷尺、笔、发掘日记本、手铲......就这样,开启了我的考古初体验。
四角坪遗址位于甘肃礼县县城东北部四角子山顶,通向遗址的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第一次爬山时,缺乏锻炼的我上气不接下气,歇过几次后终于爬到山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平坦开阔的草地,四角坪果然很“平”。从布方开始,布方是田野发掘工作的第一步,从RTK确定方位坐标到打木桩再到绑线,每一步都关乎之后的考古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准备工作都做好之后,我们就要马不停蹄地开始发掘了。
二、发掘日常--田野考古魅力所在
田野考古的魅力究竟在于什么?我觉得就在于考古是一个发现、探索的过程,每天每时都在变化,甚至每分每秒都有变化。这就是考古的魅力。每一铲子下去都可能有惊喜。犹记得我挖的第一个探方,用技工师傅的话说就是“中了大奖”,挖到第三层时整个探方全是密密麻麻的倒塌的陶片,光是将陶片堆清理干净,就花费了三四天的功夫,更遑论陶片堆积下还有一排完整的散水和地砖,蹲下去清理的时候有多痛苦,清理完成后就有多快乐,看着地砖上精美的纹饰,突然想到几千年前,古人也曾在那上面走过,跨越时空交流的感觉是如此浪漫神奇。回到驻地看到现代人铺设的地砖,不禁哑然失笑,几千年后会不会也有一个像我一样的考古人发掘着“现代地砖”,产生和我一样的想法呢?
每天的发掘结束前,探方负责人都要做好文字记录,毕竟考古不是挖宝,文物不仅因为它本身的价值而有价值,更因为科学的考古发掘可以解密文物背后承载着的历史文化信息,那是整个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
三、田野之外,人心之间
如果说考古工地还有什么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那就是人情了。考古工地是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地方。在这里我学习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有像掌舵手一样引领着考古发掘方向的领队老师,有经验丰富且愿意倾囊相授的技工师傅,还有来自同校的不同校的“工友”们在实习期间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这段特别的日子会被人永远铭记。而我本人,也收获了长足的进步,从最初不知道怎么握手铲的“考古小白”到能够辨认出土质土色的不同,学会绘制遗迹和地层图,掌握无人机和RTK的使用方法。田野发掘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收获了实践经验,也丰富了理论知识。
在四角坪为期三个月的田野考古实习结束后,便马不停蹄地去到了第二个实习地点:余杭跳头遗址考古工地。大西北的考古见识过了我也想见识见识江南水乡的田野考古,一看之下确实有很大不同,发掘的工人里还要有一个专门负责抽水的,如若哪天抽水不及时,探方就化为游泳池......在跳头遗址除了负责发掘,我还肩负起了整理资料的重任,整理资料,听起来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实际上就是查漏补缺、分门别类的过程,包括陶片清洗与分类、器物绘图、遗物与遗迹记录登记、探方发掘记录编写等内容。将田野发掘出来的资料作系统的整理是田野考古的最后一环,也是重中之重,张忠培先生曾说:“考古不写报告,等于花钱买破坏,比盗墓贼还坏。”在整理陶片时必须要细心、耐心,做好整理记录,虽繁琐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既然真正选择了考古就要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敢于迎接挑战,敢于克服困难。
四、再论考古与盗墓
众所周知,当代考古学是一门科学,十分强调考古过程的科學性以及考古材料的科学价值。所谓的考古就是“官方盗墓”纯属无稽之谈,这样的调侃对于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工作的考古人员来说是一种侮辱,考古发掘注重过程,考古学家注重将考古发现的事实和现象转化成对过去有意义的解释。这与“唯结果论”、“唯经济价值论”的盗墓有着本质区别,在考古发现的过程中,也并没有盗墓小说中的“刺激感”,考古人是怀着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淡定从容地慢慢发掘。文物可以有价,但在考古人眼里文物反映的史料无价。因此,大众应该用更理性、更客观、更科学的态度去看待考古。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工作,考古工作为更好的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提供了坚强支撑,在此也希望越来越多优秀的人能投身考古事业,为我国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陈胜前.考古学的真实性与科学性[J].意林文汇,2018(08):58-64.
[2]仪明洁.到考古实习工地上去吧![J].大众考古,2015(07):89-91.
[3]顾玮,吴央央.考古也可以是一件好玩的事[N]. 宁波日报,2017-07-21(B04).
[4]王子今.盗墓现象的历史文化考察[N].光明日报,2000-04-14(Z08).
关键词 考古 田野考古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9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经过百年的不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回望来路,叩问初心,中国学者正是坚持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实证精神,才成功用田野资料构建了中国文明的史前基础。2021年正值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国家对考古学的重视和支持,我国的考古事业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态势。
曾经我也曾和大众一样,觉得考古是一件神秘的事情。直到研究生时期,机缘巧合下我选择了文博专业,因而有幸参与过两次田野考古发掘,从第一次下田野的不知所措到毅然决定写发掘报告作为我的学位论文,是成长也是选择。
2020年7月-11月,我参与了甘肃省礼县四角坪遗址的发掘工作,四角坪遗址位于礼县县城东北部的四角子山山顶,遗址的发现丰富和补充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体系的链条,对研究中国早期祭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来乍到--考古工作准备阶段
到达礼县当天,司机师傅载着我们一行人上山,山路蜿蜒陡峭,而驻地所在就是山路的尽头。将行李收拾好后,就领到了一个发掘包,里面有发掘必备的卷尺、笔、发掘日记本、手铲......就这样,开启了我的考古初体验。
四角坪遗址位于甘肃礼县县城东北部四角子山顶,通向遗址的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第一次爬山时,缺乏锻炼的我上气不接下气,歇过几次后终于爬到山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平坦开阔的草地,四角坪果然很“平”。从布方开始,布方是田野发掘工作的第一步,从RTK确定方位坐标到打木桩再到绑线,每一步都关乎之后的考古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准备工作都做好之后,我们就要马不停蹄地开始发掘了。
二、发掘日常--田野考古魅力所在
田野考古的魅力究竟在于什么?我觉得就在于考古是一个发现、探索的过程,每天每时都在变化,甚至每分每秒都有变化。这就是考古的魅力。每一铲子下去都可能有惊喜。犹记得我挖的第一个探方,用技工师傅的话说就是“中了大奖”,挖到第三层时整个探方全是密密麻麻的倒塌的陶片,光是将陶片堆清理干净,就花费了三四天的功夫,更遑论陶片堆积下还有一排完整的散水和地砖,蹲下去清理的时候有多痛苦,清理完成后就有多快乐,看着地砖上精美的纹饰,突然想到几千年前,古人也曾在那上面走过,跨越时空交流的感觉是如此浪漫神奇。回到驻地看到现代人铺设的地砖,不禁哑然失笑,几千年后会不会也有一个像我一样的考古人发掘着“现代地砖”,产生和我一样的想法呢?
每天的发掘结束前,探方负责人都要做好文字记录,毕竟考古不是挖宝,文物不仅因为它本身的价值而有价值,更因为科学的考古发掘可以解密文物背后承载着的历史文化信息,那是整个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
三、田野之外,人心之间
如果说考古工地还有什么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那就是人情了。考古工地是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地方。在这里我学习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有像掌舵手一样引领着考古发掘方向的领队老师,有经验丰富且愿意倾囊相授的技工师傅,还有来自同校的不同校的“工友”们在实习期间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这段特别的日子会被人永远铭记。而我本人,也收获了长足的进步,从最初不知道怎么握手铲的“考古小白”到能够辨认出土质土色的不同,学会绘制遗迹和地层图,掌握无人机和RTK的使用方法。田野发掘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收获了实践经验,也丰富了理论知识。
在四角坪为期三个月的田野考古实习结束后,便马不停蹄地去到了第二个实习地点:余杭跳头遗址考古工地。大西北的考古见识过了我也想见识见识江南水乡的田野考古,一看之下确实有很大不同,发掘的工人里还要有一个专门负责抽水的,如若哪天抽水不及时,探方就化为游泳池......在跳头遗址除了负责发掘,我还肩负起了整理资料的重任,整理资料,听起来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实际上就是查漏补缺、分门别类的过程,包括陶片清洗与分类、器物绘图、遗物与遗迹记录登记、探方发掘记录编写等内容。将田野发掘出来的资料作系统的整理是田野考古的最后一环,也是重中之重,张忠培先生曾说:“考古不写报告,等于花钱买破坏,比盗墓贼还坏。”在整理陶片时必须要细心、耐心,做好整理记录,虽繁琐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既然真正选择了考古就要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敢于迎接挑战,敢于克服困难。
四、再论考古与盗墓
众所周知,当代考古学是一门科学,十分强调考古过程的科學性以及考古材料的科学价值。所谓的考古就是“官方盗墓”纯属无稽之谈,这样的调侃对于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工作的考古人员来说是一种侮辱,考古发掘注重过程,考古学家注重将考古发现的事实和现象转化成对过去有意义的解释。这与“唯结果论”、“唯经济价值论”的盗墓有着本质区别,在考古发现的过程中,也并没有盗墓小说中的“刺激感”,考古人是怀着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淡定从容地慢慢发掘。文物可以有价,但在考古人眼里文物反映的史料无价。因此,大众应该用更理性、更客观、更科学的态度去看待考古。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工作,考古工作为更好的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提供了坚强支撑,在此也希望越来越多优秀的人能投身考古事业,为我国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陈胜前.考古学的真实性与科学性[J].意林文汇,2018(08):58-64.
[2]仪明洁.到考古实习工地上去吧![J].大众考古,2015(07):89-91.
[3]顾玮,吴央央.考古也可以是一件好玩的事[N]. 宁波日报,2017-07-21(B04).
[4]王子今.盗墓现象的历史文化考察[N].光明日报,2000-04-14(Z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