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排子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子(即对抗)有天启排子、八虎排子、六合排子、燕青排子等。笔者所介绍是经过整理的天启排子。
  天启排子。有三到步、六合步、乱八步之说。三到步是甲乙双方从提棍动步的第一步算起,按照规定的路线三步打一个回舍,故称三到步。六合步是从第一步算起,在第三个斜式打一个回合。何谓斜式?甲乙双方对垒时围绕直径为各臂长加一棍长的十字线进行追击或截击,十字线的四角空间中心(即45度)为斜式。一个十字是四个斜式。一个斜式是两步,四个斜式共是八步,因此说甲乙二人对垒是经过两个斜式,在第三个斜式打一个回合的叫六合步。同时二人围绕十字作起式的一条线叫中式。到一定的时候,甲乙二人在中线两端相对打一个照面的称为顶蓬式。而乱八步是甲乙二人按照规定路线先走一圈后,打一个照面(即交换位置),在这第一圈里除了特殊情况外一般是不出棍(即不进攻),此谓之让四门(也叫过门)。从第二圈开始,再不受规定限制,可任意进攻,或绕圈追击,或从中进攻,或倒退袭击,随机应变。约进退各两圈时,甲乙二人各自在起式的地方作收式,此谓乱八步。
  预备式:(着便装者为甲,着运动服者为乙)
  甲、乙各自在中线两端并步站立,右手持棍,立于体右侧,左手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图1)。
  
  一、起式
  
  甲、乙转体提棍:甲左转并步,乙左转右脚在前,左脚在后成丁步;在转体的同时甲、乙左手向上、向右握棍并向上抽,右手滑至把端,在转体后,左手松把下垂,右手将棍向前戳于体前,甲、乙互看(图2)。
  
  二、三到步
  
  甲张良品箫:体微右转,右腿直立,左腿提膝,左手前伸握棍身,使棍尖向上,向后屈臂,抱于体左,右手前伸,使棍把向前眼看乙(图3)。
  乙秦王挎剑:右脚后退半步,使身体右转;左脚向左滑向中式,同时左手握棍身,使棍尖向上绕至体左后,右手前推,使棍把向前成左仆步抱棍,眼看甲(图3)。
  甲右外挎杆:左脚向右前,右脚即向前上步成右弓步;右手后拉,将棍把向下经右腿外侧拉至右后方;左手前推,使棍尖向前、向上屈臂,手心向上抱于右胸前,眼看乙(图4)。
  


  乙右外挎杆:体起立左脚向前上步,右脚跟步作击步,右脚即向前上步,右手后拉,左手前伸,使棍尖由下向上撩至右前方成右弓步抱棍,眼看甲(图4)。
  甲左外外挎杆:左脚向前上步体左转;同时右手前推,左手后拉,使棍尖向下由左腿外侧拉至体左后,棍把向前,棍尖向身后,把高尖低成左弓步抱棍(图5)。
  乙左外挎杆:左脚向左上步;右脚经左脚前上步屈膝成弓步;在上步的同时,右手前推,左手后拉,将棍下扫,使棍尖向下经体左扫至身后,棍把向前成右弓步抱棍(图5)。
  乙泰山压顶:右脚向甲进步:左脚紧跟作击步后继续上步体右转:同时左手滑把,将棍随体转劈击甲之头顶,眼视棍尖(图6)。
  甲云里拨灯:右脚后退体右转,在转体的同时,左手向棍把滑把并前推,使棍梢由下向上、向前抡出,格击乙棍,眼随棍走(图6)。
  
  三、六合步
  
  注:接三到步
  甲敬德倒拉鞭:右脚向后退一大步,体向右、向后转;同时左手滑把,右手后抽,将棍把抽至右前方,棍梢在后,眼看乙(图7)。
  乙中平枪:右脚碾地;左脚后退;体向左后转:在转体的同时,左手来去滑把,将棍尖向下、向后、向上做立圆后按于腹前成左弓步按棍;眼看甲(图7)。
  甲秦王挎剑:起身左脚向前上步;右脚后退;体向右、向后转,左脚起踵成高虚步;在转体的同时,左手来去滑把,将棍尖向上、向后、向前,再向上从体右侧绕立圆后,撩至体左侧,使棍尖向后下,棍把向上、向前成高虚步左挎棍,眼看乙(图8)。
  乙左内挎杆:右脚向前上步体左转,左脚向前移半步起踵;左手来去滑把,将棍尖向上、向后、向下,再向前绕立圆后,随体转带至体后,使棍尖向右后下,棍把向左前方,高于肩平:体左侧对着甲,眼看甲面(图8)。
  甲右外挎杆:左脚向前移步:右脚紧跟作击步,然后右脚不停地向前上步成右弓步的同时,后手后拉,将棍把拉至右后侧;左手前伸,将棍尖向下、向前撩至右前方,棍尖向上,眼看乙(图9)。
  乙樵夫担柴:左脚向前移步;右脚紧跟作击步后,继续向前上步,并屈膝成右弓步:左手向棍把滑把,使棍尖向下、向前、向上,再向右后撩担于右肩外侧,棍尖向后,棍把向前成右弓步背棍,眼视乙棍(图9)。
  甲高虚步内挎:身体起立;左脚向右脚前上步起踵成高虚步,体微左转。在上步转体的同时,使棍尖向下经体外侧挂至左后方;右手掌心向前推把,棍把位于右前方,眼看乙(图10)。
  


  乙斜打一杆旗:左脚向前上步起踵,右腿蹬伸起立,右手将棍把向后拉,位于腰部右侧,左手前伸,使用棍尖向上,向前压劈在右前方,棍尖稍高于头,左手握棍身位于右胸前,眼看甲(图10)。
  甲湘子提花篮:连续作左击步后,左脚尖碾地,身体向左、向后转;右脚提起,绕经左脚前踏于中线;左手向前将棍尖向上、向左再向后搅至体左屈臂抱于腹前;右手将棍把向下、向前推,使棍把位于右膝前成右弓步抱棍,眼视乙棍(图11)。
  乙太公钓鱼:连续作击步至中线外端,左脚碾地,体向左、向后转;右脚抬起绕经左脚前踏于中线,两腿屈膝成马步;在转体的同时,左手后拉,将棍尖向下、向后、向上、再向左(转体后的左)、向上、向右在落步成马步时两臂交叉;左手手心向下在上、右手在下虎口向上,眼视甲手(图11)。
  甲秦王挎剑:右脚蹬地向后收半步成高虚步;左臂外旋使棍尖向下,位于后方;右手上提,使棍把高于肩平,眼看乙(图12)。
  乙高虚步挎杆:右脚蹬地收半步,身体起立高虚步;同时左手向上扳棍,将棍向上、向后扳至身后;右手向下、向前、向上将棍把置于胸前于肩平,眼看甲(图12)。
  甲高王打旗:右脚向右前上步;左脚随即上步,右脚不停再上一步;左腿伸直后蹬成右弓步的同时,左手将棍向下、向前、向上经左腿外侧撩至右前上方;右手向下、向左、向后将棍把带至右后方,眼看已(图13)。
  乙地钢枪(又称埋伏式)右脚向右前方上步,左脚随即上步成左弓步;在右、左脚上步的同时,将棍由下向上、向左、向右前方斜置于地,眼看甲(图13)。
  甲风摆柳:左脚向前进步,同时右手前送,左手滑把后扳,剐击乙之头部,眼看乙(图14)。
  乙云里拨灯:左脚向甲后进步,同时用力将棍向上、向左后挑击,格击甲之手腕,眼视甲手(图14)。
  甲雪花盖顶:右脚连续向乙身后进步;左脚碾地体左转,同时将棍向左、向后上搅圈再向下盖击乙头顶,眼看乙头(图15)。
  乙力托千斤闸:右脚向前上步;左脚碾地体左转;同时左手滑把;右手将棍抽出并继续滑把,使棍把由下向上随体转推向前方,挑击甲之手腕,眼视甲手(图16)。
  


  甲判官脱靴:原地不动,转腰伸肩成右弓步的同时,左臂外旋,使棍向左、向右下击打乙足,眼看乙(图17)。   乙定海针:脚不动,体右转成马步;同时左臂外旋并向下滑把;右手上提使棍尖向下经左腿外侧随体转向前推挡甲棍,眼看甲(图侣)。
  甲败走江夏:右脚向中线撤步,同时左手滑把,右手将棍向右侧抽出成右弓步左挎杆;眼看乙(图19)。
  乙待彼重来:右脚微向右滑步;左脚碾地体右转:同时左手滑把后提,右手随体转将棍把带至前方成右弓步左挎杆,眼看甲(图19)。
  甲秦王挎剑:起身左脚向前上步,右脚碾地体右转,并向中宫踏半步成右弓步;在转体的同时,将棍由下向前、向上,再向右前、向下、向后随体转绕立圆抱于体左;右手将棍把按于右膝前,眼看乙(图20)。
  乙怀抱琵琶:左脚向前上步:右脚碾地体向右、向后转,转体后右脚即向中宫踏进半步,并两腿屈膝成马步;在转体的同时,左手滑把,使棍向上、向前、向下、向后,再向上从体右绕立圆屈臂抱于左臂上;右手持棍把位于右膝内侧,棍尖向后上,眼看甲(图20)。
  


  甲右虚步左跨杆:右脚蹬地向后收半步,身体起立成高虚步;同时右手上提,置棍把于胸前,高与肩平;左手稍降,棍尖向后;眼看乙(图21)。
  乙左虚步挎杆:右脚向后撤一步体右转:左脚向左前方上半步,左臂外旋,使棍尖向下位于身后,右手向右将棍把提至前方(因身体右转,故转体后成了左前方),眼看甲(图21)。
  甲右外挎杆:作右击步后,右脚即向前进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手向右后拉;左手前推,将棍尖由下、向前、向上撩至右前方成右弓步抱棍,眼看乙(图22)。
  乙高王打旗:向前作左击步,右脚连续向前上步,体微左转成右弓步;同时将棍由后向下、向前向上撩至右前方,眼看甲。(图22)
  乙扳桨过海:脚原地碾地体左转,左手向后滑把并向后扳;右手前送,使棍尖向左、向前击甲之闹后,眼看甲头部(图23)。
  甲死中投活:左脚向右后方撤步;右脚碾地,脚跟外展,体向左、向后转,左手向棍尖滑把,并随体转将棍尖拉至左上方;右手同时滑把,使棍把随体转半周由下而上推挡乙棍,眼视乙棍(图24)。
  乙判官脱靴:右脚向左前方进步,同时左臂内旋,将棍向右、向下、翻下击打甲足:眼视棍尖及甲足(图25)。
  甲白蟒翻身:右脚微向后退;左脚碾地内扣体左转,同时右手上提,左臂内旋,左手滑把,使棍尖向下,格挡乙棍,眼视乙棍(图26)。
  乙中平抢:左脚向甲进步,同时将棍抽回速戳甲胸,眼看甲(图27)。
  甲白蟒翻身:左、右脚同时向后挪步,左手向前、向上将棍翻上,拨开乙棍,眼视乙棍(图28)。
  甲、乙紧加鞭:甲乙同时左脚向右脚前收半步;右脚碾地体右转成高虚步;左手滑把,将棍向下、向后带至体左后,右手将棍向上提,高于肩平,双方对视(图29)。
  甲秦王挎剑:作左击步后,右脚即上步成右弓步:左手前推,将棍由下向前、向右推至右前方成右弓步抱棍,眼看乙(图30)。
  乙高王打旗:作击步后,右脚上步成右弓步的同时,右手后拉,左手前推,使棍由下向前、向上置于右前方,左手手心向下;右手握棍把于右臂后方。眼看甲(图30)。
  甲泰山压顶:左脚向前上步,右脚也即向乙的左后方上步,在右脚上步的同时,左脚碾地体左转,同时左手前滑,右手后拉将棍抽出,并急速滑把,使棍把由下向上、向前、向左猛劈乙头,眼看乙(图31)。
  乙力托千斤:左脚向右前方上步,体微左转,同时右手前滑,将棍把随体转由下向上、向左格开甲棍,眼视甲手(图32)。
  乙斧劈华山:右脚向后退半步;左脚碾地体右转成马步,同时右手向把端滑把后拉,左手直臂前推,使棍向上、向左、向下劈击甲头,眼看甲头(图33)。
  甲扭身闪展:两脚碾地,体右转成弓步:将乙棍闪在脑后,同时左手将棍抽出立即向后滑把,将棍向下、向前斜劈乙之足踝,眼看乙脚(图34)。
  


  乙青龙搅海:原地不动,右手上提,左臂外旋,使棍向左、向下、向前推挡甲棍,眼看甲(图35)。
  甲、乙敬德倒拉鞭:右脚同时后撤步成右弓步;同时左手滑把,右手置于右腋前,使棍把位于左后方,甲、方均头左转,眼对视(图36)。
  乙回马枪:两脚碾地,体左转成左弓步;左臂内旋,左手后滑;右手向左将棍前戳,在前戳的同时,使棍由下翻上击甲手腕,眼视甲腕(图37)。
  甲败走江夏:在乙翻棍之时,左脚立即向前上一大步,右脚也即上半步成高虚步,体微右转;在上步转体的同时,右手后拉至右胯旁;左臂内旋,将棍由下向上、向右撩,抱于右前方,眼看乙(图38)。
  
  四、乱八步
  乙农夫扬场:双脚碾地体右转,同时左手前滑;右手后拉,上提于右肩处;左臂外旋下沉,将棍收于左后方,眼看甲(图38)。
  甲怀抱琵琶:右脚向右前方上步,左脚即向后插步;两腿屈膝成歇步,身体左转,左手后滑收抱于右肩处;右臂内旋屈肘成歇步抱棍,眼看乙(图39)。
  乙张良品箫:左脚蹬地提膝;右脚伸直独立:左臂内旋并屈肘,右手推至胸前;使棍由下向前、向上,再向左后横担于左臂上,眼看甲(图39)。
  甲高王打旗:起立向左击步,继之右脚上步,左脚插步成歇步,同时左手前滑,右手后拉,将棍把置于右胯边,左手握棍身于右前方与肩平,眼看乙(图40)。
  乙敬德倒拉鞭:左脚落地作左击步,右脚即向前上步,左脚跟步起踵,两腿屈膝半蹲;上体微左转,右手前推,左手前滑,使棍尖向左后平摆,棍身贴于腰左侧,眼看甲(图40)。
  甲右挎杆:原地起立,左脚向右脚后插步,体向左、向后转,左、右手不动,棍随体转带至体右侧,眼看乙(图41)。
  乙虚步左挎杆:右腿蹬地直立,左脚向前上步成高虚步;棍不动,体微左转,眼看甲(图41)。
  甲怀抱琵琶:右脚向后退步;左脚也随即退步,两腿屈膝成马步的同时体向左转;左手收抱于左耳侧,右手曲臂抱于小腹前,眼看乙(图42)。
  乙太翁钓鱼:左脚向前上步碾地体向左、向后转,右脚提起经左脚内侧随体转绕至中线落步:两腿屈膝成马步的同时,将棍由下向左后、向上、向右、向下平抱于右前方,棍尖指向甲,右手向下经小腹前再向上届臂抱于右腋下,眼看甲(图42)。
  甲斧劈华山:两脚碾地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左手后滑,使棍向前、向下劈击乙头,眼看乙(图43)。
  乙顺水推舟:左脚碾地,右脚收半步体右转,同时右手后拉,左臂外旋,转腰摧肩,将棍向下、向右推挡甲棍,眼看甲(图44)。
  


  甲判官脱靴:两脚碾地体右转,同时右手上提,左臂外旋,将棍向下扫击乙之右足:眼随棍走(图45)。
  乙青龙搅海:右脚向后退步体右转成马步;同时右手上提,左臂外旋,使棍向下格开甲棍,眼看甲(图46)。
  甲怀抱琵琶:右脚向前上步;左脚插步成歇步,同时左臂屈肘,左手向右,使棍由下向上、向右抱于右腋前,眼看乙(图47)。
  乙高王打旗:右脚向前上步,左脚即上步成左弓步,在右脚上步时左手前滑,右手后拉,将棍抽出;在 左脚上步成弓步的同时右手滑把,将棍把由下向前、向上推出,成右弓抱棍,眼看甲(图47)。
  甲云里拨灯:起立左脚向乙进步的同时左手后滑;右手前伸,将棍向前拨击乙左太阳穴,眼看乙(图48)。
  乙力托千斤:右脚向前上步体左转,同时将棍把向上、向左、向上推击甲之手腕,眼视甲手(图49)。
  甲拨云盖顶:右脚向前上步,左脚碾地体左转,闪开乙棍,左臂内旋,将棍向左、向上、向右、向下搅小圈盖打乙之右手,眼看击打部位(图50)。
  乙倒打败敌:左脚向后撤步,右脚碾地成马步:右臂外旋,将棍把向下、向上,翻打甲手,眼看棍梢(图51)。
  甲青龙搅海:两脚碾地,体微右转,左腿蹬伸,右腿屈膝让开乙棍,同时左臂外旋,将棍压下,扫乙右足,眼随棍走(图52)。
  乙顺水推舟:左脚碾地,右脚向后撤步,体向右、向后转;同时右手向把端滑把,两手交换把位,右手上提,左手随转体由下向前推,格挡甲棍,眼看棍脚之处(图53)。
  甲紧加鞭左脚收半步体右转成高虚步,左手前滑,右手后拉,将棍收回成左挎杆,眼看乙(图54)。
  乙张良品箫:左脚向后撤步,右脚碾地,体向左、向后转:同时左手后拉,将棍向下、向后、向上挂抱于胸前,眼看甲(图54)。
  


  甲左外挎杆:右脚碾地,左脚提起体向右、向后转,转体后左脚向前落步成左弓步;手不动,随体转将棍带至体左,眼看乙(图55)。
  乙张良品箫:左脚向前上半步,右脚继之向前上步成左弓步,棍不动,上体微右转,眼看甲(图55)。
  乙专诸刺僚:右脚碾地,左脚提起体向左、向后转,转体后左脚向甲落步;同时左手后滑,将棍随体转向左、向后带至正对甲,然后右手将棍用力戳出,戳击甲之右腋。眼看甲(图56)。
  甲提水枪:右脚向左脚后插步体右转,避开乙棍;左脚也继之向后滑步,成右弓步;在插步转体的同时,右手上提,左手前推,使棍由下、向前、向右随体转推至右前方,眼看乙手(图57)。
  乙鹿角调把:右脚向甲进步,同时前滑;右手将棍抽出,立即向左手滑把,使棍把向上、向前、向下劈打甲之颈项,眼看棍把(图57)。
  甲扳浆过海:左脚向前上步体左转,屈腿成交叉步;在转体成交叉步的同时,右手下压,左手向上、向后将棍上扳,格挡乙棍,眼看乙棍(图58)。
  甲左外挎杆:左脚向前方上步,体左转成左弓步;随体转由手前推与肩平;左手后拉,将棍向下、向左、向后带至体左成左弓步外挎杆,眼看乙(图59)。
  乙提金斗:左脚向左前方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向把端滑把,左手将棍向左抽出高与腹平,上体微右转。眼看甲(图59)。
  甲怀抱琵琶:向前作左击步,然后左脚碾地,右脚提起体向右、向后转,转体后右脚向右落步成马步;左手将棍向前、向上、顺时针搅小圈后向右抱于右腋前,眼看乙(图60)。
  乙提水枪:向前作左击步,右脚即向前上步,并碾地体向右、向后转,在转体时左脚提起经右脚内侧转向前方落步成马步;在转体的同时右手上提高于头顶,左手后滑臂外旋,将棍向上、向前、向右再向下推至左前方,眼看甲(图60)。
  甲、乙各自体右转成右弓步,左手将棍向左、向下压,将棍置于左后,头左转互看(图61)。
  甲、乙各自右脚碾地体右转,左脚在转体后向前上半步起踵;右手下压,左手上提,将棍向上、向前置于正前方,各自看棍(图62)。
  甲左外挎杆:右脚向右前上步成右弓步,左臂内旋,位于体左后;右手屈肘上提,位于左前方,棍把于肩平,眼看乙(图63)。
  乙怀抱琵琶:右脚向前上步,左脚即上步脚尖内扣,两腿屈膝成马步;上提右转,右手向下抽拉,左臂内旋压肘,使棍向下收抱于左臂弯内,右手持棍把位于右膝前,眼看甲(图63)。
  甲高王打旗:右脚向右上步,体微右转成右弓步:在上步的同时右手向右后方抽拉,左手想抢、向上、向右推撩抱于右前方,眼看乙(图64)。
  乙地罡枪:右脚向右后方撤步,左脚向右脚后插步屈膝成歇步;右手向下、向后将棍把置于右后,左手向前、向下将棍收抱于左胯前;棍尖指向甲,眼看甲(图64)。
  乙定南针: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后滑右手前伸,将棍向前、向上戳出,扣击甲之手腕,眼视甲手(图65)。
  甲拨云:左脚向左前上步成左弓步;在上步的同时,左右手同时前屈,将棍向下、向左阴收沿乙棍剐至乙的手背,眼视乙手(图66)。
  乙判官脱靴:双脚碾地体右转,上体右移后坐,闪开甲棍,左臂外旋下沉,使棍尖向下、向右推击甲之左足,眼视甲足(图67)。
  


  甲顺水推舟:右脚碾地体右转,左脚收半步劈开乙棍,同时上体右移,右手后拉,左臂外旋,使棍向下、向前推挡乙棍,眼看棍交之处(图68)。
  甲、乙同时左脚经右脚后,向右后撤步,右脚碾地体向左、向后转,右手同时向下推,左手背手将棍由下随体挂抱于左前方,双方土右转对视(图69)。
  甲秦王挎剑:右脚向前上步,左脚碾地体向左、向后转,同时捋棍向下,经身后向右,再随体转向上、向后,带至身后成高虚步左挎杆,眼看乙(图70)。
  乙敬德倒拉鞭:体右转,右脚向前上步:左脚跟步起踵,腿屈膝下蹲;随上步将棍放下置于体后,眼看甲(图70)。
  甲、乙秦王挎剑:同作右击步后成高虚步;棍仍在体左不动,双方对视(图71)。
  乙玉带缠腰:右脚碾地,左脚向前上步体右转,左手松把,右手背手随体转将棍向前、向右、向后平抡,横击甲腰部及左臂,眼看甲(图72)。
  甲斧劈华山:右脚碾地,左脚绕经右脚内侧体右转向前落步,在转体的同时,将棍由下、向前、向上,再向右转体成马步劈砸乙棍,眼看棍交之处(图73)。
  甲双脚碾地体右转成右弓步,在转步的同时,右手后拉置于右胸腔;左手前滑并下沉,将棍带至体左右,眼看乙(图74)。
  乙回身挎杆:左脚碾地,右脚向后撤步;体向右、向后转,同时右手向右后将棍抽回,左手向上接握棍身,将棍置于体左侧;棍把向右前,棍尖在体左右,眼看甲(图74)。
  甲高王打旗:右脚碾地,左脚绕经右脚内侧同时体向右、向后转,转体后向前点地成高虚步;将棍向上、向前、向下、向后在体右绕立圆,再向上抱于右腋前,棍尖向上;右手持棍把位于右胯旁,棍把向后下,眼看乙(图75)。
  乙定南针:右脚碾地体右转,左脚想前上步,体继续右转,右脚即上半步脚尖内扣,体再微右转;在上步转体的同时,将棍向上、向前、向下、向后,在体右绕立圆后置于体左,棍把向前,棍尖向后,眼看甲(图75)。
  甲高王打旗:体右转右脚向后撤步;左脚在右脚后插步屈膝成歇步,将棍向下、向右、向上撩起抱于右腋前,棍尖向上,棍把位于右后下方,眼看乙(图76)。
  


  乙败走江夏:右脚碾地体右转;左脚向左滑把成右弓步;同时随体转将棍带至提前(腹前),左手前滑,右手后拉,将棍把抽至体右侧,眼看甲(图76)。
  甲高王打旗:起立右脚性右前上步成弓步;左 手前伸,使棍向前、向右推至右前方,棍尖向前,成右弓步抱棍,眼看乙(图77)。
  乙中平枪:左脚上半步,右脚提起,左脚碾地体左转,转体后右脚向右前落步成弓步,滚不动,将棍置于右前方,棍把向后,眼看见(图77)。
  乙浪里挑沙:左脚向前上步,上体前俯,左手后滑上提,右手前伸后压,使棍尖向上挑击甲左腕,眼看甲左手(图78)。
  甲云里拨灯:左脚性右脚前上步,劈开乙棍,上体左转,使棍向下、向左扳格乙棍,眼看乙棍(图79)。
  甲敬德倒拉鞭右脚碾地;左脚收半步,体向右、向后转;左后下沉,使棍尖向下;右手上提,将棍把提至右腋前,眼看乙(图80)。
  乙秦王挎剑:左脚收半步,体左转右脚向左脚前上步,同时随体转使棍尖向下、向后带至体左后方,眼看甲(图80)。
  甲秦王挎剑:右脚碾地;左脚提起体向右、向后转,左脚经右脚前随体转绕至左前落步,体前俯成左弓步;棍随体转带至体左,眼看乙(图81)。
  乙斧劈华山左脚不停向前上步,将棍向上、向前劈击甲之颈项(图81)。
  甲风摆柳:右脚碾地;左脚收步起踵,左右腿屈膝半蹲体同时有着;棍随体转向上、向前、向下劈砸乙棍,眼看棍(图82)。
  甲、乙敬德倒拉鞭:乙双脚碾地体右转,右手随体转后拉,将棍把拉至右前方,左臂内旋下压,将棍抽於体内侧左脚上方,眼看甲(图83)甲同时性右撤步体右转,同时左臂内旋将棍向下、向左带至身后;右手上提,置于右肩前,眼看乙(图83)。
  


  甲秦王挎剑:左脚向前上步;右脚碾地右转起踵,手不动,棍随体转带至体左,眼看乙(图84)。
  乙高王打旗:右脚绕经左脚想右前上步成右弓步,同时左手向棍尖滑把,右手将棍把向右后抽出,继之向上、向前推至右前方,屈臂抱住右胸前,棍把向上:左手持棍尖位于右肘下,眼看甲(图85)。
  乙老龙晒背:左脚向左脚前上半步成高虚步,左手后滑,将棍向前、向上、向右,再向后撩至身后成左高虚步背棍,眼看甲(图84)。
  甲胸前挂印:右脚向前上步,体微右转,同时右手向下、向右拉至右后;左手随右脚上步将棍向前、向上撩抱于前方,眼看乙(图86)。
  甲中平枪:左脚向前上步,右脚紧跟作左击步后,右脚既之再上一步,体向左、向后转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将棍把前推,在专体后平举于右后:左手后拉,随体转将棍拉于左前方,屈臂抱于胸前,眼看乙(图86)。
  乙定南针:同甲左击步后,双脚碾地体向左、向后转,屈腿成歇步;右手向把端滑把,左手将棍抽出并后滑,将棍尖向上、向前、向下随体转挂至体左,屈臂抱于胸前,眼看甲(图86)。
  乙蜻蜒点水:左脚向前上步,左手后滑,右手前戳,使棍向前、向上、向左、向上、向右、向下扣击甲顶,眼看甲头(图87)。
  甲顺水推舟:右脚向左插步体右转避开乙棍,同时右手下沉后拉,左臂前伸,使棍向上、向右格挡乙棍,眼看棍交之处(图88)。
  乙提水枪:右脚向左插步,左、右脚再向前各上一步,体向右、向后转;同时将棍随体转向下、向前扫击甲右足,眼看甲(图88)。
  甲临阵脱逃:在乙前进时,左腿退后一步,棍不动,眼看乙(图89)。
  甲拔草寻蛇:右脚后退一步,上提微右转,左臂前伸下沉,使棍向下、兴友拨开乙棍,眼看乙棍(图90)。
  甲、乙敬德倒拉鞭:同时双脚碾地体右转,左手前滑,右手后拉,将棍收至体左后,右手位于右腋前,头左转对视(图91)。
  甲、乙秦王挎剑:同时右脚收半步成高虚步,棍仍在左后,惟右手稍上提,棍尖稍降(图92)。
  甲、乙怀抱琵琶:同时左脚向前上步梯向右、向后转,甲将棍由下向右经膝前同体转撩至左前方抱棍,乙将棍由下向上、向右经额前随体转推至左侧,屈臂抱于左打臂内;棍尖向上,右手握棍把位于腰左,双方对视(图93)。
  甲怀抱琵琶:左脚经右脚前向右上步,右脚碾地体右转成马步;将棍向右、向后随体环绕至体前抱于右肩处,棍尖向上,眼看乙(图94)。
  乙内挎杆:右脚向前进半步成右弓步;右手前拉下沉,位于右膝内侧;左手向棍梢滑把下压,使棍尖位于体左右,眼看甲(图94)。
  
  五、收势
  
  甲、乙各收半步,使棍相击,眼看棍击处(图95)。
  甲左脚前移起踵,右脚屈膝成虚步;左手前滑后拉。将棍向下、向后右体左带至左后方;右手向上、向前、向下压把,位于左脚上方,高于腰平,眼看乙(图96)。
  乙左脚向前上半步起踵,右腿屈膝成虚步,左、右手均上提,使棍尖向下、向前、向上、向前在体右绕立圆后,左手向棍尖滑把,同时向左江棍带至体后,右手同甲将棍噶压于体前方,眼看甲(图96)。
  甲、乙各自左脚收步并拢,右脚碾地体右转;右手将棍把向上、向右提至体右后,松握滑把,使棍把触于地面;左手将棍尖向下、向前、向上、向右推至体右,将棍立于体右,眼看前方(图97)。
  甲、乙左手松把向左伸臂推掌,高与肩平,头左转看掌(图98)。
  甲、乙各自左掌变拳,屈肘收抱于腰左侧,甲、乙对视(图99)。
  


  
  六、还原
  
  甲、乙各自左拳变掌,直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眼平视前方(图100)。
其他文献
撕拳和炮拳,合起来叫“撕炮拳”,是陇右大地传播久远的传统拳术套路之一。撕炮拳的中心传播地是兰州市,民国初传到甘肃河西的武威等地,后来又辗转传到青海、新疆等省区。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撕炮拳在陇右大地拥有众多的爱好者,一度被称为甘肃“四大名拳”之一。现在,如同所有传统武术冷落衰变的境况一样,即使是在撕炮拳的发源地兰州,练的人也越来越少,只有极少数爱好者还坚持着,而且还存在动作走样,任加增减的现象。倒
期刊
由于传授保守与历史因素导致少林寺的几度废兴,真正的原传少林拳今日已难得一见。目前寺内寺外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少林拳”,其实只是流行干中原地区的各种民间土拳而已,与真正意义上的少林拳风马牛不相及也。  世事无常,人生如梦,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中,我中华民族不知有多少文化瑰宝被无情的现实所吞噬和湮没。万幸的是,天下闻名的真正少林拳,被清末武术宗师、李派太极拳创始人李瑞东(1851—1917年,名树勋
期刊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我国一些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广衷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并为灿烂的中华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自二十世纪初以来,在新疆各地发现了大量古代游牧民族绘在或刻在山体岩石上的岩画,其中有许多弓马骑射、争斗舞蹈的画面,是古代西域“武术”的真实记录,它为武术史的研究,提供了形象资料。探究其源,方能明其流。本文试从岩画的部分图像、一个视角、寻觅中华武术在西域的产生、演变、发展的历史轨迹。  
期刊
1、盘法  口诵:台斯迷(注:伊斯兰教的阿文,意思是奉普慈太慈安拉之命起。奉真主的命令行使。)  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尖向前平行站立,身体左右重心应于两脚之间,前后重心则至于脚掌与脚根之间。双膝微屈,小腹松园,尾间中正,头顶颈竖(熊有竖顶之能)。臀部似夹非夹,背部似靠非靠,面部表情似笑非笑,神态自然,平心静气。胸空腹实,沉肩垂肘,舌顶上腭,下颌内收,唇齿轻合,谷道上提,呼吸顺其自然。含胸拔背,
期刊
五、扒门打  招法单练:  1、爪扒当头炮  (1)左门预备。  (2)两腿向前进步,同时左手成五花爪向前抓出,位高同肩,手心向下,虎口在右(图56)。  (3)连动不停,左爪下拉,同时右拳打出当头炮,位高同头(图57)。  2、爪扒灌耳锤  (1)左门预备。  (2)两腿向前进步,同时左手成五花爪向前抓出,位高同肩,手心向下,虎口在右(图58)。  (3)连动不停,左爪外拉,同时右拳打出灌耳锤,
期刊
白鹤双刀(二路)各式名称:  1、左旁门起势左虚步双亮刀  2、白鹤双亮翅左伸腿  3、左右擒拦右丁步双亮刀  4、左插步右捧推刀  5、右扑步左架右刺刀  6、右插步左捧推刀  7、左扑步右架左刺刀  8、左弓步抱刀  9、退步狮子盘球  10、进步捧球  11、起伏捧球  12、并步抱刀  13、左弓步双劈刀  14、右盖步斜抱  15、左弓步斜分刀  16、马步右架左刺刀  17、马步左架右
期刊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技击的本质是攻防。攻防动作完成的好坏与距离感、时间差密不可分,并且距离感、时机和空间的把握都直接影响着攻击的速度与反应。因此,距离感和时间差的把握是众多武术家所重视的首要问题。  (一)距离感  一位选手距离感的好坏是相对敌手而言的,因各人的技术水平、反应能力不等。但双方都力图抢夺最有利得势位置,他们之间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也是相互制约、相生相克的。优秀选手往往会通过快速步法移动
期刊
2001年,无疑是中国体育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年份,那一年,申奥成功、男足出线,当然还有假球黑哨,正是那一年,狄更斯的名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才被更多的中国人所铭记并感同身受。但无论如何,对于我,在那个年代作为一个体育媒体人,是幸运的。  在那之后的某一年的某一个冬天的某一个地方,当时在这个城市几大都市报做体育部主任的几个人很不容易地相聚了,只是时过境迁,6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还在
期刊
桑搏擒摔技术例61    动作说明:实战中,双方交手(图61-1):恐怖分子突然左脚上步蹿进,俯身低头前冲,用头顶冲撞击我腹部(图61-2):此时我可迅速右转体,右脚后撤,闪身躲开恐怖分子头部的攻击,并张开右臂猛然夹抱住恐怖分子的脖颈,屈肘以右手用力抠掐其咽喉,同时身体重心向右偏移,右臂用力向上提抱,令其颈部受挫(图61-3):紧接着,我迅速向右拧转身体,可瞬间将其摔倒在地,继而抬起右脚,向下猛踏
期刊
中国的阴阳观认为所有事物都是由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组成的。在跆拳道中,也有类似的理论,而且被用于训练的各个阶段。跆拳道踢和反踢中也蕴含着阴阳转化的道理。  本文中将向大家展示跆拳道防守反击12踢,用于对付比赛中对手的攻击。这些反踢技术既可以为你在比赛中赢得分数,也可以将对手踢晕。在防身自卫中,既可以有效地破坏对方的攻击,也可以为你赢得进一步反击对手的机会。    反踢方式分类    有些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