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播种、培育壮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西葫芦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西葫芦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西葫芦;播种;培育壮苗;定植;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42.604 .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08-01
西葫芦为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生育强健,病虫害相对较少,易于栽培管理。西葫芦鲜嫩多汁且营养丰富,不但富含氨基酸、碱等物质,且钠盐含量低,可有效防治糖尿病,是很好的保健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将西葫芦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播种
一般8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10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或2月上旬开始收获。播种前要浸种,将种子浸泡在55℃的温水中15min,并且要不断搅拌,然后放入25~30℃的温水中继续浸泡6~7h之后,洗去种子上附着的粘膜,放在25~30℃的恒温条件下催芽。催芽过程中,隔一段时间翻动一下种子,使之受热均匀。待8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2 培育壮苗
一般采用营养杯育苗,营养杯规格要选用10cm×10cm的杯子。营养土配制按5∶3∶2的比例,即未种过葫芦科植物的肥沃砂壤土5份、腐熟的有机肥3份、谷壳灰2份以及适量的三元硫酸钾复合肥和多菌灵拌匀过筛后装杯。营养土不要装的太满,以距杯口1~2cm为准。播种前营养杯要浇透水,种子胚尖向下平放,覆土宜1~2cm厚,覆土过薄,则幼苗易“戴帽出土”。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25~30℃,夜间17~20℃,期间一般不浇水。子叶展形后,看墒情进行适当浇水,同时可结合浇施0.5%磷酸二氢钾溶液,使幼苗粗壮,增强抵抗力。8~9月气温较高可采用直播方式,以每穴1粒方式,直接把催芽后的种子播在点穴上,并覆上配好的营养土1~2cm厚,每隔8~10穴可直播2粒,齐苗后补苗。10~11月可采用营养带育苗播种方式。
3 定植
选择地势平坦、高燥、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前茬未种过葫芦科植物的土壤種植。撒施优质农家肥60~75t/hm2、过磷酸钙600kg/hm2、硫酸钾300kg/hm2,深耕25~30cm。按地势确定畦的方向,以排灌方便为原则,尽量选择南北走向的畦面,把畦面做成高30cm、宽80cm、沟宽50cm,或高30cm、宽110cm、沟宽50cm的畦。畦面宽80cm的可用单畦单行种植,株距为35~45cm;畦面宽110cm的可用单畦双行种植,株距为50~60cm,行距为80cm。定植时注意浇透定根水,有条件可用地膜覆盖,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润,促进营养生长。
4 田间管理
4.1 肥水管理
定植后7d左右,可用0.5%硫酸钾三元肥 0.2%尿素混合溶液浇施,以提苗壮秧;定植45~55d后,开花前可浇施1%硫酸钾三元复合肥溶液2~3kg/株,以促进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头茬瓜约250g时可再浇施1%水肥(三元复合肥)2~3kg/株。
4.2 保花保果
西葫芦为异花同株作物,自然条件下要靠昆虫传粉,但冬春季节昆虫相对较少出来活动,一般情况下雌花又比雄花提早6~7d开放,而且花粉散出后的生活力时间又较短(2~3h),常造成坐不住瓜的“化瓜”现象。因此,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是栽培西葫芦的关键技术措施。人工授粉应在开花当天上午6~7时为好(雄蕊花药常在早晨5时左右散出,随后萌发力逐渐减退),8时后受精明显下降,导致落花落果。授粉方法:于晴天早晨5时雄花开放之前,摘下雄花,去掉花瓣,把雄蕊放在雌蕊柱头上轻轻抹下,使花粉粒粘着在柱头上。1朵雄花可授粉3~4朵雌花。
4.3 整枝固定
定植后10~15d,具有7~10片叶时,可用50~80cm的竹竿插在植株边上,并把枝条固定在竹竿上,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随着植株的生长,一般在瓜下部留功能叶6~7片,对失去功能的老叶用剪刀剪除,并及时摘除茎基部发生的侧枝。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采用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改良土壤,及时清除田园杂草和植株病残体。在灰霉病防治上,采用深沟高畦覆地膜栽培,具有保水保温功能;适当控制浇水,防止湿度过大;及时摘除病叶、病果、病花,防止再侵染;合理修剪,加强通风透光。药剂防治用5%扑海因湿性粉剂或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喷施。在霉霜病防治上,农业防治与灰霉病基本相同,药剂防治用64%杀毒矾、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喷施。虫害主要是银叶白粉虱和蚜虫。及时清除残株及杂草,药剂防治用10%啶虫脒、50%抗蚜威等喷施。
6 及时采收
以嫩瓜为主产品应尽早采收,在瓜长至250~300g时即可采收。如收获不及时,瓜长的越大,争夺养分的能力越强,后生的雌花因养分不足而落花落果,并影响植株生长。采收时还应观察植株长势、结瓜情况等,长势弱的瓜更应早采收。
7 参考文献
[1] 濮小英.无公害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7):20.
[2] 刘云霞.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15):14-15.
关键词 西葫芦;播种;培育壮苗;定植;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42.604 .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08-01
西葫芦为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生育强健,病虫害相对较少,易于栽培管理。西葫芦鲜嫩多汁且营养丰富,不但富含氨基酸、碱等物质,且钠盐含量低,可有效防治糖尿病,是很好的保健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将西葫芦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播种
一般8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10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或2月上旬开始收获。播种前要浸种,将种子浸泡在55℃的温水中15min,并且要不断搅拌,然后放入25~30℃的温水中继续浸泡6~7h之后,洗去种子上附着的粘膜,放在25~30℃的恒温条件下催芽。催芽过程中,隔一段时间翻动一下种子,使之受热均匀。待8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2 培育壮苗
一般采用营养杯育苗,营养杯规格要选用10cm×10cm的杯子。营养土配制按5∶3∶2的比例,即未种过葫芦科植物的肥沃砂壤土5份、腐熟的有机肥3份、谷壳灰2份以及适量的三元硫酸钾复合肥和多菌灵拌匀过筛后装杯。营养土不要装的太满,以距杯口1~2cm为准。播种前营养杯要浇透水,种子胚尖向下平放,覆土宜1~2cm厚,覆土过薄,则幼苗易“戴帽出土”。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25~30℃,夜间17~20℃,期间一般不浇水。子叶展形后,看墒情进行适当浇水,同时可结合浇施0.5%磷酸二氢钾溶液,使幼苗粗壮,增强抵抗力。8~9月气温较高可采用直播方式,以每穴1粒方式,直接把催芽后的种子播在点穴上,并覆上配好的营养土1~2cm厚,每隔8~10穴可直播2粒,齐苗后补苗。10~11月可采用营养带育苗播种方式。
3 定植
选择地势平坦、高燥、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前茬未种过葫芦科植物的土壤種植。撒施优质农家肥60~75t/hm2、过磷酸钙600kg/hm2、硫酸钾300kg/hm2,深耕25~30cm。按地势确定畦的方向,以排灌方便为原则,尽量选择南北走向的畦面,把畦面做成高30cm、宽80cm、沟宽50cm,或高30cm、宽110cm、沟宽50cm的畦。畦面宽80cm的可用单畦单行种植,株距为35~45cm;畦面宽110cm的可用单畦双行种植,株距为50~60cm,行距为80cm。定植时注意浇透定根水,有条件可用地膜覆盖,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润,促进营养生长。
4 田间管理
4.1 肥水管理
定植后7d左右,可用0.5%硫酸钾三元肥 0.2%尿素混合溶液浇施,以提苗壮秧;定植45~55d后,开花前可浇施1%硫酸钾三元复合肥溶液2~3kg/株,以促进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头茬瓜约250g时可再浇施1%水肥(三元复合肥)2~3kg/株。
4.2 保花保果
西葫芦为异花同株作物,自然条件下要靠昆虫传粉,但冬春季节昆虫相对较少出来活动,一般情况下雌花又比雄花提早6~7d开放,而且花粉散出后的生活力时间又较短(2~3h),常造成坐不住瓜的“化瓜”现象。因此,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是栽培西葫芦的关键技术措施。人工授粉应在开花当天上午6~7时为好(雄蕊花药常在早晨5时左右散出,随后萌发力逐渐减退),8时后受精明显下降,导致落花落果。授粉方法:于晴天早晨5时雄花开放之前,摘下雄花,去掉花瓣,把雄蕊放在雌蕊柱头上轻轻抹下,使花粉粒粘着在柱头上。1朵雄花可授粉3~4朵雌花。
4.3 整枝固定
定植后10~15d,具有7~10片叶时,可用50~80cm的竹竿插在植株边上,并把枝条固定在竹竿上,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随着植株的生长,一般在瓜下部留功能叶6~7片,对失去功能的老叶用剪刀剪除,并及时摘除茎基部发生的侧枝。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采用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改良土壤,及时清除田园杂草和植株病残体。在灰霉病防治上,采用深沟高畦覆地膜栽培,具有保水保温功能;适当控制浇水,防止湿度过大;及时摘除病叶、病果、病花,防止再侵染;合理修剪,加强通风透光。药剂防治用5%扑海因湿性粉剂或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喷施。在霉霜病防治上,农业防治与灰霉病基本相同,药剂防治用64%杀毒矾、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喷施。虫害主要是银叶白粉虱和蚜虫。及时清除残株及杂草,药剂防治用10%啶虫脒、50%抗蚜威等喷施。
6 及时采收
以嫩瓜为主产品应尽早采收,在瓜长至250~300g时即可采收。如收获不及时,瓜长的越大,争夺养分的能力越强,后生的雌花因养分不足而落花落果,并影响植株生长。采收时还应观察植株长势、结瓜情况等,长势弱的瓜更应早采收。
7 参考文献
[1] 濮小英.无公害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7):20.
[2] 刘云霞.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1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