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菜地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ie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阴森森的夜幕,笼罩着悠长而诡秘的城西菜地,天空低低的压在头顶上,把斑斓的世界吞没在伸手不见五指地黑暗里。小河胆怯的平躺着,不发出一丁点声响。垂柳紧张得不敢再摇头晃脑,纹丝不动的在小河旁站立。就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叮当”的响声,一片死一般的寂静,让人感到窒息。
  我紧紧地搂着小玲的肩膀,她也死死地勒紧我的腰,战战兢兢的在黑夜蒙蒙的城西菜地的小路上急走着。
  每当遇到这样的黑夜,总会想起大人们讲的那些妖魔鬼怪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让我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害怕黑暗。一到晚上寸步不离的跟在妈妈后面,害怕“鬼”躲在哪个黑暗的角落里盯着我,更害怕一不小心,屁股被“鬼”抓一把。
  到上中学的时候,因为天天要上晚自习不得不走晚路,渐渐的胆量也就锻炼得稍大了些。
  我家离学校并不远,在家即可聽见上课的铃声。只因家后有一条从南到北又转向西的小河,把通往学校的路隔断。从我记事起,我家向北一百多米处就曾有一座小桥,小桥北边是机械厂东西走向的护厂河,两条河中间夹着一片悠长悠长的城西菜地,和几百米长的小河堤。到小桥北边右转向东全部是小河堤,走过小河堤就是桥东街道明亮的大路,再向北拐几百米就到了我们学校。
  不知谁出的馊主意,把小桥拆了,向西移到城西菜地中间的位置,菜地西北角是机械厂链接护厂河高过头的墙头,两条小河夹着菜地,就是白天都会有些许阴森的感觉。
  听妈妈说,机械厂下,解放前的刑犯都要拉到这里来执行枪决。老年人都说这块地不干净,据说有人在这里看到过“鬼”和“鬼火”。说得活灵活现,让人心惊胆战,到底是真是假谁也不知道。
  菜地北边的护厂河南岸,有一片矮矮的小树林,树林里荆棘丛生,周围稀稀落落有几座老土坟。
  自从城西素菜队把这里整理成菜地,杂草丛生的小树林被全部割掉,河边的几座坟墓也被平了,从此,菜地有了人看管,再没看到有人往这里扔脏东西。
  小桥南岸边虽然都住着人家,但是所有人家都背对着小河,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家家都点煤油灯。黑暗的晚间,即使人家窗户里透出星星点点的灯亮,也发不出多远的光芒,到处还是漆黑一片。这条路白天还将就走,一到晚上,就是胆量小一点的大人,也另可从大街上绕一大圈,都不敢从此经过。
  我每天下晚自习,为了能少走点路,一下课就鬼急慌忙的冲出教室,跟着下晚自习的学生一起,随大溜走过这片黑茫茫的菜地。
  有一次,我和邻居小玲约好下晚自习一起回家,由于下晚自习时在学校耽搁了一会,出校门时有点迟,走到邮电局家属院铁丝网处向西边看过去,只见远处只有影影绰绰的三两个人影,在菜地边的小路上晃动,即便我们跑步追,肯定也赶不上趟了。
  我看有人陪,胆子也稍微壮了一点,就对小玲说:小玲!我们就走这里回家吧?小玲说:行啊!随你呗!我看她很顺溜地同意了,也就和她向黑暗的小河堤走去。
  小玲紧紧地搂着我的腰,一直低头走,越往前走四周越黑,也渐渐靠近那片阴森恐怖的地方。我们连喘息声都放轻了些,生怕惊动了躲在黑夜里的鬼魅。
  快走到菜地边时,我发现菜地的最西头有一个小火光在闪动。我以为是有人提着马灯在走晚路,看路上有人走动,心里陡然感觉轻松了几许。
  当我再细看那火光时,没想到,火光是从北向南滚动着前进的。心想:人提着的灯怎么会滚动呢?这一想不打紧,“鬼火”两个字立即从脑子里呜的蹦了出来。头脑一炸,眼冒金星,全身的血液直往头顶上撞,皮肤发麻,鸡皮疙瘩立即爆起。心一下子剧烈地跳动起来,小腿肚发软,让脚立即迟钝地抬不起来。不敢继续往前走,又不敢回头,呆滞在原地一动不动。那种毛骨悚然的恐惧感,侵袭着全身的整个感觉器官。
  “鬼火”滚到菜地中间熄了一下,又跳起来滚到南小河边就不见了。我逼着自己镇定下来,并测过脸看一下小玲,她还是低着头,对于我陡然停下脚步,她竟没任何反应,看样子她没看见“鬼火”。估计她在这么黑暗的夜走进城西菜地,心里也特别害怕吧!。我没敢把看见的“鬼火”告诉她。怕她知道了吓得惊叫起来,把我仅存的一点胆气也叫没了。
  我想回头从街上绕回家。可转念一想,回头会感觉背后更可怕,又常听大人们说“鬼火”会追人,心想,如果它要追我们,不管我们跑到哪里,肯定都会被追上。只好放弃了回头走的念头。又硬着头皮强撑着,迎着“鬼火”继续向前走。
  我拖着沉重的腿,脚步凌乱,失魂落魄的和小玲艰难的走过了这座小桥。回到家时,我无力地瘫坐在床沿上。
  在那几天里,我心里一直闹腾着大人们说过的话:如果看见“鬼”的人,会一天天萎靡不振地焉下去,三天后渐渐死去。我心里忐忑着,并观察着自己的身体状况。一个星期过去了,身体根本没有变化,精神还那么饱满,禁不住暗自得喜。原来,大人们说的那些奇谈怪论,都是吓唬小孩子的把戏。
  长大后才知道,不懂科学的老人们相信迷信,把自然界化学反应的磷火,以讹传讹为“鬼火”。
  改革开放以后,城西这块菜地和机械厂,被开发成贯穿杨集小镇东西的一条长长的商业街。那片阴深恐怖的菜地,和机械厂前生的刑场,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其他文献
直到那一天,日月星辰一起听见了,听见了那座南方小城里,花开的声音。  所有的猫都有四条腿,会用四只爪子沾上些许泥土,印在地板上,然后,提着这四只爪子走过自己生命里的四季轮回。  可它不行。从几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它就和别的猫不一样了,永远也不可能在地上印出四朵梅花一般的图案了。  那一晚的夜空黑得让人压抑,那两个人渐渐向它走来,气氛是那么让人紧张,它不知道那两个人为什么要来,为什么手里拿着一张大网和
期刊
中秋一过,秋天的味道就浓了。风中不再夹带燥气,缓缓地吹过脸颊,吹过脖颈,凉凉的。特别到了夜晚,这风里还有些许寒意,忍不住脱口而出“天凉好个秋”。  树叶下落,百花凋零,草木凋敝,举目四望,一股凄凉涌上心头。都说伤春悲秋,秋天是个适合悼唁悲伤的季节。多少文人骚客,都曾感怀于秋天。可见,秋天是个多思多愁的季节。人们感怀于秋,总是带着些许的苍凉和无奈。比如《唐多令》有语:“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年事
期刊
天气渐渐炎热,让我这说走就走的个性,略感几分慵懒。缺少前些年不怕严寒酷暑,随时都能带着相机置身户外的那份激情。  也许是年龄的增长,气温超过三十度以上,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像醉了酒,晕呼呼打不起精神,即便有再美的景,也会找个阴凉处避避,浓烈的兴趣随即减半。  又到了端午节,孩子们都不在身边,陡然心生几许寂寥,午饭后看看窗外,多云的天空少了太阳的直射,估计外面不会太热,就滋生了想出去走走的念头。  连
期刊
你,如莲花一样  几分优雅,几分妩媚  盛开在刘三姐  的故里  你,如莲花一样  25岁的芳龄,长发及腰  热情洋溢,每年会有一次  众多活跃的文坛骚客  追逐你而来,就为一次拥抱......  这是初识你的第一感受,我写下这样的诗句,表达我对你一直坚持纯文学信仰的一种敬畏。正所谓“近朱者赤”,我也是文学的爱好者,所以我想要亲近你,跟你来一次亲密的拥抱,从你身上获得某种力量和感染,以期能离高雅的
期刊
江华瑶族自治县神岗村,族谱记载是李世民二十八世孙重述公移居楚南;明弘治年间盛一公(兵德公三世)由江华河路口上五堡牛路村移居平栎团排楼岭;清朝康熙年间(1666年)经音洪公由排楼岭迁徙神岗安居。物换星移,世事沧桑,神岗村已是一个35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了。  从蜿蜒曲折的207国旁,往西边山间行十几里道路。眼前是一条叫“神岗河”的碧水从孔家山下流过。上面有一座气势恢宏的神岗大桥。四个桥墩托起厚实的桥身
期刊
比起春天,秋的温柔更具质感,柔软而韧性。如那黄花能耐九月霜,如那红枫可抵十月寒。  是的。秋的裙裾已经够绚丽多彩。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再绣上一朵牡丹,一朵快乐的牡丹,这个秋天岂不更美!  放眼山川,一卷秋色徐徐展开,一曲音乐缓缓流淌,一怀心事悄悄摊开。在九月的明媚里晾晒,在野菊花的香肩铺开,与声声雁鸣共徘徊。风渐凉,秋愈浓,夜已深。远方的人,请你小心翼翼捧起包裹里的那颗秋心!  我们都是时光中的旅
期刊
我亲生母亲因病医治无效,在我五岁那年不幸去世。我六岁那年又有了母亲。这个母亲比我亲生母亲要高,而且眉清目秀,身材修长。她虽然勤劳,但她穿着一年四季从没邋邋遢遢的时候。她去拔猪草,拔兔草,衣裤上很少有草渍和泥土。去大村加工厂碾米,磨粉,机饲料一回来她就洗头,洗脸,换上干净的衣裤。  母亲到我家時,六岁的我还穿着开挡裤,露着小鸡鸡。母亲来后把旧衣服旧裤子拆了,改成我和姐姐的衣裤。邻居和亲戚都夸我妈能干
期刊
武则天的墓碑因无字而闻名于世,世称“无字碑”。功过不予评说,留给后人自己思索,可谓高明之极。江苏省东海县青湖镇东朱洲村也有两块疑似“无字碑”,不过它们除了本村人以外,其他很少有人知道。  东朱洲的两块“无字碑”坐落在村子南面的菜园里。在园子的最东边,紧靠着村前的大池塘。两块“无字碑”都是面向南立的。两块相距约三米,几乎在南北向一条线上。在它们的正北面还有一个“石婆婆”。两块“无字碑”几乎一模一样。
期刊
我自八十年代末离开家乡永安镇,迄今已有三十多年了。尽管每年春节或者偶有喜事匆匆回去,每次都是匆匆离开,有时候真的顾不上多看一眼家乡。正因为如此,我总感到似有一丝情结缠绕在脑际,时隐时现。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已刻在我的心底。  家乡永安镇位于博白县西部,地处十万大山脚下,与浦北县相邻。  回到家乡永安,第一感觉就是空气清新。每次回来,都先深吞几口家乡的空气。特别是闷热的夏天回到家乡,便像经历一场
期刊
夏夜,我和几个群友在资江河边纳凉飞歌。我依偎在河岸大理石栅栏上,仰望着银河里闪闪的繁星和对岸高楼中隐隐的明灯,突然记起郭沫若先生在《天上的街市》里的几句诗来:“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郭老那时虽在异国他乡,却有着异国的妻儿陪伴,温柔乡里,他怎知那隔断双星的银河不甚宽广?他怎能体会牛郎织女的分离情殇?  “东边的日头落西山,我的那妺妹又在硷畔上站。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