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沃土南楼丹霞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zuob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如莲花一样
  几分优雅,几分妩媚
  盛开在刘三姐
  的故里
  你,如莲花一样
  25岁的芳龄,长发及腰
  热情洋溢,每年会有一次
  众多活跃的文坛骚客
  追逐你而来,就为一次拥抱......
  这是初识你的第一感受,我写下这样的诗句,表达我对你一直坚持纯文学信仰的一种敬畏。正所谓“近朱者赤”,我也是文学的爱好者,所以我想要亲近你,跟你来一次亲密的拥抱,从你身上获得某种力量和感染,以期能离高雅的纯文学殿堂更近一些。
  走进你,发现你不仅纯粹,而且能够包容,接纳了我这个匆匆赶来的过客。五一假期刚过,5月6日,我与师友何述强从邕城出发,一路驱车几个小时来到位于宜州的河池学院,参加当天举办的《南楼丹霞》文学活动。
  文学的魅力不言而喻,但想不到偏安西南一隅的广西,竟然有着这样一块孕育文学生命的热土和承载文学梦想的一片田园,南楼丹霞文学活动吸引了众多文学名家和文选爱好者齐聚一堂,除了何述强,还有银建军、黄土路、陆辉艳等嘉宾都到场参加活动,广西各地也有不少文学新人汇聚过来,共享文学盛会,探讨文学的生态和未来的出路,为广西文学的发展方向建言献策。
  我忍不住想要更进一步了解南楼丹霞,百度搜索相关词条和新闻发现,南楼丹霞在广西文学圈里的知名度和活跃度都比较高,它即是一个河池学院土生土长的文学社,也是一个有着深厚沉淀的文学群体代名词,更代表着广西本土文学发展的一种新气象,有着鲜明的个性标签和特有的文学信仰。百度百科显示,广西河池学院南楼丹霞文学社,始建于1994年冬,初名南樓风,发起者为时任《河池师专学报》编辑的何述强和河池师专学生杨合、阳崇波、梁文志、蓝瑞柠等。后与创办于1997年的丹霞文学社合并,至今已经有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来,南楼丹霞一直坚持初心,把立足民间文学、依存高校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二十五年来,南楼丹霞肩负使命,始终营造一种对抗俗媚倾向和实用主义的纯文学氛围,让真正爱好文学的人有一亩良田可以耕作,有一方净土可以坚守。经过二十多年的耕种和培育,南楼丹霞不断开花结果,为文坛贡献了不少优秀的作品,荣登《诗刊》《散文选刊》《星星》《诗歌月刊》《读者》《北京日报》《广西文学》《红豆》等国内专业文学期刊杂志。汲取南楼丹霞营养和精髓的文学爱好者,也有不少成为文坛新秀,加入文学新军,先后涌现出的杨合、韦超然、费城、牛依河、乌丫、卜安、阳崇波、蓝瑞柠、韦克友、寒云、举子、韦文君、丘琳等青年写作人才,就是南楼丹霞文学群体的代表。也因此,南楼丹霞于2004年荣获区教育厅、区高工委等四个部门联合授予“广西高校优秀社团”称号。
  正如文学活动当天的嘉宾发言一样,南楼丹霞的二十五年一直坚持非功利性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就像走近一口清泉一样,这是生命的本能。是文学这口清泉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相聚在一起。”作为南楼丹霞的发起人之一,何述强对南楼丹霞有着赤诚的感情。我想,每个从南楼丹霞走出来的文学爱好者,都或多或少都带着这样一份赤诚,那是一种对纯粹文学的热爱和敬畏。
  纯粹的文学是与商业文化相对抗的,来不得半点功利性和虚情假意。纯粹的文学,用文字带领读者去探索和了解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感,揭示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样,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鼓励,是人类精神的力量和灵魂的营养。一个一开始就把营造纯文学氛围作为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的文学社和文学团体,值得所有热爱文学的人崇敬。我很好奇,是什么力量,让南楼丹霞二十几年来始终坚持纯文学氛围的营造,是什么样强大的基因,让南楼丹霞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青年写作人才?作家的笔触和情怀,与之生长生活的环境不无关系。我把目光回归到南楼丹霞立足的土地——河池。
  河池,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距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314公里,境内地形多样,结构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地形多样,结构复杂,山岭绵亘,岩溶广布,边缘地带多山脉,北有九万大山,西北有凤凰山、东风岭,西和西南有都阳山、青龙山等;红水河穿城而过,大小环江、下枧河、古龙河等河流长年不竭,可以说,河池既有桂林山水的秀丽旖旎,也沾染了云贵高原的高亢情怀。山高水长,孕育出文学爱好者绵绵的情思和跌宕的情怀,给文学创作者的笔端涂抹了丰富多彩的颜色,也给创作者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意象,让文学创作拥有了无限可能。
  河池还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同时也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铜鼓之乡、世界长寿之乡,可以说是贫瘠与资源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贫瘠的土地催生人们勤劳淳朴的天性,也激发出人们超越贫穷的渴望和力量,这种勤劳淳朴、超越自我的天性和力量,随着年岁的增长和长年的积累而愈发强大。根植于河池这片热土的南楼丹霞,无不带着这样一种本土基因,由最初的一颗野蛮生长的纯文学的种子,破土而出,向阳而生,努力奋斗,坚守初心,终于在二十多年以后迎来满园春色,成为广受关注的文学团体和文学现象。
  日前,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揭晓,河池本土作家红日创作的《文联主席的驻村笔记》获得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这一消息在河池文学圈乃至整个广西文学圈都激起不小的浪花。红日是广西河池都安人,他的《文联主席的驻村笔记》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小说中有他自己的身影,有河池的风土人情和地方风貌,也写出了地方扶贫干部这个群体的特性,生动记录一个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战的现实状况,可以说是地方精准扶贫的档案记录,是河池扶贫基层干部群体的缩影和写照。
  行百里者半九十,南楼丹霞二十五年的春花秋实,美名已溢满广西文坛,但文学创作是无止境的追求。我们相信,过去行进路上的惊喜和成就,会激励着富有勤劳朴实、艰苦奋斗天性的本土写作者继续秉持初心,努力奋斗。也许在未来,南楼丹霞根植的这片土地上,会开出更多文明的花朵,结出更多文学创作的甜美果实。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一  古色古香的苏州古旧书店,邱华栋文学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随即进入提问对话环节。我把机会让给年轻人。主持人说:“最后一位提问。”我还是让出了机会,不待邱华栋答复的话音落地,我边举手边起身发声:“邱老师,我想说一下四川少儿社当年编辑《小作家丛书》的王吉亭先生……”邱华栋一听到“王吉亭”三字,眼睛顿时放射出光芒。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别了,十七岁》,四川少儿社《小作家丛书》中的一本。我一直记
期刊
说起故乡博白的文化名人,王力先生则是一座令人景仰的丰碑。  关于先生青少年时代刻苦求学的精神,我早就耳熟能详。我也一直想去瞻仰先生出生、成长的地方,却久久未能成行。一年的春节,去到故居门外,逢周一闭馆。直到2020年1月6日承名作家鬼子一行,探访我的家乡大车坪之际,返程经博白县城时,得好友梁军提议,才圆了这个藏在心中多年的夙愿。  从博白县城往西南方向步行约一公里,来到一座叫歧山坡的村庄。还没进村
期刊
博白中学,我亲亲的母校。  三十二年前,我怀揣梦想,从这里出发;三十二年后的今天,重回到此地。  三十二年前,我不過是一个青涩男儿,那时的校园,是梦想的摇篮;三十二年后,尝尽人生酸甜苦辣,已是知天命之人,重返旧地,母校已是心中的故乡。  2020年1月6日,邀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广西文坛三剑客”之一的鬼子等一行,探访我的家乡大车坪之际,正在返往博白县城途中,得到同行的博白中学优秀校友梁军
期刊
一  1941·9·18基辅郊外  伏尔加河畔,雪球花儿开的季节刚刚过了。只是今年的原野似乎黑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凹坑到处都是。坐在河畔的这位少年正在以沉思者的形态思考着。思考的东西没有黑格尔的论文这么高深莫测,也没有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这么含蓄。他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打仗,把原本这些很美丽的地方不知趕到什么地方去了。  他叫伊凡·安德烈·彼得罗夫。  被赶走的还有他的母亲和父亲。哦,还有他的头发已经花白
期刊
“一峰相送一峰迎,千里崎岖路不平。峭壁泉声晴亦雨,悬崖云影暗还明。岚拖翠黛重重绿,涧泻深溪隐隐情。回首夕阳迷路径,耳边犹听鹧鸪鸣。”没登大容山之前,我就被这首诗给击中了。诗名叫《登大容山》,乃清代玉林女诗人文祚娴所作,描述的是大容山风景之美。  大容山,地处郁江平原与玉林盆地之间,分布在北流、容县,桂平和玉州区四个县(市、区)。属勾漏山脉余脉,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46公里,宽25—30公里,山体
期刊
晴朗的天气里,南宁的天空总是蓝色的。  这蓝色的天空,在南宁并不稀奇。那些习以为常的风景似乎并不是美景,因此蓝蓝的天空在南宁人看来,在正常不过了。但北方来的朋友,总是在看了南宁的蓝天后,忍不住发出赞叹“你看,南宁蓝,好蓝啊”,这时候,已经见怪不怪的南宁人,才会觉得这“南宁蓝”是值得骄傲的一种颜色。  在晴朗的午后,抬眼望天空,阳光很刺眼,但天空中那种纯粹的蓝色,总是充满吸引力,让人忍不住强睁着眼,
期刊
我品味过水平如镜的西湖,领略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激越澎湃的黄河,但家乡的山山水水,草木桥房,这些平凡的事物,却让我更难以忘怀。  家乡,我永远的梦,我是一棵小草,家乡却是那枝繁叶茂的大树,承载着我的梦,即使逝者如斯,留给我的记忆却永远不会风化。她美得自然、纯朴、陶醉。  穿过一座拱桥,古香古色的古镇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了。记得小时候,总是缠着父母带我来赶圩,为的是吃上一碗芳香四溢的米粉,每次在凉亭
期刊
直到那一天,日月星辰一起听见了,听见了那座南方小城里,花开的声音。  所有的猫都有四条腿,会用四只爪子沾上些许泥土,印在地板上,然后,提着这四只爪子走过自己生命里的四季轮回。  可它不行。从几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它就和别的猫不一样了,永远也不可能在地上印出四朵梅花一般的图案了。  那一晚的夜空黑得让人压抑,那两个人渐渐向它走来,气氛是那么让人紧张,它不知道那两个人为什么要来,为什么手里拿着一张大网和
期刊
中秋一过,秋天的味道就浓了。风中不再夹带燥气,缓缓地吹过脸颊,吹过脖颈,凉凉的。特别到了夜晚,这风里还有些许寒意,忍不住脱口而出“天凉好个秋”。  树叶下落,百花凋零,草木凋敝,举目四望,一股凄凉涌上心头。都说伤春悲秋,秋天是个适合悼唁悲伤的季节。多少文人骚客,都曾感怀于秋天。可见,秋天是个多思多愁的季节。人们感怀于秋,总是带着些许的苍凉和无奈。比如《唐多令》有语:“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年事
期刊
天气渐渐炎热,让我这说走就走的个性,略感几分慵懒。缺少前些年不怕严寒酷暑,随时都能带着相机置身户外的那份激情。  也许是年龄的增长,气温超过三十度以上,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像醉了酒,晕呼呼打不起精神,即便有再美的景,也会找个阴凉处避避,浓烈的兴趣随即减半。  又到了端午节,孩子们都不在身边,陡然心生几许寂寥,午饭后看看窗外,多云的天空少了太阳的直射,估计外面不会太热,就滋生了想出去走走的念头。  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