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共生阅读,是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被提及到的新名词。共生在生物界被广泛提及,现在开始演变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参与者在共生活动中角色重要,首先应做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然后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共生;共生阅读;语文素养;素质教育
共生理论,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简而言之,进化论看到的是生物之间的竞争和对立,共生理论看到的是生物之间的依存和促进。[1]共生在生物界被广泛提及,现在开始演变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师生共读,教师作为引导者,给予学生阅读方面的科学指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阅读。
一、采取措施,实行自我实践
(一)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不应该是理论的单纯教授和传递,而应该是熟透文本之后内化为自己的阅读感受,独特见解,深刻思考,然后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能够鼓励和推动学生主动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阅读见解和思维空间。这就需要师生在阅读课上,能够实现双向关系的建设,互相交流,互相碰撞,互相激活,互相丰富,互相补充,形成双向的灵活的的阅读教学课堂,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但会有所收获,并且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点和方法进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阅读能力势必会有所提升。
(二)这种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精读文本,对文本内容掌握透彻,在此基础上学会思维勾连,并能够总结文本内容中所蕴含的特点和思想深度,当然,这不仅仅要求师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更主要的是可以解析这种阅读方法,并从中有所学、有所获,这样一来,才能有所运用和实践。
二、找到共通点与学生产生共鸣
(一)要实现师生共生,共同阅读,并且达到一定的成效,教师首先应该从文本本身入手,循序渐进,就一篇文言文《阿房宫赋》来说,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前,亦或者说欲和学生产生共鸣,需要在熟悉文本,内化文本,理论引导,传授精髓等几个方面展开理解和研究。王荣生教授认为“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2]文学性散文的教学要领在于“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体验精准的语言表达”[3]。首先从文本的阅读入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也需专业化,语言活动一定要立足文本,引领学生对文本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在反反复复熟悉文本的过程中,提炼出文本的主旨,即,三个关键字:奢—亡—鉴。寻摸到一篇文章的关键词,至关重要。因为关键词几乎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有效理解文本的关键。接着,分析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阿房宫赋》主要采用铺陈的手法,用大量的笔墨写阿房宫气势恢宏、车马成群、人声鼎沸、金银珠宝颇丰和修建成本之高,主要是为了表现其“奢”的特征,這就为下文提到的“亡”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样一来,也为最后给后世人的警醒的“鉴”的内容提供了背景,作了铺垫。如果对文本不熟悉,只能从表面意思有意无意的将文本生搬硬套联系起来,这样的实现师生共生阅读就有难度了。
(二)理论诚然重要,但如何具体实施?语言活动和问题设置等课堂活动,都是作为阅读教学的策略而产生的,其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了解,因此在阅读课上,所有教学活动的设置应该植根于文本。这样一来,学生首先在意识层面不会过于排斥,因为学生始终作为课堂的主体而存在。王荣生教授认为,“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4]这里依然拿《阿房宫赋》来说,教师熟悉文本后,如何呈现给学生具体的操作要领?第一步,将铺陈的部分浓缩为一句话,进行发问,设置为填写关键字词,根据学生所填写的关键词勾连到文本内容,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都文本的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二步,学生听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语音语调的变化过程中体会铺陈摛文的表现手法,定位文本重点。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之上,开始梳理文本特征,提炼文本精髓。第三步,教师可以试着将文本的结尾替换掉,用另外一个与之相关的结尾来代替原有的结尾,让学生比较两者的优劣,并分析原因。这样,学生不仅能从文章内容,语言和结构三个方面认识文章,理解作者的主旨,更重要的的是实现了与现实生活的串联,立足现实,引发感想。这何尝不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呢。由此及彼,有文本内勾连至文本之外,更重要的是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师生产生共鸣,师生与整个社会格局产生结合点。最后一步,让学生用三个字概括文章思路和内容,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这是常规的思路,但在这里要用逆向思维,由篇到段,由段到句,再到词和字,落实学生“体物写志”四个字。
三、采取行动,形成共生阅读
从教育意图来看,本节阅读课教育的目的已经基本实现了。学生所获得的关于阅读的整体思路和技巧比较科学。这样的预想结局,主要得益于在师生共生阅读的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和活动,活动将整节课有效地串联起来,这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师生共生阅读活动。以上所提及的课堂活动是教师精心设置的结果,教师只有对文本透彻的把握和深入的阅读,方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才会有所发现,也才能提出有分量的问题,将学生活动与教师的设计思路巧妙地结合起来。但是在文言文的文本的师生共生阅读过程中,有一点经常被提及到,那便是对于文言现象,文言字词的理解和把握,怎么样在一节课能将字词、内容、思路都整合起来,这似乎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有人提出,短短一节课,如何落实这么多知识点,我认为,如果积极引导学生,让其结合文本注释认真读书,文章大概的意思应该是可以理解的,总而言之,就是将字词句的理解融合在师生共生阅读的过程中,效果会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黄厚江著.你也可以这样教阅读[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6、32.
[2][3][4]王荣生著.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95、174、109页.
作者简介:王佳燕(1990.8—),女,汉族,陕西延安人,硕士,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中学生阅读技巧探究以及班级管理方向。
关键词:共生;共生阅读;语文素养;素质教育
共生理论,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简而言之,进化论看到的是生物之间的竞争和对立,共生理论看到的是生物之间的依存和促进。[1]共生在生物界被广泛提及,现在开始演变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师生共读,教师作为引导者,给予学生阅读方面的科学指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阅读。
一、采取措施,实行自我实践
(一)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不应该是理论的单纯教授和传递,而应该是熟透文本之后内化为自己的阅读感受,独特见解,深刻思考,然后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能够鼓励和推动学生主动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阅读见解和思维空间。这就需要师生在阅读课上,能够实现双向关系的建设,互相交流,互相碰撞,互相激活,互相丰富,互相补充,形成双向的灵活的的阅读教学课堂,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但会有所收获,并且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点和方法进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阅读能力势必会有所提升。
(二)这种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精读文本,对文本内容掌握透彻,在此基础上学会思维勾连,并能够总结文本内容中所蕴含的特点和思想深度,当然,这不仅仅要求师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更主要的是可以解析这种阅读方法,并从中有所学、有所获,这样一来,才能有所运用和实践。
二、找到共通点与学生产生共鸣
(一)要实现师生共生,共同阅读,并且达到一定的成效,教师首先应该从文本本身入手,循序渐进,就一篇文言文《阿房宫赋》来说,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前,亦或者说欲和学生产生共鸣,需要在熟悉文本,内化文本,理论引导,传授精髓等几个方面展开理解和研究。王荣生教授认为“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2]文学性散文的教学要领在于“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体验精准的语言表达”[3]。首先从文本的阅读入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也需专业化,语言活动一定要立足文本,引领学生对文本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在反反复复熟悉文本的过程中,提炼出文本的主旨,即,三个关键字:奢—亡—鉴。寻摸到一篇文章的关键词,至关重要。因为关键词几乎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有效理解文本的关键。接着,分析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阿房宫赋》主要采用铺陈的手法,用大量的笔墨写阿房宫气势恢宏、车马成群、人声鼎沸、金银珠宝颇丰和修建成本之高,主要是为了表现其“奢”的特征,這就为下文提到的“亡”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样一来,也为最后给后世人的警醒的“鉴”的内容提供了背景,作了铺垫。如果对文本不熟悉,只能从表面意思有意无意的将文本生搬硬套联系起来,这样的实现师生共生阅读就有难度了。
(二)理论诚然重要,但如何具体实施?语言活动和问题设置等课堂活动,都是作为阅读教学的策略而产生的,其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了解,因此在阅读课上,所有教学活动的设置应该植根于文本。这样一来,学生首先在意识层面不会过于排斥,因为学生始终作为课堂的主体而存在。王荣生教授认为,“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4]这里依然拿《阿房宫赋》来说,教师熟悉文本后,如何呈现给学生具体的操作要领?第一步,将铺陈的部分浓缩为一句话,进行发问,设置为填写关键字词,根据学生所填写的关键词勾连到文本内容,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都文本的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二步,学生听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语音语调的变化过程中体会铺陈摛文的表现手法,定位文本重点。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之上,开始梳理文本特征,提炼文本精髓。第三步,教师可以试着将文本的结尾替换掉,用另外一个与之相关的结尾来代替原有的结尾,让学生比较两者的优劣,并分析原因。这样,学生不仅能从文章内容,语言和结构三个方面认识文章,理解作者的主旨,更重要的的是实现了与现实生活的串联,立足现实,引发感想。这何尝不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呢。由此及彼,有文本内勾连至文本之外,更重要的是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师生产生共鸣,师生与整个社会格局产生结合点。最后一步,让学生用三个字概括文章思路和内容,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这是常规的思路,但在这里要用逆向思维,由篇到段,由段到句,再到词和字,落实学生“体物写志”四个字。
三、采取行动,形成共生阅读
从教育意图来看,本节阅读课教育的目的已经基本实现了。学生所获得的关于阅读的整体思路和技巧比较科学。这样的预想结局,主要得益于在师生共生阅读的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和活动,活动将整节课有效地串联起来,这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师生共生阅读活动。以上所提及的课堂活动是教师精心设置的结果,教师只有对文本透彻的把握和深入的阅读,方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才会有所发现,也才能提出有分量的问题,将学生活动与教师的设计思路巧妙地结合起来。但是在文言文的文本的师生共生阅读过程中,有一点经常被提及到,那便是对于文言现象,文言字词的理解和把握,怎么样在一节课能将字词、内容、思路都整合起来,这似乎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有人提出,短短一节课,如何落实这么多知识点,我认为,如果积极引导学生,让其结合文本注释认真读书,文章大概的意思应该是可以理解的,总而言之,就是将字词句的理解融合在师生共生阅读的过程中,效果会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黄厚江著.你也可以这样教阅读[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6、32.
[2][3][4]王荣生著.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95、174、109页.
作者简介:王佳燕(1990.8—),女,汉族,陕西延安人,硕士,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中学生阅读技巧探究以及班级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