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重要组成形式,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招生群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对民办高校现有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而落后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发展要求,使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处于重重困境之中。要破解之一困局,需要民办高校转变观念,建立"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挑战;困境;破解之道
一、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公办高校招生政策改变导致民办高校招生资源日益枯竭的挑战,包括社会公众对民办高校持有的不公正对待,导致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困难的挑战,等等。其中,民办高校落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对民办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预期要求不相适应是民办高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我国民办高校在创校之初、其办学模式与管理方式大都是模仿、借鉴公办高校办学模式而成。学生管理工作要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凡涉及学生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最终都要依托良好的学校管理制度来实现。而当前民办高校现行的工作体系,工作内容的庞杂,导致学生管理者每日陷于无法避免的事务堆,疲于应付,似乎什么都在管,但对学生成长成才,诸如学习方法上的转变、生理心理解疑、重大问题的平等交流、就业、考研等却引导较少,导致现行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未能摆脱“消防”式的工作局面。” 民办高校办学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在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向上与公办高校相比,都有不同,客观上需要民办高校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特征的学生管理模式。
二、民办高校学生思想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第一,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缺乏自信。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管理难度较大。第二,盲目从众,自律性差,缺乏對事物的辨别能力。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条件好、文化基础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生在课堂中明显表现出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对常规性的教学具有抵触心态,经常表现为上课迟到、无故旷课、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甚至与任课教师发生口角冲突等。第三,学生学习上的自卑与生活上的优越交替存在,心态变化幅度大。第四,学生集体意识和服务意识较差,以个人为中心的个性很鲜明。90后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养成惰性和依赖性,缺乏服务意识。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强、稳定性差。民办高校辅导员多是合同聘任制,而从事该岗位的基本是应届毕业生。民办高校的工资待遇低、福利差、工作环境差。应届毕业生担任辅导员,不仅要面临这些问题,同时也深受研究生考试、事业单位招考、公务员考试等影响。辅导员队伍不断流动,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辅导员工作量大,缺乏创新意识。民办高校的常规工作,例如迟到、旷课、晚归、早读、晨炼、宿舍卫生评比等,这些常规而琐碎的事情均由辅导员负责落实。在民办高校,可以用“保姆”来形容辅导员的角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只要学生不出事就好,缺乏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从而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不到位。
(三)辅导员年轻化,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灵活的办事能力。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过于年轻化。队伍年轻化的现象直接表现在大部分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较低。其一,知识面较狭窄,其二,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三,不完全具备灵活的处事能力。辅导员遇到突发事件时,者是处理突发事件有头无尾,不完善。
四、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第一,不断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其整体素质。因此,要求管理工作者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觉悟、敏锐的洞察力及鉴别力,才能有效完成学生管理工作。第二,学生管理工作者需掌握全面的知识,并形成自身的知识构架。既要掌握管理的理论,又要懂得管理的艺术。在熟悉掌握各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又要时刻关注现代网络热门话题,及时了解当下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各种话题。第三,要具有超强的综合能力。管理工作者需具备良好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只要具备这些综合管理能力才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
(二)转变服务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重视制度建设,完善现有的相应的管理体系。“创新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实现由管住向管好、客体向主体、封闭向开放的转变。”[4]在转变管理观念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实现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管理制度的有机结合。
(三)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将学生管理工作做好,需将“以人为本”理念有机地融入学生管理理念中,通过人性化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人性化管理的实施,首先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转变管理观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转变为成学生的良师、益友。这就要求管理者将呵斥的管制转变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管理,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对纪律散漫,反逆心理强烈的学生应坚持不懈以情感化,让其在情感教化中转变态度,融入集体。此外,深入研究说服教育工作的实施方式及策略,在管理工作中,将说服教育工作做深做透。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管理,实现自我完善。
(四)扔掉“压抑”发挥“自由”。大学校园的学习是灵活的,大学校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的空间是广阔的。有些学生在来到大学之前,压抑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一切的时间学习,目标就是考大学。那么进入大学后我们是否要做些改变呢?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展示自我才艺,可以选择喜欢的阅读书籍,可以掌握团队合作的概念,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敢于承担的勇气,为能顺利进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而做着准备。大学给了学生们展示机会和释放的空间,挣脱了原有父母、班主任的绳索,获得了“自由”,这种“自由”也许成了学生创造奇迹的条件。
(五)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但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因此,学校应当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挥自身特长的平台,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民办高校学生心理矛盾较多,既片面自我,喜欢表现个性;又渴望得到认同,喜欢标新立异。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增加自信。作为教师,要以推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为载体,构建和谐的校风、学风,营造活泼、和谐、青春、自由的校园环境,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且有意义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达到团结人、凝聚人、教育人、增强集体荣誉感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敏.论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J].教育探索,2011(05)
[2].张冠鹏.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J].2013(11)
[3]王树辉.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理论.2012(03)
[4]金劲彪.民办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挑战;困境;破解之道
一、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公办高校招生政策改变导致民办高校招生资源日益枯竭的挑战,包括社会公众对民办高校持有的不公正对待,导致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困难的挑战,等等。其中,民办高校落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对民办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预期要求不相适应是民办高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我国民办高校在创校之初、其办学模式与管理方式大都是模仿、借鉴公办高校办学模式而成。学生管理工作要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凡涉及学生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最终都要依托良好的学校管理制度来实现。而当前民办高校现行的工作体系,工作内容的庞杂,导致学生管理者每日陷于无法避免的事务堆,疲于应付,似乎什么都在管,但对学生成长成才,诸如学习方法上的转变、生理心理解疑、重大问题的平等交流、就业、考研等却引导较少,导致现行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未能摆脱“消防”式的工作局面。” 民办高校办学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在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向上与公办高校相比,都有不同,客观上需要民办高校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特征的学生管理模式。
二、民办高校学生思想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第一,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缺乏自信。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管理难度较大。第二,盲目从众,自律性差,缺乏對事物的辨别能力。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条件好、文化基础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生在课堂中明显表现出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对常规性的教学具有抵触心态,经常表现为上课迟到、无故旷课、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甚至与任课教师发生口角冲突等。第三,学生学习上的自卑与生活上的优越交替存在,心态变化幅度大。第四,学生集体意识和服务意识较差,以个人为中心的个性很鲜明。90后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养成惰性和依赖性,缺乏服务意识。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强、稳定性差。民办高校辅导员多是合同聘任制,而从事该岗位的基本是应届毕业生。民办高校的工资待遇低、福利差、工作环境差。应届毕业生担任辅导员,不仅要面临这些问题,同时也深受研究生考试、事业单位招考、公务员考试等影响。辅导员队伍不断流动,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辅导员工作量大,缺乏创新意识。民办高校的常规工作,例如迟到、旷课、晚归、早读、晨炼、宿舍卫生评比等,这些常规而琐碎的事情均由辅导员负责落实。在民办高校,可以用“保姆”来形容辅导员的角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只要学生不出事就好,缺乏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从而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不到位。
(三)辅导员年轻化,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灵活的办事能力。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过于年轻化。队伍年轻化的现象直接表现在大部分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较低。其一,知识面较狭窄,其二,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三,不完全具备灵活的处事能力。辅导员遇到突发事件时,者是处理突发事件有头无尾,不完善。
四、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第一,不断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其整体素质。因此,要求管理工作者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觉悟、敏锐的洞察力及鉴别力,才能有效完成学生管理工作。第二,学生管理工作者需掌握全面的知识,并形成自身的知识构架。既要掌握管理的理论,又要懂得管理的艺术。在熟悉掌握各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又要时刻关注现代网络热门话题,及时了解当下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各种话题。第三,要具有超强的综合能力。管理工作者需具备良好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只要具备这些综合管理能力才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
(二)转变服务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重视制度建设,完善现有的相应的管理体系。“创新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实现由管住向管好、客体向主体、封闭向开放的转变。”[4]在转变管理观念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实现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管理制度的有机结合。
(三)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将学生管理工作做好,需将“以人为本”理念有机地融入学生管理理念中,通过人性化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人性化管理的实施,首先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转变管理观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转变为成学生的良师、益友。这就要求管理者将呵斥的管制转变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管理,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对纪律散漫,反逆心理强烈的学生应坚持不懈以情感化,让其在情感教化中转变态度,融入集体。此外,深入研究说服教育工作的实施方式及策略,在管理工作中,将说服教育工作做深做透。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管理,实现自我完善。
(四)扔掉“压抑”发挥“自由”。大学校园的学习是灵活的,大学校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的空间是广阔的。有些学生在来到大学之前,压抑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一切的时间学习,目标就是考大学。那么进入大学后我们是否要做些改变呢?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展示自我才艺,可以选择喜欢的阅读书籍,可以掌握团队合作的概念,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敢于承担的勇气,为能顺利进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而做着准备。大学给了学生们展示机会和释放的空间,挣脱了原有父母、班主任的绳索,获得了“自由”,这种“自由”也许成了学生创造奇迹的条件。
(五)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但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因此,学校应当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挥自身特长的平台,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民办高校学生心理矛盾较多,既片面自我,喜欢表现个性;又渴望得到认同,喜欢标新立异。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增加自信。作为教师,要以推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为载体,构建和谐的校风、学风,营造活泼、和谐、青春、自由的校园环境,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且有意义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达到团结人、凝聚人、教育人、增强集体荣誉感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敏.论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J].教育探索,2011(05)
[2].张冠鹏.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J].2013(11)
[3]王树辉.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理论.2012(03)
[4]金劲彪.民办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