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高校实施就业指导的主要途径是开设就业指导课。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要贯穿大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根据各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专题化的教学内容,从转变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自治模式”设置课程、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性、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个性化指导和利用信息平台等方面组织开展与学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就业指导工作。
[关 键 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38-02
就业指导课是实施就业指导的主要手段,发挥着重要的就业指导作用。就業指导课作为一门课程,应有其固有的体系、范畴、框架,但当前我国就业指导课在各高校仅仅开设一到两门,作为一门学科,其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都有待完善。因此,构建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朝着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全程化的特点
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是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要贯穿大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模块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与学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就业指导工作。
1.系统性。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的就业抉择也是大学几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一项包括职业生涯指导、职业素质和能力训练、择业和创业指导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2.综合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更多“一专多能”的人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因此,高校在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必须注重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时效性。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动态性较强,可谓瞬息万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必须与时俱进、与时偕行,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获得就业一手信息。
4.实训性。大学生就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无论教给学生多少求职面试的技巧,最后都要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过程中实践。所以,就业指导课程要以实际操作和训练为主,这也是它的一个显著特性。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全程化的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首先要体现系统性,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思想教育;既有原则方法,又有现实例证,这是学生得到全面指导的重要保证;其次要体现实用性,要适合学生需要,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可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还要具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一)课程内容的理论基础
1.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
为实现一生的职业理想目标而确定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并进行相关努力的过程。
2.心理素质指导帮助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积极心态、克服心理偏差,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求职择业顺利进行和应对工作以后的困难,即心理素质指导。
3.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明确学习目标,自主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促进个性化发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
4.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概念和分类、职业性质、职业地位、职业需求信息、薪酬水平、择业程序和决策方法。创业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为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我国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中有关课程内容的规定分为五大部分: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和创业教育。对于各个高校全校层面的就业指导课来说,应该根据各个高校的不同情况以及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将五大部分的就业指导内容进行详细划分,各有侧重。
1.一、二年级主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就业指导课应从新生开始,实现教学的全程化,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帮助学生树立就业观念,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就业指导课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所以一、二年级应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的重点内容。
2.三年级强化就业培训
(1)就业常识准备。主要进行就业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知识技能准备及就业资料准备的讲解。(2)资格认证介绍。 职业资格认证的概况,相关的考务信息和安排以及职业资格认证对就业的重要作用等。(3)求职择业技巧。主要讲授自荐的方法和技巧,如何面试、笔试以及求职信、自荐书的撰写方法等。四是就业路径导航。主要介绍自主创业的政策和事例以及报考公务员、考研、参军、留学、服务西部等内容。
3.毕业班注重提高综合素质
毕业班的授课内容主要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就业思想指导;(2)就业政策指导;(3)就业技巧指导;(4)就业心理指导;(5)就业信息指导;(6)实习实践指导;(7)创业教育指导。其中,特别要强调在就业指导课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
4.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要因校而异 对于以研究生为就业主体的高校而言,在就业指导课程设计的时候,对本科生求职技巧就加以压缩,更多的是在校期间学业规划的引导教育,而对于研究生,职业能力模块和求职技巧更多地会贯穿其中。
5.就业指导课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应当把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作为培养核心,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选择,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大学生能够以长远的眼光进行求职、择业。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全程化构建的路径分析
(一)转变观念,切实重视就业指导课的建设
就业指导部门的地位应该提升,不仅是服务性部门,而是具有教学科研同等地位的类似院系的研究服务一体化部门,在完善机构的基础上,教务部门应与就业指导部门合作,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使这一课程获得与其他课程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
(二)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整合校内资源,组织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等专业的资深教师对就业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模块培训,让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深化各领域的专业知识,保证就业指导教师知识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2.引入一些校外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加入就
业指导教师队伍,丰富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榜样作用、更符合实际情况可资借鉴的课程。
3.要加强对就业指导课教师的培训。定期选送一些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或相关部门进行短时间的挂职锻炼,切实了解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
(三)采取“自治模式”设置课程
高校应作为课程设置的主体,课程设置应采取“自治模式”。把未来职业的选择与当前专业的选择联系起来。根据不同求职需求的学生群体,设置层次类型多样、针对性强的课程。
一方面,教务部门和就业指导部门合作制定出就业指导课统一的教学大纲,统筹各年级各院系总体上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及内容,作为指导课程开设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各院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和学生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形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体系。比如设置管理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文学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数理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等。在低年级设置相同的课程,在高年级尤其是大四设置不同专业的就业指导课。
(四)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经验课程(活动课程)的特点并不明显。一方面,可与企业进行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在学校建立产学研基地,将高校打造成为融企业孵化创业辅导就业实践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园。另一方面,开辟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立即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实现角色转换。最后,有条件的高校可積极与国外高校进行联合,在海外建设教育园区,或将国外高校实践基地引入本校,开拓就业指导的新视野,形成新思路。
(五)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个性化指导
个性化指导就是指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普遍指导的同时,实施“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和指导。遵循这一指导原则,各高校从事就业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学会运用职业性格测试、心理测评等现代职业指导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同时为接受个性化咨询服务的学生建立就业咨询档案,开展后续跟踪服务。
(六)利用信息化平台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不仅要使课程以一个崭新的教学形态和教学面貌呈现在广大学生面前,还要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将信息技术与就业指导课程有机融合的最典型的方式是将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进行辅助,拓展就业指导课堂的教学,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即时交流与互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形式对其进行弥补与完善。同时网络平台还能够发布招聘信息、实施就业指导以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工作开辟新渠道。
四、总结
由于就业理论体系不完善,还处于发展时期,因此需要我们分析与研究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课程能力范围内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在未来就业过程中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池平,张小青.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全程化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2]周大森.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与信息化[J].中国成人教育,2010(1).
[3]刘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8).
[4]徐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新型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9):240.
[5]纪常鲲,王伟,蔡静.掌上微课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8(2):180-181.
◎编辑 武生智
[关 键 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38-02
就业指导课是实施就业指导的主要手段,发挥着重要的就业指导作用。就業指导课作为一门课程,应有其固有的体系、范畴、框架,但当前我国就业指导课在各高校仅仅开设一到两门,作为一门学科,其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都有待完善。因此,构建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朝着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全程化的特点
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是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要贯穿大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模块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与学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就业指导工作。
1.系统性。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的就业抉择也是大学几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一项包括职业生涯指导、职业素质和能力训练、择业和创业指导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2.综合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更多“一专多能”的人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因此,高校在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必须注重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时效性。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动态性较强,可谓瞬息万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必须与时俱进、与时偕行,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获得就业一手信息。
4.实训性。大学生就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无论教给学生多少求职面试的技巧,最后都要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过程中实践。所以,就业指导课程要以实际操作和训练为主,这也是它的一个显著特性。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全程化的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首先要体现系统性,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思想教育;既有原则方法,又有现实例证,这是学生得到全面指导的重要保证;其次要体现实用性,要适合学生需要,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可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还要具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一)课程内容的理论基础
1.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
为实现一生的职业理想目标而确定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并进行相关努力的过程。
2.心理素质指导帮助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积极心态、克服心理偏差,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求职择业顺利进行和应对工作以后的困难,即心理素质指导。
3.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明确学习目标,自主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促进个性化发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
4.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概念和分类、职业性质、职业地位、职业需求信息、薪酬水平、择业程序和决策方法。创业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为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我国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中有关课程内容的规定分为五大部分: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和创业教育。对于各个高校全校层面的就业指导课来说,应该根据各个高校的不同情况以及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将五大部分的就业指导内容进行详细划分,各有侧重。
1.一、二年级主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就业指导课应从新生开始,实现教学的全程化,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帮助学生树立就业观念,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就业指导课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所以一、二年级应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的重点内容。
2.三年级强化就业培训
(1)就业常识准备。主要进行就业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知识技能准备及就业资料准备的讲解。(2)资格认证介绍。 职业资格认证的概况,相关的考务信息和安排以及职业资格认证对就业的重要作用等。(3)求职择业技巧。主要讲授自荐的方法和技巧,如何面试、笔试以及求职信、自荐书的撰写方法等。四是就业路径导航。主要介绍自主创业的政策和事例以及报考公务员、考研、参军、留学、服务西部等内容。
3.毕业班注重提高综合素质
毕业班的授课内容主要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就业思想指导;(2)就业政策指导;(3)就业技巧指导;(4)就业心理指导;(5)就业信息指导;(6)实习实践指导;(7)创业教育指导。其中,特别要强调在就业指导课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
4.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要因校而异 对于以研究生为就业主体的高校而言,在就业指导课程设计的时候,对本科生求职技巧就加以压缩,更多的是在校期间学业规划的引导教育,而对于研究生,职业能力模块和求职技巧更多地会贯穿其中。
5.就业指导课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应当把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作为培养核心,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选择,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大学生能够以长远的眼光进行求职、择业。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全程化构建的路径分析
(一)转变观念,切实重视就业指导课的建设
就业指导部门的地位应该提升,不仅是服务性部门,而是具有教学科研同等地位的类似院系的研究服务一体化部门,在完善机构的基础上,教务部门应与就业指导部门合作,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使这一课程获得与其他课程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
(二)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整合校内资源,组织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等专业的资深教师对就业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模块培训,让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深化各领域的专业知识,保证就业指导教师知识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2.引入一些校外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加入就
业指导教师队伍,丰富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榜样作用、更符合实际情况可资借鉴的课程。
3.要加强对就业指导课教师的培训。定期选送一些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或相关部门进行短时间的挂职锻炼,切实了解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
(三)采取“自治模式”设置课程
高校应作为课程设置的主体,课程设置应采取“自治模式”。把未来职业的选择与当前专业的选择联系起来。根据不同求职需求的学生群体,设置层次类型多样、针对性强的课程。
一方面,教务部门和就业指导部门合作制定出就业指导课统一的教学大纲,统筹各年级各院系总体上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及内容,作为指导课程开设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各院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和学生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形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体系。比如设置管理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文学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数理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等。在低年级设置相同的课程,在高年级尤其是大四设置不同专业的就业指导课。
(四)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经验课程(活动课程)的特点并不明显。一方面,可与企业进行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在学校建立产学研基地,将高校打造成为融企业孵化创业辅导就业实践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园。另一方面,开辟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立即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实现角色转换。最后,有条件的高校可積极与国外高校进行联合,在海外建设教育园区,或将国外高校实践基地引入本校,开拓就业指导的新视野,形成新思路。
(五)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个性化指导
个性化指导就是指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普遍指导的同时,实施“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和指导。遵循这一指导原则,各高校从事就业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学会运用职业性格测试、心理测评等现代职业指导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同时为接受个性化咨询服务的学生建立就业咨询档案,开展后续跟踪服务。
(六)利用信息化平台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不仅要使课程以一个崭新的教学形态和教学面貌呈现在广大学生面前,还要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将信息技术与就业指导课程有机融合的最典型的方式是将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进行辅助,拓展就业指导课堂的教学,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即时交流与互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形式对其进行弥补与完善。同时网络平台还能够发布招聘信息、实施就业指导以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工作开辟新渠道。
四、总结
由于就业理论体系不完善,还处于发展时期,因此需要我们分析与研究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课程能力范围内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在未来就业过程中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池平,张小青.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全程化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2]周大森.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与信息化[J].中国成人教育,2010(1).
[3]刘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8).
[4]徐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新型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9):240.
[5]纪常鲲,王伟,蔡静.掌上微课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8(2):180-181.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