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以作家铁凝的一部分文学作品为例,以获(huái)鹿的方言口语为参照,从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的角度来分析获鹿方言用词的特点,获鹿方言不仅简单直接、形象生动、幽默风趣,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尤其是语气词有很多,它和不同的词结合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意义。并且很多经典的文学对于获鹿方言的发展来说,无疑起到了极为宝贵的传承和带动作用。
关键词:获鹿方言 铁凝 日常生活 用词特点
获(huái)鹿现名鹿泉,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西部,毗邻太行山。这样的地理位置,就使得获鹿方言在语言上既属于冀鲁官话区,又属于晋语和冀鲁官话的过渡地带,因此有些方言也具备了晋语的某些特征。[1]社会地快速发展,让讲普通话逐渐趋向低龄化,这就导致了老人说的方言年轻人一知半解,年轻人说的方言也是一股“洋腔”,作为地方特色的方言正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险。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学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用文字记录了方言,这就对后人了解本地方言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从文学作品的角度
铁凝是一位有天赋和影响力的女作家,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篇小说《埋人》和长篇小说《笨花》。这两部作品不仅在写河北农村的生活,某些对话还反映了获鹿方言的特点。下面以这两部小说为主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看获鹿方言的特点。
(一)简单直接
获鹿人的生活方式具有简单直接的特点,并且习惯用最少的话表达最直接丰富的含义。
1.“那闺女也有五十了吧?”
“多。我算了算,属牛哩。”
“看这,一晃儿。”[2]
2.“看,这得让人家回来。”晕家说。
“可不能。”开战单刀直入地否了晕家说。
“看,要不我也约摸着不能越过你哩。”晕家打算为先头的话作些弥补。……
“看,你不回来,他们纵然是把坟找到,也是白闹。”晕家对开战施些奉承,竭力要挽回影响。[2]
获鹿方言中的“看这”“看”表示的并不是真的想让人看的意思,它只是一个语气词没有特定的含义,在不同语境下表示不同的意义。在1中“看这,一晃儿”表示的意思是感慨时间过得快;在2中“看”仅仅是一个放在句子开头的语气词,相当于“对啊”“是啊”,而小说中仅仅用一个“看”就表示了出了这些意思。
3.“……赶明儿你先上个半儿那铺子里,给你二胖叔卡一卡儿馃子来行不行哟?”[2]
在获鹿方言里“一卡”是一个数量短语,是拇指和其他手指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圈,是一小捆东西的意思。在3中“卡一卡儿”是一个具有描述性质的短语,第一个“卡”是动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拿,后边的“一卡儿”就是一个数量短语。用“卡一卡儿”不但表达出用手拿馃子的轻而易举,而且还含蓄得表达了被“卡”的东西是规则的形状的特点。
(二)形象生动
方言土语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的人所感受和认识的客观世界。获鹿人说话夸张,喜欢运用修辞,说出来的事物都是活灵活现的。例如:
“今年不下雨,旱得庄稼都‘火龙’了,快阴天吧。”[3]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火龙”的解释是,“(1)比喻连成一串的灯火或连成一线的火焰,(2)从炉灶通向烟囱的倾斜的孔道。”[4]在获鹿的方言里,“火龙”是形容词,指粮食作物或蔬菜的叶子因天气干旱外加虫害而变得枯萎干黄,看起来就像是连起来的灯火一样。[5]这样的说法形象生动,给人一种画面感。
这样的比喻在获鹿话里并不少见,比如在《埋人》里就有:“这女人只生得瓦刀脸,火盆嘴,脸上还有无尽的蚕沙。”[2]用瓦刀形容女人脸型不好,用火盆形容女人嘴大,用蚕沙形容女人脸上的雀斑。这并不是刻意的挖苦讽刺,而是获鹿人说话夸张的方式,这样的说法形象生动,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女人的样子。
(三)幽默风趣
说话幽默给人的感觉就是容易接触,在文学作品里写方言会显得不伦不类,但这是表达当地人风趣幽默的一种方式。例如:
1.“也得有个会使不会使。”彼得爷说,“你叫咱拿着,还是两眼一摸黑,还说不定拿它盖炒菜锅呢。”[2]
“使”在大多数方言里是“使用,用”[5]的意思,在获鹿方言里也不例外,“两眼一摸黑”形容不清楚、不会使用,“说不定还拿它盖炒菜锅呢”更体现出了获鹿人化解尴尬能力的幽默感。
2.十六岁的梅阁,六岁时就跟前街刘秀才学识字……当时有位瑞典牧师来县里传教,这基督教义使梅阁着了迷,她坚信上帝的存在,她有许多心事,从不告诉家人,只递说上帝。[2]
“递说”在获鹿方言中的意思是“告诉,对……说”,有时候也说“递给”。“递说”体现了某个消息的传递性,在字面意义上要比告诉好很多。[5]方言的使用不仅能体现出人们对话的幽默性,还能体现作者对方言的重视。
以上例子既能代表获鹿方言的特点,又能体现获鹿人的性格;既能突出保留方言的必要性,又能给人以警示。
二.从日常生活的角度
获鹿人说话语氣词有很多,如以“ge”开头的词和以“哩”结尾的词,它和不同的词结合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意义。
以“ge”开头词指的是构词成分中有“ge”,并且“ge”必须是第一个音节的词。“ge”只是一个语音,不表示任何词汇意义。[6]获鹿方言中以“ge”开头的词,大多数是由晋语过渡而来,经过长时期发展渐渐失去了在晋语中的多数意义,词义发生了变化。下面这些以“ge”开头的词以及它的义项全部来源于忻州方言,不同的是,传入获鹿之后有些义项发生改变,词义几乎都发生了缩小,有的词义甚至出现了转移。
ge蹲:①蹲,下蹲;②呆,住。[7]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有时候也表示蹲着的状态。
ge弹:①(牲口因蹄有毛病而)小步走;②(牛用脚踢)踢。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后词义转移,指单脚跳或者刚学骑自行车的人不能踩脚蹬一周。 ge转:①散步,转悠;②旋转,转动。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有时候也指没有目的的来回走。
ge交:①缠;②纠缠。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保留了这两个义项,后来词义出现转移,大多数的时候还是指离异或者未婚的男女在一起纠缠不清。这一词是由“ge缠”发展创新而来。
ge绕:①缠绕;②闲逛,转悠。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
ge嚼:①嚼;②胡说(含斥责意)。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有时候也表示一直嚼东西不下咽。
ge节:①牲口吃草后剩在槽内的短节儿草;②木料上砍掉枝后留下的疤。[7]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现在多指一段距离。
上边列举的这些词全部来源于《忻州方言志》,为避免重复,只作两注。获鹿方言继承的以“ge”开头的词越来越少,所表达的意思也与传入时有了差别,这就说明获鹿方言的用词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创新的。
“哩”这个语气词可以表示进行时态,所有表示进行时态的“哩”都必须用于句末,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呢”,经常与“正”、“待”或“了”连用。
如:(1)小明正发烧哩(小明正发烧呢)。
(2)她老头待天津上班儿哩。句中的“待”相当于“在”,意为“她老公在天津上班呢”。待”与“哩”连用时可以表示动作正在发生。
获鹿方言中还有“正待”与“哩”连用的情况,一般表示过去正在发生或现在正在进行的事。[5]如:年生我正待美国上学哩。(去年我正在美国上学呢。)
“了”与“哩”连用,如:你说的那个事我还记了哩,放心吧。“了哩”翻译成普通话的意思就是“着呢”,意为“你说的那件事我还记着呢,放心吧”。“了”前面的动词可以带宾语,宾语位于“了”和“哩”的中间,如:姥爷正吃了药哩,医生说不叫吸烟。意为“姥爷还在吃药呢,医生说不让抽烟”。
“哩”还可以用来表示即将进行的动作,[5]如:明个正参加婚礼哩,没空聚会。(明天正参加婚礼呢,没空聚会。)
文学来源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获鹿方言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简单、幽默、直接与形象,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同样存在。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和典籍把方言用文字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因此这些文学对于获鹿方言的发展来说,无疑起到了极为宝贵的传承和带动作用。口语词汇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寫作题材,反之,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给人们以警醒,提醒着人们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文化。正是两者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得获鹿方言在传承的过程中保留了其本身的独特性,从而加深了获鹿方言存在的必要性,使之成为我国方言世界里一颗不灭的明珠。
参考文献
[1]李荣.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几点意见(二)[J].方言,1985(03):161-162.
[2]铁凝作品系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9卷本,2007.
[3]铁凝.笨花[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4.
[4]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字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陈淑静主编.获鹿方言志[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6]王临惠.山西方言的“圪”字研究[J].语文研究,2002(03):59-62.
[7]温端政.忻州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本文通讯作者:邢永革)
关键词:获鹿方言 铁凝 日常生活 用词特点
获(huái)鹿现名鹿泉,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西部,毗邻太行山。这样的地理位置,就使得获鹿方言在语言上既属于冀鲁官话区,又属于晋语和冀鲁官话的过渡地带,因此有些方言也具备了晋语的某些特征。[1]社会地快速发展,让讲普通话逐渐趋向低龄化,这就导致了老人说的方言年轻人一知半解,年轻人说的方言也是一股“洋腔”,作为地方特色的方言正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险。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学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用文字记录了方言,这就对后人了解本地方言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从文学作品的角度
铁凝是一位有天赋和影响力的女作家,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篇小说《埋人》和长篇小说《笨花》。这两部作品不仅在写河北农村的生活,某些对话还反映了获鹿方言的特点。下面以这两部小说为主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看获鹿方言的特点。
(一)简单直接
获鹿人的生活方式具有简单直接的特点,并且习惯用最少的话表达最直接丰富的含义。
1.“那闺女也有五十了吧?”
“多。我算了算,属牛哩。”
“看这,一晃儿。”[2]
2.“看,这得让人家回来。”晕家说。
“可不能。”开战单刀直入地否了晕家说。
“看,要不我也约摸着不能越过你哩。”晕家打算为先头的话作些弥补。……
“看,你不回来,他们纵然是把坟找到,也是白闹。”晕家对开战施些奉承,竭力要挽回影响。[2]
获鹿方言中的“看这”“看”表示的并不是真的想让人看的意思,它只是一个语气词没有特定的含义,在不同语境下表示不同的意义。在1中“看这,一晃儿”表示的意思是感慨时间过得快;在2中“看”仅仅是一个放在句子开头的语气词,相当于“对啊”“是啊”,而小说中仅仅用一个“看”就表示了出了这些意思。
3.“……赶明儿你先上个半儿那铺子里,给你二胖叔卡一卡儿馃子来行不行哟?”[2]
在获鹿方言里“一卡”是一个数量短语,是拇指和其他手指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圈,是一小捆东西的意思。在3中“卡一卡儿”是一个具有描述性质的短语,第一个“卡”是动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拿,后边的“一卡儿”就是一个数量短语。用“卡一卡儿”不但表达出用手拿馃子的轻而易举,而且还含蓄得表达了被“卡”的东西是规则的形状的特点。
(二)形象生动
方言土语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的人所感受和认识的客观世界。获鹿人说话夸张,喜欢运用修辞,说出来的事物都是活灵活现的。例如:
“今年不下雨,旱得庄稼都‘火龙’了,快阴天吧。”[3]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火龙”的解释是,“(1)比喻连成一串的灯火或连成一线的火焰,(2)从炉灶通向烟囱的倾斜的孔道。”[4]在获鹿的方言里,“火龙”是形容词,指粮食作物或蔬菜的叶子因天气干旱外加虫害而变得枯萎干黄,看起来就像是连起来的灯火一样。[5]这样的说法形象生动,给人一种画面感。
这样的比喻在获鹿话里并不少见,比如在《埋人》里就有:“这女人只生得瓦刀脸,火盆嘴,脸上还有无尽的蚕沙。”[2]用瓦刀形容女人脸型不好,用火盆形容女人嘴大,用蚕沙形容女人脸上的雀斑。这并不是刻意的挖苦讽刺,而是获鹿人说话夸张的方式,这样的说法形象生动,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女人的样子。
(三)幽默风趣
说话幽默给人的感觉就是容易接触,在文学作品里写方言会显得不伦不类,但这是表达当地人风趣幽默的一种方式。例如:
1.“也得有个会使不会使。”彼得爷说,“你叫咱拿着,还是两眼一摸黑,还说不定拿它盖炒菜锅呢。”[2]
“使”在大多数方言里是“使用,用”[5]的意思,在获鹿方言里也不例外,“两眼一摸黑”形容不清楚、不会使用,“说不定还拿它盖炒菜锅呢”更体现出了获鹿人化解尴尬能力的幽默感。
2.十六岁的梅阁,六岁时就跟前街刘秀才学识字……当时有位瑞典牧师来县里传教,这基督教义使梅阁着了迷,她坚信上帝的存在,她有许多心事,从不告诉家人,只递说上帝。[2]
“递说”在获鹿方言中的意思是“告诉,对……说”,有时候也说“递给”。“递说”体现了某个消息的传递性,在字面意义上要比告诉好很多。[5]方言的使用不仅能体现出人们对话的幽默性,还能体现作者对方言的重视。
以上例子既能代表获鹿方言的特点,又能体现获鹿人的性格;既能突出保留方言的必要性,又能给人以警示。
二.从日常生活的角度
获鹿人说话语氣词有很多,如以“ge”开头的词和以“哩”结尾的词,它和不同的词结合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意义。
以“ge”开头词指的是构词成分中有“ge”,并且“ge”必须是第一个音节的词。“ge”只是一个语音,不表示任何词汇意义。[6]获鹿方言中以“ge”开头的词,大多数是由晋语过渡而来,经过长时期发展渐渐失去了在晋语中的多数意义,词义发生了变化。下面这些以“ge”开头的词以及它的义项全部来源于忻州方言,不同的是,传入获鹿之后有些义项发生改变,词义几乎都发生了缩小,有的词义甚至出现了转移。
ge蹲:①蹲,下蹲;②呆,住。[7]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有时候也表示蹲着的状态。
ge弹:①(牲口因蹄有毛病而)小步走;②(牛用脚踢)踢。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后词义转移,指单脚跳或者刚学骑自行车的人不能踩脚蹬一周。 ge转:①散步,转悠;②旋转,转动。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有时候也指没有目的的来回走。
ge交:①缠;②纠缠。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保留了这两个义项,后来词义出现转移,大多数的时候还是指离异或者未婚的男女在一起纠缠不清。这一词是由“ge缠”发展创新而来。
ge绕:①缠绕;②闲逛,转悠。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
ge嚼:①嚼;②胡说(含斥责意)。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有时候也表示一直嚼东西不下咽。
ge节:①牲口吃草后剩在槽内的短节儿草;②木料上砍掉枝后留下的疤。[7]以上两个义项均来自忻州方言,获鹿方言只保留了①这一义项,现在多指一段距离。
上边列举的这些词全部来源于《忻州方言志》,为避免重复,只作两注。获鹿方言继承的以“ge”开头的词越来越少,所表达的意思也与传入时有了差别,这就说明获鹿方言的用词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创新的。
“哩”这个语气词可以表示进行时态,所有表示进行时态的“哩”都必须用于句末,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呢”,经常与“正”、“待”或“了”连用。
如:(1)小明正发烧哩(小明正发烧呢)。
(2)她老头待天津上班儿哩。句中的“待”相当于“在”,意为“她老公在天津上班呢”。待”与“哩”连用时可以表示动作正在发生。
获鹿方言中还有“正待”与“哩”连用的情况,一般表示过去正在发生或现在正在进行的事。[5]如:年生我正待美国上学哩。(去年我正在美国上学呢。)
“了”与“哩”连用,如:你说的那个事我还记了哩,放心吧。“了哩”翻译成普通话的意思就是“着呢”,意为“你说的那件事我还记着呢,放心吧”。“了”前面的动词可以带宾语,宾语位于“了”和“哩”的中间,如:姥爷正吃了药哩,医生说不叫吸烟。意为“姥爷还在吃药呢,医生说不让抽烟”。
“哩”还可以用来表示即将进行的动作,[5]如:明个正参加婚礼哩,没空聚会。(明天正参加婚礼呢,没空聚会。)
文学来源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获鹿方言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简单、幽默、直接与形象,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同样存在。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和典籍把方言用文字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因此这些文学对于获鹿方言的发展来说,无疑起到了极为宝贵的传承和带动作用。口语词汇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寫作题材,反之,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给人们以警醒,提醒着人们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文化。正是两者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得获鹿方言在传承的过程中保留了其本身的独特性,从而加深了获鹿方言存在的必要性,使之成为我国方言世界里一颗不灭的明珠。
参考文献
[1]李荣.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几点意见(二)[J].方言,1985(03):161-162.
[2]铁凝作品系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9卷本,2007.
[3]铁凝.笨花[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4.
[4]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字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陈淑静主编.获鹿方言志[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6]王临惠.山西方言的“圪”字研究[J].语文研究,2002(03):59-62.
[7]温端政.忻州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本文通讯作者:邢永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