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文章叫有文采?语文科高考《考试说明》的解释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考生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在应试作文中以自己优美的语言使阅卷老师为之陶醉呢?
一、巧选词语,提高语言的形象性
巧妙地选用一些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可以唤起人们形象的联想,提高语言的形象性。“战斗在进行”与“战火在燃烧”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前者是抽象的,而后者就很具体形象了,能使人联想到战场上硝烟弥漫、烈火熊熊的情景。选用一些绘形、绘声、绘色的动词更能增添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作者选“敲”而去“推”,因为“敲”不仅有动作(形),还有声音(声),它让读者不但感受到了月夜的寂静,而且也似乎听到了那“笃笃,笃笃”的敲门声。“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在起草时曾选用过“到、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改成“绿”,因为“绿”不仅有动作(形),还有色彩(色),使人仿佛看到春风到处,遍地披绿装,一派明媚春光,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如下例:
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高考优秀作文《昭君的选择》)
“火焰”“火海”都具有形象色彩,但形象色彩有所不同,前者指闪烁而向上升的火,后者指燃烧面比较大的火。例句用“火焰”“火海”而不用“火苗”或“火舌”,准确形象地写出了蛾儿恶劣的生存环境,用“挣扎”“冲出” 描写蛾儿的活动,把它人格化,有力地映衬了昭君出塞前的心理活动,把她经过激烈思想斗争而决心冲出深宫院墙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二、巧换句式,增强语言的灵动性
文章如果句式单一,不免呆板、枯燥,而句式多变,即可灵动活脱起来。从语气角度,有陈述、反诘、祈使、感叹之变;从强调角度,有主动与被动、肯定与否定、常序与倒装之变;从表达角度,有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之变。不管采用哪些句式,只要用得恰当,都能收到好的效果。老舍先生谈写作举了这样的例子:“她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她的眼睛很大,她的嘴巴很小,她的个子不高。”他指出这样的句式没有什么变化,很是呆板,要是改成“她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大眼睛,小嘴巴,个子不高”就活泼生动多了。如下例:
淡淡的风,淡淡的香,在秋天的地平线上,太阳依旧那么光,那么亮;叶早就落尽了,光秃秃的树枝上突然招来了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咦?这树枝不正像一条条线谱吗?跳动的小鸟,不正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吗?原来,选择了积极乐观的心态,秋天就犹如一首动听的歌谣,从中吟唱的是一个快乐的我。(高考优秀作文《在生命的航程中,我选择……》)
例子句式灵活变换,表达方式也富于变化。长短、整散、陈述反诘、常序倒装并用,忽儿刻画形象,忽儿抒发情怀,忽儿亮明观点,整句如仪仗行进,散句如林间信步,显得摇曳多姿,令阅卷老师在语言文采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善用修辞,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选择最恰当的语言形式以加强表达效果,就是修辞,上面所讲的炼词造句都应在修辞的涵盖之内,单独列出一条,专指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纵观优秀文学作品,无一不是成功运用修辞手法的。朱自清的《春》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一片段中综合使用了拟人、顶针、比喻、排比修辞手法,将姹紫嫣红、生机勃发的春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了,作者爱春和赞春的情感溢满其中。“莫夸财主家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走过青山树也枯”,山歌剧《刘三姐》中的这几句,用夸张手法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财主心肠的狠毒,尽情抒发了老百姓对财主的憎恨之情,语言生动活泼。因此,秦牧说:“美妙的比喻简直象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点缀着文学。”又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如果将这些“魔水”,恰当地洒在应试写作上,就可点石成金,既可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又可平添文章的色彩与气势。如下例:
青春,是花季亦是雨季,但为什么正处于如花似玉的青春期的我,却感受不到一丝丝的多情善感,一丝丝的欢欣愉悦,却常常与寂寞相伴,与茫然同行。因为我很渺小,像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整日在自怨自艾中度过。(中考优秀作文《原来我也很优秀》)
例子中比喻、对偶、对比的运用,把抽象复杂的人物内心矛盾具体化、形象化,让人感同身受,再加上“如花似玉、多情善感、欢欣愉悦、寂寞、茫然、渺小、微不足道、自怨自艾”等丰富词语的运用,更使文章文采飞扬,令阅卷老师赏心悦目。
四、巧引名言警句,丰富语言的内涵
名言警句往往是一些音韵和谐、形象生动、意蕴丰厚的精美语言,若能巧妙地引用一些润色文章,不仅可使行文流畅,增强节奏感,还可丰富语言的内涵,提高文章的品位。当然,不能为引用而引用,引用须切旨、切情、切景,引在何处,怎样引用,都要恰到好处,方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下例:
我迷上《三国演义》,原先只是喜欢打打杀杀,敬佩关羽而怨恨曹操,那一夜,考试失利后难眠的一夜,心头一触,原来曹操才是英雄。这位大将军在宛城丧子折兵后的痛定思痛;这位汉丞相败走华容道时的嘲笑诸葛亮、周瑜;这位魏王在割须弃袍后巧施反间计,连遭挫折到始终不忘统一天下的抱负,不像刘备,被火烧七百里联营,烧回白帝城后一病不起;不像孙权,夺回荆州,守着父兄的基业就面南称帝。曹操把坚强演义到顶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公的诗好不令人痛快!……回眸成长之间,我懂了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既然上天已降大任于你我,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坚强出发吧!去奋斗,去拼搏,去履行生命的诺言!(中考优秀作文《回眸成长》)
小作者引用曹操本人的诗句写出一个文韬武略的政治家形象,同时也说明小作者对曹操的认识过程和情感态度的变化,从怨恨到敬佩,这也是小作者个人成长的一个过程。文末引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一段话收束全文,亮明观点,点明主旨,使文章结构严密,言约意丰,有画龙点睛之妙,作者的人文素养跃然纸上。
五、巧用流行语,使语言通俗易懂
在人们口头上流行的语言,妇孺皆知,往往是最生动、最活泼的。它包括成语、古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如果能适当地引用这些流行语,犹如绿叶配红花,往往能起到化平淡为神奇之效,使语言通俗易懂又不失精彩。如下例: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正文开头)
三曰:以“油”润官。若你矢志不移,决意为官,那须加点“油”,有所禁忌。真话、假话、兜底话,切切不可说。若烽烟四起,您得唱“火烧旺运”;若起草文书,您得颂德歌功。对主上的嫔妃,谁个得宠,便要专事奉承。要知道,裙带风、枕边风,比那十二级台风还强……
区区小子,扰耳前辈,不胜惶恐。(正文结尾)(高考优秀作文《谏屈原书》)。
这是一篇以书信的形式与战国大诗人屈原展开心灵交流的佳作中的三段。正文开头和结尾,言简意赅,“安然无恙”的问候语和“区区”“扰耳”“不胜惶恐”的谦语皆属古语,符合晚辈与前辈,与古人对话的语言特点。“矢志不移”“烽烟四起”等成语,“兜底话”“枕边风”等俗语的巧用,把当今社会中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说得如此俏皮幽默,反映了作者胜人一筹的文化素养和关注社会人生的洞察力,体现了雅致隽永的语言风格。
总而言之,文采体现在语言运用上。语言是思想内容的载体,是阅卷老师产生美感的契机,它既可载舟,又可覆舟。文采斐然的文章会综合考虑词语、句式、修辞等因素,像上面所举之例。当然,说千道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到上面所讲的五点,前提是必须肚中有“货”。为了保证“货源”充足,每位考生平时都应扩大阅读,分类积累,还要努力从日常用语中、从文学作品中去提取语言的精华。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所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要向人民群众学習语言,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部分,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有些学生不重视课本的学习,认为课本与中考或高考内容关系不大,这是很幼稚的。其实,课本是最好的例子,它收录了古今中外大量文质兼美的作品,各种语言运用技巧都有体现。许多优秀考场作文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只要学生用心去学,从中掌握各种语言运用的技巧,并时刻把自己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心里,用纸之砧、心之锤去锤炼它们,就能在应试作文中大放异彩。
一、巧选词语,提高语言的形象性
巧妙地选用一些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可以唤起人们形象的联想,提高语言的形象性。“战斗在进行”与“战火在燃烧”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前者是抽象的,而后者就很具体形象了,能使人联想到战场上硝烟弥漫、烈火熊熊的情景。选用一些绘形、绘声、绘色的动词更能增添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作者选“敲”而去“推”,因为“敲”不仅有动作(形),还有声音(声),它让读者不但感受到了月夜的寂静,而且也似乎听到了那“笃笃,笃笃”的敲门声。“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在起草时曾选用过“到、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改成“绿”,因为“绿”不仅有动作(形),还有色彩(色),使人仿佛看到春风到处,遍地披绿装,一派明媚春光,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如下例:
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高考优秀作文《昭君的选择》)
“火焰”“火海”都具有形象色彩,但形象色彩有所不同,前者指闪烁而向上升的火,后者指燃烧面比较大的火。例句用“火焰”“火海”而不用“火苗”或“火舌”,准确形象地写出了蛾儿恶劣的生存环境,用“挣扎”“冲出” 描写蛾儿的活动,把它人格化,有力地映衬了昭君出塞前的心理活动,把她经过激烈思想斗争而决心冲出深宫院墙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二、巧换句式,增强语言的灵动性
文章如果句式单一,不免呆板、枯燥,而句式多变,即可灵动活脱起来。从语气角度,有陈述、反诘、祈使、感叹之变;从强调角度,有主动与被动、肯定与否定、常序与倒装之变;从表达角度,有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之变。不管采用哪些句式,只要用得恰当,都能收到好的效果。老舍先生谈写作举了这样的例子:“她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她的眼睛很大,她的嘴巴很小,她的个子不高。”他指出这样的句式没有什么变化,很是呆板,要是改成“她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大眼睛,小嘴巴,个子不高”就活泼生动多了。如下例:
淡淡的风,淡淡的香,在秋天的地平线上,太阳依旧那么光,那么亮;叶早就落尽了,光秃秃的树枝上突然招来了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咦?这树枝不正像一条条线谱吗?跳动的小鸟,不正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吗?原来,选择了积极乐观的心态,秋天就犹如一首动听的歌谣,从中吟唱的是一个快乐的我。(高考优秀作文《在生命的航程中,我选择……》)
例子句式灵活变换,表达方式也富于变化。长短、整散、陈述反诘、常序倒装并用,忽儿刻画形象,忽儿抒发情怀,忽儿亮明观点,整句如仪仗行进,散句如林间信步,显得摇曳多姿,令阅卷老师在语言文采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善用修辞,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选择最恰当的语言形式以加强表达效果,就是修辞,上面所讲的炼词造句都应在修辞的涵盖之内,单独列出一条,专指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纵观优秀文学作品,无一不是成功运用修辞手法的。朱自清的《春》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一片段中综合使用了拟人、顶针、比喻、排比修辞手法,将姹紫嫣红、生机勃发的春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了,作者爱春和赞春的情感溢满其中。“莫夸财主家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走过青山树也枯”,山歌剧《刘三姐》中的这几句,用夸张手法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财主心肠的狠毒,尽情抒发了老百姓对财主的憎恨之情,语言生动活泼。因此,秦牧说:“美妙的比喻简直象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点缀着文学。”又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如果将这些“魔水”,恰当地洒在应试写作上,就可点石成金,既可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又可平添文章的色彩与气势。如下例:
青春,是花季亦是雨季,但为什么正处于如花似玉的青春期的我,却感受不到一丝丝的多情善感,一丝丝的欢欣愉悦,却常常与寂寞相伴,与茫然同行。因为我很渺小,像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整日在自怨自艾中度过。(中考优秀作文《原来我也很优秀》)
例子中比喻、对偶、对比的运用,把抽象复杂的人物内心矛盾具体化、形象化,让人感同身受,再加上“如花似玉、多情善感、欢欣愉悦、寂寞、茫然、渺小、微不足道、自怨自艾”等丰富词语的运用,更使文章文采飞扬,令阅卷老师赏心悦目。
四、巧引名言警句,丰富语言的内涵
名言警句往往是一些音韵和谐、形象生动、意蕴丰厚的精美语言,若能巧妙地引用一些润色文章,不仅可使行文流畅,增强节奏感,还可丰富语言的内涵,提高文章的品位。当然,不能为引用而引用,引用须切旨、切情、切景,引在何处,怎样引用,都要恰到好处,方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下例:
我迷上《三国演义》,原先只是喜欢打打杀杀,敬佩关羽而怨恨曹操,那一夜,考试失利后难眠的一夜,心头一触,原来曹操才是英雄。这位大将军在宛城丧子折兵后的痛定思痛;这位汉丞相败走华容道时的嘲笑诸葛亮、周瑜;这位魏王在割须弃袍后巧施反间计,连遭挫折到始终不忘统一天下的抱负,不像刘备,被火烧七百里联营,烧回白帝城后一病不起;不像孙权,夺回荆州,守着父兄的基业就面南称帝。曹操把坚强演义到顶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公的诗好不令人痛快!……回眸成长之间,我懂了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既然上天已降大任于你我,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坚强出发吧!去奋斗,去拼搏,去履行生命的诺言!(中考优秀作文《回眸成长》)
小作者引用曹操本人的诗句写出一个文韬武略的政治家形象,同时也说明小作者对曹操的认识过程和情感态度的变化,从怨恨到敬佩,这也是小作者个人成长的一个过程。文末引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一段话收束全文,亮明观点,点明主旨,使文章结构严密,言约意丰,有画龙点睛之妙,作者的人文素养跃然纸上。
五、巧用流行语,使语言通俗易懂
在人们口头上流行的语言,妇孺皆知,往往是最生动、最活泼的。它包括成语、古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如果能适当地引用这些流行语,犹如绿叶配红花,往往能起到化平淡为神奇之效,使语言通俗易懂又不失精彩。如下例: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正文开头)
三曰:以“油”润官。若你矢志不移,决意为官,那须加点“油”,有所禁忌。真话、假话、兜底话,切切不可说。若烽烟四起,您得唱“火烧旺运”;若起草文书,您得颂德歌功。对主上的嫔妃,谁个得宠,便要专事奉承。要知道,裙带风、枕边风,比那十二级台风还强……
区区小子,扰耳前辈,不胜惶恐。(正文结尾)(高考优秀作文《谏屈原书》)。
这是一篇以书信的形式与战国大诗人屈原展开心灵交流的佳作中的三段。正文开头和结尾,言简意赅,“安然无恙”的问候语和“区区”“扰耳”“不胜惶恐”的谦语皆属古语,符合晚辈与前辈,与古人对话的语言特点。“矢志不移”“烽烟四起”等成语,“兜底话”“枕边风”等俗语的巧用,把当今社会中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说得如此俏皮幽默,反映了作者胜人一筹的文化素养和关注社会人生的洞察力,体现了雅致隽永的语言风格。
总而言之,文采体现在语言运用上。语言是思想内容的载体,是阅卷老师产生美感的契机,它既可载舟,又可覆舟。文采斐然的文章会综合考虑词语、句式、修辞等因素,像上面所举之例。当然,说千道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到上面所讲的五点,前提是必须肚中有“货”。为了保证“货源”充足,每位考生平时都应扩大阅读,分类积累,还要努力从日常用语中、从文学作品中去提取语言的精华。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所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要向人民群众学習语言,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部分,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有些学生不重视课本的学习,认为课本与中考或高考内容关系不大,这是很幼稚的。其实,课本是最好的例子,它收录了古今中外大量文质兼美的作品,各种语言运用技巧都有体现。许多优秀考场作文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只要学生用心去学,从中掌握各种语言运用的技巧,并时刻把自己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心里,用纸之砧、心之锤去锤炼它们,就能在应试作文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