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改革要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其攻坚克难的突破口何在?身为一校之长的本文作者从多年的实践中归纳了一个“八字真经”即“强化管理”“突出特色”。为此,文章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重视教师培训,更新课程理念;科学规划课程,打造校本特色;丰富教研活动,提升学业水平这四方面作了全面阐述,策略精当可行。
关键词:课程改革 实践策略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中学校长,笔者一直在 努力探索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牢牢抓住了强化管理和突出特色这两个基本环节,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明显实效。
策略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
在新课程改革中,校长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校长的价值观、献身精神和工作能力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本保证,而民主型、转化型风格的校长无疑有助于课程改革有力推进及其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这样的校长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勇于表明自己的立场,忠实于课程计划但不是做新课程改革计划的绊脚石,敢于面对各种崭新的课程尝试但又不是做亦步亦趋的过于忠实的随从。
作为一校之长,笔者十分重视新课程改革工作。新课程实验一开始,学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课改工作决策;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的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编排本校的课程方案与课程表,组织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与编制实施方案等;成立了以主管业务的副校长为组长的科目课程小组,负责提出本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课方案及其说明,并上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主导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等;成立了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对学生可否获得学分进行判定。
在管理制度方面,我校特别注意对传统的管理制度的反思,从理念、结构、运行程序、教学行为、评价方式等全方位对课程管理制度进行了变革。学校重建并规范了课改的相关制度,主要有《萍乡二中新课程管理制度》《萍乡二中校本教研制度和规定》《萍乡二中学生学分认定实施细则》《萍乡二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萍乡二中教学成绩分析方案》《萍乡二中继续教育条例》《萍乡二中教师培训制度》《萍乡二中减负措施》等,并且对学分制、选课制、走班制都有相应的规定。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又对这些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从而确保了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且能高效开展。
策略二:重视教师培训,更新课程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课改工作中的主要力量,教师的价值、信念和意识形态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新的课程改革方案,若不能改变教师的知识观,则改革成效堪忧, 只有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改革过程,认同改革理念,在改革中学习和成长,担负起重要的职责,做改革的行动者,架起自下而上的联系桥梁,才能达到改革的目标。基于这一理念,我校十分重视课改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
首先是抓好离岗培训。学校利用暑假狠抓了省、市组织的新课程的系统培训,先后有近40名教师参加了省里在南昌、新余、吉安、井冈山等地组织的新课程培训。除此之外,学校不仅组织了高一、高二的教师和全校的行政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加了市级新课程培训,而且对所有教师都进行了新课改的校级通识培训。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也都参加了省和国家级的课改培训,教学处负责人更是多次赴课改实验省区的课改样本校进行学习考察。
其次是抓好校本培训。我校为规范校本培训,制定了校本培训工作制度。校本培训形式多种多样。一是集中培训。校长、副校长利用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的契机,为全校教师开办课改专题辅导讲座;组织全校教师收看课改先进校专题报告等等。二是开展“每月一研讨、每周一反思”活动,利用每周三文科备课组活动和每周四理科备课组活动的时间,分年级分学科研究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三是抓好个人自学。为了促使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赶上课改步伐,采取多种形式交流教师学习心得,以便达成共识。
第三是抓好计划培训。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课改顺利开展的助推器。我校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通过观看光盘、听讲座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和知识,真正从内涵上把握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做到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树立人本意识,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服务意识,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策略三:科学规划课程,打造校本特色
本着学校课程规划应与国家课程改革精神相一致的原则,我们在课程设置时非常注重处理好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关系,并在确保课程全面实施的基础上凸显学校特色。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制订了《萍乡二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由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研究并确立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向、类型并围绕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心理健康素质、艺术素质等方面,联系生活实际或学科重要模块来进行专题深化的开发。在教师自愿申报的基础上,学校开设了多批校本课程,如笔者的《萍乡傩文化概况》、刘小东老师的《无线电技术》、邓柳萍老师的《生活中的化学》、邓国荣老师的《数学史》,以及历史组的《一百个励志的历史故事》、音乐组的《心中唱首家乡的歌》等。笔者带领英语教研组胡文香、唐汉辉等几位教师开发的《高中英语新课程词汇和常用句型经典荟萃》以及艺教处的《歌声伴我成长》等校本教材深受学生喜爱。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凸显校本特色。通用技术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高中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开设这两门课程,都需要专门的实验场地。花数十万元建一两个通用技术教室在当前还有些不切实际,到校外去开辟实践活动基地又不便管理。正是如此,实验年级的师生大胆创新,看上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前景,看上了往往被人忽视的校园建筑楼顶,看上了最普通的土壤。他们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力优势和人力优势,借助市农科所专家的技术支持,建起了菌类中的尖端产品——大球盖蘑菇“空中”实验基地。通过半年的精心培植,蘑菇长势良好,产量丰富。而笔者指导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纯谷壳屋顶露天栽培大球盖菇》还荣获了全市新课程实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一等奖。为此,省、市相关领导和专家多次到现场考察,认为此举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又培养了学生一技之长,值得提倡。
学校另外一个特色是将课程改革与“名师名课工程”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有力推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校“名师名课工程”实施已有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对课程改革有着良好的助推作用。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在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研究,做好教材整合,是提高课改成效的技术保障,也是课改的主旨。从课改一开始,我校就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关注点,开展以此为目标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抓住了课改的要旨。这一工作不仅使管理者逐步梳理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也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在具体实施中,我校采取了跟踪听评课、随机抽评课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地总结和反馈了实际教学情况,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
策略四:丰富教研活动,提升学业水平
在新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全面搞好教科研,注重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的水平自我提升,对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教学研究可以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所进步,可以带动整个学校教学发展;通过教科研,可以凝聚一批人,培养一批人,锻炼一批人;通过教科研,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扬长补短,创出自己的名牌。其次,通过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将赋予教师个人科研能力,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各方面不断获取新知识、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观,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对此,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教科研活动。在2009年参加的省电教馆征集高中新课程教案和课堂实录评比活动中,有15人次参加并获奖,其中获省级一等奖的多达四人次。新课程实验不仅促进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也让学校成为了“国家教育部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合作学校”。2010年3月,我校“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音乐子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被评为优秀实验学校。在5月份课题结题的汇报表演中,我校刘琛老师的精彩演出也赢得了评委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新课程实验开展以来,有上百人次在全国和省、市级教研论文评比、课件比赛中获奖。而英语组、数学组、生物组等老师分别主持的省级课题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即将结题。
此外,学校还十分重视实验年级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除了加强教师的集体研究,每周进行一次新课程教研活动,还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严格按计划组织复习,做到同内容、同进度,步调一致,适时介绍学业水平考试最新信息,仔细分析考试大纲,深入研究考题,预测命题趋势,并加强个别辅导,尤其是在对偏科学生的指导上,学校组织安排老师定时对这些学生的学习进行督促、检查,面对面地进行有效指导。也正是因为对课改工作的重视和合理的管理、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我校在历次学业水平考试中,学生优秀率均为市直学校之首。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刘启明
关键词:课程改革 实践策略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中学校长,笔者一直在 努力探索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牢牢抓住了强化管理和突出特色这两个基本环节,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明显实效。
策略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
在新课程改革中,校长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校长的价值观、献身精神和工作能力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本保证,而民主型、转化型风格的校长无疑有助于课程改革有力推进及其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这样的校长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勇于表明自己的立场,忠实于课程计划但不是做新课程改革计划的绊脚石,敢于面对各种崭新的课程尝试但又不是做亦步亦趋的过于忠实的随从。
作为一校之长,笔者十分重视新课程改革工作。新课程实验一开始,学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课改工作决策;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的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编排本校的课程方案与课程表,组织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与编制实施方案等;成立了以主管业务的副校长为组长的科目课程小组,负责提出本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课方案及其说明,并上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主导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等;成立了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对学生可否获得学分进行判定。
在管理制度方面,我校特别注意对传统的管理制度的反思,从理念、结构、运行程序、教学行为、评价方式等全方位对课程管理制度进行了变革。学校重建并规范了课改的相关制度,主要有《萍乡二中新课程管理制度》《萍乡二中校本教研制度和规定》《萍乡二中学生学分认定实施细则》《萍乡二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萍乡二中教学成绩分析方案》《萍乡二中继续教育条例》《萍乡二中教师培训制度》《萍乡二中减负措施》等,并且对学分制、选课制、走班制都有相应的规定。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又对这些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从而确保了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且能高效开展。
策略二:重视教师培训,更新课程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课改工作中的主要力量,教师的价值、信念和意识形态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新的课程改革方案,若不能改变教师的知识观,则改革成效堪忧, 只有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改革过程,认同改革理念,在改革中学习和成长,担负起重要的职责,做改革的行动者,架起自下而上的联系桥梁,才能达到改革的目标。基于这一理念,我校十分重视课改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
首先是抓好离岗培训。学校利用暑假狠抓了省、市组织的新课程的系统培训,先后有近40名教师参加了省里在南昌、新余、吉安、井冈山等地组织的新课程培训。除此之外,学校不仅组织了高一、高二的教师和全校的行政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加了市级新课程培训,而且对所有教师都进行了新课改的校级通识培训。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也都参加了省和国家级的课改培训,教学处负责人更是多次赴课改实验省区的课改样本校进行学习考察。
其次是抓好校本培训。我校为规范校本培训,制定了校本培训工作制度。校本培训形式多种多样。一是集中培训。校长、副校长利用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的契机,为全校教师开办课改专题辅导讲座;组织全校教师收看课改先进校专题报告等等。二是开展“每月一研讨、每周一反思”活动,利用每周三文科备课组活动和每周四理科备课组活动的时间,分年级分学科研究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三是抓好个人自学。为了促使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赶上课改步伐,采取多种形式交流教师学习心得,以便达成共识。
第三是抓好计划培训。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课改顺利开展的助推器。我校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通过观看光盘、听讲座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和知识,真正从内涵上把握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做到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树立人本意识,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服务意识,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策略三:科学规划课程,打造校本特色
本着学校课程规划应与国家课程改革精神相一致的原则,我们在课程设置时非常注重处理好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关系,并在确保课程全面实施的基础上凸显学校特色。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制订了《萍乡二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由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研究并确立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向、类型并围绕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心理健康素质、艺术素质等方面,联系生活实际或学科重要模块来进行专题深化的开发。在教师自愿申报的基础上,学校开设了多批校本课程,如笔者的《萍乡傩文化概况》、刘小东老师的《无线电技术》、邓柳萍老师的《生活中的化学》、邓国荣老师的《数学史》,以及历史组的《一百个励志的历史故事》、音乐组的《心中唱首家乡的歌》等。笔者带领英语教研组胡文香、唐汉辉等几位教师开发的《高中英语新课程词汇和常用句型经典荟萃》以及艺教处的《歌声伴我成长》等校本教材深受学生喜爱。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凸显校本特色。通用技术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高中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开设这两门课程,都需要专门的实验场地。花数十万元建一两个通用技术教室在当前还有些不切实际,到校外去开辟实践活动基地又不便管理。正是如此,实验年级的师生大胆创新,看上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前景,看上了往往被人忽视的校园建筑楼顶,看上了最普通的土壤。他们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力优势和人力优势,借助市农科所专家的技术支持,建起了菌类中的尖端产品——大球盖蘑菇“空中”实验基地。通过半年的精心培植,蘑菇长势良好,产量丰富。而笔者指导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纯谷壳屋顶露天栽培大球盖菇》还荣获了全市新课程实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一等奖。为此,省、市相关领导和专家多次到现场考察,认为此举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又培养了学生一技之长,值得提倡。
学校另外一个特色是将课程改革与“名师名课工程”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有力推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校“名师名课工程”实施已有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对课程改革有着良好的助推作用。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在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研究,做好教材整合,是提高课改成效的技术保障,也是课改的主旨。从课改一开始,我校就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关注点,开展以此为目标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抓住了课改的要旨。这一工作不仅使管理者逐步梳理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也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在具体实施中,我校采取了跟踪听评课、随机抽评课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地总结和反馈了实际教学情况,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
策略四:丰富教研活动,提升学业水平
在新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全面搞好教科研,注重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的水平自我提升,对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教学研究可以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所进步,可以带动整个学校教学发展;通过教科研,可以凝聚一批人,培养一批人,锻炼一批人;通过教科研,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扬长补短,创出自己的名牌。其次,通过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将赋予教师个人科研能力,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各方面不断获取新知识、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观,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对此,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教科研活动。在2009年参加的省电教馆征集高中新课程教案和课堂实录评比活动中,有15人次参加并获奖,其中获省级一等奖的多达四人次。新课程实验不仅促进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也让学校成为了“国家教育部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合作学校”。2010年3月,我校“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音乐子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被评为优秀实验学校。在5月份课题结题的汇报表演中,我校刘琛老师的精彩演出也赢得了评委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新课程实验开展以来,有上百人次在全国和省、市级教研论文评比、课件比赛中获奖。而英语组、数学组、生物组等老师分别主持的省级课题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即将结题。
此外,学校还十分重视实验年级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除了加强教师的集体研究,每周进行一次新课程教研活动,还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严格按计划组织复习,做到同内容、同进度,步调一致,适时介绍学业水平考试最新信息,仔细分析考试大纲,深入研究考题,预测命题趋势,并加强个别辅导,尤其是在对偏科学生的指导上,学校组织安排老师定时对这些学生的学习进行督促、检查,面对面地进行有效指导。也正是因为对课改工作的重视和合理的管理、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我校在历次学业水平考试中,学生优秀率均为市直学校之首。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刘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