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为高职院校中药专业学生中药性状鉴别能力的培养提供策略。方法: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教学研究、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对目前高职学生中药性状鉴别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总结出一系列该能力提升的培养方法。结论:该方法可用于高职院校学生中药性状鉴别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药性状鉴别能力;研究分析;提升
高职院校学生的中药性状鉴别能力培养,主要针对市场上的中药质检工、中药调剂员、质量控制岗位的需求而需要学生掌握的能力。要求学生按照国家药典标准,能够对中药进行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中药品种(真、伪)的鉴定,以确定中药的来源、性状和品种优劣。国家为了促进各职业院校中药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等,连续5年举办全国中药技能大赛,希望以赛促教,提高人才培养素质、能力和知识。
一、 掌握中药性状鉴别基本知识是基石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行业导向型,行业、企业的工作中需要基础知识扎实的毕业生。中药行业离不开中药性状鉴别能力强的人才,而高等职业院校恰恰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沃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中药性状鉴别知识,才能识别并写出正确的中药名称,才能正确辨别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真伪。这就要求教师在上中药学和中药鉴定课时,规范使用正确的中药正名正字,不使用别名、地名,教材中的功效、主治与药典不同时,以最新版的药典记载为准。中药材及其饮片正品是我们平时上课常见常用的药品,而伪品反而很少见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给学生上课时以正品药材的药典鉴别标准为重点,不符合药典鉴别标准的均为伪品,另外,我们也可以在平时药用植物实习或去药材市场进行中药饮片实习的过程中,注意收集部分伪品以供教学使用。
二、 重视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经验鉴别法是中药材及其饮片鉴别的主要方法,也是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总结出来能够形象描述中药材特点的经典鉴别方法。如人参的“雁脖芦”、“疙瘩体”、“珍珠须”,蕲蛇的“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何首乌的“云锦花纹”,川贝的“怀中抱月”,三七的“铜皮铁骨”等。让学生亲密接触药材,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等方法,观察药材的这些特征,才能掌握这些药材的特征。
采用对比、串联的方法,将中药中很多来源、形态、名称相近的药进行区分,将这些药放在一起讲,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这些药材的区别,使学生明确其中的差别,从而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如人参与西洋参形态相似,但来源不同;川贝与浙贝形态相近,但品种不同;川牛膝与牛膝,名称相近,但来源不同;乌头与附子,植物来源相同,但药用部位和炮制方法不同。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文、视、声等特点,将中药材及其饮片特征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发现药材的识别特征。尤其是中药材的显微鉴别,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中药材及其饮片的外形、表皮、颜色、断面等,以及韧皮部、木质部、髓部、导管、石细胞、淀粉粒等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学习。
增加实践比重,提高学生性状鉴别的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认药百遍,其效亦见。根据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普遍反映毕业生的认药能力差,往往离开了饮片包装袋就无法辨识药材,甚至本科生、研究生也无法很好地具备辨识药材的能力。作为高职院校,面向市场、企业、行业培养人才的直通院校,应该积极面对这一不良情况,改善教学模式,提高实践学时数,让学生反复去认药,并定期进行实践考核。
三、 抓住中药鉴别重点,巧辨真伪优劣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黄正明曾表示:“中药市场乱象,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国内严重缺少中药质量鉴定专业人才。”可见,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真伪鉴别人才的培养与中药技能大赛的举办目标有相同之处。那么只有抓住中药鉴别重点与市场常见伪品,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比如,白术是临床的常用药,呈不规则肥厚团块,表面灰黄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纹和纹沟,顶端有残留的茎基和芽痕,断面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烘干后断面角质样,嚼之有黏性,但其伪品亦较多,常见的伪品有白芍根头、炒白芍根头、皖南白术、关苍术和土木香根头片;三七,有“銅皮铁骨”之称,木部有放射状纹理,俗称“菊花心”,气味微苦而后甜,质坚实,击碎后,皮与木常分离,俗称“皮骨分离”,常见伪品有石膏、牛胶等配制的假三七,以白术或莪术做的假田七,以水三七做的假三七;麝香的鉴别可采用火试法,取少许麝香撒于热坩埚中灼烧,麝香受热崩裂后膨胀起泡,香气浓郁,灰烬呈白色的是正品,而呈紫红色或黑色,伴有焦臭味的是伪品。
四、 结语
高职院校中药专业学生的中药性状鉴别能力是学生毕业前应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也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能力。中药市场的质量保证,需要我们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只有具备中药性状鉴别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才能成为专业能力强的中药调剂员、中药质检工以及质量控制员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乔卿梅,程茂高,魏志华.技能大赛对中药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3(3):65.
[2]顾瑛琪.《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中渗入技能大赛的课堂教学方法探究——以《中药川贝母的鉴别》为例[J].职业教育,2015,1(11):56.
[3]裴香萍,王兵,杜晨晖等.《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讨[J].光明中医,2014,29(2):396-398.
[4]贾桂燕,王艳红,余丽芸等.浅谈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166-168.
[5]梁素娇.白术及其伪品的真伪鉴别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0):2821.
[6]马孝川.中药三七药理作用及真伪鉴别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5,8(8A):118.
[7]范志英,郑飞.经验鉴别法在基层中医医院中药房的意义[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72-73.
作者简介:
雷蒙蒙,陕西省渭南市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中药性状鉴别能力;研究分析;提升
高职院校学生的中药性状鉴别能力培养,主要针对市场上的中药质检工、中药调剂员、质量控制岗位的需求而需要学生掌握的能力。要求学生按照国家药典标准,能够对中药进行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中药品种(真、伪)的鉴定,以确定中药的来源、性状和品种优劣。国家为了促进各职业院校中药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等,连续5年举办全国中药技能大赛,希望以赛促教,提高人才培养素质、能力和知识。
一、 掌握中药性状鉴别基本知识是基石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行业导向型,行业、企业的工作中需要基础知识扎实的毕业生。中药行业离不开中药性状鉴别能力强的人才,而高等职业院校恰恰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沃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中药性状鉴别知识,才能识别并写出正确的中药名称,才能正确辨别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真伪。这就要求教师在上中药学和中药鉴定课时,规范使用正确的中药正名正字,不使用别名、地名,教材中的功效、主治与药典不同时,以最新版的药典记载为准。中药材及其饮片正品是我们平时上课常见常用的药品,而伪品反而很少见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给学生上课时以正品药材的药典鉴别标准为重点,不符合药典鉴别标准的均为伪品,另外,我们也可以在平时药用植物实习或去药材市场进行中药饮片实习的过程中,注意收集部分伪品以供教学使用。
二、 重视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经验鉴别法是中药材及其饮片鉴别的主要方法,也是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总结出来能够形象描述中药材特点的经典鉴别方法。如人参的“雁脖芦”、“疙瘩体”、“珍珠须”,蕲蛇的“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何首乌的“云锦花纹”,川贝的“怀中抱月”,三七的“铜皮铁骨”等。让学生亲密接触药材,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等方法,观察药材的这些特征,才能掌握这些药材的特征。
采用对比、串联的方法,将中药中很多来源、形态、名称相近的药进行区分,将这些药放在一起讲,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这些药材的区别,使学生明确其中的差别,从而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如人参与西洋参形态相似,但来源不同;川贝与浙贝形态相近,但品种不同;川牛膝与牛膝,名称相近,但来源不同;乌头与附子,植物来源相同,但药用部位和炮制方法不同。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文、视、声等特点,将中药材及其饮片特征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发现药材的识别特征。尤其是中药材的显微鉴别,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中药材及其饮片的外形、表皮、颜色、断面等,以及韧皮部、木质部、髓部、导管、石细胞、淀粉粒等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学习。
增加实践比重,提高学生性状鉴别的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认药百遍,其效亦见。根据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普遍反映毕业生的认药能力差,往往离开了饮片包装袋就无法辨识药材,甚至本科生、研究生也无法很好地具备辨识药材的能力。作为高职院校,面向市场、企业、行业培养人才的直通院校,应该积极面对这一不良情况,改善教学模式,提高实践学时数,让学生反复去认药,并定期进行实践考核。
三、 抓住中药鉴别重点,巧辨真伪优劣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黄正明曾表示:“中药市场乱象,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国内严重缺少中药质量鉴定专业人才。”可见,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真伪鉴别人才的培养与中药技能大赛的举办目标有相同之处。那么只有抓住中药鉴别重点与市场常见伪品,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比如,白术是临床的常用药,呈不规则肥厚团块,表面灰黄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纹和纹沟,顶端有残留的茎基和芽痕,断面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烘干后断面角质样,嚼之有黏性,但其伪品亦较多,常见的伪品有白芍根头、炒白芍根头、皖南白术、关苍术和土木香根头片;三七,有“銅皮铁骨”之称,木部有放射状纹理,俗称“菊花心”,气味微苦而后甜,质坚实,击碎后,皮与木常分离,俗称“皮骨分离”,常见伪品有石膏、牛胶等配制的假三七,以白术或莪术做的假田七,以水三七做的假三七;麝香的鉴别可采用火试法,取少许麝香撒于热坩埚中灼烧,麝香受热崩裂后膨胀起泡,香气浓郁,灰烬呈白色的是正品,而呈紫红色或黑色,伴有焦臭味的是伪品。
四、 结语
高职院校中药专业学生的中药性状鉴别能力是学生毕业前应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也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能力。中药市场的质量保证,需要我们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只有具备中药性状鉴别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才能成为专业能力强的中药调剂员、中药质检工以及质量控制员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乔卿梅,程茂高,魏志华.技能大赛对中药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3(3):65.
[2]顾瑛琪.《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中渗入技能大赛的课堂教学方法探究——以《中药川贝母的鉴别》为例[J].职业教育,2015,1(11):56.
[3]裴香萍,王兵,杜晨晖等.《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讨[J].光明中医,2014,29(2):396-398.
[4]贾桂燕,王艳红,余丽芸等.浅谈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166-168.
[5]梁素娇.白术及其伪品的真伪鉴别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0):2821.
[6]马孝川.中药三七药理作用及真伪鉴别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5,8(8A):118.
[7]范志英,郑飞.经验鉴别法在基层中医医院中药房的意义[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72-73.
作者简介:
雷蒙蒙,陕西省渭南市渭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