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北高级中学教师
课堂教学的优化是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优化能让所有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轻松活泼、兴趣盎然的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优化呢?我认为激趣(激发兴趣)、染情(情境感染)、启思(启迪思维)应是达到优化目标的几个关键因素。
一、激趣
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拨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这就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第一位的工作,应当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1.目标激趣。“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引导学生树立高远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望断天涯路不迷”,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浓厚的兴趣。这是理性的驱动,是内力的激发,具有长效性。
2.爱好激趣。古人有所谓“书痴”、“画痴”之说。兴趣浓烈到如痴如醉的地步,当然是爱好使然。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爱好,引导学生爱一切美(包括真、善)的东西,可以激起他们的求知兴趣。这是感性的,具有直接性。
3.手段激趣。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图文并茂,音像交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造成多维的教学领域,直观再现,微观凸显,宏观囊括,“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师生兴趣当然就浓了。
4.方法激趣。“千人一面”,令人生厌;“千人一腔”,使人讨嫌。变则新,新则趣。讲座式、讨论式、问答式,自学法、导学法、互学法,演绎型、归纳型、比较型等,改革我们的教法和学法,增强教学的艺术魅力,巧妙地运用教学的十八般武艺,这应当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着力点,也就是素质教育的着力点。
二、染情
“万物有灵情中得”。教育就是一项极富感情的事业。因为教育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情感因素实在不容忽视。除了一般地调侃、融洽师生情感关系外,在课堂教学领域,要特别注意营造情感氛围,调动情感因素。
1.移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的教材内容(不仅是文科),充满着人情和物趣,我们应当“披文以入情”,充分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把课本上的“情”“移”到学生心里,以“情”动人,让学生“郁郁乎情生”,主动的接受美的情感的熏陶。
2.造情。优秀的教师不仅善于“移情”,还善于“造情”,即创设目标情境,营造情感氛围,使课堂的教和学笼罩在一种刻意经营的情感氛围之下,学生乐乎其中。这当然不是矫揉造作的“矫情”,它的目的是要使学生面对的虽然是普通的课本,心头涌动的却是情感的波澜。
3.染情。“移情”也好,“造情”也好,都是为了“染情”,即用“情”来感染学生。我们听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讲课,整个课堂“情”“境”交融,总有一种“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感觉。“情”和“境”有时是难以分开的。“情”从“境”生,“境”由“情”出,难怪不少人以“情境教学”为科研课题而孜孜以求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课堂教学优化的过程,实在也是“染情”的过程。
三、启思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训练思维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强调思维训练。人们常常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使“心灵”;培养能力,会“手巧”。这些都源于思维训练的优化。如果说“激趣”、“染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那么“启思”,即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启迪学生思维,就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体了。
1.鼓励质疑问难。前人说:“学则须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启迪思維,训练思维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思维在质疑和问难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自觉而具体的训练。有经验的老师总是把注意力放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疑和解疑上,精心设疑,巧妙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地反诘问难,从而启发学生去深入思考,反复比较,明辨是非,独抒己见。孔子就鼓励学生个个“言志”。赞扬独抒己见的学生,这应当也是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不论对还是错,学生教学中的各抒己见,都应当得到尊重。因为“独抒己见”和“人云亦云”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独抒己见”不能都说成是“创造”,但至少是“创造性”的,起码学生在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允许独抒己见,就是支持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
2.提倡教学民主。学生的思维训练只有在民主的、平等的环境和氛围中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直接面对“权威”(老师),思维更容易受到拘束。提倡教学民主,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本体意识,让学生放开手脚,拓展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空间,就更有必要了。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提倡教学上的“民主”与“科学”,就是认识到,只有教学的民主化,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大限度地促进教学的科学化。我们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同学生一起质疑答题,相互讨论,无疑是优化思维训练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只有在激趣、染情、启思等方面下功夫,力求教学过程优化,方可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师生之间在心理上、情感上取得和谐共振,达到教与学上的默契,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优化是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优化能让所有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轻松活泼、兴趣盎然的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优化呢?我认为激趣(激发兴趣)、染情(情境感染)、启思(启迪思维)应是达到优化目标的几个关键因素。
一、激趣
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拨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这就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第一位的工作,应当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1.目标激趣。“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引导学生树立高远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望断天涯路不迷”,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浓厚的兴趣。这是理性的驱动,是内力的激发,具有长效性。
2.爱好激趣。古人有所谓“书痴”、“画痴”之说。兴趣浓烈到如痴如醉的地步,当然是爱好使然。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爱好,引导学生爱一切美(包括真、善)的东西,可以激起他们的求知兴趣。这是感性的,具有直接性。
3.手段激趣。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图文并茂,音像交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造成多维的教学领域,直观再现,微观凸显,宏观囊括,“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师生兴趣当然就浓了。
4.方法激趣。“千人一面”,令人生厌;“千人一腔”,使人讨嫌。变则新,新则趣。讲座式、讨论式、问答式,自学法、导学法、互学法,演绎型、归纳型、比较型等,改革我们的教法和学法,增强教学的艺术魅力,巧妙地运用教学的十八般武艺,这应当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着力点,也就是素质教育的着力点。
二、染情
“万物有灵情中得”。教育就是一项极富感情的事业。因为教育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情感因素实在不容忽视。除了一般地调侃、融洽师生情感关系外,在课堂教学领域,要特别注意营造情感氛围,调动情感因素。
1.移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的教材内容(不仅是文科),充满着人情和物趣,我们应当“披文以入情”,充分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把课本上的“情”“移”到学生心里,以“情”动人,让学生“郁郁乎情生”,主动的接受美的情感的熏陶。
2.造情。优秀的教师不仅善于“移情”,还善于“造情”,即创设目标情境,营造情感氛围,使课堂的教和学笼罩在一种刻意经营的情感氛围之下,学生乐乎其中。这当然不是矫揉造作的“矫情”,它的目的是要使学生面对的虽然是普通的课本,心头涌动的却是情感的波澜。
3.染情。“移情”也好,“造情”也好,都是为了“染情”,即用“情”来感染学生。我们听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讲课,整个课堂“情”“境”交融,总有一种“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感觉。“情”和“境”有时是难以分开的。“情”从“境”生,“境”由“情”出,难怪不少人以“情境教学”为科研课题而孜孜以求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课堂教学优化的过程,实在也是“染情”的过程。
三、启思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训练思维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强调思维训练。人们常常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使“心灵”;培养能力,会“手巧”。这些都源于思维训练的优化。如果说“激趣”、“染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那么“启思”,即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启迪学生思维,就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体了。
1.鼓励质疑问难。前人说:“学则须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启迪思維,训练思维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思维在质疑和问难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自觉而具体的训练。有经验的老师总是把注意力放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疑和解疑上,精心设疑,巧妙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地反诘问难,从而启发学生去深入思考,反复比较,明辨是非,独抒己见。孔子就鼓励学生个个“言志”。赞扬独抒己见的学生,这应当也是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不论对还是错,学生教学中的各抒己见,都应当得到尊重。因为“独抒己见”和“人云亦云”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独抒己见”不能都说成是“创造”,但至少是“创造性”的,起码学生在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允许独抒己见,就是支持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
2.提倡教学民主。学生的思维训练只有在民主的、平等的环境和氛围中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直接面对“权威”(老师),思维更容易受到拘束。提倡教学民主,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本体意识,让学生放开手脚,拓展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空间,就更有必要了。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提倡教学上的“民主”与“科学”,就是认识到,只有教学的民主化,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大限度地促进教学的科学化。我们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同学生一起质疑答题,相互讨论,无疑是优化思维训练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只有在激趣、染情、启思等方面下功夫,力求教学过程优化,方可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师生之间在心理上、情感上取得和谐共振,达到教与学上的默契,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