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训练中音色塑造方式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gre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色是辨识声乐演唱者最为重要,也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也。本文将针对声乐教学训练中音色塑造的重要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探究出声乐教学训练中音色塑造方式,以便于更加有效的开展声乐教学。
  【关键词】声乐教学 音色塑造
  【中图分类号】J616-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250-01
  声乐教学是增强演唱者专业演唱水平的重要途径,音色塑造是声乐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当前追求独特、追求个性的当下,如何塑造不同学生的独特音色,已经成为当前声乐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针对声乐教学训练中音色塑造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声乐教学训练中音色塑造的重要因素
  1.均衡的气息
  先要切实地展现声乐演唱中的音色美,就必须具备稳定、均衡的气息,气息的重要性在声乐教学中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气息是音色表现的基础,在演唱中,演唱者通过自身的气息运用,展现自我音色的独特性。气息决定着音色,通过气息的强弱变化,来展现音色的不同。所以想要塑造出明亮、优美的音色,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气息功底[1]。针对不同音色的塑造,对于气息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想要塑造嘹亮欢快的音色,那么就需要演唱者拥有活跃、灵动的气息;想要塑造出具有情感表现的音色,就需要演唱者具有一定力度的气息;想要塑造有张力的音色,那么就需要演唱者拥有相对圆润、饱满的气息。所以说,气息是声乐音色塑造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前提。
  2.良好的共鸣
  共鸣是展现音色魅力的重要技巧,更是决定音色明暗度的基础。共鸣主要是针对音色的起伏、层次、明暗度起决定性的作用。所谓声音的明暗度,便是音色的明亮程度。針对不同歌曲的情绪表达,所展现的音色明暗度是有所不同的。例如,针对欢乐、热情、活泼的歌曲,所展的音色相对较为明亮;针对较为忧伤、感伤、无奈的音色,所展现的明暗度便相对较弱。音色的明暗度与颜色的明暗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相对鲜亮的颜色,代表的情绪也相对高昂;相对深邃的颜色,所表达的情绪也相对低沉。同一个演唱者可以调配出多种不同的音色,其原因就在于演唱者可以通过变换不同共鸣位置而发出不同的音色,通过不同的音色在歌唱中的运用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利用不同共鸣腔体的比例调配出不同的音色,来彰显不同歌曲的情感基调。
  3.扎实的语言表达功底
  语言是表达音乐的基本条件,歌曲一般都是通过语言来诠释内涵的,语言对音色的变化也起一定的作用。语言是人们情感和精神交流的重要媒介。不同音乐特点所展现的语言魅力是有所不同的[2]。例如,中国的民族音乐便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不同民族的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演唱不同民族作品时要掌握其语言特点,这样才能符合其音乐要求的音色特点。与此同时,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发音和咬字存在一定的区别,这对音色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演唱中,演唱者需要把握不同语言独特的咬字特点,以便于用正确的音色更好地诠释不同语言的音乐作品。想要塑造更好的音色,歌者必须要建立在扎实的语言基础之上,针对不同作品的内涵详细分析其语言特点、语言形式、语言内容,针对不同语言的咬字发音进行训练,通过扎实的语言表达功底塑造丰富的音色。
  二、声乐教学训练中音色塑造方式
  1.气息的训练
  气息训练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基础,更是演唱者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当前多数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已经认识到气息训练对音色塑造的重要性。想塑造良好的音色,气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表演者的演唱,便是通过气息的控制,展现不同不同音色对不同作品的表现力。所以想要使自己的音色富于变化,或者更加具有张力和弹性,就必须积极地加强气息的训练。学生应该在演唱中将气息集中到横膈膜,利用横膈膜控制气息的运动速度,从而达到变换音色的目的,最终能够准确诠释音乐的内涵。要想有很好的自身音色的塑造能力,就需要训练出扎实的气息控制能力。切记在表演中使用过于散漫、过于松垮的气息控制,要懂得把握气息的支点与音色统一,实现气息准确地控制音色的变化。
  2.共鸣的训练
  共鸣是声乐中最为重要的训练内容,共鸣对音色塑造有着导向性作用,若声音不存在共鸣,那么便称不上“音色”。举个例子,若演唱是一副油画画作,那么共鸣便是油画作品中的颜料。良好的共鸣,能够更加有效的针对音色进行润色,增强音色的饱满度和丰盈度,能够有效的展现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内涵[3]。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音色特点,让学生学会口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咽腔共鸣、头腔共鸣等共鸣方式。例如,针对锻炼学生口腔共鸣时,教师可以积极的带领学生发单韵母:a、o、e、i、u,引导学生打开喉咙及口腔,找到不同母音的共鸣点;针对鼻咽腔共鸣训练时,教师可以利用韵母:an、en、in、ang、eng、ing,引导学生感受到鼻咽腔的震动。利用学生便于感知共鸣的形式,实现共鸣训练的要求。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共鸣训练的同时,不能将某种共鸣腔体单独练习,应该将多种共鸣方式训练在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在开展鼻腔共鸣训练时,教师可以积极的将口腔共鸣与鼻腔共鸣两种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
  3.吐字、咬字的训练
  在声乐教学中,吐字、咬字是声乐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咬字吐字对音色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吐字、咬字训练时,教师往往会通过视听,去针对学生发声时喉位的稳定性以及口腔的打开程度和吐字、咬字的感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结合歌曲要求,评价学生的发声是否正确。在开展吐字、咬字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掌握吐字、咬字基本规律,让学生掌握“咬清字头,吐正字腹,规准字尾”的吐字、咬字原则。使学生既能够准确地展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又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咬字吐字对音色的影响,其次,要训练学生掌握良好的吐字、咬字位置,使其感受到不同的咬字吐字位置对音色的影响。要获得集中透亮的音色,面部应呈微笑状,咬字要靠前。要活得圆润,偏暗的音色,咽壁就应尽量向上抬起,咬字要靠后。最后,教师应该结合不同语言和歌曲的特点,开展区别化的吐字、咬字教学训练。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声音教学中音色塑造的意义重大,不仅能展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与独特性,而且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音色塑造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围绕着气息、共鸣、咬字吐字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地训练,通过学生便于接受的形式,保留并润色学生的原有的嗓音,塑造学生独一无二的音色。
  参考文献:
  [1]胡波.浅谈声乐教学训练中音色塑造的坚守与变化[J].科教文汇,2013(34):151-152.
  [2]袁静波.声乐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音色培养[J].中国民族博览,2017(1):36-37.
  [3]张云鹏.“听其声”“观其形”——谈声乐教学中的方式方法[J].艺术教育,2016(11):227-228.
其他文献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龙凤溪河南岸的毛背沱滑坡,体积约73.5×104m^3。目前滑坡体正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尚未形成连续滑动面。本文在深入分析滑坡体的地质特征、构造特征、变形特
摘 要:针对高校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迷茫、学习盲目、自主管理能力缺失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高校学生自主管理平台的解决方案。平台通过集成学习类、自主管理类、资源共享类等众多移动互联网应用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同时利用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数据分析系统对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再利用云计算和云储存等的优势,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最后供学校管理
【摘 要】随着目前新课标改革的大力推进,高中英语的传统教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越来越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为了提升教学游戏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微课教学逐渐被高中英语教师所重视,并不断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多元化,还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高效的学习效果。本文即针对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提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变化以及阅读方式的改变,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阅读指导方面的作用,文章通过对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现状的简单介绍,阐述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对青少年阅读指导活动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开展青少年参与,共同推荐书目;讲故事、听讲座、读书交流会、展览等系列导读活动;教育青少年“享受快乐阅读”;有奖征文比赛;图书漂流及多媒体应用的各种阅读活动方式来探讨青少年阅读。并提出今后阅读指导工作
【摘要】由于音乐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所以音乐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让音乐课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成为当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本文将围绕小学音乐课教学新思路这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给当今的小学音乐课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提供新的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 课堂教学 新思路 音乐教育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水平井开发低孔、低渗类单砂体气藏在国内外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且近几年在国内多个油田迅速推广。文章主要针对砂泥岩互层型气藏复杂的地质条件及利用水平井开发过程中遇
【摘要】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主要培养目标更加侧重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高校的美术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校实现美术教育基本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必须突出科学与人文精神,实现专业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社科教育的有机结合。美术的技术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利用造型语言对客观事物和内心情感进行真实表达,技术本身包括表达與表现的技巧、技法等。如何培养适应时代需要、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统一的高素质人才,怎样为高校美术发展制定一
【摘要】随着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培养成为能满足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美术学科不再以单一的方式呈现,而是逐渐转向专业精细分化发展,这给当前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美术 教师 知识结构 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45.1;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63-01  一、高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高中体育看球训练策略展开深入研究,以高中体育篮球训练特点分析作为依据,重点阐述了几点针对可行的训练策略,主要包括丰富篮球训练方式、注重改革篮球课程安排、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情感环境的创设等,旨在不断提高高中体育篮球训练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体育篮球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