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盐池县农业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发展节水农业的对策建议,使之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改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使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节水农业 措施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盐池县位于宁夏东部,辖区总面积8661.3平方公里, 全县耕地218万亩,人均14亩,其中水浇地20.07万亩。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盐池县经济发展的基础,解决干旱缺水问题,科学地发展节水农业,对于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推动全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农业用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水资源状况
盐池县农业灌溉用水主要由盐环定扬水干渠供给。当地地表水资源量少,扬黄工程是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和地下水补给的重要补给源。全县现有直接扬黄中小型扬水泵站13座,多年平均可引黄水量0.87亿m3。盐池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16亿m3,年可开采量为1.87亿m3。
1.2 存在的问题
1.2.1现状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水利工程老化。由于长期以来水利投入偏低,引排水工程均
存在老化和不配套现象,输水过程中漏水跑水现象现象严重,渠系
渗漏损失大。
(2)水管理粗放,有效利用率低,土壤盐渍化。
(3)水环境污染加重了水的供需矛盾。
(4)供水价格偏低。由于供水价格偏低,一方面造成水资源不能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节水技术推广困难,另一方面资金回收不足造成水利工程不能及时更新改造。
(5)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用水比例太大,影响了用水效益的发挥。
1.2.2 节水意识不强,水资源利用率低
由于受地理环境和传统观念影响,盐池县在灌水方法上仍然以大水漫灌为主:用水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用水量大,导致灌溉效益差,反过来,又制约农业灌溉的发展。
2、发展节水农业的启示
盐池县通过引黄灌区续建改造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治项目和建设自治区节水型社会试点县等项目建设,以项目为依托,千方百计进行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改造建设,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925万hm2,其中喷微灌0.055万hm2、管灌0.2万hm2、渠道防渗灌0.67万hm2。根据观测,实施节水灌溉后,扬黄灌区的渠系水资源利用系数达到0.7---0.8,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0.73,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了15%--30%,井灌区管灌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8--0.85,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了30%--40%,喷灌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比实施前提高了50%,在相同取水量的前提下,使得灌溉面积成倍增加,十六堡机井原来灌溉面积3.5hm2,采取喷灌,加上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灌溉控制面积达到14hm2,同时节水灌溉还提高了灌溉保证率和增强了抗旱能力。这些工程为盐池县发展节水农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主要表现在:一是节水增效奠定了优质粮生产的基础,减少了水费支出,使粮食生产达到了高产稳产增效的目标。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了一批蔬菜加工基地,尤其是马铃薯种植面积目前达到10万亩,发展成为全县农业生产的一项主导产业。三是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抑制了地下水位的上升趋势,使区域水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发展节水农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节水型农业,提倡科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对盐池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1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域建设
根据盐池水资源分布状况和地形地貌特点,继续坚持“渠道防渗化,机井暗管化,田间小畦化”的节水灌溉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在县域的川区灌区和扬水灌区,以“渠道防渗化”和“田间小畦灌”为重点,大力进行渠道防渗工程建设,全面推广田间“小畦灌”灌溉方式;在县域中部的布设有机井灌区,以“输水暗管化”和“田间喷灌化”为重点,大力进行暗管输水工程建设,全面推广喷微灌的灌溉方式;在县域西部的,以利用山洪水和山泉水为重点,大力进行蓄水池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以丰水期补缺水期,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的局面。
3.2 依靠科技发展节水农业
节水农业的本质是依靠科技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单方水的产出,达到节水增效的目标。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面,还要面对灌区配套不完善,特别是井灌区配套差的现状,加大输水暗管、U型渠道防渗衬砌工程建设力度,用5—10年的时间,把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提高降水和灌溉水利用率与利用效率是发展节水农业的核心。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方面,应当探索把水同其他农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的模式,发展综合的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单方水的产出,改变现阶段只重视灌溉水的利用率,而忽视利用效率的倾向,把农业真正纳入节水高效的轨道。
3.3 发挥市场机制,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重点把发展节水农业的目光盯在技术层面上,而没有很好地研究非技术层面的障碍因素,使节水农业技术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应用的份额很小。如果长此以往,不但会使节水农业走向依靠政府的歧途,农民的主体地位难以确立,市场的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而且将使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因此,实施节水农业,必须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把节水变成农民日常的田间活动。
3.4 加快节水农业基础设施的产权制度改革
机制创新是发展节水农业的动力,现阶段重点是探索家庭联产承包土地经营体制下节水农业的运行机制,解决节水农业基础设施的管护问题、节水农业的水价问题、节水农业的规模经营问题,理顺节水农业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通过加快节水农业基础设施的产权制度变革,建立适合家庭土地联产承包经营的、有利于民办节水农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和管护机制,最终目标是把水当作与种子、化肥等一样的农业生产资料来管理,引入与当前土地经营模式相适应的節水农业经营体制。
3.5 建立合理的节水农业投入机制
节水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革命性选择,需要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政府要统筹安排,编制全县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加快全县节水农业的发展步伐。资金投入要为搞好节水农业提供物质保障,在资金投放上要尽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形成政府引导,集体、企业、农户投人的多元化格局。国家、集体、企业、农户在合理规划范围内,实行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实现责、权、利三者的统一,调动各方投入的积极性。政府应注重节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包括管护机制、投融资渠道、水价等在内的节水农业的软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盐池县节水农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作者简介:徐自力 男 工程师 宁夏唐徕渠管理处
关键词:节水农业 措施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盐池县位于宁夏东部,辖区总面积8661.3平方公里, 全县耕地218万亩,人均14亩,其中水浇地20.07万亩。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盐池县经济发展的基础,解决干旱缺水问题,科学地发展节水农业,对于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推动全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农业用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水资源状况
盐池县农业灌溉用水主要由盐环定扬水干渠供给。当地地表水资源量少,扬黄工程是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和地下水补给的重要补给源。全县现有直接扬黄中小型扬水泵站13座,多年平均可引黄水量0.87亿m3。盐池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16亿m3,年可开采量为1.87亿m3。
1.2 存在的问题
1.2.1现状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水利工程老化。由于长期以来水利投入偏低,引排水工程均
存在老化和不配套现象,输水过程中漏水跑水现象现象严重,渠系
渗漏损失大。
(2)水管理粗放,有效利用率低,土壤盐渍化。
(3)水环境污染加重了水的供需矛盾。
(4)供水价格偏低。由于供水价格偏低,一方面造成水资源不能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节水技术推广困难,另一方面资金回收不足造成水利工程不能及时更新改造。
(5)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用水比例太大,影响了用水效益的发挥。
1.2.2 节水意识不强,水资源利用率低
由于受地理环境和传统观念影响,盐池县在灌水方法上仍然以大水漫灌为主:用水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用水量大,导致灌溉效益差,反过来,又制约农业灌溉的发展。
2、发展节水农业的启示
盐池县通过引黄灌区续建改造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治项目和建设自治区节水型社会试点县等项目建设,以项目为依托,千方百计进行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改造建设,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925万hm2,其中喷微灌0.055万hm2、管灌0.2万hm2、渠道防渗灌0.67万hm2。根据观测,实施节水灌溉后,扬黄灌区的渠系水资源利用系数达到0.7---0.8,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0.73,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了15%--30%,井灌区管灌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8--0.85,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了30%--40%,喷灌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比实施前提高了50%,在相同取水量的前提下,使得灌溉面积成倍增加,十六堡机井原来灌溉面积3.5hm2,采取喷灌,加上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灌溉控制面积达到14hm2,同时节水灌溉还提高了灌溉保证率和增强了抗旱能力。这些工程为盐池县发展节水农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主要表现在:一是节水增效奠定了优质粮生产的基础,减少了水费支出,使粮食生产达到了高产稳产增效的目标。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了一批蔬菜加工基地,尤其是马铃薯种植面积目前达到10万亩,发展成为全县农业生产的一项主导产业。三是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抑制了地下水位的上升趋势,使区域水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发展节水农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节水型农业,提倡科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对盐池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1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域建设
根据盐池水资源分布状况和地形地貌特点,继续坚持“渠道防渗化,机井暗管化,田间小畦化”的节水灌溉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在县域的川区灌区和扬水灌区,以“渠道防渗化”和“田间小畦灌”为重点,大力进行渠道防渗工程建设,全面推广田间“小畦灌”灌溉方式;在县域中部的布设有机井灌区,以“输水暗管化”和“田间喷灌化”为重点,大力进行暗管输水工程建设,全面推广喷微灌的灌溉方式;在县域西部的,以利用山洪水和山泉水为重点,大力进行蓄水池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以丰水期补缺水期,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的局面。
3.2 依靠科技发展节水农业
节水农业的本质是依靠科技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单方水的产出,达到节水增效的目标。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面,还要面对灌区配套不完善,特别是井灌区配套差的现状,加大输水暗管、U型渠道防渗衬砌工程建设力度,用5—10年的时间,把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提高降水和灌溉水利用率与利用效率是发展节水农业的核心。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方面,应当探索把水同其他农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的模式,发展综合的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单方水的产出,改变现阶段只重视灌溉水的利用率,而忽视利用效率的倾向,把农业真正纳入节水高效的轨道。
3.3 发挥市场机制,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重点把发展节水农业的目光盯在技术层面上,而没有很好地研究非技术层面的障碍因素,使节水农业技术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应用的份额很小。如果长此以往,不但会使节水农业走向依靠政府的歧途,农民的主体地位难以确立,市场的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而且将使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因此,实施节水农业,必须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把节水变成农民日常的田间活动。
3.4 加快节水农业基础设施的产权制度改革
机制创新是发展节水农业的动力,现阶段重点是探索家庭联产承包土地经营体制下节水农业的运行机制,解决节水农业基础设施的管护问题、节水农业的水价问题、节水农业的规模经营问题,理顺节水农业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通过加快节水农业基础设施的产权制度变革,建立适合家庭土地联产承包经营的、有利于民办节水农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和管护机制,最终目标是把水当作与种子、化肥等一样的农业生产资料来管理,引入与当前土地经营模式相适应的節水农业经营体制。
3.5 建立合理的节水农业投入机制
节水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革命性选择,需要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政府要统筹安排,编制全县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加快全县节水农业的发展步伐。资金投入要为搞好节水农业提供物质保障,在资金投放上要尽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形成政府引导,集体、企业、农户投人的多元化格局。国家、集体、企业、农户在合理规划范围内,实行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实现责、权、利三者的统一,调动各方投入的积极性。政府应注重节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包括管护机制、投融资渠道、水价等在内的节水农业的软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盐池县节水农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作者简介:徐自力 男 工程师 宁夏唐徕渠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