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杜比:执着于清澈纯净的声音

来源 :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地时间9月12日,享誉全球的音频技术研发公司——杜比实验室的创始人雷·杜比在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80岁。由杜比主持研发的音频降噪技术以及环绕立体声技术为电影制作业和音响业带来了革新。作为音频降噪技术的先驱,杜比真正让“沉默”变成“黄金”。在2012年柏林电影节颁奖典礼上,电影剪辑师默奇如此概述“杜比”这个名字的意义:“我们可以把电影音效分成两个纪元:BD,即有杜比之前;AD,即有杜比之后。”
  正是那个叫杜比的人,让我们享受到逼真清晰的音响
  倒退十几年,喜欢听随身听的朋友一定记得机身上有这样一个单词——Doiby(杜比降噪技术)。正是那个叫杜比的人,让我们享受到逼真清晰的音响。
  1933年,雷·杜比出生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他小时候学习单簧管簧片的共鸣现象时第一次迷上了声音。16岁时,他开始在Ampex Corporation工作,这是一家业内著名的音视频制作公司,杜比被聘请为其录音系统开发电子零部件。
  1957年,杜比在斯坦福大学修完电子工程专业之后,获得马歇尔奖学金,得以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1961年他在剑桥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此时他对音频技术已有了全新的认识。走出校园后,他曾担任英国原子能管理局的顾问。在担任联合国驻印度的科学仪器技术顾问两年后,1965年,他来到伦敦,创立了自己的音频技术实验室——杜比实验室(Dolby Laboratories)。1976年,他将实验室迁到了旧金山。
  早在公司成立前,杜比便相信自己的技术对音乐界有着重大意义。1965年,第一台杜比的A型降噪器问世,该机器能够实现多种音频的降噪应用,尤其可以消除录音棚中录制音乐母带时录音机发出的噪声。降噪器的成功让杜比欣喜不已,但他深知,如何让音乐界相信并运用他的技术才是问题的关键,而这也是令他感到非常困扰的问题。
  到1966年,杜比实验室先后发明了数种降噪技术,然而这些技术全部都是建立在部分损失声音的录制基础上的,这加大了杜比说服唱片公司的难度。历经艰辛,杜比找到的第一个信奉者是环球集团旗下、以录制歌剧而闻名的Decca唱片公司。1966年11月,Decca出版了使用杜比技术的“开山之作”唱片——由索尔第指挥的马勒《第二交响曲》。
  Decca公司对新产品的大胆尝试,无疑起了决定性的示范作用。在随后的几年中,各大唱片业开始认可杜比的产品,并在录音过程中大量使用他的降噪设备。不久,全世界的音乐人士都开始将“杜比”这个符号与高品质录音联系在了一起。
  但是杜比真正的崛起还是依仗着民用市场的繁荣。1968年,针对个人消费者的磁带录音机开始兴起,实验室开发出了“简化”的系统——杜比B型降噪系统。然而面对基数庞大的民用市场以及消费电子市场诸多互相竞争的企业,杜比很快就对商业模式作了一次有战略意义的变革——只做专业的降噪产品。而对于消费电子市场,杜比聪明地采取了“中立”的立场,为所有合适的生产厂家进行技术认证,授权其使用杜比的技术来生产各自的产品。这在30年前是相当前卫的,并且为此后许多公司开了此类经营模式的先河。
  到1975年,杜比实验室的授权厂家已达47家,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消费类音响器材生产商。这些针对民用电子消费品的技术授权,成了杜比公司源源不断的收入来源,杜比公司自己生产的降噪设备却退居到了次要地位。
  如果没有杜比的发明,就不会有后来的《星球大战》。可以说,这项发明是当今电影娱乐史上的关键转折点
  有意思的是,杜比能够有今天的成就,靠的不是音乐,而主要是电影。
  电影业自进入有声时代以来,它对声音设备的使用逐步超越了唱片业。上世纪60年代末,杜比已隐约感觉到,电影业有着比音乐更加光辉的未来。为了抢占这个先机,杜比率领实验室不畏艰难地进军电影音频这一降噪应用的新领域,于1975年率先为其引入了“杜比立体声技术”。当杜比开发出了制作电影原声带必须具备的编码设备后,它并不出售这些设备,而以不高的价格租赁给好莱坞的电影巨头们使用,为它们提供各种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技术支持。此外,实验室的音频顾问还为电影公司的制作人员提供各种培训计划。
  虽然当时这样的行为看起来令人费解,但这种让电影巨头们“尝尽甜头”的政策让杜比的编码设备迅速立于好莱坞的潮头,越来越多的电影原声带录制都开始使用他们的编码设备。尽管投入大、产出并不多,但实验室的口碑却因此而奠定。
  在电影摄制领域站稳脚跟之后,杜比开始在电影设备领域极力推广与编码设备采用同样技术标准的音频解码处理器。由于有电影制作端自上而下的推动,影院很快就接受了这些已被好莱坞制作方广泛应用的标准设备。
  1977年,两部采用最新杜比音频技术录制的电影——《星球大战》和《第三类遭遇战》上市。在杜比实验室的积极运作下,这些好莱坞有史以来最具震撼力的电影只在一些配备了杜比设备的影院播映,而这些电影所产生的声音效果,让所有观众乃至整个电影业为之震撼。其后的市场调查表明,观众更愿意走进能播映杜比立体声格式影片的电影院,再也不愿去只有单声道效果的影院了。《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混音师明克勒说:“他对创造出清澈、纯净的音频非常执着,如果没有他的发明,就不会有后来的《星球大战》。”可以说,杜比的发明是当今电影娱乐史上的关键转折点。
  杜比对电影业的超前布局,让它通过授权模式,开始了更进一步的“全链条汲取利润”的扩张。随着视频电子产品的普及推广,上亿电影拷贝被翻录到立体声录像带、LD影碟,直至今天的DVD上面,杜比在影业的投入终于在“家庭影院”这一消费电子终端获得了井喷般的效益。目前全球共有超过20亿件电子产品采用了杜比的系统。
  “我人生大部分时候是一名冒险家,而不是所有时间都在试着发明一些东西的人”
  音频技术的发展让杜比名利双收。他曾在1989年获得一尊奥斯卡小金人,以奖励其“对电影声效的贡献”。2003年,艾美奖也为这位老人颁出了终身成就奖。另外他还是一位高产的发明家,拥有50多项美国专利。2005年,杜比实验室挂牌上市,杜比本人也跻身亿万富豪的行列。2012年,因作为奥斯卡颁奖典礼主办地而闻名世界的好莱坞地标柯达剧院更名为杜比剧院,而奥斯卡颁奖典礼后的盛大颁奖晚宴举办地则被重新命名为雷·杜比舞会大厅,以此纪念这位对电影技术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人。
  然而杜比对于创造理想音频质量的热情并非单纯出于对金钱或名利的向往。杜比的儿子汤姆·杜比是位电影人和小说家,他在采访中说:“我的父亲骨子里是个工程师,但他的科技成就全是源自于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他把自己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代入了电影和音频录制的研究中。”
  在生前,杜比热衷于慈善事业,资助过众多的慈善组织。他们捐资在加州大学建起“雷和达格玛再生医学大厦”和旧金山干细胞研究中心,在加州太平洋医疗中心设立脑健康研究中心。在家人眼中,“雷慷慨而有耐心,富有好奇心并能保持公正”。
  杜比逝世后,实验室在网站上发布了一篇向其创始人致敬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杜比总结发明激情和成功意义的话语:
  ——记住,我人生大部分时候是一名冒险家,而不是所有时间都在试着发明一些东西的人。我希望获得到世界很多地方旅行的经历,发明只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它并没有占据我生命的一切。
  ——要想成为一名发明家,你必须学会与不确定感共存,学会在黑暗之中工作并摸索出答案,并忍受有关答案究竟是否存在的疑虑。
  ——没有什么重要的下一步,重要的是,一个人要不断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追踪我们所在不同行业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了解什么可能什么不可能、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伸出你所有的触角,去接收外界所有那些信号吧。
其他文献
德国青年卜劳恩,又一次失业了。他满大街地转了一天,依然没有找到工作。情绪极度低落的卜劳恩去酒吧坐了半天,直到将身上最后一块钱换了酒喝下肚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  可是,家里也不是天堂,他唯一寄予希望的儿子克里斯蒂安并没给他争气,他的成绩居然比上学期退步了。他狠狠地瞪了克里斯蒂安一眼,再也不想跟他说话,回到自己的房间呼呼大睡了。当卜劳恩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早上。他习惯性地拿起笔写日记:5
期刊
过去我也一直认为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条,直到我遇见了《讲刊》上的这篇文章《去罗马的路只有一条》。  人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纷繁的世界中不停奔跑的我们一直在调整、在选择属于自己的位置和方向。然而,当我们受到挫折后,往往用“条条大路通罗马”来安慰自己。但真的是条条大路都适合自己吗?麦家认为,人如果不能循着天分而动,越是坚持就越是自我为难,自我损耗。而我们的教育偏偏倡导“勤能补拙”、“追求全面”,
期刊
近日,日本政坛再次兴起修改和平宪法的风潮,让外界对日本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担心日益增加。亚洲各国之所以对日本“修宪”保持高度戒备,是由于日本的野心带来的惨痛教训并不只限于二战。  发生在公元1592年、日本后阳成天皇天正二十年的壬辰战争。就是一场由日本野心家发起、企图改变东亚政治格局的战争。  发生在公元1592年,即中国明万历二十年、朝鲜宣祖二十五年、日本后阳成天皇天正二十年的壬辰战争,是一场由日
期刊
2013年美网决赛。这是连续第二年,由小威和阿扎伦卡争夺美网冠军,也是今年小威第四次和阿扎伦卡在决赛相遇。之前,在卡塔尔,在意大利,在西南公开赛,小威一胜二负。当然,她们的恩怨,可以追溯到更久远。比如,2013年美网决赛之前的七个大满贯,她们俩包揽了其中五个;比如,她们是世界前一二位;比如,小威年将32岁,属于上一个时代,而阿扎伦卡年方24岁,正要开始统治女子网坛。  全场比赛,小威打出35次非受
期刊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道高考作文题,是一个图,一个人要挖井找水,在地上挖了很多坑,深浅不一,有的地方都快要挖到水了,但因为他浅尝辄止,没有在任何一点上真正持久地挖下去,结果他一滴水也没有找到。  直到现在这张图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由很琐碎的、点点滴滴的事情组成的。要把事做成,就要在一个地方形成足够的压强。我们缺少的不是策划,不
期刊
几乎自从我在罗本岛上开始服刑,我就要求监狱当局允许我在院子内开辟一个菜园子。几年中,他们毫无理由地拒绝了我。不过,最终他们总算同意了,我在对面的墙根处开垦了一片狭长的小块土地,搞了个小菜园。  园子内的土地非常干旱,而且有很多石块。院子是用废渣垫起来的,为了开辟菜园,我必须把大量的石块挖出来,使植物有生长的空间。那时候,我的一些同志与我开玩笑,说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矿工,因为我白天在石料场挖石灰石,
期刊
不完美是生命的常态。  从不完美出发而臻于完美,让你的生命富有诗意与光泽。  每一次出发都意味着一趟艰难跋涉,每一次跋涉都是一场不确定的旅程。  在人生旅途上,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走出自己应有的光彩,无数藤蔓随时羁绊你前行的脚步。没有路,没有光,没有拐杖。千山万壑,栉风沐雨,荣辱浮沉。你有千条万条理由沉湎于忧虑与惶恐,有千次万次机会选择拒绝与放弃。  你可以平凡地活着,但平凡不等于平庸。要让每一种平凡
期刊
最恐惧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方向的时候。理想,就相当于在戈壁滩上突然找到了方向  什么是理想?我的看法是,当遇到困难、无解的时候,理想是一个GPS,是一个生活当中的导航,是当什么都不清楚的时候,你知道该去哪儿。  大概在几年前,我们从西安开车前往乌鲁木齐,经过戈壁滩时,突然车坏了,那个地方手机没信号,如果继续开,就有可能把油烧完,四周一个参照系都没有。我们没有办法跟任何人联系,越来越恐惧、焦躁。这时
期刊
我们在这里谈论战争或和平的挑战、暴力或非暴力的挑战、种族主义或人的尊严的挑战、压迫或反压迫及自由与人权的挑战、贫困或富足的挑战。  我们今天不过是作为千百万敢于站起来反抗一种社会的人民的代表站在这里,这种社会的本质就是战争、暴力、种族主义、压迫和整个民族的贫困。  我今天也作为地球上亿万人民的代表站在这里,代表反对种族隔离的组织、代表和我们站在一起,不是反对作为一个国家的南非及其人民,而是反对一种
期刊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正在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