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安全至关重要,包括水量安全与水质安全。其中,水质安全直接关乎人类身心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不少地区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水质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加强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解决水质安全问题对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
中图分类号:R123 文献标识码:A
1中国饮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法律保障体系
中国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相关法律很好地起到了保障饮用水安全的作用。与之相对应的,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对饮用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如建设部的《城市供水条例》、《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城市供水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等制度的建立,有效地完善了中国饮水安全的法律体系。
2)水源地管理体系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把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保障城乡人民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2006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开展了661个县级以上城市(含县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状况的调查评估工作;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對全国661个城市和县级政府所在地城镇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做了全面部署[8];近年来科技部、环保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开展一系列重大科学研究和探索,为饮用水的安全保障提供了大量的技术积累。
3)供水设施体系
基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大力发展,近年来中国供水设施能力大幅上升。2006年全国供水行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已达到26962万m3/d,全年全国供水管道长度为430397km,比上年增长37.7%,城市用水普及率为86.67%[9]。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和工业结构性调整,居民和工业用户对用水水质和安全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尽管中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但距饮用水安全保障目标仍有差距,包括水源地污染、供水系统安全隐患、卫生安全检测能力低、“多龙治水”现象严重、应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尤其作为饮水安全的门槛限制——水质卫生标准指标,决定了作为国家层面对饮水质量全面控制的最直接的指挥棒,其指标阈值、监测频率和监测技术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2农村生活饮用水质量状况与问题
在我国农村,分散式供水仍为一种重要的供水方式,以地下水、河水、沟塘水为主,水质基本没有经过净化、消毒和检验,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有研究者在玉溪市6个县的山区、坝区分别设立监测点,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取水检测,结果:微生物指标超标,余氯含量不达标锰和铁超标,其余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生产、生活污水乱排放,农药、化肥用量持续上升,使水源水受有机物和细菌污染严重。有些农村自掘井水未经净化、消毒就直接饮用,部分地区采用集中式供水,却无完善的管理制度,设施简陋、年久失修,地面污物极易渗透到井内。乡管网改造时,管网埋入地下常比较表浅,易受外界压力的影响而破裂致饮用水二次污染,又因水中余氯不达标,致末梢水微生物指标超标。另外,目前大多使用铁管、镀锌管等作为水输送管网,年代稍久就会生锈或镀锌层脱落,致使水中重金属超标,长期饮用将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3中国饮用水卫生标准指标监测频率分析
我国现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06—2005)分为42项常规检验指标与64项非常规检验指标,其中42项常规指标检验项包括微生物指标4项、毒理指标15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7项、放射性指标2项、消毒剂4项,标准要求监测频率不少于1次/月,而对包括苯在内的非常规指标则要求每半年做1次检测。相对而言,美国在水质检测的频率上比较灵活,每个供水系统的监测频率根据其水源、供水人口和检测浓度而不同,依据指标监测结果实时调整其监测频率。与此同时,美国环保署建立了一套对自来水公司水质抽检的程序,根据水厂规模大小规定了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硝酸盐、铅和铜等国现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06—2005)分为42项常规检验指标与64项非常规检验指标,其中42项常规指标检验项包括微生物指标4项、毒理指标15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7项、放射性指标2项、消毒剂4项,标准要求监测频率不少于1次/月,而对包括苯在内的非常规指标则要求每半年做1次检测。相对而言,美国在水质检测的频率上比较灵活,每个供水系统的监测频率根据其水源、供水人口和检测浓度而不同,依据指标监测结果实时调整其监测频率。与此同时,美国环保署建立了一套对自来水公司水质抽检的程序,根据水厂规模大小规定了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硝酸盐、铅和铜等.
4加强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的建议
4.1建立覆盖全市的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
建立由卫生、质监、环保、住建和水利部门共同组成的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整合玉溪市水质检测技术资源,开通多部门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通道”,充分发挥资源效率,各部门各司其职,全面开展生活饮用水监测。
4.2扩大监测范围,建立水质监测正式检验制度
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型水质,如水源水、自来水公司的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农村自建设施生活饮用水及桶装、瓶装矿泉水、“纯净水”和社区直饮水等全部纳入监测范围,把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纳入实验室正式的检验制度中,建立分区域、分批的水质监测制度。科学设置监测采样点、监测频次、监测项目。
4.3提高思想认识,着重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
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全面普及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知识。②建议政府加大对供水单位及各检测单位软、硬件投入,及时更新仪器设备,全面开展检验人员技能培训和实验室规范建设工作,提升水质监测水平。③把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1)考虑扩大饮用水污染物指标集的范围,尤其是在检测指标的数量、分类上进一步研究。各应用单位应着手开展水环境污染物的地区差异性研究,因地制宜地对监测指标和监测频率进行筛选与补充,使各地的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更加科学、更具可操作性。2)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以各供水企业的水质监测结果为根据,针对多次检测不超标的水质指标减少检测频率,加大对一些重点防控的水质指标检测频率。在减少监测成本的同时,做到及时发现污染指标、及时响应,以保障饮用水的供水安全。3)尽快建立全过程、全方位、高精度的供水水质安全立体监测网络,同时尽量合理分配监测资源,保障各地区饮用水水质监测正常进行,从而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饮水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侯佰立.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与监测[J].食品安全导刊,2017(27):104.
[2]张婷婷.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实施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蒙拓铭.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与监测浅析[A].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中国水利学会:,2008:3.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
中图分类号:R123 文献标识码:A
1中国饮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法律保障体系
中国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相关法律很好地起到了保障饮用水安全的作用。与之相对应的,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对饮用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如建设部的《城市供水条例》、《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城市供水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等制度的建立,有效地完善了中国饮水安全的法律体系。
2)水源地管理体系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把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保障城乡人民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2006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开展了661个县级以上城市(含县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状况的调查评估工作;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對全国661个城市和县级政府所在地城镇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做了全面部署[8];近年来科技部、环保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开展一系列重大科学研究和探索,为饮用水的安全保障提供了大量的技术积累。
3)供水设施体系
基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大力发展,近年来中国供水设施能力大幅上升。2006年全国供水行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已达到26962万m3/d,全年全国供水管道长度为430397km,比上年增长37.7%,城市用水普及率为86.67%[9]。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和工业结构性调整,居民和工业用户对用水水质和安全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尽管中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但距饮用水安全保障目标仍有差距,包括水源地污染、供水系统安全隐患、卫生安全检测能力低、“多龙治水”现象严重、应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尤其作为饮水安全的门槛限制——水质卫生标准指标,决定了作为国家层面对饮水质量全面控制的最直接的指挥棒,其指标阈值、监测频率和监测技术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2农村生活饮用水质量状况与问题
在我国农村,分散式供水仍为一种重要的供水方式,以地下水、河水、沟塘水为主,水质基本没有经过净化、消毒和检验,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有研究者在玉溪市6个县的山区、坝区分别设立监测点,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取水检测,结果:微生物指标超标,余氯含量不达标锰和铁超标,其余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生产、生活污水乱排放,农药、化肥用量持续上升,使水源水受有机物和细菌污染严重。有些农村自掘井水未经净化、消毒就直接饮用,部分地区采用集中式供水,却无完善的管理制度,设施简陋、年久失修,地面污物极易渗透到井内。乡管网改造时,管网埋入地下常比较表浅,易受外界压力的影响而破裂致饮用水二次污染,又因水中余氯不达标,致末梢水微生物指标超标。另外,目前大多使用铁管、镀锌管等作为水输送管网,年代稍久就会生锈或镀锌层脱落,致使水中重金属超标,长期饮用将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3中国饮用水卫生标准指标监测频率分析
我国现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06—2005)分为42项常规检验指标与64项非常规检验指标,其中42项常规指标检验项包括微生物指标4项、毒理指标15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7项、放射性指标2项、消毒剂4项,标准要求监测频率不少于1次/月,而对包括苯在内的非常规指标则要求每半年做1次检测。相对而言,美国在水质检测的频率上比较灵活,每个供水系统的监测频率根据其水源、供水人口和检测浓度而不同,依据指标监测结果实时调整其监测频率。与此同时,美国环保署建立了一套对自来水公司水质抽检的程序,根据水厂规模大小规定了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硝酸盐、铅和铜等国现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06—2005)分为42项常规检验指标与64项非常规检验指标,其中42项常规指标检验项包括微生物指标4项、毒理指标15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7项、放射性指标2项、消毒剂4项,标准要求监测频率不少于1次/月,而对包括苯在内的非常规指标则要求每半年做1次检测。相对而言,美国在水质检测的频率上比较灵活,每个供水系统的监测频率根据其水源、供水人口和检测浓度而不同,依据指标监测结果实时调整其监测频率。与此同时,美国环保署建立了一套对自来水公司水质抽检的程序,根据水厂规模大小规定了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硝酸盐、铅和铜等.
4加强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的建议
4.1建立覆盖全市的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
建立由卫生、质监、环保、住建和水利部门共同组成的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整合玉溪市水质检测技术资源,开通多部门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通道”,充分发挥资源效率,各部门各司其职,全面开展生活饮用水监测。
4.2扩大监测范围,建立水质监测正式检验制度
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型水质,如水源水、自来水公司的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农村自建设施生活饮用水及桶装、瓶装矿泉水、“纯净水”和社区直饮水等全部纳入监测范围,把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纳入实验室正式的检验制度中,建立分区域、分批的水质监测制度。科学设置监测采样点、监测频次、监测项目。
4.3提高思想认识,着重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
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全面普及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知识。②建议政府加大对供水单位及各检测单位软、硬件投入,及时更新仪器设备,全面开展检验人员技能培训和实验室规范建设工作,提升水质监测水平。③把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1)考虑扩大饮用水污染物指标集的范围,尤其是在检测指标的数量、分类上进一步研究。各应用单位应着手开展水环境污染物的地区差异性研究,因地制宜地对监测指标和监测频率进行筛选与补充,使各地的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更加科学、更具可操作性。2)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以各供水企业的水质监测结果为根据,针对多次检测不超标的水质指标减少检测频率,加大对一些重点防控的水质指标检测频率。在减少监测成本的同时,做到及时发现污染指标、及时响应,以保障饮用水的供水安全。3)尽快建立全过程、全方位、高精度的供水水质安全立体监测网络,同时尽量合理分配监测资源,保障各地区饮用水水质监测正常进行,从而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饮水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侯佰立.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与监测[J].食品安全导刊,2017(27):104.
[2]张婷婷.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实施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蒙拓铭.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与监测浅析[A].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中国水利学会:,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