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在我国广阔的种植土地上广泛分布,分别种植者不同的玉米品种,玉米的产量对我国来说有这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好玉米种植管理工作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结合玉米种植管理中的问题,分析探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管理技术问题。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技术;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玉米等农作物的年产量和单位产量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种植面积在3000万公顷左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为和经济作物,怎样提供安其种植管理技术,是关系当今农业发展的一大课题。玉米的种植管理重点在于玉米的选种、播种的质量、田间施肥、灌溉技术、防治病虫害以及除杂草等环节,对于这几个方面我们做详细分析。
1 玉米的选种与播种
玉米具有适应性广泛的特性,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不管平原、洼地、山区均可以种植。不过玉米在土壤酸碱度上不喜好碱性过强的地质。为了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在玉米选种期间也根据土壤的酸碱度,当地的气候环境,病害特征,灌溉条件以及施肥特征等因素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型。目前我国北方主要推广的优良杂交品种有三中类型:早熟型、中熟型、中晚熟型。早熟类型有:新玉15号、新玉9号、新玉28号等;中熟类型有:伊单8号、石单3号等;中晚熟类型有:郑单958、先玉335、SC-704等。[1]在播种方式上选择60cm等行距方式和60cm与40cm行距相结合的播种方式。在同一块土地上,玉米的连续播种不要超过三茬,为了使土地的养分能够充分的循环利用,可以进行换茬种植,以增加玉米的单位年产量。在换茬种植方面,结合土豆种植可以起到很好的互补效果。土豆没有发达的根部系统,常常使得土壤松散没有大面积的土壤结块情况,这有利于玉米根茎的生长。反过来,玉米发达的根系,又可以防止土地遭受雨水的冲刷而导致养分的流失;另一方面,土豆的根茬有着固氮作用,可以增加土壤肥效,有利于玉米的换茬种植,降低施肥成本,增加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在玉米种植前,根据土地面积的大小,选择人工或者机械整体方式。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在轻便型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这位玉米整体和播种提供了良好的设备技术支持。在单位面积的玉米播种量上根据种子的品种、大小、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合理分配,一般的计算公式为:亩播种量(kg)=x1.5~2.种植深度一般在4~6cm,具体情况根据土地性质额种地特定来定。
2 施肥管理
要保障玉米的产量和成活率,必要的施肥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施肥要考虑气候环境、玉米的需肥规律和肥料的类型和施肥技术条件来具体施肥,在施肥量和肥料养分上做好科技分析系统,可以借助现在的计算机智能分析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比对数据库,计算出满足玉米最大单位产量的施肥量和肥料特征等。以减少施肥的盲目性。玉米高产根据施肥技术的不同可以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喷肥。根据目前兵团玉米生产水平,一般玉米大田亩施肥量在50~60kg,氮磷比在1:0.4~0.5之间。丰产田及制种田应根据目标产量增加施肥量。
3 灌溉管理
玉米灌溉管理上要根据玉米各个生长阶段对水量的不同需求来分配灌溉量。总体来讲,出苗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不是很高,处于比较耐旱的阶段,从拔节以后对水分的需求量开始逐步增加,同时对水量的分布情况也越来越敏感,其中抽丝期对水量的需求最为敏感,如果水分供应不足会影响花丝的伸长,推迟抽丝,雌穗不能正常受精结实。在灌溉管理中要根据玉米各阶段的生产情况做好数据分析和情况统计,做好水分灌溉的量化和函数化科学控制。
4 田间管理
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出苗期管理、穗期管理、花粒期管理。在实际管理中结合玉米各个阶段的生产管理和对外语环境的需求,针对其发育特点和要求,做好田间定苗、控制田间杂草、根据情况呢定期不定期的追加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工作。田间管理对保障玉米作物的高产、稳产、低成本有着直接的关联作用,必须重视和加强此阶段的工作。[2]
4.1 苗期管理
在苗期阶段要适时定苗,并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合理的追肥。此阶段的虫害主要为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等,要定期不定期的根据幼苗的实际并虫害情况做好提早预防并及时治理,以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和发育质量。
4.2 穗期管理。
主要管理措施为:加强灌溉,并在根部进行培土处理,增大植株的养分吸收率,并根据根、茎、叶的实际生长情况和生长需要及时的追加肥料。[3]
4.3 花粒期管理
玉米的抽穗开发到成熟期为花粒期,也是决定玉米收成的关键阶段。在管理中的目标要使得玉米株茎壮叶绿,玉米果实粒大粒多,并且色泽饱满。由于此时植株较高,容易受到外界风、雨的影响导致大面积的倾斜和倒伏。要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就要使的植株发育壮硕,根据生长情况补施花粒肥,合理的灌溉。防治虫害对植株的啃噬和造成的早衰性危害,对果实的寄生虫要及早防治,防治果实的内部遭到啃噬性破坏等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乔连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0(12)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技术;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玉米等农作物的年产量和单位产量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种植面积在3000万公顷左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为和经济作物,怎样提供安其种植管理技术,是关系当今农业发展的一大课题。玉米的种植管理重点在于玉米的选种、播种的质量、田间施肥、灌溉技术、防治病虫害以及除杂草等环节,对于这几个方面我们做详细分析。
1 玉米的选种与播种
玉米具有适应性广泛的特性,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不管平原、洼地、山区均可以种植。不过玉米在土壤酸碱度上不喜好碱性过强的地质。为了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在玉米选种期间也根据土壤的酸碱度,当地的气候环境,病害特征,灌溉条件以及施肥特征等因素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型。目前我国北方主要推广的优良杂交品种有三中类型:早熟型、中熟型、中晚熟型。早熟类型有:新玉15号、新玉9号、新玉28号等;中熟类型有:伊单8号、石单3号等;中晚熟类型有:郑单958、先玉335、SC-704等。[1]在播种方式上选择60cm等行距方式和60cm与40cm行距相结合的播种方式。在同一块土地上,玉米的连续播种不要超过三茬,为了使土地的养分能够充分的循环利用,可以进行换茬种植,以增加玉米的单位年产量。在换茬种植方面,结合土豆种植可以起到很好的互补效果。土豆没有发达的根部系统,常常使得土壤松散没有大面积的土壤结块情况,这有利于玉米根茎的生长。反过来,玉米发达的根系,又可以防止土地遭受雨水的冲刷而导致养分的流失;另一方面,土豆的根茬有着固氮作用,可以增加土壤肥效,有利于玉米的换茬种植,降低施肥成本,增加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在玉米种植前,根据土地面积的大小,选择人工或者机械整体方式。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在轻便型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这位玉米整体和播种提供了良好的设备技术支持。在单位面积的玉米播种量上根据种子的品种、大小、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合理分配,一般的计算公式为:亩播种量(kg)=x1.5~2.种植深度一般在4~6cm,具体情况根据土地性质额种地特定来定。
2 施肥管理
要保障玉米的产量和成活率,必要的施肥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施肥要考虑气候环境、玉米的需肥规律和肥料的类型和施肥技术条件来具体施肥,在施肥量和肥料养分上做好科技分析系统,可以借助现在的计算机智能分析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比对数据库,计算出满足玉米最大单位产量的施肥量和肥料特征等。以减少施肥的盲目性。玉米高产根据施肥技术的不同可以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喷肥。根据目前兵团玉米生产水平,一般玉米大田亩施肥量在50~60kg,氮磷比在1:0.4~0.5之间。丰产田及制种田应根据目标产量增加施肥量。
3 灌溉管理
玉米灌溉管理上要根据玉米各个生长阶段对水量的不同需求来分配灌溉量。总体来讲,出苗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不是很高,处于比较耐旱的阶段,从拔节以后对水分的需求量开始逐步增加,同时对水量的分布情况也越来越敏感,其中抽丝期对水量的需求最为敏感,如果水分供应不足会影响花丝的伸长,推迟抽丝,雌穗不能正常受精结实。在灌溉管理中要根据玉米各阶段的生产情况做好数据分析和情况统计,做好水分灌溉的量化和函数化科学控制。
4 田间管理
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出苗期管理、穗期管理、花粒期管理。在实际管理中结合玉米各个阶段的生产管理和对外语环境的需求,针对其发育特点和要求,做好田间定苗、控制田间杂草、根据情况呢定期不定期的追加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工作。田间管理对保障玉米作物的高产、稳产、低成本有着直接的关联作用,必须重视和加强此阶段的工作。[2]
4.1 苗期管理
在苗期阶段要适时定苗,并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合理的追肥。此阶段的虫害主要为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等,要定期不定期的根据幼苗的实际并虫害情况做好提早预防并及时治理,以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和发育质量。
4.2 穗期管理。
主要管理措施为:加强灌溉,并在根部进行培土处理,增大植株的养分吸收率,并根据根、茎、叶的实际生长情况和生长需要及时的追加肥料。[3]
4.3 花粒期管理
玉米的抽穗开发到成熟期为花粒期,也是决定玉米收成的关键阶段。在管理中的目标要使得玉米株茎壮叶绿,玉米果实粒大粒多,并且色泽饱满。由于此时植株较高,容易受到外界风、雨的影响导致大面积的倾斜和倒伏。要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就要使的植株发育壮硕,根据生长情况补施花粒肥,合理的灌溉。防治虫害对植株的啃噬和造成的早衰性危害,对果实的寄生虫要及早防治,防治果实的内部遭到啃噬性破坏等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乔连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