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优秀篮球体育人才力量素质训练现状与研究探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gaih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专家明确指出,在进行跳深练习的时候,身体主要增强了被动缓冲,并且由离心收缩快速向向心收缩转变。张军等人认为其主导因素包括生理的横断面积、中枢神经系统冲动的频率与强度、专项运动中所需的肌纤维质量和肌肉群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力及骨杠杆频率。
  文献记载1995年至今,世界冠军队的队员们在身高方面已经相差甚少,但在力量素质方面却表现得极端,优秀的运动员在力量素质方面表现较其他运动员更为出色,充分证明了力量素质在篮球运动在的重要性程度。
  1.研究目的
  以加强我校优秀篮球体育人才力量素质训练现状为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等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研究篮球运动的力量素质训练进行系统的分析。
  2.2逻辑分析法
  我根据现有的基本条件和客观的理论基础做出分析。
  2.3跟踪调查法
  通过对我校优秀篮球体育人才训练的观察得到研究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结论。
  2.4问卷调查法
  设计出对我校篮球教师和学生的问卷,其中教师问卷实际发放10份,收回10份;学生问卷实际发放60分,收回55份。对得出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2.4.1问卷的信度、效度检测
  通过对我校十位专家的调查,对问卷的内容、结构、适应性和针对性进行了信度及效度的检测。(n=10)
  由表2得出的数据可知这次问卷调查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有一定的质量,可以发放。
  2.4.2数理统计法
  根据问卷调查法等得出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开展力量素质的现状
  3.1.1从事篮球运动的动机
  从表3分析可知学生从事篮球运动的动机大多以任务和锻炼身体为主,而重视力量素质的却只有12.7%。教师应多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运动的潜能。
  3.1.2从事篮球运动的时间
  表4显示从事篮球运动不足六年的占总数的9.2%,而六年以上的同学占总数的72.6%,在篮球训练或者比赛中发现那些从事篮球时间短的学生力量素质偏弱,因此,身体力量素质水平与从事篮球运动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3.1.3对篮球力量素质的重视程度
  分析的数据得出非常重视篮球力量素质训练的同学有15人,模棱两可的同学占总人数高达43.6%,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同学心里不重视力量素质训练,取而代之的是身体上的表现现象。
  3.1.4篮球力量素质锻炼程度
  综表分析指出,篮球力量素质更注重一个整体,整体能力水平提高,也会促进运动成绩水平的提高。
  3.1.5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选择和运用
  在进行激烈的篮球比赛过程中,急起急停、突分、跳起投篮及封盖抢篮板技术等,都要有一定的力量作为前提。
  3.2篮球教师对力量素质的调查研究
  3.2.1篮球教师对所带学生力量素质情况的态度
  得出的数据可以清晰的得出一个结论,教师对自己学生的力量素质现状还不是太满意。
  3.2.2教师力量素质训练安排
  根据数据整理和分析,有一半的教师安排的频率维持在一周一次左右和不确定中,明显缺乏一定的重视程度。相反,占据40%的教师训练出的学生明显在力量素质水平上要强于其他的学生。
  3.3学校领导对篮球力量素质训练重视程度及经费的投入情况
  经费方面,尽管给予学生强大的支持,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有效的训练离不开经费的投入,只有个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学生才能得心应手的去训练。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学生从事篮球运动的时间不等表现出来的力量素质就不均衡,导致了个体差异的存在。
  4.1.2学生很重视籃球力量素质训练的人数只有27.3%,还有一大部分的学生有着对力量素质的抵触心理。
  4.1.3学生力量素质发展的不均衡,上肢、下肢及腰腹力量不能协调发展。
  4.1.4教师带领学生做力量素质训练的频率不高。
  4.1.5锻炼方法及手段单一、枯燥。
  4.1.6学校领导给予学生这方面极大的支持,但学校投入的经费不能很好的在训练及比赛中合理的运用.
  4.2建议
  4.2.1学生之间多进行篮球友谊赛,互帮互助,互教互学,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己的力量素质水平的应用。
  4.2.2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力量素质的兴趣,让学生去除心理惰性,喜欢从事力量素质训练,才能更好的完成训练内容。
  4.2.3身体力量素质不能一味的只针对一种,讲究的是协调均衡发展才能在比赛中全面展现出各方面的能力。
  4.2.4教师运用合理的训练方式和训练频率对学生进行力量素质起着促进的效果。
  4.2.5制定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锻炼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式的训练。
  4.5.6学校应给予尽可能大的经费支持,使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无所顾虑的完成。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关系着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是否能打下好的基础。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新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通过阅读训练,增强了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人们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与教师倡导进行阅读训练。而教师如何运用有效手段进行高效率的阅读训练是教师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本文就教师如何有效地探索小学阅读展开,以此来
期刊
2020鼠年是魔幻的开局,远至澳洲大火,美国流感,东非蝗灾,近到武汉疫情蔓延至全国,各地出台严格防控措施,家家户户闭门不出。在疫情影响下,中小学延期开学,学生被迫选择了在家进行学习,而如何保障学生平稳度过这段特殊时间,是老师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日臻成熟,教育教学网络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今疫情下,究竟采取什么样网络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期刊
面对新课改巨浪的不断冲击,素质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数学课程改革以面向新世纪的大众数学思想为指导,在数学内容选择和设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有必要进行集体备课方式的探索与教研,进行数学课程设计问题的研究,来挖掘教材的内容实质及其精髓。  这里所说的集体备课,并不是指所有教师的“教案都相同,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教学过程大同小异”,而是指数学教师要静下心来,集体讨论,深入研究教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而小组合作模式正是符合新课标所要求的这一重要学习方式的典型探索实践。  我在教学中也尝试运用了小组合作模式,就此同大家做一番交流。  一、小组合作的内涵及意义  1.定义界定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
期刊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课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這句话道出了语文课要读写结合的真谛。新课程教学改革至今,我们欣喜地发现,不管是名师的精品展示课,还是普通老师的常态课,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小练笔”形式,已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给阅读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课堂小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课堂练习,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堂小
期刊
摘要:课堂分层教学,是一种在集体教学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它容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级教学之中。教师通过学生和课堂各环节分层教学,能够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有所收获。充分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探索实践  新课标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由于受遗传、社会环
期刊
活动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2020年新学期不能如期开学,在上级“停课不停教”,思想指导下,新学期的教学从从线下变为线上。为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好线上教学任务,八年级语文学科组首先针对八下的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教研,为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在集体教研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那就是这个特殊时期,语文教学作为母语学科、基础学科,是否可以仅仅关注于课本、课文,完成基本的教学任
期刊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 …… ”这是一首我们比较熟悉而且欢快的儿歌,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孩子是祖国未来的鲜艳花朵,教师是这些花朵美丽绽放的辛勤的园丁,在这些辛勤园丁里的最辛苦的园丁是班主任,特别是小学寄宿制的班主任。一段段感人的教育故事都是来自一个个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而一个个感人而又平凡的小事都离不开老师真心实意的付出,班主任工作就是很好的见证,老师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悄无声息的将爱心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各个行业亦在逐步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融合,尤其是近些年人们对“互联网+”发展模式的不断关注,更加奠定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在疫情防控的攻坚阶段,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线上教育新模式被启用,并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以数学学科为例,对线上教育新教学模式的开创进行探讨,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勉。  关键词:疫情防控;线上教育;数学学科;新模式  疫情防控需要落实到实处
期刊
摘要:怎样使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起来, 既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又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的精髓, 扬长避短, 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达到整合教育资源, 优化课堂结构,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课堂教学; 有机结合;  一、什么是现代化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中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始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