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高职院校中软件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素质是一个值得探究和深思的重要课题,主要阐述了通过大量的企业走访调研,结合高职软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高职院校中软件专业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和目标。
[关 键 词] 高职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6-0062-02
由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逐渐形成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价值取向等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转向职业化,培养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但是,实际岗位需求是否与软件专业学生素质技能培养相符合,有待实践出真知。
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到2020年,在装备制造、信息、农业科技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由院系领导及课题组老师赴无锡国家软件园区中的NTT DATA(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无锡市NIIT服务外包培训学校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
一、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调研分析
对于高职毕业的学生,一般来说比较符合企业的应届毕业生招聘条件。而往往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只提供初级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位,主要工作内容为参与软件项目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等相关工作。
对于软件企业,对于软件专业的人才的需求还是相当大,而且软件行业本身也是个高流动性的行业。根据2007年的一份软件企业人才需求报告显示,技术人员占了软件企业人员数的78%,市场人员占了12%,管理人员占了10%。其中,企业的技术人员分为高端、低端和中端三个层次。应届毕业生作为企业的低端人才进行培养,当招聘人员以后,军事化管理并集中培训3个月后考核录用。进入企业后,学生需要6个月至1年时间培养才能最终成为合格的开发人员。培训成本极高,集中培训的人均费用4000/月,半年的人才培养总成本超过30000元/人。
企业最希望知道的是求职者能否胜任工作,包括:最强的技能、最深入研究的知识领域、个性中最积极的部分、做过的最成功的事、主要的成就等。同时,企业也希望能了解到应聘的学生的一个短期的职业规划,只有能耐下心,即使一开始略不适应工作岗位,但确实热爱软件开发这个行业的,那么这样的学生就会不断学习,虚心向领导和同事学习业务知识和处事经验,了解这个职业的精神内涵和职业要求,力争缩小差距,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
二、软件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分析
从面向Java方向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为面向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服务外包产业,以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多种、精通一门程序设计语言,了解软件项目开发流程,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编码、软件测试、软件技术服务、软件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针对这个培养方案,开设了《结构化C语言》《数据结构C描述》《数据库管理与应用MSSQL》《XML》《软件测试》《UML建模与设计模式》《java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实训》、《Java EE企业级项目开发》等专业核心课程,同时还采用“职业情境、项目主导”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学业为主导,以能力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在仿真或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通过基于软件产品开发过程的项目设计与开发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的素质训练、能力培养。
软件专业学生的这种培养特色体现在实训环节,从第一个学期开始到学生毕业,开设了大量的实训课,包括校企联合实训、实习环节。实训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实训课最大的优点就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毕业后到自己同样的工作岗位遇到类似的工作或更难的工作,就需要依靠实训课程培养的素质能力去适应工作。实训课的最大益处在于,做错了,教师可以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讲解,一直讲到学生清楚明白为止。但是,学生一旦踏上工作岗位,企业的老板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员工机会了,出错后往往就面临工作岗位的丢失。因此,软件专业学生在学校实训课学到的能力到社会上后就尤为重要。
三、软件专业学生素质技能和实际需求比较
通过与企业领导、人事、项目经理等多方沟通,他们首先肯定了学院软件专业设计中的项目教学模式,即首先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然后采用项目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进入工作岗位时,往往比一些本科院校的学生更有时间锻炼形成的职业能力,因此,高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都比较强。
因为学生本身有接受能力的强弱问题,因此毕业的学生能力上会有差异。不一定在毕业的高职毕业生中成绩好的在公司中潜力更大,成绩差就在公司中没有优势。毕业生在企业中具有更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抗压能力;第二团队合作能力。有些学生在学校没有太大压力,里面成绩平平,但并不表示他接受事物的能力差。往往在公司的大压强环境下,这些学生的能力就展现出来,而这类学生更有责任感。而有些成绩好的学生,能力在学校教学中展现了出来,但可能后劲不足。另外,公司更注重团队合作,软件开发往往涉及十多名员工甚至几十名员工的参与,团队融合性好的学生学到的开发经验就越多,发展得可能会更好。这个在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往往也无法体现,因为学校并不具备公司的大团队开发环境。
如何培养学生的以上两个能力呢?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主要培养的是实践能力,进入公司很容易就能适应。基本上符合了公司对外招聘中的初级程序员的条件。而现在学校年轻教师较多,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较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技术也过硬,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可以采用让教师下企业定岗锻炼的形式,让教师直接体会到企业的开发氛围。这样,教师自身深有体会,在往后的教书育人中,可以把企业的一线需求告知学生。而教师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可以担任项目经理的角色,协调学生团队的开发,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软件项目研发和社会服务工作。也可以为软件专业学生课堂模式向反转课堂模式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深层次、多渠道的企业交流沟通,我们深知,在企业的实际需求环境下再谈对学生专业素质技能培养的意义和重要性。“三严三实”的明灯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路径发展指明了方向。只有加强实践,善始善终,将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断跟企业一线需求结合起来,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才能不断升华思想建设的内涵,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张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之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8).
[3]江天仿.基于岗位分工的高职软件人才职业能力模型构建及培养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6-40.
[关 键 词] 高职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6-0062-02
由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逐渐形成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价值取向等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转向职业化,培养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但是,实际岗位需求是否与软件专业学生素质技能培养相符合,有待实践出真知。
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到2020年,在装备制造、信息、农业科技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由院系领导及课题组老师赴无锡国家软件园区中的NTT DATA(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无锡市NIIT服务外包培训学校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
一、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调研分析
对于高职毕业的学生,一般来说比较符合企业的应届毕业生招聘条件。而往往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只提供初级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位,主要工作内容为参与软件项目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等相关工作。
对于软件企业,对于软件专业的人才的需求还是相当大,而且软件行业本身也是个高流动性的行业。根据2007年的一份软件企业人才需求报告显示,技术人员占了软件企业人员数的78%,市场人员占了12%,管理人员占了10%。其中,企业的技术人员分为高端、低端和中端三个层次。应届毕业生作为企业的低端人才进行培养,当招聘人员以后,军事化管理并集中培训3个月后考核录用。进入企业后,学生需要6个月至1年时间培养才能最终成为合格的开发人员。培训成本极高,集中培训的人均费用4000/月,半年的人才培养总成本超过30000元/人。
企业最希望知道的是求职者能否胜任工作,包括:最强的技能、最深入研究的知识领域、个性中最积极的部分、做过的最成功的事、主要的成就等。同时,企业也希望能了解到应聘的学生的一个短期的职业规划,只有能耐下心,即使一开始略不适应工作岗位,但确实热爱软件开发这个行业的,那么这样的学生就会不断学习,虚心向领导和同事学习业务知识和处事经验,了解这个职业的精神内涵和职业要求,力争缩小差距,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
二、软件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分析
从面向Java方向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为面向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服务外包产业,以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多种、精通一门程序设计语言,了解软件项目开发流程,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编码、软件测试、软件技术服务、软件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针对这个培养方案,开设了《结构化C语言》《数据结构C描述》《数据库管理与应用MSSQL》《XML》《软件测试》《UML建模与设计模式》《java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实训》、《Java EE企业级项目开发》等专业核心课程,同时还采用“职业情境、项目主导”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学业为主导,以能力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在仿真或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通过基于软件产品开发过程的项目设计与开发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的素质训练、能力培养。
软件专业学生的这种培养特色体现在实训环节,从第一个学期开始到学生毕业,开设了大量的实训课,包括校企联合实训、实习环节。实训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实训课最大的优点就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毕业后到自己同样的工作岗位遇到类似的工作或更难的工作,就需要依靠实训课程培养的素质能力去适应工作。实训课的最大益处在于,做错了,教师可以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讲解,一直讲到学生清楚明白为止。但是,学生一旦踏上工作岗位,企业的老板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员工机会了,出错后往往就面临工作岗位的丢失。因此,软件专业学生在学校实训课学到的能力到社会上后就尤为重要。
三、软件专业学生素质技能和实际需求比较
通过与企业领导、人事、项目经理等多方沟通,他们首先肯定了学院软件专业设计中的项目教学模式,即首先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然后采用项目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进入工作岗位时,往往比一些本科院校的学生更有时间锻炼形成的职业能力,因此,高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都比较强。
因为学生本身有接受能力的强弱问题,因此毕业的学生能力上会有差异。不一定在毕业的高职毕业生中成绩好的在公司中潜力更大,成绩差就在公司中没有优势。毕业生在企业中具有更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抗压能力;第二团队合作能力。有些学生在学校没有太大压力,里面成绩平平,但并不表示他接受事物的能力差。往往在公司的大压强环境下,这些学生的能力就展现出来,而这类学生更有责任感。而有些成绩好的学生,能力在学校教学中展现了出来,但可能后劲不足。另外,公司更注重团队合作,软件开发往往涉及十多名员工甚至几十名员工的参与,团队融合性好的学生学到的开发经验就越多,发展得可能会更好。这个在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往往也无法体现,因为学校并不具备公司的大团队开发环境。
如何培养学生的以上两个能力呢?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主要培养的是实践能力,进入公司很容易就能适应。基本上符合了公司对外招聘中的初级程序员的条件。而现在学校年轻教师较多,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较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技术也过硬,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可以采用让教师下企业定岗锻炼的形式,让教师直接体会到企业的开发氛围。这样,教师自身深有体会,在往后的教书育人中,可以把企业的一线需求告知学生。而教师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可以担任项目经理的角色,协调学生团队的开发,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软件项目研发和社会服务工作。也可以为软件专业学生课堂模式向反转课堂模式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深层次、多渠道的企业交流沟通,我们深知,在企业的实际需求环境下再谈对学生专业素质技能培养的意义和重要性。“三严三实”的明灯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路径发展指明了方向。只有加强实践,善始善终,将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断跟企业一线需求结合起来,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才能不断升华思想建设的内涵,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张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之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8).
[3]江天仿.基于岗位分工的高职软件人才职业能力模型构建及培养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