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筑业必须加快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大力实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把社会化分工与专业化生产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施工,实现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工期、效率、环保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
2017年4月,住建部发布《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我国建筑业必须加快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全面提升建筑节能减排水平,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建筑业面临的形势,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大力实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1、建筑工业化的概念
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它是建筑业从分散、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全过程,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2、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长期以来,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慢,与其他行业和国外同行业相比,大多数施工技术比较落后,科技含量低,施工效率差,劳动强度大,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工程质量通病屡见不鲜,建设成本不断增大。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原来建立在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基础之上的建筑行业,正面临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的问题。同时,能源与资源不足的矛盾越发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新生代农民工纷纷逃避建筑业,现有农民工不断趋于老化,我国传统的施工现场劳动密集型建筑业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建筑工业化是行业的大势所趋,是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方向。据相关数据显示,工业化建筑施工工期比传统工期短35%,混凝土损耗量、钢材损耗量、施工用水均少60%,施工垃圾少80%,现场技术人员少60%,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以集成化住宅为例,与现浇住宅相比,现场建筑垃圾減少80%,材料损耗减少60%,建筑节能65%以上,资源利用更合理,住宅的性能更优,质量品质更佳。同时项目开发周期仅为传统方式的75%,大大缩短住宅的建造周期。
可以想象,建筑工业化把社会化分工与专业化生产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施工,质量、安全、工期、效率、环保都有坚实的保障。
3、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瓶颈与问题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最早提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迄今已经走过大约60年的曲折发展历程,但目前也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十家单位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
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需要较高水平的技术、装备、标准规范来支撑。造成建筑工业化进展不快的原因,既有建企自身方面的,也有政策、体制等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比如对建筑企业自身来说,满足建筑工化业要求,对产业链进行整合的能力不足。在产业政策方面,企业发展建筑工业化,面临着前期投入研发经费大、社会资源缺乏、缺乏规模效应、开发成本提高的现状,在没有国家鼓励支持政策的情况下,企业缺乏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动力;在行业管理体制方面,现行的设计管理、招投标管理、施工管理以及构件生产的管理,大部分环节适应于传统建造方式,缺乏针对预制生产技术的管理制度,制约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4、发挥后发优势,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途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鼓励企业进行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推进建筑工业化步伐,需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同步发力。
在政府层面,要鲜明地确立支持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一是通过行政的力量,做好社会、公众的思想转变和观念引导。当前,建筑工业化多是行业内的前沿话题,尚没有被完全接受,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建设单位、社会大众,一方面苦于建筑业脏乱差、高危难管,仍按传统思维加强管理,另一方面不理解工业化的概念、做法,在工程设计、招投标、工业化管理等方面没有做好接受的心理准备和实施准备。倡导建筑工业化无疑是建设领域甚至全社会的一次思想解放,而解放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总阀门。
二是建立建筑工业化配套政策和体系。围绕建筑设计标准化、预制构件和建筑部品制作工业化、施工安装机械化、建筑成品验收规范化等关键环节,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和重点攻关,尽快形成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需要的标准规范体系、建造安装体系和建设管理体系;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建筑产业园区或生产基地,整合装备制造、建材生产、设计咨询、资金物流等资源要素,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开展节能、环保、智能化等建筑业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专业施工技术、尖端施工技术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施工专利;要不断改革完善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三是全面推行“绿色施工”。住建部《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 5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 4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建筑企业应抢抓机遇,把工业化与绿色施工结合起来,树立绿色施工的样板,以绿色施工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进展。加快研发低碳生态建造工艺、技术和材料,大力推行绿色施工,不断降低建筑产品和建设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节能减排能力和低碳建设能力,推动建筑业绿色发展。
从企业方面,一是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二是要大力推进科技攻关,三是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建筑企业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特别是适合我国发展的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化设计技术、部品生产技术、构件安装和管理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适应不同地域特点的工业化建筑体系和成套技术;要建立模数协调的标准化体系,加快进行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建设,尤其是预制装配式结构及节点结构设计规范并研发预制相配套的设计标准图集和计算软件,不断完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
随着“美丽中国”和“五大发展” 理念的确立,政府政策的不断推进、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和试点企业的推广,我国建筑工业化各类技术体系逐步完善,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规范陆续出台,建筑工业化基地企业和装配式建筑项目显著增加,发挥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在“十三五”期间,建筑工业化必将带动我国整个建筑业发展模式和发展业态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
2017年4月,住建部发布《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我国建筑业必须加快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全面提升建筑节能减排水平,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建筑业面临的形势,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大力实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1、建筑工业化的概念
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它是建筑业从分散、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全过程,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2、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长期以来,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慢,与其他行业和国外同行业相比,大多数施工技术比较落后,科技含量低,施工效率差,劳动强度大,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工程质量通病屡见不鲜,建设成本不断增大。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原来建立在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基础之上的建筑行业,正面临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的问题。同时,能源与资源不足的矛盾越发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新生代农民工纷纷逃避建筑业,现有农民工不断趋于老化,我国传统的施工现场劳动密集型建筑业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建筑工业化是行业的大势所趋,是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方向。据相关数据显示,工业化建筑施工工期比传统工期短35%,混凝土损耗量、钢材损耗量、施工用水均少60%,施工垃圾少80%,现场技术人员少60%,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以集成化住宅为例,与现浇住宅相比,现场建筑垃圾減少80%,材料损耗减少60%,建筑节能65%以上,资源利用更合理,住宅的性能更优,质量品质更佳。同时项目开发周期仅为传统方式的75%,大大缩短住宅的建造周期。
可以想象,建筑工业化把社会化分工与专业化生产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施工,质量、安全、工期、效率、环保都有坚实的保障。
3、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瓶颈与问题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最早提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迄今已经走过大约60年的曲折发展历程,但目前也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十家单位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
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需要较高水平的技术、装备、标准规范来支撑。造成建筑工业化进展不快的原因,既有建企自身方面的,也有政策、体制等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比如对建筑企业自身来说,满足建筑工化业要求,对产业链进行整合的能力不足。在产业政策方面,企业发展建筑工业化,面临着前期投入研发经费大、社会资源缺乏、缺乏规模效应、开发成本提高的现状,在没有国家鼓励支持政策的情况下,企业缺乏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动力;在行业管理体制方面,现行的设计管理、招投标管理、施工管理以及构件生产的管理,大部分环节适应于传统建造方式,缺乏针对预制生产技术的管理制度,制约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4、发挥后发优势,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途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鼓励企业进行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推进建筑工业化步伐,需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同步发力。
在政府层面,要鲜明地确立支持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一是通过行政的力量,做好社会、公众的思想转变和观念引导。当前,建筑工业化多是行业内的前沿话题,尚没有被完全接受,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建设单位、社会大众,一方面苦于建筑业脏乱差、高危难管,仍按传统思维加强管理,另一方面不理解工业化的概念、做法,在工程设计、招投标、工业化管理等方面没有做好接受的心理准备和实施准备。倡导建筑工业化无疑是建设领域甚至全社会的一次思想解放,而解放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总阀门。
二是建立建筑工业化配套政策和体系。围绕建筑设计标准化、预制构件和建筑部品制作工业化、施工安装机械化、建筑成品验收规范化等关键环节,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和重点攻关,尽快形成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需要的标准规范体系、建造安装体系和建设管理体系;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建筑产业园区或生产基地,整合装备制造、建材生产、设计咨询、资金物流等资源要素,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开展节能、环保、智能化等建筑业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专业施工技术、尖端施工技术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施工专利;要不断改革完善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三是全面推行“绿色施工”。住建部《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 5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 4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建筑企业应抢抓机遇,把工业化与绿色施工结合起来,树立绿色施工的样板,以绿色施工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进展。加快研发低碳生态建造工艺、技术和材料,大力推行绿色施工,不断降低建筑产品和建设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节能减排能力和低碳建设能力,推动建筑业绿色发展。
从企业方面,一是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二是要大力推进科技攻关,三是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建筑企业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特别是适合我国发展的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化设计技术、部品生产技术、构件安装和管理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适应不同地域特点的工业化建筑体系和成套技术;要建立模数协调的标准化体系,加快进行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建设,尤其是预制装配式结构及节点结构设计规范并研发预制相配套的设计标准图集和计算软件,不断完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
随着“美丽中国”和“五大发展” 理念的确立,政府政策的不断推进、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和试点企业的推广,我国建筑工业化各类技术体系逐步完善,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规范陆续出台,建筑工业化基地企业和装配式建筑项目显著增加,发挥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在“十三五”期间,建筑工业化必将带动我国整个建筑业发展模式和发展业态的改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