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只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实践,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渠道、多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教学一定会绽放出创新的火花。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创新培养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现行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前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的新要求。
一、引导学生在大胆想象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世界的一切……”同时想象力也是创造思性维最重要的东西,它是一种酶,能够活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可对情节进行补描,可对故事结尾进行推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如教《小摄影师》一课,课本结尾言犹未尽,可让学生继续推理想象,启发引导学生,从高尔基的语言,动作中展开想象,小男孩还会再来吗?为什么?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就活跃了,他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有的说:“小男孩再来的可能性很大,理由是小男孩被高尔基相约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这一强烈的愿望促使他必须还会再来。”有的说:“高尔基如此热情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然会受到高尔基的接待。”
二、打破传统定势,训练灵活思维
课堂中,我更多地讲述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而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利交给学生,“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多元化阅读,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并针对文本的美中微瑕或专家定论的可商榷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使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并用,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动与多向。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问一答,一答即对,只提供一种解决途径、一种答案,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突破一题一解,主张一题多解。如组词练习中的“一词多组”,填空练习中的“一空多填”,作文训练中的“一题多作”,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的方式。“怎样说更好,还可以怎么说……”。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文本的某些情节和写法产生疑问,如:这个情节真实吗?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怀疑之后,继续探究,去伪存真。这一过程,无论是肯定自己的观点,还是否定自己的想法,都会使学生有很大的进步,学生在这种怀疑求异中培养了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有疑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有所创新。俗语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教师要注重创设问题,利用目标的激发作用,激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许多疑问,甚至会产生与教材或教师讲述相反的想法。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为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正是其思维创新的一种体现。如句子“‘当心汽车!’妈妈一边喊着一边追了上去。”在朗读时教师没有突显出妈妈的担心,整句话声音很平,语速一般。马上就有一个小学生说:“老师,你刚才这句话没有读好,声音应该高一些,虽然只有四个字,却说明妈妈对女儿深深的爱,着急、担心的心情要表达出来。”看来这个小学生很爱动脑筋,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倡导同伴互助学习,形成开放的课堂气氛
通过同桌或同组的互助学习,学生既有了一个自我消化的机会,也有了一个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如在教学复韵母ai、ei、ui的发音时,我要求同桌互听、互观察口型,纠正错误读法。那些平时胆子小缺乏自信心的小朋友在同桌的鼓励帮助下,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进行师生互动学习,如拼读接龙,教师提示声母、韵母,学生直呼音节,反之也可。在拼音教学中,我经常像个大孩子一样参与到小朋友的活动中去,仿佛自己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课堂教学过程成了一个“教学相长”,双向互动增值的过程。
五、走出课堂,引领学生营造“大识字观”
在大语文观的背景下,识字教学也完全应该走出课堂,营造更为广阔的识字环境。生活中汉字随处可见,教师应注意充分挖掘识字的资源,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发现什么字,就认识什么字。在我们周围,电视广告词、各种商店名称、路牌、标语以及各种食品和日用品外包装上,都有醒目的文字,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在汉字的大环境里养成不认识就问、有错字就纠的习惯。这样不但使学生的识字量迅速增加,而且很好地拓展了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外、校外广阔天地中,主动地识字,无形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有效地提高了创新能力。
六、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的理解真独特”……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和满足,还能无形的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七、结束语
总之,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时期学生学习的特点,做出科学的分析,总结经验,造就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造福社会。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
参考文献
[1]谷晓东.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J].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08,(03)
[2] 黄晓霞. 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 固原师专学报 , 2005,(01)
[3] 王树成, 周月凤.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原则[J]. 辽宁教育 , 2007,(06)
[4] 汪英华.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J]. 现代中小学教育 , 2005,(06)
[5] 王丽敏.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成才之路 , 2008,(14)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创新培养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现行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前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的新要求。
一、引导学生在大胆想象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世界的一切……”同时想象力也是创造思性维最重要的东西,它是一种酶,能够活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可对情节进行补描,可对故事结尾进行推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如教《小摄影师》一课,课本结尾言犹未尽,可让学生继续推理想象,启发引导学生,从高尔基的语言,动作中展开想象,小男孩还会再来吗?为什么?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就活跃了,他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有的说:“小男孩再来的可能性很大,理由是小男孩被高尔基相约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这一强烈的愿望促使他必须还会再来。”有的说:“高尔基如此热情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然会受到高尔基的接待。”
二、打破传统定势,训练灵活思维
课堂中,我更多地讲述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而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利交给学生,“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多元化阅读,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并针对文本的美中微瑕或专家定论的可商榷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使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并用,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动与多向。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问一答,一答即对,只提供一种解决途径、一种答案,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突破一题一解,主张一题多解。如组词练习中的“一词多组”,填空练习中的“一空多填”,作文训练中的“一题多作”,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的方式。“怎样说更好,还可以怎么说……”。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文本的某些情节和写法产生疑问,如:这个情节真实吗?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怀疑之后,继续探究,去伪存真。这一过程,无论是肯定自己的观点,还是否定自己的想法,都会使学生有很大的进步,学生在这种怀疑求异中培养了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有疑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有所创新。俗语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教师要注重创设问题,利用目标的激发作用,激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许多疑问,甚至会产生与教材或教师讲述相反的想法。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为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正是其思维创新的一种体现。如句子“‘当心汽车!’妈妈一边喊着一边追了上去。”在朗读时教师没有突显出妈妈的担心,整句话声音很平,语速一般。马上就有一个小学生说:“老师,你刚才这句话没有读好,声音应该高一些,虽然只有四个字,却说明妈妈对女儿深深的爱,着急、担心的心情要表达出来。”看来这个小学生很爱动脑筋,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倡导同伴互助学习,形成开放的课堂气氛
通过同桌或同组的互助学习,学生既有了一个自我消化的机会,也有了一个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如在教学复韵母ai、ei、ui的发音时,我要求同桌互听、互观察口型,纠正错误读法。那些平时胆子小缺乏自信心的小朋友在同桌的鼓励帮助下,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进行师生互动学习,如拼读接龙,教师提示声母、韵母,学生直呼音节,反之也可。在拼音教学中,我经常像个大孩子一样参与到小朋友的活动中去,仿佛自己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课堂教学过程成了一个“教学相长”,双向互动增值的过程。
五、走出课堂,引领学生营造“大识字观”
在大语文观的背景下,识字教学也完全应该走出课堂,营造更为广阔的识字环境。生活中汉字随处可见,教师应注意充分挖掘识字的资源,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发现什么字,就认识什么字。在我们周围,电视广告词、各种商店名称、路牌、标语以及各种食品和日用品外包装上,都有醒目的文字,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在汉字的大环境里养成不认识就问、有错字就纠的习惯。这样不但使学生的识字量迅速增加,而且很好地拓展了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外、校外广阔天地中,主动地识字,无形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有效地提高了创新能力。
六、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的理解真独特”……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和满足,还能无形的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七、结束语
总之,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时期学生学习的特点,做出科学的分析,总结经验,造就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造福社会。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
参考文献
[1]谷晓东.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J].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08,(03)
[2] 黄晓霞. 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 固原师专学报 , 2005,(01)
[3] 王树成, 周月凤.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原则[J]. 辽宁教育 , 2007,(06)
[4] 汪英华.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J]. 现代中小学教育 , 2005,(06)
[5] 王丽敏.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成才之路 , 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