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画界有幻想现实主义画派,如代表人物豪斯纳;文学界有魔幻现实主义流派,如代表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及其作品《百年孤独》。而戏剧界也有一种幻想现实主义,那就是由俄罗斯著名戏剧家瓦赫坦戈夫开创的一种戏剧流派。瓦赫坦戈夫早年曾悉心学习研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后来提出幻想现实主义,强调“演员的体验应该通过戏剧的手法传达给观众,戏剧表达需要创造形式,需要幻想,所以我们把这称为‘幻想现实主义’”,并且在这种理念的基础之上创立了瓦赫坦戈夫剧院。来自立陶宛的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接手瓦赫坦戈夫剧院的导演职位后,承袭了幻想现实主义理念,创作出了许多风格鲜明的优秀戏剧作品,并且提炼出了一套自己的舞台美学观念,如改编自俄国诗人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就是其中的佳作代表。《叶甫盖尼·奥涅金》何以散发出如此迷人耀眼的光芒,顷刻间票就被抢售一空,何以令中国观众如痴如醉,口口相传?本文将结合瓦赫坦戈夫幻想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试析里马斯所创作《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舞台美学。
关键词:表现手法;舞台时空;象征性;幻想现实主义;
导语:
导演里马斯完美地承袭并创新了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的演剧理念——幻想现实主义,瓦赫坦戈夫剧院“追求情感真實和鲜明舞台形式相结合的艺术风格,演员的表演也重视外部造型的表现力。”如《万尼亚舅舅》一剧开篇便表现出特有的里马斯式调性,以扎实的现实主义为基础,结合梦境般的呓语、放空的表情、非生活逻辑的怪诞动作,传达出一种偏意识流的表现主义气质,既现实又幻想,形成了特有的表演风格与舞台美学,使人叹服。下文将试着解开形成《叶甫盖尼·奥涅金》幻想现实主义舞台美学的达芬奇密码。
一、舞台时空的实与非实
正如“幻想现实主义”之名,《叶甫盖尼·奥涅金》一剧中的舞台时空是介于写实与非写实之间的,既“幻想”,又“现实”。
首先从舞台时空看,导演并非运用现实时空伴随虚拟时空切割插入的方式,而是运用实与虚并存手法。奥涅金一角运用了青年和老年两个年龄段的演员同时或交替出现在同一舞台时空,并表现一个角色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境:老年奥涅金大部分时间站在回忆叙述的角度,或自省或懊悔或麻木,青年奥涅金则负责伴随老年奥涅金的叙述重现事件,他浪荡虚无又清高慎独,你很难说清楚到底哪个时空的奥涅金是现实的,哪个是非现实的。同样手法来处理连斯基这一人物,青年连斯基单纯浪漫,而人到中年的连斯基不同于奥涅金,他的眼神依然有光彩,依然保有一颗火热赤诚的心,在剧目开篇导演和观众玩了一把倒叙的游戏,他安排中年连斯基先登场,并说出那句“幸福,就是早点离开人生的宴席,杯中的美酒,不把它喝光,人生的故事也不会读到最后一句”,为连斯基的生命停留在他中年的大雪纷飞的一天埋下伏笔,犹如人们抚摸发黄的老照片,为整剧奠定了“时光无法倒流”的淡淡哀愁的基调。而骠骑兵这一角色的安排更是巧妙,他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普希金和观众视角),他可以在剧情中跳进跳出,他的存在忠于文本,使得整剧的时空纵深感更强,多维度的叙述使观众犹如跌入造梦者的层层梦境,又由于他旁观性的台词而带领观众更加理智地、审美地融入剧情。
二、人物设置的实与非实
《叶甫盖尼·奥涅金》在人物的身份的设置上也是跟随剧情或写实或写意的,并非通常意义上单纯单一的假定性运用,而是既假又真,既实又虚,并且运用大量象征性手法来外化人物的内心世界。
此剧两大亮点:
(1)多位女群演
她们是芭蕾舞学员,她们是村民,她们又是拉林家的使女、亲戚,塔季扬娜的朋友,也是塔季扬娜的内心外化,塔季扬娜在命名日等待奥涅金到来那场戏中,便运用了这种即时切换角色的手法,她们本是为塔季扬娜送祝福的亲戚友人,她们为塔季扬娜送上的每一首歌又都是塔季扬娜的内心写照,当奥涅金到来时,她们又变成了塔季扬娜兴奋、故作矜持、害羞、不解、伤心等内心活动的外化,她们是贯串始终的线,或铺垫或推进剧情,她们的舞蹈性舞台调度完成了情节的起承转合,同时像精灵一样调节着戏剧节奏。
(2)黑衣舞娘
她是芭蕾舞教师,在拉林先生的葬礼上,在奥涅金与连斯基决斗时为他们送枪,她又是死神一样的存在,后来摇身一变成了塔季扬娜的奶妈,但导演对她设置了最隐秘最难以名说的一层存在,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她代表了男权社会下为了取悦男性而刻意学习芭蕾物化自我,把婚姻变成交易的女性,(奶妈:“去莫斯科吧,那简直是未婚妻的市场”)或被城市化后逐渐失去诚实纯真的,带起高贵冰冷面具的都市女性形象,私以为黑衣舞娘是黑衣奥涅金“高傲”的化身,她一直是那么昂首挺胸俯视一切,她多么的优雅骄傲,但当奥涅金看到珠光宝气的塔季扬娜并决定鼓起勇气追求她时,黑衣舞娘便脆弱地倒下死去,象征奥涅金的一切骄傲与自尊荡然无存,而拒绝奥涅金的塔季扬娜接过了黑衣舞娘的手杖,像黑衣舞娘往常一样昂首挺胸地转身离去,从此她成了不轻与人言的“高傲”的上流社会女性。以上两种人物的设置在现实与虚幻之间转换,使得叙事方式更加灵活而丰富,观众对于这种多人格式的象征性设置乐此不疲地分析,也是此剧吸引人之处。
三、意象的象征性
除了上文提到的介于实与虚之间的创作手法,剧中还有多处象征意象的运用,正如瓦赫坦戈夫强调的“戏剧表达需要创造形式,需要幻想,所以我们把这称为‘幻想现实主义’”而这种意象的象征性正是所谓“形式”与“幻想”的一种体现,它对于剧作的情感表达起到了推波助澜、锦上添花之效用,如奥利加的巴扬琴象征她和连斯基的爱情,梦境和熊象征爱上奥涅金是场甜蜜又危险的幻梦(塔季扬娜:“你是谁?是我的天使和守护神,还是阴险狡猾的撒旦?”),吃果酱代表甜蜜顺从的婚姻,被撕碎又拼贴装裱起来的信代表错失的永镌内心的纯洁爱情,剪掉辫子代表被城市化,秋千上的女人代表被婚姻禁锢的、丢失了冲动自由天性的、千人一面高高在上的上流社会女性。这些写意意象的运用让我不禁看到在洒满月光的木屋里,一位诗人灵感乍现,鹅毛笔下流淌出那一部动人的长诗。
关键词:表现手法;舞台时空;象征性;幻想现实主义;
导语:
导演里马斯完美地承袭并创新了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的演剧理念——幻想现实主义,瓦赫坦戈夫剧院“追求情感真實和鲜明舞台形式相结合的艺术风格,演员的表演也重视外部造型的表现力。”如《万尼亚舅舅》一剧开篇便表现出特有的里马斯式调性,以扎实的现实主义为基础,结合梦境般的呓语、放空的表情、非生活逻辑的怪诞动作,传达出一种偏意识流的表现主义气质,既现实又幻想,形成了特有的表演风格与舞台美学,使人叹服。下文将试着解开形成《叶甫盖尼·奥涅金》幻想现实主义舞台美学的达芬奇密码。
一、舞台时空的实与非实
正如“幻想现实主义”之名,《叶甫盖尼·奥涅金》一剧中的舞台时空是介于写实与非写实之间的,既“幻想”,又“现实”。
首先从舞台时空看,导演并非运用现实时空伴随虚拟时空切割插入的方式,而是运用实与虚并存手法。奥涅金一角运用了青年和老年两个年龄段的演员同时或交替出现在同一舞台时空,并表现一个角色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境:老年奥涅金大部分时间站在回忆叙述的角度,或自省或懊悔或麻木,青年奥涅金则负责伴随老年奥涅金的叙述重现事件,他浪荡虚无又清高慎独,你很难说清楚到底哪个时空的奥涅金是现实的,哪个是非现实的。同样手法来处理连斯基这一人物,青年连斯基单纯浪漫,而人到中年的连斯基不同于奥涅金,他的眼神依然有光彩,依然保有一颗火热赤诚的心,在剧目开篇导演和观众玩了一把倒叙的游戏,他安排中年连斯基先登场,并说出那句“幸福,就是早点离开人生的宴席,杯中的美酒,不把它喝光,人生的故事也不会读到最后一句”,为连斯基的生命停留在他中年的大雪纷飞的一天埋下伏笔,犹如人们抚摸发黄的老照片,为整剧奠定了“时光无法倒流”的淡淡哀愁的基调。而骠骑兵这一角色的安排更是巧妙,他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普希金和观众视角),他可以在剧情中跳进跳出,他的存在忠于文本,使得整剧的时空纵深感更强,多维度的叙述使观众犹如跌入造梦者的层层梦境,又由于他旁观性的台词而带领观众更加理智地、审美地融入剧情。
二、人物设置的实与非实
《叶甫盖尼·奥涅金》在人物的身份的设置上也是跟随剧情或写实或写意的,并非通常意义上单纯单一的假定性运用,而是既假又真,既实又虚,并且运用大量象征性手法来外化人物的内心世界。
此剧两大亮点:
(1)多位女群演
她们是芭蕾舞学员,她们是村民,她们又是拉林家的使女、亲戚,塔季扬娜的朋友,也是塔季扬娜的内心外化,塔季扬娜在命名日等待奥涅金到来那场戏中,便运用了这种即时切换角色的手法,她们本是为塔季扬娜送祝福的亲戚友人,她们为塔季扬娜送上的每一首歌又都是塔季扬娜的内心写照,当奥涅金到来时,她们又变成了塔季扬娜兴奋、故作矜持、害羞、不解、伤心等内心活动的外化,她们是贯串始终的线,或铺垫或推进剧情,她们的舞蹈性舞台调度完成了情节的起承转合,同时像精灵一样调节着戏剧节奏。
(2)黑衣舞娘
她是芭蕾舞教师,在拉林先生的葬礼上,在奥涅金与连斯基决斗时为他们送枪,她又是死神一样的存在,后来摇身一变成了塔季扬娜的奶妈,但导演对她设置了最隐秘最难以名说的一层存在,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她代表了男权社会下为了取悦男性而刻意学习芭蕾物化自我,把婚姻变成交易的女性,(奶妈:“去莫斯科吧,那简直是未婚妻的市场”)或被城市化后逐渐失去诚实纯真的,带起高贵冰冷面具的都市女性形象,私以为黑衣舞娘是黑衣奥涅金“高傲”的化身,她一直是那么昂首挺胸俯视一切,她多么的优雅骄傲,但当奥涅金看到珠光宝气的塔季扬娜并决定鼓起勇气追求她时,黑衣舞娘便脆弱地倒下死去,象征奥涅金的一切骄傲与自尊荡然无存,而拒绝奥涅金的塔季扬娜接过了黑衣舞娘的手杖,像黑衣舞娘往常一样昂首挺胸地转身离去,从此她成了不轻与人言的“高傲”的上流社会女性。以上两种人物的设置在现实与虚幻之间转换,使得叙事方式更加灵活而丰富,观众对于这种多人格式的象征性设置乐此不疲地分析,也是此剧吸引人之处。
三、意象的象征性
除了上文提到的介于实与虚之间的创作手法,剧中还有多处象征意象的运用,正如瓦赫坦戈夫强调的“戏剧表达需要创造形式,需要幻想,所以我们把这称为‘幻想现实主义’”而这种意象的象征性正是所谓“形式”与“幻想”的一种体现,它对于剧作的情感表达起到了推波助澜、锦上添花之效用,如奥利加的巴扬琴象征她和连斯基的爱情,梦境和熊象征爱上奥涅金是场甜蜜又危险的幻梦(塔季扬娜:“你是谁?是我的天使和守护神,还是阴险狡猾的撒旦?”),吃果酱代表甜蜜顺从的婚姻,被撕碎又拼贴装裱起来的信代表错失的永镌内心的纯洁爱情,剪掉辫子代表被城市化,秋千上的女人代表被婚姻禁锢的、丢失了冲动自由天性的、千人一面高高在上的上流社会女性。这些写意意象的运用让我不禁看到在洒满月光的木屋里,一位诗人灵感乍现,鹅毛笔下流淌出那一部动人的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