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赣州地处亚热带,每年5至8月是梅雨、暴雨季节,水患严重,威胁着公路安全,特别是山区公路易遭受水毁。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山区公路水毁灾害进行防治,是当前公路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介绍山区道路水毁及其原因,从预防和治理等方面论述了山区道路水毁的防治技术,提出治理水毁一定要以预防为主,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修一处,保一处,把水毁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山区公路,水毁,全面养护,防治结合
中图分类号:U41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10-01
一、公路水毁病害成因分析
1、路面损坏
路面是公路与行车的接触面,它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各种不同强度的材料,根据行车需要,用以加固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方便车辆在路面上行车平稳、安全、舒适。不同的路面损坏形成也不相同。碎石路面主要是出现冲沟和坑槽,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形成主要是断板。造成路面水毀损坏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边沟排水不畅,雨水冲刷,冰雪融冻等都会导致路面产生损坏;在设计中如果路面坡度设计不合理,都有可能在雨季产生路面积水。另外,经过长期的使用以后,行车作用路面容易产生坑槽;在施工中,如果对软土地基没有处理好,就会出现路基下沉或水流冲空路基的现象,如此一来必然产生路面下沉和断板的现象。
2、路基沉陷
形成路基沉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路基结构设计不合理,弯沉过大,路面性能差,遇到雨雪天气雨水渗入路基;
(2)公路边线没有必要的排水系统和防护措施;
(3)填方路段填料选择不当,施工过程中压实不足;
(4)路基排水措施不当,路面、边沟形成积水。
3、路基坍塌
形成路基坍塌的主要原因有:
(1)缺乏合理的排水措施;
(2)未设天沟,或排水不畅,雨水渗入土体,造成上边坡坍塌;
(3)路基边坡土质松软、坡度过大,缺乏必要的挡土墙等防护设施;
(4)地下水的作用。
4、桥涵破坏
桥涵破坏通常是说因为雨季,洪水超过最大允许流量、桥涵原基础已冲空、桥涵堵塞、泄水面积减少等原因造成的桥梁物理上的损害或者是涵洞被水流冲刷毁灭的现象。造成桥涵损害的主要原因:
(1)涵洞的设计存在有较大的缺陷,所设计的洞孔直径过小,流量过小,而河水流量变化较快,水流波动较大,水来不及排走;
(2)河道年久失修,长期得不到清理,是洪水中夹带大量的树枝及杂物,常常使涵洞进水口阻塞,导致排水不畅,水位上涨,直冲桥基;
(3)桥位选择不当,所在河床地质条件差,桥涵维修不及时。
二、公路水毁的应对措施
赣州大部是山区及丘陵地带,常因地形条件限制,不少路段与河道并行,一面傍山,一面临河,许多路基是半填半挖或全部为填方,不保证路基稳定,排水通畅的小型排水构造物也较多,暴雨时易被洪水破坏,因此,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1、加强边坡坡面的防护
加强对路基边坡坡面的养护工作,路基边坡坡面防护主要有砌石护坡、护面墙及植物防护。这些防护措施,在暴雨洪流冲刷作用下有的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一旦出现,应及时进行维修加固养护,以免破坏继续扩大。对有的坡面没有进行防护加固,经调查需要进行防护的都要采取防护措施进行加固,防止破坏现象继续扩大,造成路基水毁。
2、路基沉陷的防治
(1)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公路时,应特别注意对路基进行加固,可采用换土法、掺石灰法、石灰桩法等多种加固方法,使路基达到足够的程度,满足设计要求。
(2)在进行路基设计时,切不可用透水性不同的土无序填筑,要采用级配良好的砂性土等填筑路基,当确需用透水性不同的土填筑路基时,应将透水性强的土筑路基下层,透水性不强的土填筑路基上层。
(3)沿河路堤、河滩路和桥头引道等长期浸水路基要设置堤岸、扩坡等防护措施。
(4)路基边坡纵坡不小于0.5%,应分段设排水沟,涵洞将水引出路基,以免水积聚在边沟内而下渗,影响路基稳定。
(5)在地下水位浅的路段,应铺设砂(砾)垫层以阻断毛细水上升,以免影响路基路面稳定,路面基层宜采用水泥稳定土类、二灰稳定碎石类以提高路基路面水浸稳定性,并具有足够的强度,面层宜采用密实型路面结构以防止雨水下渗。
三、公路水毁的预防
1、建立健全防汛组织机构
应成立相应的防汛领导机构,主要领导挂帅,并组织抢险突击队,准备好抢险救援物质。在汛期。建立健全防汛值班制度,天天安排专人值班,基层单位应坚持雨天天天上路巡查,发现小型水毁立即抢修,大型水毁一面抢修、恢复、一面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争取上级支持以尽快抢修恢复。
2、搞好公路基础建设
根据相应公路技术等级标准要求,在满足设计洪水频率条件下,设置必要的防护工程设计,做到安全渲泄设计洪水,对现在公路根据其使用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工作,使现有公路的抗洪抗灾能力提高,对水毁路段的重复发生率降到最低点。搞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养护畅通思想。按“建养并重、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保证畅通”的公路工作方针,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养护,将养护工作放在首位,使建、养、管协调发展。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进行技术改造将路面硬化。与此同时,充分注意排水系统和防护工程配套,以满足排水需要,保证公路及沿线设施稳定。
结束语
公路是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水毁不仅给公路部门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公路技术人员要认真总结经验。对已经发生的水毁病害要认真加以分析,找出发生水毁的真正原因,才能在修复及今后的养护过程中加以避免。特别是水毁修复方案要加以多方比选,找出最为合理的综合方案,防止水再次发生。
[关键词]山区公路,水毁,全面养护,防治结合
中图分类号:U41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10-01
一、公路水毁病害成因分析
1、路面损坏
路面是公路与行车的接触面,它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各种不同强度的材料,根据行车需要,用以加固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方便车辆在路面上行车平稳、安全、舒适。不同的路面损坏形成也不相同。碎石路面主要是出现冲沟和坑槽,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形成主要是断板。造成路面水毀损坏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边沟排水不畅,雨水冲刷,冰雪融冻等都会导致路面产生损坏;在设计中如果路面坡度设计不合理,都有可能在雨季产生路面积水。另外,经过长期的使用以后,行车作用路面容易产生坑槽;在施工中,如果对软土地基没有处理好,就会出现路基下沉或水流冲空路基的现象,如此一来必然产生路面下沉和断板的现象。
2、路基沉陷
形成路基沉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路基结构设计不合理,弯沉过大,路面性能差,遇到雨雪天气雨水渗入路基;
(2)公路边线没有必要的排水系统和防护措施;
(3)填方路段填料选择不当,施工过程中压实不足;
(4)路基排水措施不当,路面、边沟形成积水。
3、路基坍塌
形成路基坍塌的主要原因有:
(1)缺乏合理的排水措施;
(2)未设天沟,或排水不畅,雨水渗入土体,造成上边坡坍塌;
(3)路基边坡土质松软、坡度过大,缺乏必要的挡土墙等防护设施;
(4)地下水的作用。
4、桥涵破坏
桥涵破坏通常是说因为雨季,洪水超过最大允许流量、桥涵原基础已冲空、桥涵堵塞、泄水面积减少等原因造成的桥梁物理上的损害或者是涵洞被水流冲刷毁灭的现象。造成桥涵损害的主要原因:
(1)涵洞的设计存在有较大的缺陷,所设计的洞孔直径过小,流量过小,而河水流量变化较快,水流波动较大,水来不及排走;
(2)河道年久失修,长期得不到清理,是洪水中夹带大量的树枝及杂物,常常使涵洞进水口阻塞,导致排水不畅,水位上涨,直冲桥基;
(3)桥位选择不当,所在河床地质条件差,桥涵维修不及时。
二、公路水毁的应对措施
赣州大部是山区及丘陵地带,常因地形条件限制,不少路段与河道并行,一面傍山,一面临河,许多路基是半填半挖或全部为填方,不保证路基稳定,排水通畅的小型排水构造物也较多,暴雨时易被洪水破坏,因此,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1、加强边坡坡面的防护
加强对路基边坡坡面的养护工作,路基边坡坡面防护主要有砌石护坡、护面墙及植物防护。这些防护措施,在暴雨洪流冲刷作用下有的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一旦出现,应及时进行维修加固养护,以免破坏继续扩大。对有的坡面没有进行防护加固,经调查需要进行防护的都要采取防护措施进行加固,防止破坏现象继续扩大,造成路基水毁。
2、路基沉陷的防治
(1)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公路时,应特别注意对路基进行加固,可采用换土法、掺石灰法、石灰桩法等多种加固方法,使路基达到足够的程度,满足设计要求。
(2)在进行路基设计时,切不可用透水性不同的土无序填筑,要采用级配良好的砂性土等填筑路基,当确需用透水性不同的土填筑路基时,应将透水性强的土筑路基下层,透水性不强的土填筑路基上层。
(3)沿河路堤、河滩路和桥头引道等长期浸水路基要设置堤岸、扩坡等防护措施。
(4)路基边坡纵坡不小于0.5%,应分段设排水沟,涵洞将水引出路基,以免水积聚在边沟内而下渗,影响路基稳定。
(5)在地下水位浅的路段,应铺设砂(砾)垫层以阻断毛细水上升,以免影响路基路面稳定,路面基层宜采用水泥稳定土类、二灰稳定碎石类以提高路基路面水浸稳定性,并具有足够的强度,面层宜采用密实型路面结构以防止雨水下渗。
三、公路水毁的预防
1、建立健全防汛组织机构
应成立相应的防汛领导机构,主要领导挂帅,并组织抢险突击队,准备好抢险救援物质。在汛期。建立健全防汛值班制度,天天安排专人值班,基层单位应坚持雨天天天上路巡查,发现小型水毁立即抢修,大型水毁一面抢修、恢复、一面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争取上级支持以尽快抢修恢复。
2、搞好公路基础建设
根据相应公路技术等级标准要求,在满足设计洪水频率条件下,设置必要的防护工程设计,做到安全渲泄设计洪水,对现在公路根据其使用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工作,使现有公路的抗洪抗灾能力提高,对水毁路段的重复发生率降到最低点。搞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养护畅通思想。按“建养并重、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保证畅通”的公路工作方针,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养护,将养护工作放在首位,使建、养、管协调发展。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进行技术改造将路面硬化。与此同时,充分注意排水系统和防护工程配套,以满足排水需要,保证公路及沿线设施稳定。
结束语
公路是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水毁不仅给公路部门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公路技术人员要认真总结经验。对已经发生的水毁病害要认真加以分析,找出发生水毁的真正原因,才能在修复及今后的养护过程中加以避免。特别是水毁修复方案要加以多方比选,找出最为合理的综合方案,防止水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