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邢福义先生《寄父家书》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j92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介绍:2018年11月14日,邢福义先生《寄父家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商务印书馆文津厅召开。邢先生的老朋友陈章太、戴庆厦、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华中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黄永林、华中师范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李宇明、《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等出席,陆俭明、张振兴、周海清、田小琳等知名学者发来视频或书面发言。座谈会由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主持。
  前不久,邢福义先生赠我一本他今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寄父家书》,我被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吸引,立即认真地读完了这部书。捧读这本书,我仿佛是在陪着邢先生穿越时空游历,是在倾听一位学者的父子对话,我被书中许多动人的事情深深地打动,受到了一次身心洗礼。
  邢先生1935年出生于海南岛乐东县黄流镇,17岁中师结业考入华中师范学院中文专修科,因成绩优良结业后留在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室工作。因路途遥远,加之经济困难的缘由,他出岛32年后才第一次回到故乡。这32年间,邢先生完全靠家书与父亲等亲人交流。这部书收录邢福义先生自1955年至1991年寄给父亲的信件,时间跨度37年。鸿雁传书,向父亲报告学习进展、工作情况、个人思想、生活状况,倾吐对亲人与故乡的思念。全书反映了作者及其家人这一时期的人生历程和家庭变迁,展示了作者在语言学领域不断成长进步的学术生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我们国家该时期的社会变革,表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雨人生和家国情怀。
  这本书虽是作者给父亲的家信,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邢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对学术的执着、对长辈的孝敬、对师友的感激。赤子之心、感恩之情、奋进之力,满满的正能量,是一本爱国教育、家风教育和励志教育的鲜活教材。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学术大师的成长与社会磨砺、家庭教育、师友帮助,以及个人奋斗的密切关系,感受到中国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时期不断奋斗的心路历程。
  一.逆境铸英才:个人成长与时代社会的关系
  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邢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在艰难与坎坷中成长的英才。他一生视学问如生命,但他追求学问的道路并不平坦。书中叙述了邢先生在“政治挂帅”的年代当助教的20余年时间中,虽饱受“白专”典型不断接受批判之苦,而矢志不渝做学问的往事。书中写到:“在那20余年里,写文章,不敢坐在外人容易看到的地方;我觉得自己属于下等货色,有很大的自卑感,出门散步,远远看到熟人,便绕道行走。在家书中,我绝口不提这方面的压力。因为,我害怕万一不慎被人看到,又加上一条:‘对现实不满’!”从这里我们看到在那特殊的的年代,刻苦钻研业务知識分子的悲哀,更看到了像邢先生那样坚持做学问的不易。
  邢福义先生父亲的政治问题,也成了影响他进步的重要因素。他的父亲邢诒河老先生因当年入黄埔军校并在国民党部队当过军官,1951年“镇反”运动期间被判刑,送到黑河劳教,1961年刑满释放,留场服务。直到1971年春才回到故乡海南岛。1979年初才被摘掉“反革命”的帽子。在1956年5月17日他给父亲的信中写到:“现在孩子有这么一个问题,请您抽时间回答一下。——那就是政府判处您‘劳教’的原因是什么?问您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孩子正在积极争取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上和介绍人都说我无论是在学习或是在工作上,我的条件已够,……但因上面您的问题还搞不清楚,所以还延到现在。”由此可见这样的家庭出身,对于当时的邢先生进步来说有着多么大的压力和影响!
  在“白专典型”和“反革命家庭出身”的双重巨大压力之下,邢先生忍辱负重、刻苦做学问,并取得如此突出成绩。邢先生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好的时代和好家庭出身固然能为人才的成长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有助于人才的进步。但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毅力的人来说,即便是在逆境中,他们都能以坚韧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成长进步,获得成功。
  二.寒门出孝子:个人成长与家庭教育关系
  邢先生是个孝子,在那沧海横流的岁月里,他的父亲因政治问题被判刑入狱,他并没有象某些人那样恨父亲、并与之划清界限,而是经常给父亲写信,安慰父亲、帮助父亲。1956年8月30日的信中写到:“收到您的来信后,孩子就跟同学借了一些钱买了两瓶鱼肝油丸,并且用木盒把它们装订好,准备寄给您。可是拿到邮局去寄时,邮局负责同志说,上面有规定,不能寄食品给正在劳改的人。孩子问了两次,都得到同样的回答。既然上面已经规定,那么当然就是不能寄了。……孩子一到工作岗位以后就给您寄一些钱,最好您能托人在当地买一买。”同年9月23日的信中鼓励他的父亲写到:“您已被调到基建队搞测量工作,这是人民需要您的开始,也是您为人民服务的开始。这,有力说明了几年来您是在不断地进步着。但是,这仅仅是开始,一切还等待着您继续努力呢!”1961年4月18日当他从父亲来信中得知父亲出监后,立即回信道:“任何华丽的言辞,都难以形容儿在知道您出监之后的兴奋心情。父亲,祝贺您开始了新的有意义的人生,祝贺您能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建设贡献出力出汗。邢福义先生给父亲的家书,是对当时的父亲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安慰,是最有温度的尽孝方式。现在又把所有这些给父亲的书信整理出来,拿到中国最好的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邢先生对父亲的大孝,是对父亲的大爱,是对父亲的永恒纪念。
  邢先生在是一个情谊深厚的人。《寄父家书》中,邢福义先生还有对其他亲人的感谢与怀念。在怀念他三叔的《三叔没有远去》文章中,他这样写到“最亲最亲的亲人中,三叔在我的心底里占据突出的地位。”“三叔是我成为学人的第一个引路者”;“三叔为人厚道,待人真诚,是个能文善武的多面手;“三叔对我有解囊之恩”。“我每次回黄流,三叔都是那么高兴。乡亲朋友们来看我,他和父亲总是坐在人圈里深情地看着我,偶尔插一两句话。每次每次,我都因为往返匆匆,为没能跟他多说几句话而自责。……这位80多岁的老人,留下的是他一生的善良。”“这两天,常常梦见三叔。三叔没有远去。今后,他总会在梦中和我见面的!”读到这些文字让人流泪,更让人反思!   邢先生的童时期,邢先生的父亲因政治因素,长期无法照顾家庭儿女,母亲去世,家境十分贫寒,到海口读书,连路费都没有,是向亲友街坊邻居借来的。然而,当他参加工作有了一定的经济来源后,却还要不断地资助和回报家人:1961年1月13日的信中写道“儿知道,在家里,三叔也好,阿娘也好,哥哥嫂嫂也好,都需要经济上的支援。儿说了,这么多年,现在工作了,支援他们的责任自然而然应该落在儿的肩上。”“正处经济非常紧张之际,简直不知如何是好。寄上二十元,恐怕只能像大河里投进一滴水,没有什么大价值,但在我说来,离下月发工资还有十三天,这十三天怎么打发,却就难了。”读着这些文字,我们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邢先生的学术人生再一次印证了一个传统的道理,贫寒家庭出孝子。从邢先生身上我悟出一个道理,人只有不忘本,才能做出大学问,父老乡亲是我们每个人最大的本;人只有知道感恩,才能獲得大成功,感恩生命中每一个帮助我们的人。
  三.拼搏成大业:个人成长与自我奋斗的关系
  邢先生是一个志向高远的人。留校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了要成为一名汉语言学专家的目标。1957年11月18日他给父亲的信中这样写到:“前进,只有前进才是人生最大的愉快。儿将努力地在十年八年内把自己提高到接近专家的水平。”
  这一目标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他努力把压力化作“赶路”的动力。在这本书的前言“写在前面”中写到:“是因为几十年来,我几乎天天都在极为紧张地‘赶路’,追求专业钻研上的进展,……总之一句话,如果说我这一生有这样那样的压力,那么,‘赶路’便是主流压力。我给父亲的信,主要述说的便是在这一主流压力下我之所思所写所为。”
  邢先生把教学、读书、研究三者有机结合,1957年10月15日给父亲的信中汇报学习情况说:“在这一学年中,儿已订了进修计划……‘进修’是分两条线进行的。一条是读书,好好地领会前人的见解,这是一个摄取知识的过程;一条是作小专题研究,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巩固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获得更新的知识的过程。”1959年6月9日的信中向父亲汇报说:“在这几个月来的紧张中,也没有忘记搞科研。”1960年1月26日信中还说:“上个学期,儿的教学任务相当重……抽出了一些时间来搞科学研究,结果,一共写出了大小文章六篇。”1962年3月21日给父亲的信中这样写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极为简单的话,道破了学习上的真理,多么值得仔细体会、揣摩!‘走不尽的路,读不完的书。’古来有成就的学者,都懂得读书的艰苦性,需要极大的毅力。他们之所以有成就,正是因为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探索。儿还年轻,知识上又是‘先天不足’,以一个有成就的学者来要求自己,也许是过于轻狂,但,而是在有这种雄心。”无论教学任务如何重,无论工作多么忙,邢先生都从未放松过学术研究。邢先生数十年笔耕不辍,发表论文数百篇、著作(包括教材)数十本,在我国语言学界成为泰斗级的人物,这是他目标宏伟并努力奋斗的结果。
  邢先生告诫学生“抬头是山,路在脚下”,他要求学生既要有高远的志向,同时更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邢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认定好学术的高峰,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懈的追求,实现人生理想的榜样。
其他文献
2004年7月出版的《收获》,以大量篇幅刊载余秋雨的“回忆文学”《借我一生》;同月,《南方周末》连续两期以超过两个版的篇幅谈余秋雨。余秋雨在中国文化界的分量与引起的普
“布衣”是个很古老的词,其原义本很单纯,就是指布制的衣服,并转为平民百姓的代名词,但后来有了深一层的含义。李斯要去秦国建功立业,临行前对他的老师荀卿说:“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1〕这里的“布衣”已不是指一般老百姓,而是那些尚未做官,但有抱负的士子、读书人了。孙犁当然不是那种想做官的“布衣”(他从来把从政视为畏途),“布衣”在他身上有着全新的意义。   
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甚微.教师只有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系统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学生才能在激烈的考试竞争中,信心十足,游刃有
期刊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代孕技术的发展圆了不孕夫妇生儿育女的愿望,同时代孕技术的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和法律观.由于法律的滞后性,目前与代孕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教育中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文章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应用文写作教学上的改革思路.
当前,BI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BIM既是一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也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基建修缮类工程中,机电工程的特点为管线种类多,排布密集,且常常位于建筑吊顶
1805年某一天,纽约州中南部的沙斯基汉纳河畔,独自游玩的九岁白人男孩乔治·凯特林(George Catlin)钻过一个树丛,他面前忽然出现了一个装饰斑斓的欧内达印第安人。男孩吓呆了,一动也不敢动。像高塔一样君临着他的印第安人友善地举起一只手。这个友善的姿势影响了他一辈子。    2002年秋季的一天,来自大约五十个印第安人部落的代表聚集在华盛顿特区的斯密松宁艺术博物馆里。从苏族、克罗族、基
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传统的行政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转变原有的管理方法.本文通过对传统行政、公共管理的含义进行介绍,从而增强政府人员
唤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得至关重要.部分学生写作文没兴趣,甚至出现了怕写作文,遇到写作文就头痛的不良现象.学生没有写作文的心理基础,写作水平怎么能提高呢?我们必须培育学生
期刊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经从教十一年了,十一年中,我担任了八年的班主任,送走了一届届的学生.从第一次踏进教室的激动和紧张,到现在与学生的融洽相处,我充分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