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图像合成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_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像合成类课程作为广播电视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影视技术的专业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这门课程在各大院校开设也就十年左右的时间,其教学大纲和教学思想、教学目标等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作为此门课程的教师,经过近五年的教学以及近八年的设计经验,我们对此门课程积累了一些教学见解,并将这些见解融合到了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
  关键词:图像合成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
  
  一、教学中应当有所教、有所不教
  一个大型应用软件有数千个功能,但最为常用的功能却不多,对软件功能介绍不必求全。在普遍开设图像合成类课程的院校中,其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制定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了软件上,讲解往往从菜单或工具的第一项讲解到最后一项,哪个功能跳过了,似乎意味着这个教师水平不高,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1]。我觉得首先应该讲解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并且这些功能要结合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讲解,其它的类似功能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摸索,有些功能完全可以不讲,今后用到时,学生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通过手册和帮助肯定能学会,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从需求出发来展开教学
  我们将Photoshop中纷繁复杂的功能进行了归类,按照实际应用中软件功能或工具使用频率的高低(以下简称频度)和学习的难易度(以下简称难度)进行排序(如图1)。设计出一个个目的明确的教学实例,将教学实例分解成多个制作需求,其中一部分需求要用软件以外的知识或工具来完成,例如素材的拍摄、模型的设计和制作等。另一些需求则对应着软件中的某些功能和工具,这样学生就能有明确的目的去学习软件,从而提高图形图像处理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
  三、“同心圈”结构的教学实例设计
  这里的“心”是指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中心,圈是一个封闭的,有始有终的结构。圈中可以包含从常用和不常用功能,也包含简或难的功能,但要始终保证“中心”突出(如图2)。这些“同心圈”结构的教学实例设计中,分为四个层次。
  (一)操作型教学实例,(如图2)中圈1和圈2。这种教学实例中主要涉及软件中高频度、低难度的功能和工具,淡化作品分析和相关知识扩展,教师先详细讲解,在学生上机前提供录制的详细操作步骤演示视频,便于学生学习。主要以引导学习和激发兴趣为教学目标,掌握软件中高频度、低难度的功能和工具。
  (二)验证型教学实例,(如图2)中圈5。教师带领同学们设计一些相对简单的作品,作品构思、素材获取和筛选等工作指导同学们完成,详细的分析制作步骤,在软件操作部分,个别参数只讲解参数的效果不给出具体数值和方法,但给出作品的最终效果作为参考。让学生上机练习时验证各项参数和方法力求达到教师制作的效果。教师也提供这种教学实例操作步骤演示视频,但应当在学生自己验证和操作过后。让学生巩固强化已有知识,掌握(如图1)中2区中的知识,具备分析和调节参数,总结经验的能力。
  (三)探究型教学实例,(如图2)中圈3。教师带领同学们做验证型教学实例的时候,有意识的激发和鼓励学生在教师作品基础上创新和求变。一旦学生有了某种自己的想法,无论是任何想法,都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分析,在探索工程中遇到问题时,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知识迁移的能力相象能力。对于这种教学实例,由于有很强的随机性,无论学生想法是否切合实际,都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去尝试,获得的作品无论成功已否,对学生来说都是有益的。掌握(如图1)中3区中的知识,学会如何克服在探究实例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讨论、查询、询问等多方式基本掌握探究实例中涉及到的软件之外的新知识和软件的未知功能。
  (四)设计型教学实例,(如图2)中圈4。这个实例并不由教师来完成,教师将提供大量的信息帮助,通过分析平面设计中优秀的海报、广告等成功作品,从这些作品的构思、构图、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将(如图1)中4区中的知识融会在这些作品的讲解中。一旦学生掌握了一个完整作品的制作流程,就要求学生开始设计自己的作品了。掌握(如图1)中4区中的知识,能独立完成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作品,具备软件未知功能学习的能力。
  四、应用能力不等于操作
  图像合成类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2],然而并不等于课堂主要用来演示软件操作的步骤,就软件操作而言,我认为让大学生或小学生学会都不是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必严格按照书上章节的顺序,而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一个个目的明确的“同心圈”教学实例来学习相应的软件功能或工具,并且在合适的时机将这些功能或工具的共性加以总结,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迁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Dan Moughamian.数码摄影师生存手册:数字图像合成艺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35-37.
  [2]Adobe公司.Adobe Photoshop CS2中文版经典教程[M].北京:民邮电出版社,2006:1-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并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就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展开论述,进而分析了心理问题产生的主导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新时期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的机制建议。  关键词:高职;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
期刊
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规模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条件有着极大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也基本形成。但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工学结合"方面,对到厂实习的学生以及驻厂管理的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驻厂老师在管理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的作用,对稳定学生的实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驻厂老师;工学结合;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
期刊
摘要:秘书作为高职文秘专业为社会培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主要作用是为领导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包括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等。秘书是领导的助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功能的发挥某种程度上关系到公司管理的成败。由于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对从业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秘书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自觉的服务意识、突出的学习能力、敏锐的人际理解力、强烈的奉献意识等个人特质,才
期刊
摘要:如何加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增强其教学效果是近年来英语教师们不断思考和摸索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的特征和教学目标,以及笔者从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商务英语;特征;教学目标;加强;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    一、商务英语的特征及教学目标  “商务英语”译自英文的
期刊
摘要: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将对案例教学的基本特点和优势、教学案例选取的原则和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案例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职德育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其根本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
期刊
摘要:讨论大学生进行实习的目的和建议高校企业实习基地的作用,分析校外实习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高校企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对策,既建立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新模式、扩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范围以及鼓励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  关键词:实习基地;新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2    一、引言  最近几年高校普遍反映
期刊
摘要:本文从隐性课程理论出发,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校园文化在一所高校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如何科学有效的建设校园文化。  关键词:隐性课程;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2    近年来,当人们进一步提高了校园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以后,对校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更为深刻。校园文化从
期刊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意义和具体合作模式的经验介绍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诠释了职业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模式;问题与分析;双赢局面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2    一、明确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2002年教育部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调查研究高职高专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现状。在英语写作课堂中写作教学法有很多种,过程教学法和结果教学法是最主要的两种。统观高职高专英语写作课堂,大部分的英语教师都忽略了过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堂中的优势,过程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实践证明对学生更有利,它的灵活性更符合大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本文将明确地分析结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的优缺点后,深入沿海发展地区惠州市一间全日制普
期刊
摘要:习语在日常交流中运用广泛,与文化语境的构建联系紧密,不了解其文化背景,则很难实现有效的交际。本文试图对比英汉习语表达背后的文化语境构建差异,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讨论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英汉文化语境的构建差异十分重要,这将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对英汉习语的理解翻译。  关键词:文化;文化语境构建;习语互译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