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结构转换层的几种类型,并对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9
转换层结构要承受上面各层的全部荷载,因此设计对转换层的刚度、强度有严格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好施工质量,有切实的质量保证措施,精心施工,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
1 结构转换层的类型
按结构功能,转换层可分为三类:
1.1 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多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
1.2 上、下层的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的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并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
1.3 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布置。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改变为框架的同时,柱网轴线与上部楼层的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
2 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
部分竖向构件在转换层处被打断,使竖向力的传递被迫发生转折,而转换层就是实现转折功能的大型水平构件。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是——受力复杂、不利抗震的结构体系,该结构及其支撑系统有自身的特点。
2.1 结构尺寸大.楼面支撑荷载重
带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是通过引发截面内力来实现的,结构内力分布比较复杂,同时为保证上部结构水平剪力顺利传往下部,对转换层楼面水平刚度有严格要求规范,—般要求楼板厚度不小于,故—般转换层的结构构件尺寸较大、楼面荷载较重。
2.2 分层浇筑.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
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大,截面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不可忽略,平截面暇定不再适用,—般呈现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采用二次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2.3 结合下部结构。灵活布置支撑系统
为减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转换结构上下层发生刚度突变和剪力突变,设计不落地支撑系统时可以结合下部结构进行灵活合理的布置。
2.4 通过下部竖向构件卸荷
根据转换层设计时“强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结构设计加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刚度,转换层结构在由地震荷载参加组合的工况下,下部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值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这使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在施工阶段比—般竖向构件具备更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可以利用下部承载力富余的竖向构件作为支撑的传力构件。
2.5 利用钢骨袈或预应力卸荷
在转换层结构中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可以减轻自重、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设计模板支撑时可以利用己经成型的水平钢骨或预应力平衡部分或全部施工荷载,极大改善支撑受力性能,这种措施适用于转换层与上部结构没有形成整体工作的情况如上部采用的是小柱网框架或开口剪力墙、壁式框架等结构形式。
3 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目前大部分高层建筑,由于建筑使用要求,主体结构都必须设计转换层。转换层的结构复杂,施工质量要求高,施工组织尤为重要。实际施工时必须有严密的检查、验收制度,做到边施工、边跟踪验收,层层把关,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要精心计划、精心组织,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和动态管理,严格按图和规范进行施工和验收,才能使转换层结构的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转换层的施工难点主要是:结构构件的跨度和截面尺寸大,钢筋含量大并且排布密集互相穿插,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又是大体积混凝土,楼层高且自重大,模板支撑要求高。所以,在结构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较多。施工前应对各技术难点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质量保证措施。
3.1 转换层的梁、柱钢筋分布密集,且为大体积混凝土,对混凝土的施工要求特别高,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便于高密度钢筋混凝土的浇捣,同时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在混凝土配比中可掺16%~18%的粉煤灰。而且,最好使用细石混凝土(细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并选用细度模数在2.5 以上的中砂,严格控制好搅拌时间,每槽混凝土搅拌时间保证不少于90s,以降低浇捣的难度,使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保证。
3.2 对于混凝土柱的浇捣,由于转换层结构均为大截面梁,其面筋一般应锚入柱内至梁底以下,所以梁底以下的柱混凝土不能一次性浇捣至梁底,必须分二次:第一次在梁钢筋未安装前浇捣至梁底以下的梁面筋锚入深度的位置;第二次浇捣应在梁钢筋验收完毕且第一次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浇捣,浇捣高度至梁底平。由于梁底钢筋分布密集,在柱头中心位置会形成密集的钢筋网,所以,第二次浇捣难度较大,必须在梁侧模板和柱头模板安装前进行浇捣,浇捣方法从柱头四角侧面钢筋较疏的位置下料和振捣。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捣质量,第二次浇捣柱混凝土必须采用细石混凝土,这样才可大大减少混凝土的振捣难度,保证混凝土的密实。
3.3 对于大截面梁的浇捣,考虑梁、柱头位置的钢筋特别密集、混凝土浇捣难度较大、浇捣速度慢,若梁板同时浇捣可能导致混凝土施工接口的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而且梁下部的混凝土浇捣质量难以保证,故大截面梁的混凝土也應分两次浇捣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第一次浇捣可先施工至梁高的中部(具体位置应请结构设计人员确定),浇捣完后即由专人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不少于7d,在其强度达70%~80%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浇捣,梁的第二次浇捣则与楼板混凝土同时进行。
3.4 浇捣大截面梁下部混凝土时必须注意,混凝土应呈阶梯式分层浇捣,分层厚度约0.3m。必须注意分层间隔时间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为方便大截面梁下部混凝土的浇捣,梁的侧模分二次安装:第一次先将侧模安装至梁中部(第一次混凝土的高度)并锯平,以便于混凝土的振捣和养护。
3.5 大截面梁上部与楼板同时浇捣时,必须注意避免施工人员踩踏板面负弯筋。应派专人提筋和将弯钩朝向板下。另外必须特别注意梁的水平施工缝的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能紧密结合。施工缝的处理措施:浇捣混凝土先将接缝的混凝土和钢筋表面清洗干净,提前2h 用水将接缝充分湿润。浇捣混凝土前接缝处先铺上一层10~15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浆。由于梁面筋密集,浇混凝土时必须机械振捣与人工插捣相结合,才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度。
3.6 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浇由于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必须采用小直径的振动棒才能方便插入。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振点均匀排列有序,不漏振。振捣至表面水平不再明显下降,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由于小直径的振动棒的振动力度较小,还必须采用附着式的振动器在模板外侧振捣,确保这里混凝土密实度,保证浇捣质量。
参考文献:
[1] 黎河川.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J].中国西部科技,2012,(12).
[2] 吴育军.高层建筑转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08,(24).
[3] 谢远崧.谈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技术问题[J].广东科技,2009,(10).
[4] 林煌斌,王全凤,张云波.复杂高层转换层结构的智能选型[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5] 王龙,孙伟.浅析高层建筑转换结构中模板结构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
[6] 覃东城,李永贵.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技术概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2).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9
转换层结构要承受上面各层的全部荷载,因此设计对转换层的刚度、强度有严格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好施工质量,有切实的质量保证措施,精心施工,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
1 结构转换层的类型
按结构功能,转换层可分为三类:
1.1 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多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
1.2 上、下层的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的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并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
1.3 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布置。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改变为框架的同时,柱网轴线与上部楼层的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
2 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
部分竖向构件在转换层处被打断,使竖向力的传递被迫发生转折,而转换层就是实现转折功能的大型水平构件。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是——受力复杂、不利抗震的结构体系,该结构及其支撑系统有自身的特点。
2.1 结构尺寸大.楼面支撑荷载重
带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是通过引发截面内力来实现的,结构内力分布比较复杂,同时为保证上部结构水平剪力顺利传往下部,对转换层楼面水平刚度有严格要求规范,—般要求楼板厚度不小于,故—般转换层的结构构件尺寸较大、楼面荷载较重。
2.2 分层浇筑.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
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大,截面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不可忽略,平截面暇定不再适用,—般呈现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采用二次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2.3 结合下部结构。灵活布置支撑系统
为减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转换结构上下层发生刚度突变和剪力突变,设计不落地支撑系统时可以结合下部结构进行灵活合理的布置。
2.4 通过下部竖向构件卸荷
根据转换层设计时“强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结构设计加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刚度,转换层结构在由地震荷载参加组合的工况下,下部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值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这使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在施工阶段比—般竖向构件具备更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可以利用下部承载力富余的竖向构件作为支撑的传力构件。
2.5 利用钢骨袈或预应力卸荷
在转换层结构中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可以减轻自重、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设计模板支撑时可以利用己经成型的水平钢骨或预应力平衡部分或全部施工荷载,极大改善支撑受力性能,这种措施适用于转换层与上部结构没有形成整体工作的情况如上部采用的是小柱网框架或开口剪力墙、壁式框架等结构形式。
3 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目前大部分高层建筑,由于建筑使用要求,主体结构都必须设计转换层。转换层的结构复杂,施工质量要求高,施工组织尤为重要。实际施工时必须有严密的检查、验收制度,做到边施工、边跟踪验收,层层把关,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要精心计划、精心组织,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和动态管理,严格按图和规范进行施工和验收,才能使转换层结构的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转换层的施工难点主要是:结构构件的跨度和截面尺寸大,钢筋含量大并且排布密集互相穿插,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又是大体积混凝土,楼层高且自重大,模板支撑要求高。所以,在结构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较多。施工前应对各技术难点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质量保证措施。
3.1 转换层的梁、柱钢筋分布密集,且为大体积混凝土,对混凝土的施工要求特别高,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便于高密度钢筋混凝土的浇捣,同时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在混凝土配比中可掺16%~18%的粉煤灰。而且,最好使用细石混凝土(细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并选用细度模数在2.5 以上的中砂,严格控制好搅拌时间,每槽混凝土搅拌时间保证不少于90s,以降低浇捣的难度,使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保证。
3.2 对于混凝土柱的浇捣,由于转换层结构均为大截面梁,其面筋一般应锚入柱内至梁底以下,所以梁底以下的柱混凝土不能一次性浇捣至梁底,必须分二次:第一次在梁钢筋未安装前浇捣至梁底以下的梁面筋锚入深度的位置;第二次浇捣应在梁钢筋验收完毕且第一次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浇捣,浇捣高度至梁底平。由于梁底钢筋分布密集,在柱头中心位置会形成密集的钢筋网,所以,第二次浇捣难度较大,必须在梁侧模板和柱头模板安装前进行浇捣,浇捣方法从柱头四角侧面钢筋较疏的位置下料和振捣。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捣质量,第二次浇捣柱混凝土必须采用细石混凝土,这样才可大大减少混凝土的振捣难度,保证混凝土的密实。
3.3 对于大截面梁的浇捣,考虑梁、柱头位置的钢筋特别密集、混凝土浇捣难度较大、浇捣速度慢,若梁板同时浇捣可能导致混凝土施工接口的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而且梁下部的混凝土浇捣质量难以保证,故大截面梁的混凝土也應分两次浇捣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第一次浇捣可先施工至梁高的中部(具体位置应请结构设计人员确定),浇捣完后即由专人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不少于7d,在其强度达70%~80%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浇捣,梁的第二次浇捣则与楼板混凝土同时进行。
3.4 浇捣大截面梁下部混凝土时必须注意,混凝土应呈阶梯式分层浇捣,分层厚度约0.3m。必须注意分层间隔时间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为方便大截面梁下部混凝土的浇捣,梁的侧模分二次安装:第一次先将侧模安装至梁中部(第一次混凝土的高度)并锯平,以便于混凝土的振捣和养护。
3.5 大截面梁上部与楼板同时浇捣时,必须注意避免施工人员踩踏板面负弯筋。应派专人提筋和将弯钩朝向板下。另外必须特别注意梁的水平施工缝的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能紧密结合。施工缝的处理措施:浇捣混凝土先将接缝的混凝土和钢筋表面清洗干净,提前2h 用水将接缝充分湿润。浇捣混凝土前接缝处先铺上一层10~15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浆。由于梁面筋密集,浇混凝土时必须机械振捣与人工插捣相结合,才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度。
3.6 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浇由于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必须采用小直径的振动棒才能方便插入。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振点均匀排列有序,不漏振。振捣至表面水平不再明显下降,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由于小直径的振动棒的振动力度较小,还必须采用附着式的振动器在模板外侧振捣,确保这里混凝土密实度,保证浇捣质量。
参考文献:
[1] 黎河川.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J].中国西部科技,2012,(12).
[2] 吴育军.高层建筑转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08,(24).
[3] 谢远崧.谈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技术问题[J].广东科技,2009,(10).
[4] 林煌斌,王全凤,张云波.复杂高层转换层结构的智能选型[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5] 王龙,孙伟.浅析高层建筑转换结构中模板结构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
[6] 覃东城,李永贵.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技术概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