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新形势下面向国际工程业务需求的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人才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管理+技术+商务+外联”四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能力建设目标体系,探讨通过教学改革,从本科生“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提出能力建设培养提升策略。
【关键词】工程管理 国际工程 本科教育 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0244-02
一、引言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展国际工程承包至今,企业从最初的劳务输出和施工承包等传统模式逐步拓展到近年来PPP、EPC等多种新型模式,对外工程承包业发展迅猛。当前,国家大力倡导打开国门搞建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规模、效益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承包海外工程发展进入新时代,并成为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成为与相关国家共赢发展的重要实践和国际产能合作的主要内容。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面临实现转型升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问题,对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分析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面向国际工程企业需求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建设要求和能力培养提升策略。
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要求
目前,在工程管理本科生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两个基本矛盾,一是我国国际工程管理输出后备人才数量难以满足我国国际工程企业的实际需要,二是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还不能胜任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高标准要求。从这两个矛盾的根源上看,是高校传统的工程管理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和能力建设体系难以与快速发展的国际工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具体表现为“四个不足”,即: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国际工程业务的融合度不足,國际工程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不足,能力教育导向和国际工程企业实际需求的适应度不足,国际化宽广视野的综合培养不足,立志海外工程建设的事业心和意志力培育不足。亟待从本科阶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培养体系,补齐短板。
新形势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建设要求体现为:以工程项目管控能力为导向,以创新和国际化为驱动,构建面向国际工程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建设培养体系;培养目标是:造就“管理+技术+商务+外联”四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如图1所示。
三、新时代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策略
为实现满足国际工程企业需要的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可分为“硬实力”“软实力”两个方面进行分目标分阶段的能力建设和提升:
1.“硬实力”的培养和提升
(1)满足社会需求,引入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教学理念。OBE,亦称成果导向、能力导向或需求导向型教育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人才培养效果。对于工程管理这一以应用为主的复合型专业,可借鉴先进的OBE教学理念,开展面向国际工程的硬实力建设,包括项目管理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和商务管理能力,进行学制内目标性培养,形成目标、方案、效果联动的良性循环[1]。并通过对本科学习各个阶段不同环节进行评价和优化,力求取得各阶段的目标成果。
(2)基于能力目标,逆向定制培养方案。针对工程管理各项硬实力的建设,包括项目管理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和商务管理能力均有对应的教学课程要求,需遵从专业标准要求,对整个课程体制进行逆向审视,逆向制定培养方案,依照高校自身特色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制来制定各阶段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安排。
(3)紧密联系实践,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硬实力的培养在教学安排和培养计划上应以应用型为导向,将专业实践、课程设计全面贯通融合于各阶段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同时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推进可视化的案例式教学方式。在本科高年级阶段,应选择依托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实训平台,并与毕业设计相互对接,培养学生的国际工程管理专业认知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弥补一些高校具有国际工程经验的师资不足的短板。
2.“软实力”的培养和提升
(1)培养投身海外工程的情怀和抗压能力。开展国际工程承包,需要一线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长期在海外工作,远离故土,常年以工地为家,并在市场开拓和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甚至威胁人身安全。在这样的环境下,尤其需要爱国、爱企、爱事业的情怀,需要舍小家顾大家的胸襟,需要誓把工程干好的自豪感和责任心,需要应对风险的从容和承受长期紧张工作的抗压能力。因此,在大学阶段应注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国家长期投身国际工程事业的敬业心、意志力和进取精神。
(2)培养跨文化认知和交流能力。开展国际工程承包,需努力实现企业文化、中国文化与目标国文化的有机融合及国际视野的商务交流能力,这是国际工程管理人员应有的能力素养。因此,应在本科教育阶段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了解主要市场国家的基本国情、风土人情和礼仪,提升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融合能力。
(3)培养熟练的外语表达和专业应用能力。在国际工程对外交流中需使用外语,尤其多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因此,在本科阶段就应着力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外语基础和应用能力,多形式全方位进行渗透式学习和应用,利用好网络资源和教学辅助条件,开展情景式训练,如用英文进行招投标模拟、商务谈判模拟、工程争议处理模拟等国际工程管理专业外语应用实训,培养学生磨炼好国际工程外语表达能力。
四、结语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建设的要求不断提升,高质量培养任重道远,新形势下需根据国际工程企业的需要大力推进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能力建设为目标,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培养新型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全方位提升管理、技术、商务和外联能力,完善适应国际市场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建设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赵振宇,郝宇霞.普通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典型问题及对策分析[J]. 创新教育研究, 2019(6):807-811.
作者简介:
赵振宇(1969年2月-),男,辽宁丹东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工程管理、电力建设管理。
武志峰(1992年3月-),男,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工程管理。
【关键词】工程管理 国际工程 本科教育 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0244-02
一、引言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展国际工程承包至今,企业从最初的劳务输出和施工承包等传统模式逐步拓展到近年来PPP、EPC等多种新型模式,对外工程承包业发展迅猛。当前,国家大力倡导打开国门搞建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规模、效益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承包海外工程发展进入新时代,并成为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成为与相关国家共赢发展的重要实践和国际产能合作的主要内容。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面临实现转型升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问题,对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分析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面向国际工程企业需求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建设要求和能力培养提升策略。
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要求
目前,在工程管理本科生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两个基本矛盾,一是我国国际工程管理输出后备人才数量难以满足我国国际工程企业的实际需要,二是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还不能胜任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高标准要求。从这两个矛盾的根源上看,是高校传统的工程管理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和能力建设体系难以与快速发展的国际工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具体表现为“四个不足”,即: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国际工程业务的融合度不足,國际工程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不足,能力教育导向和国际工程企业实际需求的适应度不足,国际化宽广视野的综合培养不足,立志海外工程建设的事业心和意志力培育不足。亟待从本科阶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培养体系,补齐短板。
新形势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建设要求体现为:以工程项目管控能力为导向,以创新和国际化为驱动,构建面向国际工程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建设培养体系;培养目标是:造就“管理+技术+商务+外联”四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如图1所示。
三、新时代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策略
为实现满足国际工程企业需要的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可分为“硬实力”“软实力”两个方面进行分目标分阶段的能力建设和提升:
1.“硬实力”的培养和提升
(1)满足社会需求,引入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教学理念。OBE,亦称成果导向、能力导向或需求导向型教育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人才培养效果。对于工程管理这一以应用为主的复合型专业,可借鉴先进的OBE教学理念,开展面向国际工程的硬实力建设,包括项目管理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和商务管理能力,进行学制内目标性培养,形成目标、方案、效果联动的良性循环[1]。并通过对本科学习各个阶段不同环节进行评价和优化,力求取得各阶段的目标成果。
(2)基于能力目标,逆向定制培养方案。针对工程管理各项硬实力的建设,包括项目管理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和商务管理能力均有对应的教学课程要求,需遵从专业标准要求,对整个课程体制进行逆向审视,逆向制定培养方案,依照高校自身特色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制来制定各阶段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安排。
(3)紧密联系实践,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硬实力的培养在教学安排和培养计划上应以应用型为导向,将专业实践、课程设计全面贯通融合于各阶段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同时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推进可视化的案例式教学方式。在本科高年级阶段,应选择依托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实训平台,并与毕业设计相互对接,培养学生的国际工程管理专业认知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弥补一些高校具有国际工程经验的师资不足的短板。
2.“软实力”的培养和提升
(1)培养投身海外工程的情怀和抗压能力。开展国际工程承包,需要一线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长期在海外工作,远离故土,常年以工地为家,并在市场开拓和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甚至威胁人身安全。在这样的环境下,尤其需要爱国、爱企、爱事业的情怀,需要舍小家顾大家的胸襟,需要誓把工程干好的自豪感和责任心,需要应对风险的从容和承受长期紧张工作的抗压能力。因此,在大学阶段应注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国家长期投身国际工程事业的敬业心、意志力和进取精神。
(2)培养跨文化认知和交流能力。开展国际工程承包,需努力实现企业文化、中国文化与目标国文化的有机融合及国际视野的商务交流能力,这是国际工程管理人员应有的能力素养。因此,应在本科教育阶段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了解主要市场国家的基本国情、风土人情和礼仪,提升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融合能力。
(3)培养熟练的外语表达和专业应用能力。在国际工程对外交流中需使用外语,尤其多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因此,在本科阶段就应着力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外语基础和应用能力,多形式全方位进行渗透式学习和应用,利用好网络资源和教学辅助条件,开展情景式训练,如用英文进行招投标模拟、商务谈判模拟、工程争议处理模拟等国际工程管理专业外语应用实训,培养学生磨炼好国际工程外语表达能力。
四、结语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建设的要求不断提升,高质量培养任重道远,新形势下需根据国际工程企业的需要大力推进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能力建设为目标,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培养新型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全方位提升管理、技术、商务和外联能力,完善适应国际市场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建设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赵振宇,郝宇霞.普通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典型问题及对策分析[J]. 创新教育研究, 2019(6):807-811.
作者简介:
赵振宇(1969年2月-),男,辽宁丹东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工程管理、电力建设管理。
武志峰(1992年3月-),男,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