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同居现象透视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lu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同居的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几度被“热炒”之后,最近又因网络一篇关于大学生同居房的报道,掀起了新一轮的论战。较之前些年人们如遇洪水猛兽一般的口诛笔伐,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对于大学生未婚同居已经有了很大的包容度,究竟是人们对于这个现象已经麻木,还是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某些变化?
  
  爱情牌坊下的放纵
  
  在当今社会,“同居”这个话题既不能让人大惊小怪,也不会使人面红耳赤,曾几何时,未婚“同居”是被视为伤风败俗,有悖道德的叛逆之举,不知不觉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此类事情的态度从谴责到宽容到麻木再到今天的“纵容”,同居随即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新青年标榜爱情胜利的宣言。
  随着社会进步,性观念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传统的婚姻观、爱情观遭遇巨大挑战。小学生出现了“性早熟”,中学生流行“早恋”,大学生开始“同居”。据有关机构公布的大学生心理调查数据表明,70%的大学生不反对婚前同居。大学生同居现象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大学生群体的年龄大多在18-25岁之间,也就是说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都是处于一种日趋成熟的阶段,青春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然而当今的大学生正是处于幼稚与成熟二者交接的关键时刻,伴随着残存的幼稚性和抗诱惑力弱的特点,以及性生理成熟期的低龄化,不少大学生已有性经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走向同居之路是在所难免。
  同时很多人把同居当作是爱情的象征,当前大学生在智能、本能、性机能等方面的发展已趋成熟,常将性意识和爱情紧紧结合在一起,有比较强的性冲动,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同居者都发生过性行为,有婚前性行为的学生占有不少的比重,此外发生过边缘性行为的占相当大比重,几乎与谈恋爱的比重相等。
  不久前,河北大学教师对12所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三成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不求天长地久,但愿曾经拥有”,是“两情相愿、不必谴责的一种爱情观”。而许多学生对大学生同居现象也持宽容态度。在全国26所高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赞成的人数比例比十年前提高了25%。
  在记者采访的数十名学生中,几乎很少有人反对谈恋爱、同居。一些学生认为,恋爱很正常,但现在有的大学生恋爱动机往往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是随大流有从众心理;也有的是为了展示自己的魅力,便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一位大三学生说,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它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孤立存在。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态度更多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浪漫的电影大片,玫瑰色的情人节,偶像剧的经典情节,网上沸沸扬扬的感情话题,都使年轻的心随之跳动。更何况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不管是恋爱还是同居都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大学生同居,从环境角度来看,信息传播发达,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多,对性的认识也是比较前沿的,这种前沿认识的和社会中一些约定俗成的观念就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虽然说大学生结婚已被认可,但是实行起来不是那么容易,这就存在了一种新制度与旧观念、旧制度的磨合过程,因而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方法和条件满足自己的性需求。因此出外租房居住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
  
  以爱情的名义入住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趋于开放,二十年前,校园里谈恋爱的现象还很鲜见。而现在,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之相伴随,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也越来越趋于开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情侣“以爱情的名义”希望到校外租房同居,营造“二人世界”,出双入对,共筑爱巢。
  在海淀区唐家岭村,记者辗转找到高校“大学生村”中的一对成员——小秦小穆的“家”。小秦是北京某高校在读研究生,小穆是和他在同一学校今年读大3的学生,两人图书馆偶然相间,一见倾心,坠入爱河。经过一段卿卿我我的花前月下后,两人决定干脆在校园附近租下这套房子,过起了柴米油盐的同居生活。
  记者的到来,使腼腆的小穆还有些不知所措。经主人同意后,记者开始参观起他们的“家”:20平方米的面积,一室一厅,地面上铺的泡沫地板,卧室内有一张席梦思和一台房东留下的20英寸的电视,简单整洁。卧室的对面是拥挤的厨房:一台天然气灶、一口锅、一些碗筷,这是小穆自己配置的。“每月700多元的房租让我们没有多余的财力去添置其它东西了,虽然这里简单甚至可以说简陋,但我们依然感到很温暖。”小穆解释道。当记者问到为什么到这么偏的地方租房子时,小穆苦笑着说:“这里的房租相对来说比较便宜点,过高的房租交不起。”
  当问起他们对同居问题的看法时,一直沉默的小秦开了腔:“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情到深处,同居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况且,两个人住在一起,可以相互照顾,这是很美好的事情啊!”而小穆则补充说:“因为我们是在孤独的求学过程中相遇的,我们彼此相爱,居住在一起后,我们很幸福。”但记者也不禁提出疑问,这样的“同居”有没有草率的成分?没有稳定的经济能力作保证,“家”和感情真的可以稳固吗?从小秦一时语塞的窘状,记者感到了一些气短和信心不足。
  在许多高校周围的民房,悄悄兴起的一个又一个的“大学生村”中,像小秦和小穆这样的同居情侣还有很多很多。对于现在大学生中比较广泛的这种同居情况,一位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爱情和婚恋是大学阶段比较现实而又普遍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在爱情婚恋观上,越来越采取了比较开放、自我、随意的态度,呈现出婚恋观的价值多元化和情爱关系形式的多样化。但由于他们自身道德理性的不成熟,主体角色的不明确以及客观上社会环境的影响,以至于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种种矛盾。
  很多例子表明,同居带来的伤害要大于它给你的一时快乐,婚姻尚且不可靠,更何况是不受任何保护的两个还没有自立能力的大学生过同居生活,很多恋人感情不错,反而是因为同居后发现相爱容易相处难而分开。
  
  同居背后的酸甜苦辣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试图在同居里寻找“海誓山盟”“金玉良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然而,同居到底是不是真的就是罗曼谛克?
  大学学生同居,几乎都是属于一时情的,性的,物质的冲动,而很急促的跳入了同居圈子。然而,大学生同居生活本身也不是那么光彩照人,毕竟是学生时代,在求知的道路上去支撑一个“家”,要提早背负起蜗牛一样的壳,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违背身份和自身能力的。
  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但是在心理上很多大学生还是个孩子。为了满足一时的生理和情感需求,两个还要依靠父母生活的大孩子却要过起夫妻一样的生活,不仅是在透支自己的情感,也是在透支自己的身体,同时也学会影响学业。同居的学生情侣在没有经济基础、前途不确定的情况下,房费、水、电、煤气……生活开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有的在外租房的同居者无力支付生活开支,只好外出打工,导致数门课程不及格,被勒令退学,最终可能给双方留下更大的伤害;迟到、早退、旷课更是一些同居在校生的家常便饭。离群索居,缺乏和班上同学正常的思想交流,也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并且由于大学生同居处于一种放任自由状态,大学生校外同居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加之学校的管理,人们的认识,大学生同居目前仍处在一个见不得光的阶段,所以,很多在外租房的大学生一边交着学校的住宿费,一边交着校外的房租,双向付出,不仅仅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花费对身心也是毫无益处的。大部分同居学生,都是在隐瞒双方父母的情况下,搞地下工作。欺瞒家长同居在外,心中怀着对父母的愧疚,和对自己的谴责,有困难又不敢向父母倾诉、交流,一切想法闷在心里,久而久之身心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还要承受身后的流言,如果意外怀孕,女生还要承受流产对身体的伤害。
  面对大学生同居弊大于利,在思考大学生日益普遍的同居问题时,对这些心情迫切、经验尚少抑或一意孤行、懵懂无知的大学生,社会到底该采取什么态度?
  大学生同居表面上看是大学生自己的道德和行为问题,但这些行为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采访中,也有学生对记者说,如果要彻底根除这些现象,就应该“治本”,没有外界的“诱惑”,那么这些大学生就不会出现在外租房同居的现象的。学校外面提供的出租屋和小旅馆是“根”吗?为此,记者又采访了一些出租房的房主。
  记者在海淀区东北旺一个拥有上下两层,共有8间房出租的院子里,询问房东能否将房子租给在校大学生居住后,该房东笑着说:“你们愿意咋住咋住,保持好室内卫生和设施就行,其他没什么要求。”采访中,大部分房主表示,对于学生在外租房,这是他们自己的私事儿,我们无权干涉。
  对于学校附近的村庄,房东们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在海淀区唐家岭村,记者了解到,绝大部分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是这些房费。一位陈姓房东告诉记者,他家有6间房子,每间房子按平均600元每月来算,一个月他就可以拿到3600元的房租,一年也有四万多的收入。陈姓房东还告诉记者,如果房屋再装修一下,那他的收入还将会更高。
  但当记者说,如果换位思考一下,是否可以允许自己的子女也这样时,大部分房东强烈表示,他们绝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
  针对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同居问题,记者也采访了北京某大学学后勤管理处的匡老师。
  匡老师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一直负责学校的宿舍管理工作,尽管学校也采取了种种措施,比如定时定期检查宿舍,偶尔还抽查,可以说,该想的办法都想了,可效果就是不佳。
  采访中绝大多数校领导、学生会负责人、系党支部书记以及辅导员都承认校园之外大学生同居现象的存在,但认为自己确实也做了大量工作,匡老师表示,目前,学校也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外租房,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同居对大多数人来说,已不是谈性色变的问题,大家都能心平气和的去接受周围人的所作所为。另一方面,西方文化的入侵,使得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慢慢西化,他们把贞操看作是对自由与现代的束缚,出于叛逆,他们会跨越思想与传统的禁区,过起同居生活。
  对此,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研究员认为,大学生租房是大学生同居现象的延伸,大学生日租房过夫妻生活现象,是一个新问题,大学生日租房人员复杂、流动性较大,这给出租房屋卫生带来隐患,细菌相互传播,对学生的身体不利。同时对这样的同租房,房产部门难以管理,在校大学生擅自外出,安全得不到保障,社会应该关心大学生出现的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杜绝这种现象蔓延。
  
  采访后记:
  
  在整个采访调查过程中,记者接触到的最多的还是那些同居的大学生,他们的越轨行为,让其行为在过程中得到了享受,但带给一些学生的心灵创伤却要经过长时间的弥补才能修复。采访中,那些学生告诉记者,他们的朋友因为难敌禁果的诱惑而造成了一系列不该发生的事情:流产、堕胎、辍学……在这样一个如花似玉的年龄,他们对爱与责任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或许有一天他们在为此时此刻的“后果”埋单时会感到悔恨。
其他文献
日常生活中,莫名而来的手机短信、电话,不厌其烦的询问着机主是否需要某种产品或服务;擅自登门的推销员,张口就能叫出主人的姓名……这样的情境,大概许多人都曾遭遇过,并且仍然忍受着这些烦恼却无可奈何。许多人抱怨,自己的信息是如何被别人知道的?  8月25日,首次提请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专门增加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
近年来,各种假冒伪劣的东西不断被曝光,注水肉、黑心棉、陈大米、瘟鸡肉、毒香肠,等等等等。人们一面在担心自身的生命健康,一面在痛骂不法商贩的道德沦丧,还有一点就是感佩我们的新闻记者们,因为几乎所有的假冒伪劣都是通过媒体曝光后才被查处的,才使得更多的人们得以免遭无妄之灾。  人们每每在看到一条条揭露曝光的消息时,总是有一点纳闷与好奇,记者们怎么那么神通广大,能够深入“虎穴”,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手段那么活
近日,在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从事运输生意的刘先生遇到了一件离奇的事。  5月26日,刘先生的货运汽车在行驶至阳泉市郊区小西庄村附近时被一辆喷着“流动稽查”的警用车辆拦住,并被告知收费,此外,还需缴纳3倍罚款。经了解,该稽查车辆系山西省阳泉市郊区铝粘土管理委员会所有。  刘先生的车上载有科雷特电力设备销售有限公司委托运输的20吨铝粘土,该车上的执法人员询问刘有没有税票,刘称公司已经交税,自己是拉货的不用
2008年以来,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秉持开明、开放、包容、仁和的格局和气度,以人为本,以建筑为形,以制度为介。大力加强法院管理文化建设,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展示了良好的发展方向。把文化建设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通过思想文化的引领、行为文化的规范、制度文化的约束、物质文化的展现,推进了法院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被中共太原市委授予“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双拥工作先进单位”,被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省法
“累吗?”“相当的累啊!”  “怎么看上去很疲惫?”“天天早上6点半起来,用急行军的速度赶到车站,然后像挤罐头一样站了2个多小时到单位,能不疲惫?”  ……    北京有多大?  北京大得你不知从何处读起。   离天安门150里的地方成了京城近郊区,离京城250里说是北京的七环。差不多每个到过北京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初到北京,蒙头转向,一天跑下来,腰酸背疼,腿发胀眼发直,因为北京实在太大太大。一个立
图 许兰武    2009年9月9日上午,全国政协礼堂前一反平日的肃穆与平静。南广场上拉起了黄色的警戒线,警察和身着黑色西服的保安人员,仔细查看着每位试图进入警戒区域的人员的特别身份证,人们正有条不紊地逐个通过电子安保检测设备步入会场,携带了矿泉水、绿茶等各类饮品的人员,被保安礼貌地提醒“请不要将饮品带入会场”。  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主办、记者观察杂志社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
与风赛跑,追寻中国人民千百年的梦想。仅用6年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近30年的技术研发,实现了高速动车组技术和大功率机车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国产化目标,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铁设计、研发和制造体系。中国高铁人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在以高铁为代表的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自主创新的“高铁模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出了成功探索。    瞄准世界铁路装备技术制高点 
编者按:本文作者积20余年基层司法工作的感悟与思考,以一个党和国家法律政策执行者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参与者的视角,对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社会矛盾纠纷的形成和集中爆发是长期演变和累积的结果。虽然其中的因素很多,但作者本着抓大放小、抓关键放一般、抓规律放特殊的思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很有借鉴参考价值。    作为一个基层司法工作者,长
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被冠以“国考”的大名,并且已经大大超过一直以来最受关注的“高考”,这种关注度的变化着实耐人寻味。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热潮一直一浪高过一浪,可见,公务员考试不愧为“国考”。综观近几年公务员考试浪潮,时下的“国考”,比古代中国的科举考试更趋激烈。范进当年中举,喜极而泣,以头抢地尔。慌得他丈人胡屠夫前倨后恭,拍马连连。如今的众生报考,虽心态不必如此夸巧,可吊诡味道依然故
日前,一些地方出现了个别有关“红头文件”的“怪”现象,但看似个别的怪现象再次引起了公众的热议。这些“怪”现象警示我们:政府在执政过程中必须找准自身的定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办事,在经济发展中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联想起近年来各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红头文件”屡屡出现:如有地方曾发“红头文件”规定,每个单位每年都要购买数百上千条本地特产名烟“一品梅”作为礼品和接待用烟;有地方则以一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