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于利用测验的教师才是更好的教师。有效的测验能改善一位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之所以要进行测验,就是想确定学生们对教师所教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
一、“以测导学,以测导教”模式的基本结构、流程
第一,“教学前测”。即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简明揭示学习目标后,出示自测题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
第二,“导学”。即教师在学生预习和自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疑难问题,促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等方式解决疑难和问题。
第三,“教学后测”。也可理解为“当堂作业”。即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基本达到学习目标。
二、“以测导学,以测导教”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一,能诊断学生的优势与不足。
第二,能监控学生的进步。
第三,可评定自己的教学效果。
第四,可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
第五,把学生的自学放在一个主要的、突出的地位。
第六,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第七,在教学的基本顺序上强调先学后教。
第八,教师的作用定位在引导、点拨、解惑等方面。
三、“以测导学,以测导教”的理论依据与操作原则
(一)理论依据
第一,美W.James Popham著的《促进教学的课堂的教学评价》一书中提到,善于利用测验的教师才是更好的教师。
第二,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第四,建构主义理论。
(二)操作的基本原则
“以测导学,以测导教”模式应遵循以下七条原则:可测可检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四、“以测导学,以测导教”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一)教学前测验
在单元或课时教学计划开始前进行的诊断性评价。主要是测查学生目前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测验的形式多数采用真题形式,遵循两种测验准则:一是职业道德规范准则——任何一种测验准备工作都不能违背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测验前教师要对测验题目保好密,绝不能向学生泄漏。二是教育辨护准则——任何一种测验的准备工作都不能只提高学生的测验成绩,而不相应的提高学生被评价领域知识和/或技能的掌握水平。
(二)导学
1.确定学习目标(前测的辅助环节1)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学习应达到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标准。
2.激发学习动机(前测的辅助环节2)
严格地講,激发学习动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它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学生的每一步学习中如果发现其进步,都应该对他们表扬鼓励,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学习目标呈现之后的学习动机激发可以分两种形式,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尝试自学。二是对学生的自学进步进行表扬,对他们的成功作能力和归因方面的反馈。
3.学生自学教材内容
制定了学习目标和编写自学提纲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提纲的要求进行自学。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要遵循“教学”、“导学”、“自学”的顺序;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给予及时指导;要注意利用自学提纲来指导学生自学;要保证学生自学的质量。
4.组织讨论(后教)
学生的讨论一般从评议练习题着手。判定谁对谁错,学生就有话可说。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讨论习题做对的道理及做错的原因,把讨论引向深入。
5.教师重点讲解(后教)
在学生自学测验基础上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高水平的教学,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用于解惑的“精讲”。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的讲解也有很高的要求。
第一,教师的讲解不要从头开始。只要根据前几步的反馈信息,针对重点和难点讲解就可以了。
第二,对理解性质的学习内容来说,由于它更多地属于智慧技能的范畴,讲解应以基本原理或规则为核心内容,最好结合练习题讲,重点分析做对的道理以及做错的原因,抓住导致理解困难的子技能。对于文科性质的内容来讲,由于多属于事实性的知识,因此讲解应侧重于知识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第三,如果经过教师精心讲解,学生仍不能理解重点或难点内容,说明教学目标的设置可能有问题。用维果斯基的话来说,这些内容没有落在学生的发展区之内,暂时可以不讲,留待以后解决。
6.练习巩固(后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计好变式练习,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和迁移。有时候还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使学习走向深入。
7.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对当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归纳,使之系统化,作为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课堂小结可以由学生进行,教师适当给予补充。
(三)教学后测验(当堂作业)
教学后测验可在一节课结束前进行,也可在一单元结束后进行。当堂训练的目标要同前测的目标一致,训练的时间每节课不少于15分钟。训练应做到独立、按时,教师不指导,在学生当堂作业时,教师应勤于巡视督查,批改部分作业。当堂作业应在下课时交上。
一、“以测导学,以测导教”模式的基本结构、流程
第一,“教学前测”。即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简明揭示学习目标后,出示自测题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
第二,“导学”。即教师在学生预习和自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疑难问题,促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等方式解决疑难和问题。
第三,“教学后测”。也可理解为“当堂作业”。即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基本达到学习目标。
二、“以测导学,以测导教”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一,能诊断学生的优势与不足。
第二,能监控学生的进步。
第三,可评定自己的教学效果。
第四,可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
第五,把学生的自学放在一个主要的、突出的地位。
第六,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第七,在教学的基本顺序上强调先学后教。
第八,教师的作用定位在引导、点拨、解惑等方面。
三、“以测导学,以测导教”的理论依据与操作原则
(一)理论依据
第一,美W.James Popham著的《促进教学的课堂的教学评价》一书中提到,善于利用测验的教师才是更好的教师。
第二,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第四,建构主义理论。
(二)操作的基本原则
“以测导学,以测导教”模式应遵循以下七条原则:可测可检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四、“以测导学,以测导教”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一)教学前测验
在单元或课时教学计划开始前进行的诊断性评价。主要是测查学生目前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测验的形式多数采用真题形式,遵循两种测验准则:一是职业道德规范准则——任何一种测验准备工作都不能违背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测验前教师要对测验题目保好密,绝不能向学生泄漏。二是教育辨护准则——任何一种测验的准备工作都不能只提高学生的测验成绩,而不相应的提高学生被评价领域知识和/或技能的掌握水平。
(二)导学
1.确定学习目标(前测的辅助环节1)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学习应达到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标准。
2.激发学习动机(前测的辅助环节2)
严格地講,激发学习动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它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学生的每一步学习中如果发现其进步,都应该对他们表扬鼓励,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学习目标呈现之后的学习动机激发可以分两种形式,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尝试自学。二是对学生的自学进步进行表扬,对他们的成功作能力和归因方面的反馈。
3.学生自学教材内容
制定了学习目标和编写自学提纲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提纲的要求进行自学。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要遵循“教学”、“导学”、“自学”的顺序;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给予及时指导;要注意利用自学提纲来指导学生自学;要保证学生自学的质量。
4.组织讨论(后教)
学生的讨论一般从评议练习题着手。判定谁对谁错,学生就有话可说。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讨论习题做对的道理及做错的原因,把讨论引向深入。
5.教师重点讲解(后教)
在学生自学测验基础上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高水平的教学,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用于解惑的“精讲”。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的讲解也有很高的要求。
第一,教师的讲解不要从头开始。只要根据前几步的反馈信息,针对重点和难点讲解就可以了。
第二,对理解性质的学习内容来说,由于它更多地属于智慧技能的范畴,讲解应以基本原理或规则为核心内容,最好结合练习题讲,重点分析做对的道理以及做错的原因,抓住导致理解困难的子技能。对于文科性质的内容来讲,由于多属于事实性的知识,因此讲解应侧重于知识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第三,如果经过教师精心讲解,学生仍不能理解重点或难点内容,说明教学目标的设置可能有问题。用维果斯基的话来说,这些内容没有落在学生的发展区之内,暂时可以不讲,留待以后解决。
6.练习巩固(后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计好变式练习,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和迁移。有时候还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使学习走向深入。
7.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对当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归纳,使之系统化,作为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课堂小结可以由学生进行,教师适当给予补充。
(三)教学后测验(当堂作业)
教学后测验可在一节课结束前进行,也可在一单元结束后进行。当堂训练的目标要同前测的目标一致,训练的时间每节课不少于15分钟。训练应做到独立、按时,教师不指导,在学生当堂作业时,教师应勤于巡视督查,批改部分作业。当堂作业应在下课时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