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故二三事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xz33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时,常听母亲讲,弄堂里某某人懂人情世故。可是,在我眼中,某某人无非是圆通、善打交道而已,少了是非、原则和骨气。年长后,记住的一些人和事,让我感叹的,却不少都与人情世故有关,这让我重新审读这句俗语。
  在大兴安岭下乡时,有一年冬天,一位怀孕女知青要回南方家中待产。步行至一个筑路连时,天色已晚,女知青走不动了,想在筑路连的姐妹们那里留宿一夜。这是个由知青组成的筑路连,都是南方人。女知青来自较远的采伐连,互不相识。当大家知道女知青是未婚先孕,都投以鄙视的目光。在当时,未婚先孕是道德败坏的行为。没人敢,也没人愿留宿这位同道插友。冰天雪地,寒气逼人,女知青挺着大肚子站在院落的寒风中,独自流泪。这时,有一位绍兴籍的女知青向她走去,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中,把她扶进了屋里,给她倒热水、买晚饭,让她躺在自己的床上。晚上,绍兴女知青挤到了其他女同伴的被窝里。
  回城后,绍兴女知青成了当地一家大企业的领导。两位都当了妈妈的女知青,成了终身的朋友。
  我给母亲讲了这个事,母亲说了一句话:“这个绍兴女人懂人情世故。”这让我悟到,懂人情世故,就是善于感受人的性情,能够掌握事情的本真。怀孕女知青孤身一人,渴望同伴的帮助;而她有孕在身,如在寒气中久留,则要危及两条生命。绍兴女知青的挺身相助,体现出她对怀孕女同胞的深切同情和孕身需要爱护的常理判断。母亲讲的“懂人情世故”,不仅正面,而且,要做到还不容易。
  后来,我去了大庆油田工作。在油田,听到这样的故事:当时的油田总指挥,每年大年三十,都会坐着吉普,带着白酒,去荒野中的钻井队,向工人拜年,与钻井工人对饮两杯。可以想见,荒漠草原的帐篷内,钻井工人与油田最高领导干杯时,心中的那股热乎劲。这除了白酒的功效,一定还有领导对他们关怀的暖意。
  也有人曾经说,总指挥的“白酒拜年”,是为了给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听到这样的说法,我当时心中冒出的词,就是“人情世故”四个字。这位总指挥懂钻井工人的心情,他们想家;也深知在大年三十,与钻井工人“干一杯”,不仅对他们,也是对所有大庆职工和家属的一种安慰。这是彼时的“世故”。
  总指挥的女儿与我,曾经都在大庆油田指挥部“二号院”外的一幢平房内办公。他女儿文静内敛,从不聊及父亲。可以看出,这位总指挥深谙人情世故在家庭教育中的成果。他体恤大庆人,为发展大庆竭尽全力,让大庆人对他怀有深切的感情。他后来去北京当了石油部长。在他去世后,后辈遵遗嘱将他一部分骨灰留在了大庆。大庆人常去探望、祭拜,表达对一位懂人情世故的领导人的民心回报。
  通人情,懂世故,让人看到的是理性和客观的思辨。而付诸行动,则需要按常情和世事的理据去做。感同身受和勇于担当,是这句俗语的要旨。这不仅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是如此,在家庭生活中,也同样如此。有时候因为我们情感上的倾心和执着,或因为我们对一些事实的不知原委,漠视了亲人的性情表达,误判了事情的真实是非,留下的遗憾,常常令人刻骨铭心。
  我的小弟是位极孝顺的儿子,长年陪侍在父母身边。父母同龄,90岁后,饭量减少,有时不思饮食,父亲还有失智病疾。小弟便常骗、哄他们吃饭,有时还用恐吓手段让两老进食。他是多么想让他们多吃一点,以延年寿!可是,他不知道,老人高龄或进入失智状态,吞咽功能会减弱,這时逼其进食,会让他们痛苦不堪。等小弟了解此事时,两老都已去世。小弟为自己曾经的无知,后悔不已。我看到小弟表达心情的文章,百感交集。
  “体悟人心,辨察世事,应是我们一辈子要认真做好的功课。”有一次在钱塘江边散步,突然想起母亲在世时所说的家长里短。我仰望着江上高远的天空,心中想对母亲这样述说。
其他文献
炎炎盛夏,广袤的辽河平原风景秀丽,处处生机盎然。这时节,家家都要熬制一些“鱼冻”,供家人消暑食用。  三伏天吃“鱼冻”是辽河平原农家的一种传统习俗。但“鱼冻”最初并不是一道凉菜,而是一味具有食补功能的“药”。在夏季,世居辽河平原农家院中的大人孩子,常常为暑气所扰,出现“苦夏”症状:周身乏力,精神萎靡,整日困倦,不思饮食,形体消瘦。为“激活”味蕾,消除“火气”,安全度夏,勤劳的主妇们就以鱼皮熬制“鱼
期刊
很多人炒青菜都有个烦恼,出锅前菜还是翠绿鲜嫩的,出锅不久却变黄了。其实只要学会这几招,在家也能炒出餐厅级别的翠嫩青菜。  炒青菜加白酒。要想炒出翠绿不变色的青菜,只要在快出锅前加点白酒就行,因为白酒中的乙醇与有机酸发生化学反应,降低了有机酸的含量,使叶绿素中的镁不被替代,从而保持青菜的绿色。将青菜清洗干净,大蒜剥皮洗净,压碎或者切碎。爆香大蒜,大火翻炒青菜,这样做出来的蔬菜会更加香。出锅前,加入几
期刊
一次,我跟幾位烹饪大师一起吃饭。这是一家天津人开的餐厅,主食上了煎饼,没想到挺受欢迎。厨师介绍说,煎饼里的薄脆是用烤鸭饼炸的。这个改变引起桌上的讨论,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在我看来,这种变化无所谓好坏,一个产品的好坏不是厨师自己的感觉决定的,是消费者用嘴巴决定的。  当晚的煎饼大家都吃光了,说明这个改变是成功的。大家前面喝了大酒,吃了干烧鱼、铁棍山药烧海参、炸烹大虾、蜜汁牛尾等大菜,茴香馅饺子、
期刊
做炕洋芋,先要将刮了皮的洋芋用水煮熟,捞起,待水彻底滤干,才可以入锅加油来炕。农家炕洋芋,说起来也就一个“炕”字,可真要将炕洋芋炕得有滋有味,却不是一个简单的“炕”字就打发得了的,是一刻都赶不得急。炕洋芋,火大了不行,火小了也不行;油多了不行,油少了也不行,讲究的是一个微火慢炕。火大了,洋芋里的水还未炕干,外皮就已炕得焦煳;火小了,一炕半天,那洋芋外表又始终炕不起来锅巴。油多了,锅底的洋芋已煎得干
期刊
海蜇在海里可是个危险生物,长须上长有刺细胞,刺细胞里有毒素,一旦遇到外界刺激,海蜇会马上释放出刺细胞和毒素,重击周围生物。  美味大都如此,即便是要冒着中毒受伤的危险,也要将它收入盘中。海蜇虽然是“带刺的玫瑰”,但在漁民、吃货的眼里,再漂亮再危险的海蜇,也只是一大盘凉拌海蜇丝。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晋代,人们就已经开始食用海蜇了。元代《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有名菜“海蜇羹”的制作方法。再后来到了明代
期刊
结识苦孩子小常  小常比我小一点,是日本投降那年八月份生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老家河南信阳地区遇上了解放后最艰难的三年困难时期,他父母在饥荒中先后故去。那时他刚升入初二,还是个弱冠少年,不得不辍学。  一天,听说西华县黄泛区农场招农校学生,他约上一个大他一两岁的伙伴,连夜爬上运煤大卡车赶到信阳地区报上了名。风尘仆仆到了农场学校招生办,谁知在检查身体时,身高欠5厘米(要求1米7),而且他的初中也差
期刊
于虹是《西游記》的场记。导演介绍她时,我第一眼望过去,觉得她与其他“女妖怪”没有太大区别。我并没想过这个人和自己有多大关系,可是渐渐地,我发现当于虹哪一天把现场都记录好了,不再找我补记的时候,我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  于是我就动起了心思,不动声色地为两人单独在一起创造条件。为了让她来找我补记,我拍戏时会加入更多临场发挥的表演。这些即兴发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虹就得经常来给我补记了!当然,她不
期刊
金丝蒸蘑菇,算是素的蒜烤扇贝,蘑菇很鲜美,金银蒜特别香,粉丝细滑入味,一个一个吃起来特别过瘾。食材简单,准备起来也不麻烦。  准备蘑菇6~8个,龙口粉丝1把,蒜1头,生抽2瓷勺,盐0.5调料勺,葱1根,蒸鱼豉油1大瓷勺。  粉丝用水泡软,蘑菇去蒂洗净备用,蒜切成末备用。  起锅热油,加入一半蒜末炸至金黄,炸好倒入碗中备用。  倒入剩余的蒜末和生抽、油、盐,混合好做成酱料。  将泡软的粉丝垫在盤底,
期刊
小时候,成天疯玩,不是上山摘野果,就是爬树掏鸟蛋,衣服常常被撕扯出一个个破洞。回到家里,自然免不了被娘揪着一顿训斥,外加一根三尺长的南竹尾伺候。当然娘也只是虚张声势,吓唬一下。“打”完后,她把我脱得赤条条的,往被褥里一塞,便穿针引线,开始打补丁。要待她补好衣服,我才可钻出被子。  娘心灵手巧,善做鞋、刺绣、编织,打补丁更堪称一绝。家里娃娃多,她白天挣工分糊口,晚上在豆大的小油灯下缝缝补补。由于灯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