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针对L学院学分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学生选课盲目、课程资源不足、教学管理制度滞后的问题,本文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并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学分制 选课制 教务管理
学分制是目前全球主流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选课制为核心,导师制为辅助,通过学分和绩点来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德国的选修制。而后,哈佛大学吸收了选修制的先进教育理念,首创了学分制。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在北大实行“选科制”,这是学分制在我国最早的起始记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目前,像北大、清华、浙大等条件好的老牌学校,学分制已实施多年且教学效果显著,但是,学分制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新升格本科院校或新建学校,学分制仍然处于观望或试水阶段,缺乏经验。再者,这些学校各方面软硬件环境都尚不足以满足学分制需求,导致学分制改革推进缓慢。
L学院作为新兴本科院校,为了适应新型教育模式发展的需要,从2013年底开始实行选课制,跨出了從传统的班级制管理向学分制转变的第一步。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年时间。在这期间,学生已经慢慢形成了选课的概念和自觉性,教师也逐渐提高了竞争意识,总体上处于良性发展的阶段,但也出现了不少困难。
以下将结合L学院二级学院教务秘书和一线教师在学分制改革中的体验,分析L学院学分制改革进程中选课、教学和课堂管理以及制度等环节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可行的解决办法。
一、现阶段L学院学分制实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盲目选课
在访谈中,当一些学生被问到“你毕业以后准备做什么”、“你将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时,表现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自己需要学习什么课程,只是跟风选课,同学选什么就跟着选同样的课,并不从自己发展的角度来选择课程。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导致选课中存在怠慢、趋易避难、重教师轻内容等不良现象,这有悖于学分制的初衷,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教学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学分制改革的推进使得原有部分教学管理制度不再适应目前的教学状况,例如,学生的考勤机制、任课教师调/停/补课机制。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的请假由班主任和学生科审批后,以纸质请假条形式由考勤班长转呈于任课教师。这种考勤机制对自然行政班的组织形式是高效的,但对于学分制下的选课机制而言,这套系统是不合适的。因为选课后,一个教学班的同学可能互相不熟悉,班里可能没有考勤班长或者好几个考勤班长,教师及学生都很难精准掌握课堂里学生的请假情况。针对上述状况,学院去年也对考勤管理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学生的请假信息经学工管理系统申报至班主任和学生科审核,但审核结果仅学生本人、班主任和学生科辅导员可见,任课教师仍游离于请假信息流以外。由此,学院现行选课情况下的学生考勤问题并未改变。
实施选课后,教师调/停/补课都较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下困难,因为学生的空余时间不一致,补课时间较难统一,如何通知全体教学班同学按期补课也是一个难题。
部分专业将实习实训周安排在学期中间,这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运行没有问题,但选课后,一个教学班的同学往往来自多个专业,如此,教师面对的状况就是一个教学班的同学时有缺课,课堂进度很难把握。忽视选课的实习实训安排,既影响教师的教学,又妨碍学生的学习。
虽然学校已经陆续出台了系列新的管理制度,有《教室管理办法》、《大学生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等,但并未全方位跟进,比如说教学质量监控、学籍管理、考勤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滞后,会严重影响学分制改革的效果,常常令教学管理人员难以及时处理新形势下的一些事件。
(三) 部分课程资源、实验实训资源不足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充足的选修课是选课的前提。如果没有足够多的选修课,就意味着学分制无法正常运行。如果这足够多的选修课质量不高,就意味着学分制实施的失败。既要多又要好的选修课,当前对于L学院是个极大的挑战。目前L学院专任教师与全日制学生的比例大约为1:18,2015-2016学年第2学期实际共开设了1000多门选修课,与国际一流大学比较,相差甚远。例如,MIT早在1993时,师生比为1:10.6的情况下,当年共开设不重复选修课达2422门。这说明我们的选修课数量远远不足。虽然学院允许学生跨专业、跨院系选课,但在必修课优先选择后,学生可以用来选修心仪课程的时间就少了,又或许由于上课时间的冲突,学生不能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再或许因为选课人数限制,学生根本选不进想选的课程。教师资源不足导致的课程资源的缺乏限制了学生选课的自由性。
小班化教学在课堂教学效果上远胜于大班教学。所以目前,L学院力推小班化教学,从制度引导层面和精神引领层面,将教师们导向开设小班化课程方向。但是,开设小班化教学需要足够的教师资源。教师资源不足将导致小班化教学实施进程推进缓慢。
虽然学校大力推进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坚持投入相当多的人力物力来支持,使得实验实训设备、场地不足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实验与实训条件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这限制了基于实验与实训的选修课程的增加。
(四)教学方法不当,绩效意识弱化
大部分老师工作勤勤恳恳,以身作则,是学生的好师长好培养。但是随着职业倦怠和利益驱使,一些教师出现了如下现状:有些老教师绩效意识弱化,几十年如一日的上着同一门课程,用着同一份教案,从不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有些青年教师,课前几乎不做功课,以至于课堂上讲话掉链子,推理公式出岔子,随意神游讲段子,严重影响课堂效率;更有些老师不讲究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没有互动,没有激情。
二、针对学分制下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上述问题在其他二级分院也普遍存在,对策建议的提出不仅仅针对作者所在的二级学院,同样针对L学院其他二级学院。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更优的人才培养质量,学分制下教务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生思想指导,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加大选课指导
教学线及学生线的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指导,开展有效的始业教育、专业教育等,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前景,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
教务部门及教学线教师需加大对学生的选课指导。首先,应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加强各教学系对本专业学生的选课指导,使得学生选课更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完善与推广部分二级学院试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将指导学生选课工作纳入导师的职责范畴[4]。這就要求导师能够仔细研究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调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参照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每学期的课程、学习进程等,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发展目标。再次,教务部门需提供对学生选课中各种问题的咨询服务,具备对应急问题的处理能力。
这样,在教学线、学生线、教务部门等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便会目标明确,学习动机十足,选课上有的放矢,能避免许多不良的选课现象发生。
(二)将网络社交平台引入课堂组织管理
身处在“互联网 ”时代的学生非常乐于接受网络媒体,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们积极利用现成的优质交流平台,如Blackboard、泛雅平台等,充分利用好资源,多与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师生情感,提高教学质量。
鼓励教师利用QQ群、微信、手机短信、学院网站等与学生交流互动,这样,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需求以多种方式表达,文字、语音、图片等都可以实时发布,教师则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如此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及教务管理难的问题可以得到缓解。
(三)合理规划开设选修课
加快引进了更多尔雅通识课程,让学生学习其他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和缓解了学校通识课不足的问题。
鼓励教师多开与专业或学科前沿相关的专业选修课,帮助学生热爱专业,拓宽专业知识面。 可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成课程,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神奇魅力。
(四)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增强教师绩效意识
加快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开设出更多更好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目前,L学院经过前几年的人才引进工作和教师提升计划,已经将教师队伍的质量提高了一个台阶,但是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学分制的要求,仍需加大教师进修培养力度和人才引进力度。
针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学校有必要进行教学常规、教学方法、角色转变等方方面面的培训,针对老教师,需要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自身的素养及绩效意识,努力营造好的课堂氛围,敢于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向学生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五)增强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学校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人才,教学是培养人才的最主要途径,而教务管理始终贯穿于学校教学的整个培养过程。教务管理的核心是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离开了服务,教务管理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服务意思。比如说学生选课咨询,教务人员需要拿出十二分的耐心和热情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应该拿冷脸来对待学生。
(六)扩大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范围
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生中很受欢迎,究其原因有学生们认为导师能给自己学习上指点迷津,这样便能更好的利用大学本科四年的光阴,也有学生认为导师不仅在学习上是良师,在生活上也可以是朋友,让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三、结语
总之,实施学分制使L学院的各个方面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尤其是教学结构、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有了质的飞跃,这中间少不了全校教师、学生和职能部门的不懈努力。不足的地方,有待日后慢慢改进,相信L学院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工学院)
关键词:学分制 选课制 教务管理
学分制是目前全球主流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选课制为核心,导师制为辅助,通过学分和绩点来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德国的选修制。而后,哈佛大学吸收了选修制的先进教育理念,首创了学分制。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在北大实行“选科制”,这是学分制在我国最早的起始记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目前,像北大、清华、浙大等条件好的老牌学校,学分制已实施多年且教学效果显著,但是,学分制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新升格本科院校或新建学校,学分制仍然处于观望或试水阶段,缺乏经验。再者,这些学校各方面软硬件环境都尚不足以满足学分制需求,导致学分制改革推进缓慢。
L学院作为新兴本科院校,为了适应新型教育模式发展的需要,从2013年底开始实行选课制,跨出了從传统的班级制管理向学分制转变的第一步。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年时间。在这期间,学生已经慢慢形成了选课的概念和自觉性,教师也逐渐提高了竞争意识,总体上处于良性发展的阶段,但也出现了不少困难。
以下将结合L学院二级学院教务秘书和一线教师在学分制改革中的体验,分析L学院学分制改革进程中选课、教学和课堂管理以及制度等环节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可行的解决办法。
一、现阶段L学院学分制实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盲目选课
在访谈中,当一些学生被问到“你毕业以后准备做什么”、“你将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时,表现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自己需要学习什么课程,只是跟风选课,同学选什么就跟着选同样的课,并不从自己发展的角度来选择课程。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导致选课中存在怠慢、趋易避难、重教师轻内容等不良现象,这有悖于学分制的初衷,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教学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学分制改革的推进使得原有部分教学管理制度不再适应目前的教学状况,例如,学生的考勤机制、任课教师调/停/补课机制。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的请假由班主任和学生科审批后,以纸质请假条形式由考勤班长转呈于任课教师。这种考勤机制对自然行政班的组织形式是高效的,但对于学分制下的选课机制而言,这套系统是不合适的。因为选课后,一个教学班的同学可能互相不熟悉,班里可能没有考勤班长或者好几个考勤班长,教师及学生都很难精准掌握课堂里学生的请假情况。针对上述状况,学院去年也对考勤管理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学生的请假信息经学工管理系统申报至班主任和学生科审核,但审核结果仅学生本人、班主任和学生科辅导员可见,任课教师仍游离于请假信息流以外。由此,学院现行选课情况下的学生考勤问题并未改变。
实施选课后,教师调/停/补课都较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下困难,因为学生的空余时间不一致,补课时间较难统一,如何通知全体教学班同学按期补课也是一个难题。
部分专业将实习实训周安排在学期中间,这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运行没有问题,但选课后,一个教学班的同学往往来自多个专业,如此,教师面对的状况就是一个教学班的同学时有缺课,课堂进度很难把握。忽视选课的实习实训安排,既影响教师的教学,又妨碍学生的学习。
虽然学校已经陆续出台了系列新的管理制度,有《教室管理办法》、《大学生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等,但并未全方位跟进,比如说教学质量监控、学籍管理、考勤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滞后,会严重影响学分制改革的效果,常常令教学管理人员难以及时处理新形势下的一些事件。
(三) 部分课程资源、实验实训资源不足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充足的选修课是选课的前提。如果没有足够多的选修课,就意味着学分制无法正常运行。如果这足够多的选修课质量不高,就意味着学分制实施的失败。既要多又要好的选修课,当前对于L学院是个极大的挑战。目前L学院专任教师与全日制学生的比例大约为1:18,2015-2016学年第2学期实际共开设了1000多门选修课,与国际一流大学比较,相差甚远。例如,MIT早在1993时,师生比为1:10.6的情况下,当年共开设不重复选修课达2422门。这说明我们的选修课数量远远不足。虽然学院允许学生跨专业、跨院系选课,但在必修课优先选择后,学生可以用来选修心仪课程的时间就少了,又或许由于上课时间的冲突,学生不能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再或许因为选课人数限制,学生根本选不进想选的课程。教师资源不足导致的课程资源的缺乏限制了学生选课的自由性。
小班化教学在课堂教学效果上远胜于大班教学。所以目前,L学院力推小班化教学,从制度引导层面和精神引领层面,将教师们导向开设小班化课程方向。但是,开设小班化教学需要足够的教师资源。教师资源不足将导致小班化教学实施进程推进缓慢。
虽然学校大力推进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坚持投入相当多的人力物力来支持,使得实验实训设备、场地不足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实验与实训条件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这限制了基于实验与实训的选修课程的增加。
(四)教学方法不当,绩效意识弱化
大部分老师工作勤勤恳恳,以身作则,是学生的好师长好培养。但是随着职业倦怠和利益驱使,一些教师出现了如下现状:有些老教师绩效意识弱化,几十年如一日的上着同一门课程,用着同一份教案,从不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有些青年教师,课前几乎不做功课,以至于课堂上讲话掉链子,推理公式出岔子,随意神游讲段子,严重影响课堂效率;更有些老师不讲究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没有互动,没有激情。
二、针对学分制下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上述问题在其他二级分院也普遍存在,对策建议的提出不仅仅针对作者所在的二级学院,同样针对L学院其他二级学院。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更优的人才培养质量,学分制下教务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生思想指导,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加大选课指导
教学线及学生线的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指导,开展有效的始业教育、专业教育等,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前景,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
教务部门及教学线教师需加大对学生的选课指导。首先,应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加强各教学系对本专业学生的选课指导,使得学生选课更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完善与推广部分二级学院试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将指导学生选课工作纳入导师的职责范畴[4]。這就要求导师能够仔细研究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调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参照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每学期的课程、学习进程等,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发展目标。再次,教务部门需提供对学生选课中各种问题的咨询服务,具备对应急问题的处理能力。
这样,在教学线、学生线、教务部门等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便会目标明确,学习动机十足,选课上有的放矢,能避免许多不良的选课现象发生。
(二)将网络社交平台引入课堂组织管理
身处在“互联网 ”时代的学生非常乐于接受网络媒体,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们积极利用现成的优质交流平台,如Blackboard、泛雅平台等,充分利用好资源,多与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师生情感,提高教学质量。
鼓励教师利用QQ群、微信、手机短信、学院网站等与学生交流互动,这样,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需求以多种方式表达,文字、语音、图片等都可以实时发布,教师则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如此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及教务管理难的问题可以得到缓解。
(三)合理规划开设选修课
加快引进了更多尔雅通识课程,让学生学习其他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和缓解了学校通识课不足的问题。
鼓励教师多开与专业或学科前沿相关的专业选修课,帮助学生热爱专业,拓宽专业知识面。 可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成课程,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神奇魅力。
(四)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增强教师绩效意识
加快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开设出更多更好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目前,L学院经过前几年的人才引进工作和教师提升计划,已经将教师队伍的质量提高了一个台阶,但是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学分制的要求,仍需加大教师进修培养力度和人才引进力度。
针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学校有必要进行教学常规、教学方法、角色转变等方方面面的培训,针对老教师,需要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自身的素养及绩效意识,努力营造好的课堂氛围,敢于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向学生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五)增强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学校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人才,教学是培养人才的最主要途径,而教务管理始终贯穿于学校教学的整个培养过程。教务管理的核心是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离开了服务,教务管理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服务意思。比如说学生选课咨询,教务人员需要拿出十二分的耐心和热情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应该拿冷脸来对待学生。
(六)扩大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范围
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生中很受欢迎,究其原因有学生们认为导师能给自己学习上指点迷津,这样便能更好的利用大学本科四年的光阴,也有学生认为导师不仅在学习上是良师,在生活上也可以是朋友,让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三、结语
总之,实施学分制使L学院的各个方面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尤其是教学结构、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有了质的飞跃,这中间少不了全校教师、学生和职能部门的不懈努力。不足的地方,有待日后慢慢改进,相信L学院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