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听力,就是听懂以汉语为本族语的人说话的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取语言信息及获得言语感受的主要途径,更是学生自然习得语言的重要途径或掌握汉语教学的必由之路。因此,听力是小学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听力水平低下一直是学生较为苦恼的问题,如何提高汉语听力水平自然而然地成了众多学习者与从教者所关注的焦点。国内外许多学者也曾对影响听力水平的因素进行过许多探讨,归纳起来大概有两类:知识性障碍和非知识性障碍。其中知识性障碍包括语音、语法、与汉语相关联的文化背景知识等等。非知识性障碍则包括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及听力理解的方法等等。在实际中,影响听力水平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们在听力中遇到了种种困难:有的主要是生词太多,往往一个词听不懂,便变得无所适从;有的是抓不住重点,抓住某一两个词句而不理解全文,最后也还是不得要领;有的好象听懂了全文,可抓不住关键,一听到问题又感觉茫茫然好象什么都不太懂了。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老师有针对性地采取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影响听力提高的各种障碍,进而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一、用汉语组织课堂教学,营造习得环境
在课堂上,学生听老师和其他同学讲汉语是提高汉语听力的主要方法之一。许多老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把汉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已逐渐成为小学汉语教师的共识。不仅使用汉语课堂用语来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还要在讲解词汇、语篇时尽可能的使用汉语;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对答、讨论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也要使用汉语;同学之间的交流也要使用汉语。营造汉语习得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汉语听力理解水平。当然,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根据学生实际,使其具有可接受性。
二、加强阅读教学,丰富语言背景文化
学生常有这样的体会,遇上内容熟悉的材料,听起来收获较大,这反映了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在听懂有声语言过程中的重要性。语言知识除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要素外,还包括句法知识和诸如文章体裁、结构等的篇章知识。背景知识则包括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生平,常人趣事等等。教师可以寻找典型语篇,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拓宽词汇量,形成语感,丰富学生的汉语文化背景知识,提高猜测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加语法结构的熟练程度,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听力提高的知识性障碍。
三、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听有两种方式:精听与泛听。泛听是指任何听力材料先完整地听一遍,重点放在语篇的理解,而泛听则是指在泛听的基础上反复再听几遍,将文章分成语段,语段分成语句,语句分成意群,逐个击破,或者做逐词逐句的听写练习,重点是确保语句的理解。
精听的目的是训练基本功,逐步习惯外国人讲话时的语音语调在语流中的变化,听熟基本词、常用语和常用句型。泛听的目的是巩固和扩大精听的成果,接触更多的语言现象,更快的提高听觉反应能力。可以说泛听是目标,精听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要有效地提高实际交流活动中的听能,在听力训练中必须采用泛听和精听相结合的方法,泛听先行,精听在后。只有精泛结合,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的目的。
四、听说读写融合,四项技能并进
语言教学的综合性原则不仅强调教学方法的综合,而且强调语言技能的综合。该原则认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要全面发展。即使是单向技能课,教师也要体现语言技能的综合性原则。因此,在以提高学生听力技能为主的听力课上,也要根据实际,将它与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有所侧重,又全面发展。
听说结合:教师既可以要求学生听后口头回答问题,进行复述或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也可以先师生对话,谈论与听力材料内容有关语言方面和背景方面的话题,然后再让学生听。
听读结合:对于那些来自生活真实语言的不太长的阅读文章,可以采取先听后读,要求学生主要以听觉而不是视觉来吸取语言知识,听后可让学生回答一些如“谁,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待学生阅读材料之后再讨论疑难问题或书面回答问题。另外,加强朗读训练对提高辨音能力和形成语感及提高听力作用很大。
听写结合:听写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渐发展听音会意能力,增加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记忆力,从而提高听力水平。教师可以采用的训练方式有听课文的短语、句子、段落,听课文原文填词等。
五、运用听力策略,加强技巧训练
教师在进行听力教学时,不仅要学生多听语言材料,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采取一些策略与方法来提高听的效率。我们必须认识到听力学习策略教学的意义,在听力训练时,应向学生指出听力训练不是学生被动地听教师准备的语言材料,而是主动吸取语言知识的过程。
回答问题正确才算获胜,这种方式能较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帮助听力水平较弱的学生树立信心,不断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
总之,小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听力氛围,以调动学生听的兴趣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听的技能和综合语言能力的水平为目标,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评价,当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学生的听力水平必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然而,听力水平低下一直是学生较为苦恼的问题,如何提高汉语听力水平自然而然地成了众多学习者与从教者所关注的焦点。国内外许多学者也曾对影响听力水平的因素进行过许多探讨,归纳起来大概有两类:知识性障碍和非知识性障碍。其中知识性障碍包括语音、语法、与汉语相关联的文化背景知识等等。非知识性障碍则包括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及听力理解的方法等等。在实际中,影响听力水平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们在听力中遇到了种种困难:有的主要是生词太多,往往一个词听不懂,便变得无所适从;有的是抓不住重点,抓住某一两个词句而不理解全文,最后也还是不得要领;有的好象听懂了全文,可抓不住关键,一听到问题又感觉茫茫然好象什么都不太懂了。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老师有针对性地采取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影响听力提高的各种障碍,进而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一、用汉语组织课堂教学,营造习得环境
在课堂上,学生听老师和其他同学讲汉语是提高汉语听力的主要方法之一。许多老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把汉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已逐渐成为小学汉语教师的共识。不仅使用汉语课堂用语来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还要在讲解词汇、语篇时尽可能的使用汉语;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对答、讨论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也要使用汉语;同学之间的交流也要使用汉语。营造汉语习得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汉语听力理解水平。当然,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根据学生实际,使其具有可接受性。
二、加强阅读教学,丰富语言背景文化
学生常有这样的体会,遇上内容熟悉的材料,听起来收获较大,这反映了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在听懂有声语言过程中的重要性。语言知识除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要素外,还包括句法知识和诸如文章体裁、结构等的篇章知识。背景知识则包括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生平,常人趣事等等。教师可以寻找典型语篇,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拓宽词汇量,形成语感,丰富学生的汉语文化背景知识,提高猜测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加语法结构的熟练程度,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听力提高的知识性障碍。
三、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听有两种方式:精听与泛听。泛听是指任何听力材料先完整地听一遍,重点放在语篇的理解,而泛听则是指在泛听的基础上反复再听几遍,将文章分成语段,语段分成语句,语句分成意群,逐个击破,或者做逐词逐句的听写练习,重点是确保语句的理解。
精听的目的是训练基本功,逐步习惯外国人讲话时的语音语调在语流中的变化,听熟基本词、常用语和常用句型。泛听的目的是巩固和扩大精听的成果,接触更多的语言现象,更快的提高听觉反应能力。可以说泛听是目标,精听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要有效地提高实际交流活动中的听能,在听力训练中必须采用泛听和精听相结合的方法,泛听先行,精听在后。只有精泛结合,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的目的。
四、听说读写融合,四项技能并进
语言教学的综合性原则不仅强调教学方法的综合,而且强调语言技能的综合。该原则认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要全面发展。即使是单向技能课,教师也要体现语言技能的综合性原则。因此,在以提高学生听力技能为主的听力课上,也要根据实际,将它与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有所侧重,又全面发展。
听说结合:教师既可以要求学生听后口头回答问题,进行复述或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也可以先师生对话,谈论与听力材料内容有关语言方面和背景方面的话题,然后再让学生听。
听读结合:对于那些来自生活真实语言的不太长的阅读文章,可以采取先听后读,要求学生主要以听觉而不是视觉来吸取语言知识,听后可让学生回答一些如“谁,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待学生阅读材料之后再讨论疑难问题或书面回答问题。另外,加强朗读训练对提高辨音能力和形成语感及提高听力作用很大。
听写结合:听写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渐发展听音会意能力,增加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记忆力,从而提高听力水平。教师可以采用的训练方式有听课文的短语、句子、段落,听课文原文填词等。
五、运用听力策略,加强技巧训练
教师在进行听力教学时,不仅要学生多听语言材料,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采取一些策略与方法来提高听的效率。我们必须认识到听力学习策略教学的意义,在听力训练时,应向学生指出听力训练不是学生被动地听教师准备的语言材料,而是主动吸取语言知识的过程。
回答问题正确才算获胜,这种方式能较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帮助听力水平较弱的学生树立信心,不断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
总之,小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听力氛围,以调动学生听的兴趣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听的技能和综合语言能力的水平为目标,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评价,当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学生的听力水平必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