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复习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旧知识的重新学习,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复习不等同于重复学习,更多是在旧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补缺补漏,更多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侧面对学习内容重新认识,达到量与质的提高。化学复习应该是对化学知识与实验基本技能进行整合、梳理和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力求实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总结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全面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以上复习目的,我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了以下做法。
一、梳理知识
梳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夯实化学基础。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很多,教材将这些内容分散到了每个章节,看起来没有多大的关系。其实无论哪一个单元的概念和理论都不是孤立的,都有着内在的联系,都有一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在总复习时必须帮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不同单元的概念编成网络,以便学生掌握。对理论部分的复习可以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如在复习金属材料这一单元时,可以归纳“金属之最”;在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可以画出单质碳与碳的氧化物、化合物之间的知识转化图;在复习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时,可列表比较他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总结规律
复习的另外一个作用是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由“厚变薄”,即将知识“系统化”。抓住众多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知识的内部规律,以达到“系统化”的目的。
以初中化学中重点元素化合物知识“酸、碱、盐、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复习为例,这一部分内容综合了多种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具有“多、杂、散”的特点,向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复习过程中,梳理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后,发现酸、碱、盐、氧化物化学性质有以下规律:
(1)酸、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2)金属 酸→盐 H2↑;
(3)金属氧化物 酸→盐 H2O;
(4)碱 酸→盐 H2O;
(5)盐 酸→新盐 新酸;
(6)非金属氧化物 碱→盐 H2O;
(7)盐 碱→新盐 新碱;
(8)金属 盐→新金属 新盐;
(9)盐 盐→新盐 新盐;
(10)非金属氧化物 水→酸;
(11)金属氧化物 水→碱。
经过进一步总结与思考,不难发现上述化学反应类型有两条属于化合反应,有两条属于置换反应,有五条属于复分解反应。其中的难点和重点为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将其归纳总结为有条件的反应:第一,对于置换反应要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盐的溶解性。第二,对于复分解反应,从酸、碱、盐溶液中的自由离子入手,掌握其本质——交换离子形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或气体或沉淀)。通过以上一步一步地提炼规律,知识经历了一个由“厚变薄”的过程,即“系统化”了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三、查缺补漏
查缺补漏这是复习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复习原则是针对个体,突出重点。要根据中考的趋向,选择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进行复习,同时要把握中考的热点。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土地沙漠化、能源危机、营养与健康、材料问题,以及科学的新发展、新技术等。这类题目体现了化学的应用性,既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情感和品质。
四、综合复习
在综合复习阶段,除了注意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复习,还要侧重于组织学生广泛接触不同角度的新题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首先要明确告诫学生:不应抱有通过大量做题,碰运气撞到现成中考题目的侥幸心理,而应立足于自己解题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概括起来,就是“读懂信息—整理信息—筛选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面对一道面目全新的考题,首先不要怕它,应静下心来读懂题意,理出头绪,运用自己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积极求解,即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复习时要按一定的阶段,以学生所需、所求为基本出发点,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部署整个复习教学;认真钻研、搜集中考信息,灵活应用各种教法和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复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化学总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廖银燕)
一、梳理知识
梳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夯实化学基础。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很多,教材将这些内容分散到了每个章节,看起来没有多大的关系。其实无论哪一个单元的概念和理论都不是孤立的,都有着内在的联系,都有一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在总复习时必须帮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不同单元的概念编成网络,以便学生掌握。对理论部分的复习可以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如在复习金属材料这一单元时,可以归纳“金属之最”;在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可以画出单质碳与碳的氧化物、化合物之间的知识转化图;在复习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时,可列表比较他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总结规律
复习的另外一个作用是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由“厚变薄”,即将知识“系统化”。抓住众多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知识的内部规律,以达到“系统化”的目的。
以初中化学中重点元素化合物知识“酸、碱、盐、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复习为例,这一部分内容综合了多种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具有“多、杂、散”的特点,向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复习过程中,梳理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后,发现酸、碱、盐、氧化物化学性质有以下规律:
(1)酸、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2)金属 酸→盐 H2↑;
(3)金属氧化物 酸→盐 H2O;
(4)碱 酸→盐 H2O;
(5)盐 酸→新盐 新酸;
(6)非金属氧化物 碱→盐 H2O;
(7)盐 碱→新盐 新碱;
(8)金属 盐→新金属 新盐;
(9)盐 盐→新盐 新盐;
(10)非金属氧化物 水→酸;
(11)金属氧化物 水→碱。
经过进一步总结与思考,不难发现上述化学反应类型有两条属于化合反应,有两条属于置换反应,有五条属于复分解反应。其中的难点和重点为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将其归纳总结为有条件的反应:第一,对于置换反应要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盐的溶解性。第二,对于复分解反应,从酸、碱、盐溶液中的自由离子入手,掌握其本质——交换离子形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或气体或沉淀)。通过以上一步一步地提炼规律,知识经历了一个由“厚变薄”的过程,即“系统化”了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三、查缺补漏
查缺补漏这是复习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复习原则是针对个体,突出重点。要根据中考的趋向,选择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进行复习,同时要把握中考的热点。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土地沙漠化、能源危机、营养与健康、材料问题,以及科学的新发展、新技术等。这类题目体现了化学的应用性,既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情感和品质。
四、综合复习
在综合复习阶段,除了注意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复习,还要侧重于组织学生广泛接触不同角度的新题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首先要明确告诫学生:不应抱有通过大量做题,碰运气撞到现成中考题目的侥幸心理,而应立足于自己解题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概括起来,就是“读懂信息—整理信息—筛选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面对一道面目全新的考题,首先不要怕它,应静下心来读懂题意,理出头绪,运用自己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积极求解,即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复习时要按一定的阶段,以学生所需、所求为基本出发点,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部署整个复习教学;认真钻研、搜集中考信息,灵活应用各种教法和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复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化学总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