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研究采用“二十问”测验对南通纺院12级新生自我意识发展状况做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职生的自我肯定感较强;多数学生较关注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忽略生理自我;一些学生缺乏理想自我或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较大,有理想化倾向;部分学生不能觉知他人眼中的我,自我意识部分内容缺失,自我意识发展不完善。针对这些特点,学校和教师应该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
关键词: “90后”高职生 自我意识 完善方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包含个体在社会实践中自己对自己、自己对他人、自己对社会、自己对自然等关系的意识。[1]“90后”高职生正处在“心理延缓偿付期”,注意力转至内部世界,关注自我,自我明显分化,自我矛盾冲突加剧[2]。“90后”高职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决定了其在学习生活中的态度和行为取向。本阶段的高职学生心理发展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完全成熟。这个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最突出的时期,也是转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根据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a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随机抽取了南通纺院在崇謇楼上晚自修的大一新生423名,发放“二十问测验”423份,收回有效问卷411份,(其中,男生257份,女生154份。)收回率97.16%,发放“现实的我、理想的我、他人眼中的我”问卷共423份,回收有效问卷402份,回收率95.04%。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二十问”法。首先,要求被试将纸笔准备好,然后让被试严格按照指导语,每20秒回答并写出一个“我是谁?”,一共20个20秒,即20项回答。说明:(1)严格按照20秒时间测验,20秒中无法完成的项目,不再进行;(2)某几个想不出来的情况可以不写;(3)问卷不记名,请被试重视并认真作答。
二、测验结果分析
(一)自我意识内容完整性
表1 “二十问”测验自我意识内容回答个数统计表
自我意识主要包含生理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三个部分。因此,从学生回答中是否涉及生理、社会与心理自我角度可以分析自我意识内容的完整度。表1显示,83位同学没有提到生理自我,占总样本的20.19%;31位同学没有提到社会自我,占总样本的7.54%;所有同学都提到了心理自我。另外,114位同学有一项自我没有提到,占总样本的27.74%。这表明,有27.74%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是不够完整的。
表2 “二十问”测验自我意识内容关注统计表
(说明:因有81位學生有两个自我关注所占比例相同,在计数时两次计入,故上表的总人数比样本总数多81人,百分比数之和也就超出了100%。)
从学生所回答的项目中三个自我各自所占的比例分析个体更关注哪一个自我,同时又从整体上分析学生群体更关注哪一个自我[3]。由此,分别计算个体三个自我回答的个数占其回答总数的百分比,哪一项百分比高,便认为该学生更关心哪一个自我。若发现有两个自我的百分比一样,就视为该生同时关注这两个自我,并相应计数。由表2可知7.3%的学生比较关注生理自我,表现为较注意锻炼身体,关注身材变化,关注自身的疾病,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等;40.39%的大学生较关注社会自我,表现为对自我角色、义务或职责有所了解,能够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或认为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72.02%的大学生比较关注心理自我,表现为对心理健康较为关注或心理发展较成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院学生比较关注心理健康,对自我角色、义务或职责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按社会规范行动,或者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自我悦纳程度
表3 “二十问”测验否定回答个数统计表
从学生否定倾向的回答占回答总数的比例分析学生的自我肯定感,即悦纳自我的程度[4]。假如全部是肯定自己的,那么便认为自我悦纳程度较高;假如肯定自己与否定自己的主观判断都有一定的个数,那么可解释为对自己的认识较客观;假如主观判断基本上或全部是否定自己的,可以解释为自我悦纳不良。由表3可看出35.77%学生自我肯定感较强,有较强的自信心。其中3.65%的学生完全肯定自己,过分悦纳自我,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自我陶醉的倾向,表现为自负、自尊心太强,不容易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而固执己见。60.58%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对自我的认识较客观。80%以上否定数目的学生为零,这说明没有学生存在严重的自我否定感,即没有学生存在严重的自卑感。
(三)自我意识理想感
表4 “二十问”测验关于理想自我个数统计表
通过学生关于“将来的我”和“现在的我”的回答比例可以分析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回答中,若没有提到自己将来的事情,则可以解释为该生的现实感比较强,但也有可能在生活中缺乏目标,而显得缺乏前进的动力;假如在回答中提到自己将来的事情有1个以上,那么可以解释为有一定的理想或生活目标;如果回答中提到自己将来的事情等于或超过3个以上,那么可以解释为理想自我较强,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空想,而显得不合实际。表4显示,有22.22%的大学生理想自我较强,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空想,而显得不合实际;35.19%的学生有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目标;48.15%的学生现实感较强,但也可能在生活中缺乏目标,而显得缺乏前进的动力。总体而言,南通纺院的学子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目标。
三、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纺院大部分学生十分关注心理自我,可以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较成熟;对自我角色、义务等比较了解,能按照社会规范行动并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但部分学生对生理自我关注较低,不注意身体锻炼、不关注自身疾病。学生越是关注心理自我就越会有更多的心理困惑,这提示了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应该加强体育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22.22%的学生理想自我较强,有空想的倾向。而且调查中,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较大的比例远远大于差距较小的比例,这也显示了大学生过于理想化,显得有些不切实际。部分大学生没有清晰的“他人眼中的我”。这一切都说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不完善的。学院相关部门、心理老师、班主任、任课教师、朋辈辅导员等都有责任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一)引导“90后”高职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
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就能量力而行,为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并会为实现理想自我而不懈努力。[5]
参照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大学生一般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有影响力的评价者。引导“90后”大学生积极地接受别人的看法,冷静分析他人的评价,保持认知上的准确性。
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我。深刻的自我认识是以深刻认识和理解他人、理解社会为前提的。大学生如果能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认识,通过认识他人、认识外界事物,就可以进一步认识自我。
通过自我比较认识自我。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及比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中认识自我。因此,既要鼓励学生超越自我,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又要引导学生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不要一味地跟自己过不去,从自己的发展历程中进行比较,从比较中认识自我。
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认识自我。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记忆单词的速度、准确性、持久性评价自己的记忆品质。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才能、兴趣爱好,进一步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6]
(二)培养大学生积极地悦纳自我
悦纳自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是否悦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它涉及一个人是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我,形成自尊,还是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形成自卑。
积极而准确地评价自我。积极而准确地评价自我是培养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对自己的长处要充分发挥,对自己的短处要正确对待,既不能护短,又不能因某些短处而灰心。
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要勇于面对,认真总结教训,吸取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认可自己的能力,树立再来一次的信心,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鼓勵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
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自我完善是个体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它实际上是一个合理确立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的过程,即一个主动改变现实自我以达到理想自我的过程[7]。
确立积极向上的理想自我。在自我认识、自我认可的基础上,按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特点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大学生要积极探索人生,理解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理想自我的确立寻找合适的人生坐标,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中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地完善自我。
努力提高现实自我。不断战胜旧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既要努力发展自己,又不能固守自我,能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勇于承担重任;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追求个人价值,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现实自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能有效调节不良情绪,明确行动目标,坚持不懈,才能使“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靠拢,并最终实现人生目标。这一过程就是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
认真进行自我探究,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自我统一意味着“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统一。大学生在认真探索人生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在获取自我统一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和确认“理想自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然后与现实自我相对照,最后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缩小差距,最终获得统一。[8]
注释:
[1]Nezlek,J.B.Day-to-day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If-awareness,daily events,and anxiety[J].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2,70(2):24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411-413.
[3]邓选梅.大学生自我意识检测及对策分析[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84-87.
[4]肖沛雄,陈国海,许国彬.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64-66.
[5][7]孙世民,陈选华.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其培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5):310-311.
[6][8]张浩清.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与应对措施[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基金项目: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院级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关于构建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的研究”(课题编号:Fyjy/2010/19)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90后”高职生 自我意识 完善方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包含个体在社会实践中自己对自己、自己对他人、自己对社会、自己对自然等关系的意识。[1]“90后”高职生正处在“心理延缓偿付期”,注意力转至内部世界,关注自我,自我明显分化,自我矛盾冲突加剧[2]。“90后”高职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决定了其在学习生活中的态度和行为取向。本阶段的高职学生心理发展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完全成熟。这个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最突出的时期,也是转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根据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a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随机抽取了南通纺院在崇謇楼上晚自修的大一新生423名,发放“二十问测验”423份,收回有效问卷411份,(其中,男生257份,女生154份。)收回率97.16%,发放“现实的我、理想的我、他人眼中的我”问卷共423份,回收有效问卷402份,回收率95.04%。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二十问”法。首先,要求被试将纸笔准备好,然后让被试严格按照指导语,每20秒回答并写出一个“我是谁?”,一共20个20秒,即20项回答。说明:(1)严格按照20秒时间测验,20秒中无法完成的项目,不再进行;(2)某几个想不出来的情况可以不写;(3)问卷不记名,请被试重视并认真作答。
二、测验结果分析
(一)自我意识内容完整性
表1 “二十问”测验自我意识内容回答个数统计表
自我意识主要包含生理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三个部分。因此,从学生回答中是否涉及生理、社会与心理自我角度可以分析自我意识内容的完整度。表1显示,83位同学没有提到生理自我,占总样本的20.19%;31位同学没有提到社会自我,占总样本的7.54%;所有同学都提到了心理自我。另外,114位同学有一项自我没有提到,占总样本的27.74%。这表明,有27.74%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是不够完整的。
表2 “二十问”测验自我意识内容关注统计表
(说明:因有81位學生有两个自我关注所占比例相同,在计数时两次计入,故上表的总人数比样本总数多81人,百分比数之和也就超出了100%。)
从学生所回答的项目中三个自我各自所占的比例分析个体更关注哪一个自我,同时又从整体上分析学生群体更关注哪一个自我[3]。由此,分别计算个体三个自我回答的个数占其回答总数的百分比,哪一项百分比高,便认为该学生更关心哪一个自我。若发现有两个自我的百分比一样,就视为该生同时关注这两个自我,并相应计数。由表2可知7.3%的学生比较关注生理自我,表现为较注意锻炼身体,关注身材变化,关注自身的疾病,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等;40.39%的大学生较关注社会自我,表现为对自我角色、义务或职责有所了解,能够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或认为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72.02%的大学生比较关注心理自我,表现为对心理健康较为关注或心理发展较成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院学生比较关注心理健康,对自我角色、义务或职责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按社会规范行动,或者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自我悦纳程度
表3 “二十问”测验否定回答个数统计表
从学生否定倾向的回答占回答总数的比例分析学生的自我肯定感,即悦纳自我的程度[4]。假如全部是肯定自己的,那么便认为自我悦纳程度较高;假如肯定自己与否定自己的主观判断都有一定的个数,那么可解释为对自己的认识较客观;假如主观判断基本上或全部是否定自己的,可以解释为自我悦纳不良。由表3可看出35.77%学生自我肯定感较强,有较强的自信心。其中3.65%的学生完全肯定自己,过分悦纳自我,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自我陶醉的倾向,表现为自负、自尊心太强,不容易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而固执己见。60.58%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对自我的认识较客观。80%以上否定数目的学生为零,这说明没有学生存在严重的自我否定感,即没有学生存在严重的自卑感。
(三)自我意识理想感
表4 “二十问”测验关于理想自我个数统计表
通过学生关于“将来的我”和“现在的我”的回答比例可以分析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回答中,若没有提到自己将来的事情,则可以解释为该生的现实感比较强,但也有可能在生活中缺乏目标,而显得缺乏前进的动力;假如在回答中提到自己将来的事情有1个以上,那么可以解释为有一定的理想或生活目标;如果回答中提到自己将来的事情等于或超过3个以上,那么可以解释为理想自我较强,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空想,而显得不合实际。表4显示,有22.22%的大学生理想自我较强,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空想,而显得不合实际;35.19%的学生有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目标;48.15%的学生现实感较强,但也可能在生活中缺乏目标,而显得缺乏前进的动力。总体而言,南通纺院的学子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目标。
三、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纺院大部分学生十分关注心理自我,可以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较成熟;对自我角色、义务等比较了解,能按照社会规范行动并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但部分学生对生理自我关注较低,不注意身体锻炼、不关注自身疾病。学生越是关注心理自我就越会有更多的心理困惑,这提示了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应该加强体育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22.22%的学生理想自我较强,有空想的倾向。而且调查中,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较大的比例远远大于差距较小的比例,这也显示了大学生过于理想化,显得有些不切实际。部分大学生没有清晰的“他人眼中的我”。这一切都说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不完善的。学院相关部门、心理老师、班主任、任课教师、朋辈辅导员等都有责任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一)引导“90后”高职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
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就能量力而行,为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并会为实现理想自我而不懈努力。[5]
参照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大学生一般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有影响力的评价者。引导“90后”大学生积极地接受别人的看法,冷静分析他人的评价,保持认知上的准确性。
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我。深刻的自我认识是以深刻认识和理解他人、理解社会为前提的。大学生如果能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认识,通过认识他人、认识外界事物,就可以进一步认识自我。
通过自我比较认识自我。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及比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中认识自我。因此,既要鼓励学生超越自我,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又要引导学生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不要一味地跟自己过不去,从自己的发展历程中进行比较,从比较中认识自我。
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认识自我。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记忆单词的速度、准确性、持久性评价自己的记忆品质。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才能、兴趣爱好,进一步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6]
(二)培养大学生积极地悦纳自我
悦纳自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是否悦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它涉及一个人是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我,形成自尊,还是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形成自卑。
积极而准确地评价自我。积极而准确地评价自我是培养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对自己的长处要充分发挥,对自己的短处要正确对待,既不能护短,又不能因某些短处而灰心。
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要勇于面对,认真总结教训,吸取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认可自己的能力,树立再来一次的信心,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鼓勵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
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自我完善是个体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它实际上是一个合理确立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的过程,即一个主动改变现实自我以达到理想自我的过程[7]。
确立积极向上的理想自我。在自我认识、自我认可的基础上,按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特点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大学生要积极探索人生,理解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理想自我的确立寻找合适的人生坐标,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中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地完善自我。
努力提高现实自我。不断战胜旧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既要努力发展自己,又不能固守自我,能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勇于承担重任;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追求个人价值,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现实自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能有效调节不良情绪,明确行动目标,坚持不懈,才能使“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靠拢,并最终实现人生目标。这一过程就是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
认真进行自我探究,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自我统一意味着“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统一。大学生在认真探索人生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在获取自我统一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和确认“理想自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然后与现实自我相对照,最后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缩小差距,最终获得统一。[8]
注释:
[1]Nezlek,J.B.Day-to-day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If-awareness,daily events,and anxiety[J].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2,70(2):24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411-413.
[3]邓选梅.大学生自我意识检测及对策分析[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84-87.
[4]肖沛雄,陈国海,许国彬.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64-66.
[5][7]孙世民,陈选华.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其培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5):310-311.
[6][8]张浩清.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与应对措施[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基金项目: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院级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关于构建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的研究”(课题编号:Fyjy/2010/1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