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测量和集合与模式、数概念与运算、几何与空间等都是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测量活动中,幼儿能够通过动手操作,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我园尝试在“秋天大玩家——丈量秋天”的课程中,设计基于情境,有利于幼儿动手操作,具有一定连贯性和不断深入的测量活动.同时,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在测量过程中的表现,并反思活动中自己的支持与引导策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测量和集合与模式、数概念与运算、几何与空间等都是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测量活动中,幼儿能够通过动手操作,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我园尝试在“秋天大玩家——丈量秋天”的课程中,设计基于情境,有利于幼儿动手操作,具有一定连贯性和不断深入的测量活动.同时,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在测量过程中的表现,并反思活动中自己的支持与引导策略.
其他文献
1为了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改革理念,安吉幼教人从户外游戏研究开始,逐步将游戏的自由、自主精神(如自主选择、自我管理、规则自律)向室内活动以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逐步形成了基于游戏、生活、教学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目前还在继续发展中.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安吉游戏”课程包含哪些内容?它与其他课程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然流现研究所关于教育转型的构想中,教师的角色将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巴西著名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将传授知识型教育方式称作“银行储蓄式教育模式”,教师就像存钱一样,将知识存进学生的账户.这种方式演化到下一个阶段,教师更像是一个教练.而在共同创造型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他们可以共同学习,互相促进.
我是一名寻找月亮的人.rn在离天空最近的珠珠峰,有一棵大树,这棵树是星星和月亮的家.rn每当夜晚来临,星星和月亮就会从家里出发,来到天上,开始工作.rn当天边出现第一道亮光,星星和月亮就下班了,它们一起回家,在树梢上休息.rn日子平静而快乐,除了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小插曲——rn月亮每天都会有点不一样.当它变得跟皮球那么圆的时候,总会不小心从树梢上掉下去.
一rn在“自由分组引发的纠结”这个案例中,看上去,我们给了孩子很多自由.孩子在那段时间里,可以到户外去玩,可以轮到去一个专门的场地;在这个场地里,可以选择玩什么,比如在建构游戏区玩,孩子可以搭亭子也可以搭桥;如果孩子对这个场地的游戏不感兴趣,等待一周就好,下周就可以轮到去另一个场地玩;分组时,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同伴;计划玩哪些内容是可以商量的,定好的计划还可以调整……“孩子们已经够自由的了,”有人会说,“游戏总不能是毫无限制的,任何活动都需要规则,玩游戏不仅是玩,也是一个学习遵守规则的过程.”当我们感到已
我们一般会在美工区等区域活动中创设与班级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相关的情境,引发幼儿表达自己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幼儿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图1、2、3、4分别对应哪个季节.rn想一想,图下方的物品分别属于哪个季节,并将对应的序号写在括号里.rn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说一说你眼中的四季分别是什么颜色.
读着教师提供的生动案例,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她在美工区和孩子经历的过程.的确,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场景,甚至也是让人感到“不爽”的场景.该教师还原了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提出了其他教师同样会感到困惑的几个问题,并试图一探究竟.教师这种不放过现实中小疑惑的做法值得肯定,因为这是教师更深入地探索幼儿、教育以及自己的机会.
2017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幼儿园课改指导意见》)颁布,全省各地各级教育行政及业务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力度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为落实《幼儿园课改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加强课程的园本化建设”等课改任务,我们开启了一场以研训中心统筹、三团队联动、幼儿园分层实践为主要模式的课程园本化实施之旅.
保育员是幼儿园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保教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教育是以孩子的生活为基础,保育员距离孩子生活更近.所以,他们也是孩子生活、学习中的重要他人.然而,在幼儿园里,大家对保育员的专业成长相对没那么重视,保育员的教育观念、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到了幼儿园后勤管理岗位后,我对保育员的工作有了更多的关注.
经过一个暑假,种植园里的甘蔗长高了.一天餐后散步时,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了甘蔗的变化.莘莘说:“哇!甘蔗长高了!好像比我还高!”威威说:“我觉得这里有20几根甘蔗.”萌萌说:“甘蔗叶子好长呀!”昕瑜说:“为什么看不见甘蔗可以吃的地方?”优优说:“甘蔗身上一节一节的,像楼梯一样.”孩子们兴奋地交流着各自的发现.基于此,教师决定在班级里开展一场“甘蔗”大讨论.在对幼儿的问题进行分类和剖析后,我们发现幼儿对“甘蔗有几节”“哪根甘蔗最长”等问题比较感兴趣.幼儿感兴趣的很多问题的解决均需“数学认知能力”的支持.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