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中国尝试将企业“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以数据互联共享和税务信用贷款为基础来缓解这一难题,实施推广了“银税互动”政策.本文基于2015-2017年浙江省的小微企业月度动态调查数据库,考察了银税互动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提高了小微企业平均的银行贷款可得性与贷款额度,贷款成本的下降在开展初期并不显著,在后期有所显现.享受这一政策红利的主体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平均而言没有明显受益,但其内部的信贷分配有显著变化;银税互动信贷配给更偏向政策前无贷款、流
【机 构】
: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100081;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0084;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519082;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087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中国尝试将企业“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以数据互联共享和税务信用贷款为基础来缓解这一难题,实施推广了“银税互动”政策.本文基于2015-2017年浙江省的小微企业月度动态调查数据库,考察了银税互动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提高了小微企业平均的银行贷款可得性与贷款额度,贷款成本的下降在开展初期并不显著,在后期有所显现.享受这一政策红利的主体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平均而言没有明显受益,但其内部的信贷分配有显著变化;银税互动信贷配给更偏向政策前无贷款、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纳税信用评级为A、纳税额高的企业更容易受益.此外,银税互动的效果随银行密度和银企距离显著变化,意味着银税互动政策的效果与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有关.政策效果还会随当地经济发展而变化.这些发现为“以税增信”这一新思路以及政策实践的可行性提供了事实依据和完善方向.
其他文献
货币政策通过流动性机制,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重要影响,显著增加了宏观审慎监管过程复杂性,但鲜有学者对该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为此,本文在DLM模型中引入流动性变量,刻画了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流动性机制,并基于中国133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运用系统性GMM估计和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货币政策虽然不存在显著的风险转嫁效应,但存在显著的流动性传导效应,宽松型货币政策明显加剧了银行风险承担,并且这一影响会随着流动性水平的提高而得到加强;当银行流动性水平达到43%左右时,货币政策对银行风
已有研究较少关注资本市场制度变革所发挥的宏观调控作用.本文以2014年新股定价制度调整为场景,考察发行市盈率管制对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以及后续投资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发行市盈率管制导致公允估值较高的企业通过操纵股本规模、“压线”发行等方式减少上市时出售的股份,上市融资规模显著降低,但这些企业在上市三年内再融资的概率和规模显著上升.同时,发行市盈率管制显著降低了公允估值较高的企业在研发、并购等资金需求量大、风险较高项目上的投资支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企业会设法绕开政策的限制,但发行市盈率管制对企业股
本文从生产者网络出发,探讨经济周期中政府信贷引导行为的动机与利弊.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政府进行信贷引导的主要目的是抑制信用风险通过生产者网络传播,进而缓解其对于社会总产出的负面影响.这一行为对于不同经济部门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网络结构呈单向链式上下游关系的传统部门,信贷引导能够有效提高总产出水平,其实际效率与 目标企业下游产业链的数量与长度有关;对于网络结构复杂的新兴经济部门如金融衍生品和互联网经济,信贷引导失效,会造成额外的总产出损失.当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时,信贷引导同样弊大于利,对于关键节点企业的援助不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中暴露出的大股东侵害债权人利益现象引发了社会舆论和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如何识别与防范此类行为、保护债权人利益已成为中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股权质押这一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普遍采用的独特融资方式,探讨股权质押是否会引发控股股东侵害企业债权人利益行为以及防范机制.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显著提高了发债企业二级市场信用利差,这种现象在控制权转移风险较高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经济机制分析显示,股权质押潜在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容易引发控股股东侵害企业债
本文将人力资本和能源要素纳入生产函数,利用多部门核算框架将经济增长分解为部门绿色生产率提升、部门间要素配置效率改善和要素禀赋积累,并依据地区真实产值条件分布的相似性引入异质性增长路径,从而重新估计了中国绿色经济增长源泉.基于2001-2015年省级三次产业数据的测算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内部存在差异化的生产函数,拒绝所有省份遵从相同增长路径的传统假定,而且增长路径随时间推移发生了模式变迁;第二,中国绿色经济增长的主导驱动因素是要素禀赋积累,其次是部门间要素配置效率改善,两者增速下滑是导致2011年后中国经济
从“中国之制”看“中国之治”.边界污染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探讨了中国情境下的中央环保督查制度对边界污染的微观治理效果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设立跨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后,边界企业污染排放显著减少,说明中央环保督查制度对边界污染有显著的治理效果.作用机制检验证实:在财政压力大的地区以及企业为“税收大户”时,环保督查中心的作用效果更明显,说明中央环保督查制度在地区层面缓解了地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边界企业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增加污染物处理等长效机制实现主动减排.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实行自上而下的环境垂
本文基于580多万条上市公司互联网招聘数据,分析了近年来各地出台的人才政策,对企业研发人员招聘和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受到人才政策影响的公司,研发人员招聘数量显著上升;第二,政策类型层面,这一效应随着人才政策补贴力度和门槛要求的不同而变化,补贴力度越大、门槛要求越低,则效果越显著;第三,企业特征层面,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治理更好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人才政策的效果更加显著;第四,城市特征层面,经济发展状况越好、行政级别越高、科研配套环境更好的城市,人才政策效果更显著;最后,人才政策出台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