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边界污染治理——基于环保督查中心试点和微观企业排放的经验证据

来源 :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1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国之制”看“中国之治”.边界污染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探讨了中国情境下的中央环保督查制度对边界污染的微观治理效果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设立跨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后,边界企业污染排放显著减少,说明中央环保督查制度对边界污染有显著的治理效果.作用机制检验证实:在财政压力大的地区以及企业为“税收大户”时,环保督查中心的作用效果更明显,说明中央环保督查制度在地区层面缓解了地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边界企业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增加污染物处理等长效机制实现主动减排.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实行自上而下的环境垂直监管有助于解决边界污染问题.本文为中央垂直管理体制治理边界外部性问题提供了直接的微观经验证据.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最新发展的弹性网络收缩技术,构建高维收益溢出与波动溢出网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全面考察了 50个国家(地区)股票市场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关系,并对其背后的驱动机制展开了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全球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表现出显著的地理溢出效应.贸易依存度与资本开放度较高的经济体间,金融风险传染效应更为明显.同时,单一市场对国际市场的风险冲击与其疫情严重程度显著正相关,而海外疫情风险的持续上升将加剧本土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尽管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呈稳定发展态势和较强韧性,但需对
本文通过对中国工业行业1998-2016年技术进步的方向进行测度,发现2011年以前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相对提高了资本的技术效率以及边际产出,而在2011年以后技术进步由资本偏向转变为劳动偏向,这也是导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U型演变的关键因素之一.理论研究表明:与发达国家间技术差距的缩小是导致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方向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当与发达国家间技术差距较大时,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以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主,更加偏向资本.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中国逐步走向自主创新道路,技术进步会更偏向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更为丰
货币政策通过流动性机制,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重要影响,显著增加了宏观审慎监管过程复杂性,但鲜有学者对该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为此,本文在DLM模型中引入流动性变量,刻画了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流动性机制,并基于中国133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运用系统性GMM估计和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货币政策虽然不存在显著的风险转嫁效应,但存在显著的流动性传导效应,宽松型货币政策明显加剧了银行风险承担,并且这一影响会随着流动性水平的提高而得到加强;当银行流动性水平达到43%左右时,货币政策对银行风
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山东省蒙阴县税务局旧寨税务分局一级主办张克成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同志接见.rn“参了军,这辈子就是军人.入了党,做人做事就要有党员的样子.”这句话,张克成时常挂存嘴边.rn1985年,张克成所在部队参加边境作战.部队下达作战动员令后,身为班长的张克成第一个写了请战书,奔赴前线.当年5月19日,张克成所在连队奉命开赴前线,接替阵地防御.
期刊
已有研究较少关注资本市场制度变革所发挥的宏观调控作用.本文以2014年新股定价制度调整为场景,考察发行市盈率管制对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以及后续投资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发行市盈率管制导致公允估值较高的企业通过操纵股本规模、“压线”发行等方式减少上市时出售的股份,上市融资规模显著降低,但这些企业在上市三年内再融资的概率和规模显著上升.同时,发行市盈率管制显著降低了公允估值较高的企业在研发、并购等资金需求量大、风险较高项目上的投资支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企业会设法绕开政策的限制,但发行市盈率管制对企业股
本文从生产者网络出发,探讨经济周期中政府信贷引导行为的动机与利弊.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政府进行信贷引导的主要目的是抑制信用风险通过生产者网络传播,进而缓解其对于社会总产出的负面影响.这一行为对于不同经济部门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网络结构呈单向链式上下游关系的传统部门,信贷引导能够有效提高总产出水平,其实际效率与 目标企业下游产业链的数量与长度有关;对于网络结构复杂的新兴经济部门如金融衍生品和互联网经济,信贷引导失效,会造成额外的总产出损失.当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时,信贷引导同样弊大于利,对于关键节点企业的援助不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中暴露出的大股东侵害债权人利益现象引发了社会舆论和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如何识别与防范此类行为、保护债权人利益已成为中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股权质押这一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普遍采用的独特融资方式,探讨股权质押是否会引发控股股东侵害企业债权人利益行为以及防范机制.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显著提高了发债企业二级市场信用利差,这种现象在控制权转移风险较高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经济机制分析显示,股权质押潜在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容易引发控股股东侵害企业债
本文将人力资本和能源要素纳入生产函数,利用多部门核算框架将经济增长分解为部门绿色生产率提升、部门间要素配置效率改善和要素禀赋积累,并依据地区真实产值条件分布的相似性引入异质性增长路径,从而重新估计了中国绿色经济增长源泉.基于2001-2015年省级三次产业数据的测算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内部存在差异化的生产函数,拒绝所有省份遵从相同增长路径的传统假定,而且增长路径随时间推移发生了模式变迁;第二,中国绿色经济增长的主导驱动因素是要素禀赋积累,其次是部门间要素配置效率改善,两者增速下滑是导致2011年后中国经济
本文考察了企业在上市过程中是否会从事类似盈余管理的专利管理行为.研究发现: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在IPO前后呈先升后降的倒V型状态,而这一规律主要是由质量较低的非发明专利的数量变化所主导.换言之,企业可能策略性地利用专利,特别是低质量的非发明专利进行了先拉升后回调的专利管理活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其目的是为了争取上市资格和提高IPO定价从而融入更多资金.此外,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企业IPO前申请的专利的提前到期情况也更为严重,同时这种专利管理活动导致了资源错配,降低了上市企业的生产效率.
中国经济遭遇不利冲击后总能够较快恢复增长.本文尝试基于目标对冲效应给出一个可能的解释:中国施行目标导向的宏观经济管理,当遭遇不利冲击时,经济向下偏离当年增长目标,政府迅速实施目标导向政策,对冲不利冲击的负面影响,从而经济较快恢复增长.本文贡献了一个识别目标对冲效应的方法,采用洪水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发现:在2001-2016年间洪水对当年经济的负面冲击约为1.07个百分点,目标对冲效应约为1.11个百分点,对冲了洪水冲击的负面影响,经济快速恢复增长.本文还发现,遭受洪水的城市当年增加财政支出约1个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