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通常对于不了解的事物总是感到特别恐慌,尤其这潜在的“危险”可能伤害到宝宝的健康。所以宁愿选择放弃或者拒绝接受,也不愿意试图了解真相。其实,有时候多走一步,你就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对于狗狗的各种“断章取义”
狗身上有细菌、寄生虫什么的,我曾经在电视的科教片里看到一名孕妇因为同狗玩耍,结果狗身上的寄生虫感染胎儿,惨不忍睹。
狗身上的一些病菌可以通过准妈妈体内直接感染胎儿,刚生下来的时候看不出有什么异样,但是时间长了就会显露出来,这可是专业人士讲的哦!
一旦感染了弓形虫,可引起死胎和流产,并通过母体垂直传播而造成胎儿畸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脉络膜视网膜炎等。
狗身上会有一些寄生虫,而这些寄生虫是洗不掉的,另外狗的毛发可能引起宝宝过敏,尤其对于新生儿,一旦家里的狗狗特别爱叫,很可能会吓到宝宝的。
再温顺的宠物都会有脾气,更何况是狗,不是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报道说狗咬死了小宝宝,或者陌生狗咬伤了人,这样谁还敢养狗啊。
为狗狗正名
其实比起狗狗的凶猛,更让人担心的应该是对于未知事物的“杜撰”和肆意传播。在没有得到确实的真相之前,在主观上就给予否定,这对狗狗乃至任何一种宠物都是不公平的。
下面一些数据是经过研究、切实可查的,请相信它的科学性和真实度,即便你不是一个爱狗之人,但也请保持一颗严谨之心读完以下的文字。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2006年就宝宝与宠物的关系做过一项调查,研究成果已正式发布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上。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不养伴侣动物(即宠物)的宝宝,养伴侣动物的宝宝更少感到孤独,有更强的分享倾向,更愿意照顾年幼的儿童;而且与伴侣动物关系越亲密的宝宝,他们的分享意愿和照顾幼小儿童的意愿也越强烈,孤独感水平也越低。
研究中还发现:在养宠物的儿童中,98.5%的宝宝表示他们喜爱自己的宠物,同时有85.3%的宝宝觉得宠物也爱他们。在关于喜爱伴侣动物的原因上,最主要的三大原因是:宠物可爱(76.6%);有了宠物的陪伴感到不再孤单(65.0%);能给家人带来快乐(60.9%)。在不养宠物的宝宝中,94.1%的宝宝表示喜欢宠物,此外,有61.3%的宝宝表示非常想养宠物,有31.4%的宝宝表示有时想养宠物,明确表示不想养宠物的宝宝仅占7.4%。
——这些声音你听到了吗?
瑞典和美国科学家合作的一项针对宠物过敏症的研究发现,养猫或狗不一定会增加7至11岁儿童患病的风险。过敏症专家爱娃?莱马克的研究小组是经过对瑞典2454名7至8岁的儿童进行追踪观察,每4年为他们进行一次皮肤过敏试验,得出了这一结论。爱娃介绍说:“过敏症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如果病人患有过敏症,往往是因为有家族过敏病史。”因此,如果是遗传造成对宠物过敏,家中还是最好不要饲养宠物。这项研究还发现,长期和猫、狗泡在一起的儿童反而比刚刚开始饲养宠物的儿童更不易患上过敏症。
——这些数据你看过吗?
英国华威大学的一份报告也认为,许多家庭不敢养宠物,害怕宝宝会得哮喘病。其实小时候多和猫、狗接触,不但不会引发哮喘,反而能防止染上这种病。他们通过观察2500名儿童从出生到七八岁时的情况,发现越是从小和宠物混在一堆儿的儿童,感染哮喘和花粉过敏的几率就越低。华威大学的麦克尼古拉斯博士表示,至今至少有4项研究结果表明,养宠物与得哮喘没有直接关系。
——这些事实你相信过吗?
这些问题曾经引起你的疑惑
宝宝接触狗狗万一感染上了弓形虫怎么办?
想要了解宝宝是否会感染弓形虫,首先要搞清楚弓形虫是怎样传染的;它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吃未煮熟的肉,特别是猪肉、牛肉、鸡肉、羊肉。比如说涮肉的时候温度不够或者时间过短,其中的弓形虫没有被杀死,就很可能有感染的危险。生肉或切肉案板的污染同样可以传染。狗也可以传染弓形虫,但它们的粪便和排泄物都没有传染性,如果不吃狗肉就一定不会被感染。
宝宝被狗咬伤了,会得狂犬病吗?
世界权威的狂犬病研究专家与研究机构早在半个世纪前,就通过实验感染与实际研究得出狂犬病的传染机理:狂犬病病毒仅仅出现在已经发病的狗狗唾液中,而携带了狂犬病病毒但没有发病的狗,其唾液中也是不带毒的,更无法传染给人类。通常,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狗不会马上发作,不同的狗狗潜伏期也不一样,一般为15天,更长的可以达到数月或者几年,而最长的期限是6年。狂犬病一旦发作,狗狗通常在2?5天内100%死亡。另外,有数据显示,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死后,狂犬病毒在狗的大脑中还可存活数月。不过,一旦病毒离开的狗的身体,或经过高温、酒精消毒等,狂犬病病毒会很快死亡。
狗狗一旦几天不洗澡,身上就臭臭的,会不会影响到宝宝?
刚出生的宝宝由于嗅觉发展较晚,基本上对狗狗的味道并不会太敏感。大约到了宝宝1、2岁的时候嗅觉才会发育成熟,不过那时候估计他已经不会再介意狗身上的味道了,反而更多的是大人们心理上的“负担”影响了宝宝与狗接触的机会。
狗身上携带那么多病菌,会不会传染给宝宝呢?
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看,爸爸妈妈只要把狗狗的健康照顾好,就很难传染疾病给宝宝。因此,平时要做好狗狗疾病防疫计划,包括定期接种疫苗、按时服用驱虫药以及经常给狗狗清理毛发等等。而这些工作不能等到有了宝宝以后才开始进行哦。另外,彻底打扫居家环境,经常给狗窝进行消毒,也可以有效地将狗狗身上携带的病菌减少到最低。
狗狗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咬人?
狗狗主动攻击人类,情况不外乎以下几种:
1 狗狗吃东西的时候,如果有人伸手想要抢走它的食物,它会表现出攻击举动。
2 地盘里有陌生人出入。大部分的“狗咬人”事件的起因都是由于狗狗可能感觉地盘被侵占,出于保护或者自卫而采取的本能举措。
3 患病或者年老的狗,随着脑部退化,可能导致一些行为上的改变,比如认不出主人而引发攻击行为,另外一些长期得不到主人爱抚的狗狗,由于情绪极度焦虑也容易表现出攻击倾向。 4 对于狗狗来说,半岁以下的宝宝因为个头较小、行动不便,很容易被狗狗当成自然界的“猎物”,表现出狩猎的本能。一旦宝宝可以坐起来之后,狗狗的这种行为就会降低很多。
5 适当的反击。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如果尾巴被揪疼了,或者过度揉捏让狗狗觉得不舒服,它也会用行动告诉你,它已经不高兴了。
6 如果狗狗曾经因为想要跟宝宝玩耍而遭受过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后,很可能对宝宝产生恐惧心理,一旦宝宝想要接近,就会表现出想要攻击的架势。
宝宝被狗咬伤后应该做哪些紧急处理?
你首先要保持镇定,并通过言语或者肢体语言来安抚宝宝的情绪。待宝宝平静下来以后,视伤口情况,如果流血了,可用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压住伤口止血。一旦出血止住了,就用清水冲洗伤口20?30分钟。然后带宝宝去就近的医院或者防疫站注射狂犬疫苗。如果咬伤仅是牙印而未伤及皮肤,那么病菌很难通过完好无损的皮肤进入到人体内,如果你仍不放心,可带宝宝去医生那里具体咨询一下。
与狗狗的相处之道
6个月至1岁篇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开始变得好动起来,而且小家伙对于狗狗的好奇也越发多起来,一不小心的某个举动就会引起狗狗的“特别”反应。这时候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 如果你选择这个时候与宝宝同睡,就必须考虑到暂时将狗狗“赶”出你们的卧室,尽管做起来并不容易,或者你可以在门框处做一个宠物栅栏,将狗狗隔离在外,这样可以让它看见你们,不会过于烦躁不安。
2 不纵容宝宝出于好奇而胡乱抓扯狗狗毛发,甚至拉扯狗狗尾巴。以免狗狗趁你们不在而采取“报复”手段。
3 在狗狗的陪伴下,可以刺激宝宝多爬、多走,增加活动量,但必须在大人的陪同下。如果狗狗体型较大,尽量避免狗狗过于兴奋而扑向宝宝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岁至3岁篇
逐渐引导宝宝学会与狗狗相处、玩耍是你们在这个阶段的任务,同时教会宝宝如何保护自己也是你们的必备课程之一。
1 尽管宝宝更喜欢与狗狗一起嬉戏、追逐,可学会适时地停止、休息可避免狗狗由于过于兴奋而忘乎所以。
2 在大人的陪伴下,尝试训练狗狗,学会最基本的“命令”,并可尝试让宝宝自己给狗狗喂零食,在增进彼此间感情的同时,逐渐意识到宝宝也是狗狗的主人之一。
3 千万不要让宝宝跟狗狗共享玩具。一来考虑到卫生情况可能出现交叉感染,二来容易引起宝宝和狗狗互抢玩具而酿成不堪后果。
3岁以上篇
是时候让宝宝学会尊重、分享以及如何照顾宠物了。你甚至可以把遛狗(最好是迷你犬)的任务交给宝宝,而你只是陪伴左右。饲养宠物最大的好处就是有机会让宝宝接触不同形态的生命以及更早地培养他的责任感。
1 跟宝宝分享你曾经与狗狗相处时的有趣故事,教会小家伙要尊重生命、爱戴小动物。有可能的话,也可以让宝宝目睹一下狗狗分娩以及狗宝宝的诞生。
2 教会宝宝如何照顾狗狗的饮食起居,包括喂食、搔痒、清扫狗窝等。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宝宝学习的对象,而你的态度则会影响宝宝如何对待另一种生命。
3 让宝宝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与狗狗共处的日子,画一幅画、照一些相片、拍摄一段视频,哪怕只是录下某一刻的感受。这些美好的回忆都是宝宝生命中的珍贵财宝,会让他受益终身。
妈妈课堂
如何预防陌生狗的攻击?
为了预防潜在的情感和身体创伤事件,你无论如何都要教会宝宝不虐待家中宠物,尤其是拉扯尾巴、拥抱以及戏弄宠物。同时,你也务必要告诉他,当受到一只陌生狗的威胁时该如何反应。
保持静止不动。假如一只狗走进宝宝,让他最好先停下来而不是急忙跑开,后者的举动很容易让狗狗误会你是在跟他玩,然后追你而去。
不要跟狗对视。狗狗很可能因为直接的眼神接触而感觉受到威胁,继而发动攻击。
给狗下一个命令。让宝宝坚定有力地大声说“不”或“坐”,如果狗听从了命令,宝宝就可以安全走开了。
脸朝下趴在地上。假使上面的方法并不奏效,那就让宝宝脸朝下趴在地上,将双手于颈后交叉,用上臂和肘部盖住耳朵。这样做可以很好地保护宝宝的面部和头部不受到狗狗的攻击。不过,通常情况下,狗狗只是上来闻一下,就走开了。
对于狗狗的各种“断章取义”
狗身上有细菌、寄生虫什么的,我曾经在电视的科教片里看到一名孕妇因为同狗玩耍,结果狗身上的寄生虫感染胎儿,惨不忍睹。
狗身上的一些病菌可以通过准妈妈体内直接感染胎儿,刚生下来的时候看不出有什么异样,但是时间长了就会显露出来,这可是专业人士讲的哦!
一旦感染了弓形虫,可引起死胎和流产,并通过母体垂直传播而造成胎儿畸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脉络膜视网膜炎等。
狗身上会有一些寄生虫,而这些寄生虫是洗不掉的,另外狗的毛发可能引起宝宝过敏,尤其对于新生儿,一旦家里的狗狗特别爱叫,很可能会吓到宝宝的。
再温顺的宠物都会有脾气,更何况是狗,不是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报道说狗咬死了小宝宝,或者陌生狗咬伤了人,这样谁还敢养狗啊。
为狗狗正名
其实比起狗狗的凶猛,更让人担心的应该是对于未知事物的“杜撰”和肆意传播。在没有得到确实的真相之前,在主观上就给予否定,这对狗狗乃至任何一种宠物都是不公平的。
下面一些数据是经过研究、切实可查的,请相信它的科学性和真实度,即便你不是一个爱狗之人,但也请保持一颗严谨之心读完以下的文字。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2006年就宝宝与宠物的关系做过一项调查,研究成果已正式发布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上。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不养伴侣动物(即宠物)的宝宝,养伴侣动物的宝宝更少感到孤独,有更强的分享倾向,更愿意照顾年幼的儿童;而且与伴侣动物关系越亲密的宝宝,他们的分享意愿和照顾幼小儿童的意愿也越强烈,孤独感水平也越低。
研究中还发现:在养宠物的儿童中,98.5%的宝宝表示他们喜爱自己的宠物,同时有85.3%的宝宝觉得宠物也爱他们。在关于喜爱伴侣动物的原因上,最主要的三大原因是:宠物可爱(76.6%);有了宠物的陪伴感到不再孤单(65.0%);能给家人带来快乐(60.9%)。在不养宠物的宝宝中,94.1%的宝宝表示喜欢宠物,此外,有61.3%的宝宝表示非常想养宠物,有31.4%的宝宝表示有时想养宠物,明确表示不想养宠物的宝宝仅占7.4%。
——这些声音你听到了吗?
瑞典和美国科学家合作的一项针对宠物过敏症的研究发现,养猫或狗不一定会增加7至11岁儿童患病的风险。过敏症专家爱娃?莱马克的研究小组是经过对瑞典2454名7至8岁的儿童进行追踪观察,每4年为他们进行一次皮肤过敏试验,得出了这一结论。爱娃介绍说:“过敏症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如果病人患有过敏症,往往是因为有家族过敏病史。”因此,如果是遗传造成对宠物过敏,家中还是最好不要饲养宠物。这项研究还发现,长期和猫、狗泡在一起的儿童反而比刚刚开始饲养宠物的儿童更不易患上过敏症。
——这些数据你看过吗?
英国华威大学的一份报告也认为,许多家庭不敢养宠物,害怕宝宝会得哮喘病。其实小时候多和猫、狗接触,不但不会引发哮喘,反而能防止染上这种病。他们通过观察2500名儿童从出生到七八岁时的情况,发现越是从小和宠物混在一堆儿的儿童,感染哮喘和花粉过敏的几率就越低。华威大学的麦克尼古拉斯博士表示,至今至少有4项研究结果表明,养宠物与得哮喘没有直接关系。
——这些事实你相信过吗?
这些问题曾经引起你的疑惑
宝宝接触狗狗万一感染上了弓形虫怎么办?
想要了解宝宝是否会感染弓形虫,首先要搞清楚弓形虫是怎样传染的;它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吃未煮熟的肉,特别是猪肉、牛肉、鸡肉、羊肉。比如说涮肉的时候温度不够或者时间过短,其中的弓形虫没有被杀死,就很可能有感染的危险。生肉或切肉案板的污染同样可以传染。狗也可以传染弓形虫,但它们的粪便和排泄物都没有传染性,如果不吃狗肉就一定不会被感染。
宝宝被狗咬伤了,会得狂犬病吗?
世界权威的狂犬病研究专家与研究机构早在半个世纪前,就通过实验感染与实际研究得出狂犬病的传染机理:狂犬病病毒仅仅出现在已经发病的狗狗唾液中,而携带了狂犬病病毒但没有发病的狗,其唾液中也是不带毒的,更无法传染给人类。通常,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狗不会马上发作,不同的狗狗潜伏期也不一样,一般为15天,更长的可以达到数月或者几年,而最长的期限是6年。狂犬病一旦发作,狗狗通常在2?5天内100%死亡。另外,有数据显示,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死后,狂犬病毒在狗的大脑中还可存活数月。不过,一旦病毒离开的狗的身体,或经过高温、酒精消毒等,狂犬病病毒会很快死亡。
狗狗一旦几天不洗澡,身上就臭臭的,会不会影响到宝宝?
刚出生的宝宝由于嗅觉发展较晚,基本上对狗狗的味道并不会太敏感。大约到了宝宝1、2岁的时候嗅觉才会发育成熟,不过那时候估计他已经不会再介意狗身上的味道了,反而更多的是大人们心理上的“负担”影响了宝宝与狗接触的机会。
狗身上携带那么多病菌,会不会传染给宝宝呢?
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看,爸爸妈妈只要把狗狗的健康照顾好,就很难传染疾病给宝宝。因此,平时要做好狗狗疾病防疫计划,包括定期接种疫苗、按时服用驱虫药以及经常给狗狗清理毛发等等。而这些工作不能等到有了宝宝以后才开始进行哦。另外,彻底打扫居家环境,经常给狗窝进行消毒,也可以有效地将狗狗身上携带的病菌减少到最低。
狗狗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咬人?
狗狗主动攻击人类,情况不外乎以下几种:
1 狗狗吃东西的时候,如果有人伸手想要抢走它的食物,它会表现出攻击举动。
2 地盘里有陌生人出入。大部分的“狗咬人”事件的起因都是由于狗狗可能感觉地盘被侵占,出于保护或者自卫而采取的本能举措。
3 患病或者年老的狗,随着脑部退化,可能导致一些行为上的改变,比如认不出主人而引发攻击行为,另外一些长期得不到主人爱抚的狗狗,由于情绪极度焦虑也容易表现出攻击倾向。 4 对于狗狗来说,半岁以下的宝宝因为个头较小、行动不便,很容易被狗狗当成自然界的“猎物”,表现出狩猎的本能。一旦宝宝可以坐起来之后,狗狗的这种行为就会降低很多。
5 适当的反击。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如果尾巴被揪疼了,或者过度揉捏让狗狗觉得不舒服,它也会用行动告诉你,它已经不高兴了。
6 如果狗狗曾经因为想要跟宝宝玩耍而遭受过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后,很可能对宝宝产生恐惧心理,一旦宝宝想要接近,就会表现出想要攻击的架势。
宝宝被狗咬伤后应该做哪些紧急处理?
你首先要保持镇定,并通过言语或者肢体语言来安抚宝宝的情绪。待宝宝平静下来以后,视伤口情况,如果流血了,可用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压住伤口止血。一旦出血止住了,就用清水冲洗伤口20?30分钟。然后带宝宝去就近的医院或者防疫站注射狂犬疫苗。如果咬伤仅是牙印而未伤及皮肤,那么病菌很难通过完好无损的皮肤进入到人体内,如果你仍不放心,可带宝宝去医生那里具体咨询一下。
与狗狗的相处之道
6个月至1岁篇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开始变得好动起来,而且小家伙对于狗狗的好奇也越发多起来,一不小心的某个举动就会引起狗狗的“特别”反应。这时候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 如果你选择这个时候与宝宝同睡,就必须考虑到暂时将狗狗“赶”出你们的卧室,尽管做起来并不容易,或者你可以在门框处做一个宠物栅栏,将狗狗隔离在外,这样可以让它看见你们,不会过于烦躁不安。
2 不纵容宝宝出于好奇而胡乱抓扯狗狗毛发,甚至拉扯狗狗尾巴。以免狗狗趁你们不在而采取“报复”手段。
3 在狗狗的陪伴下,可以刺激宝宝多爬、多走,增加活动量,但必须在大人的陪同下。如果狗狗体型较大,尽量避免狗狗过于兴奋而扑向宝宝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岁至3岁篇
逐渐引导宝宝学会与狗狗相处、玩耍是你们在这个阶段的任务,同时教会宝宝如何保护自己也是你们的必备课程之一。
1 尽管宝宝更喜欢与狗狗一起嬉戏、追逐,可学会适时地停止、休息可避免狗狗由于过于兴奋而忘乎所以。
2 在大人的陪伴下,尝试训练狗狗,学会最基本的“命令”,并可尝试让宝宝自己给狗狗喂零食,在增进彼此间感情的同时,逐渐意识到宝宝也是狗狗的主人之一。
3 千万不要让宝宝跟狗狗共享玩具。一来考虑到卫生情况可能出现交叉感染,二来容易引起宝宝和狗狗互抢玩具而酿成不堪后果。
3岁以上篇
是时候让宝宝学会尊重、分享以及如何照顾宠物了。你甚至可以把遛狗(最好是迷你犬)的任务交给宝宝,而你只是陪伴左右。饲养宠物最大的好处就是有机会让宝宝接触不同形态的生命以及更早地培养他的责任感。
1 跟宝宝分享你曾经与狗狗相处时的有趣故事,教会小家伙要尊重生命、爱戴小动物。有可能的话,也可以让宝宝目睹一下狗狗分娩以及狗宝宝的诞生。
2 教会宝宝如何照顾狗狗的饮食起居,包括喂食、搔痒、清扫狗窝等。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宝宝学习的对象,而你的态度则会影响宝宝如何对待另一种生命。
3 让宝宝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与狗狗共处的日子,画一幅画、照一些相片、拍摄一段视频,哪怕只是录下某一刻的感受。这些美好的回忆都是宝宝生命中的珍贵财宝,会让他受益终身。
妈妈课堂
如何预防陌生狗的攻击?
为了预防潜在的情感和身体创伤事件,你无论如何都要教会宝宝不虐待家中宠物,尤其是拉扯尾巴、拥抱以及戏弄宠物。同时,你也务必要告诉他,当受到一只陌生狗的威胁时该如何反应。
保持静止不动。假如一只狗走进宝宝,让他最好先停下来而不是急忙跑开,后者的举动很容易让狗狗误会你是在跟他玩,然后追你而去。
不要跟狗对视。狗狗很可能因为直接的眼神接触而感觉受到威胁,继而发动攻击。
给狗下一个命令。让宝宝坚定有力地大声说“不”或“坐”,如果狗听从了命令,宝宝就可以安全走开了。
脸朝下趴在地上。假使上面的方法并不奏效,那就让宝宝脸朝下趴在地上,将双手于颈后交叉,用上臂和肘部盖住耳朵。这样做可以很好地保护宝宝的面部和头部不受到狗狗的攻击。不过,通常情况下,狗狗只是上来闻一下,就走开了。